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印光大師:流通佛法,須具內護、外護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佛法者,心法也。此之心法,乃十法界之根本。不明此法,非但無由親證本有真如佛性,即世間格致誠正,修齊治平之道,亦不能究竟圓滿。何以故。以未得根本,唯事所發之跡象故。是以古今來凡立大功,建大業,輝煌宇宙者,多由學佛得力而來。即宋之周程張朱,發明聖學心法,亦曾取資於佛學。但其門庭知見過甚,不唯不事表彰,反從而辟駁之。則於誠意正心之道,殊為欠缺,可歎也。

  此法雖人人本具,若未聞佛說,則珠在衣裡,莫由自知。是以一切諸佛,莫不以流通法道為囑。流通之法,最初須以建立塔廟,印造經像為始。以若無塔廟經像,則無由奉尊儀而修淨行,闡佛道以導群迷。而一切含識,俱無由瞻禮聖容,培植善根。聞法修持,開發心地也。

  流通之人,須真修實踐之僧,及有勢力財力之王臣紳商。一名內護,一曰外護。內護則嚴持禁戒,笃修淨業。於禅教律密淨土,或專主一門,或兼修各宗。必使自他得益,幽顯蒙庥。陰翼治道,潛淑民情而後已。外護則不惜資財,廣種福田。普令同人,發起信心。內外相資,法遂流通。若無有道德之內護,則師表未立,人將安仰。若無有勢力之外護,則資斧無出,外侮莫御。以故如來將入涅槃,以法付囑國王大臣,並及諸天善神。令於後世乘願示生一切國土,流通佛法,普利含識。由是二千余年,化被各國者,以內護外護,皆有人故。

  我國自東漢時,方蒙法化。至晉而蒸蒸日上,至唐則諸宗悉備,幾等西天。由宋元明,以至清初,佛日恆輝,法輪常轉。至鹹同間,以兵歉迭遭,哲人日稀。國家不暇提倡,庸人濫收徒眾。多有無賴惡人,混入法門,遂致一敗塗地。凡未閱佛經,未遇知識之人,見此游行人間,造種種業之僧,便謂僧皆如是。從茲一唱百和,以為佛法無益於國,有害於世。莫不以逐僧占產,改廟為學是務。倡此事者,雖未必全昧心理。由不知佛法之所以然,但以己見妄測。致令一班假公濟私者,視為奇貨,欲飽己囊。彼此效尤,勢如燎原。民國初立,屢經缁素高人呈部,祈大總統下令保護。四年,規定保護章程三十一條。猶有詞意含渾,易生弊端處,恐為後患。九年,程雪樓居士,面見大總統,祈其修改。因詳加商酌,規定二十四條。十年五月,公布各省。今夏江蘇教育期成會,復援清末民初之例。以借廟開學,呈王前省長。遂蒙贊許,謂為無戾於法,實衷諸情,審慎周妥,良堪欽佩。令教育廳饬各縣遵照辦理。此令一出,隨即退任。江蘇僧界,大為震驚。鹽城各廟,多被侵奪。佥謂去歲大總統教令公布,王前省長竟若罔聞,極口贊美。若不設法挽救,不但江蘇一省之寺廟,不能保存。而各省同此性質之人,誰不欲仗辦學校之名,以滅佛法而占僧產,為最有名譽利益之義務乎。於是公舉代表三十人,以浩淨退居為首。懇於魏剛長王愚僧二居士。祈其轉達當軸,陳述利害。冀陰翼治道,潛淑民情之法,不至速滅。而江蘇韓省長,固通達政體,深知佛法者。眾僧具文上呈,旋奉批詞,尊重法律,嚴防弊端。一秉大公,毫無偏倚。僧學兩界,均翕然無事。雖未明言取銷王省長前令,而已不啻取銷矣。又以事已達部,復呈文於內務部。部咨江蘇省長,依法辦理。由此滅法之禍,遂得消滅。

  當此世道人心,陷溺已極。正宜提倡佛法,昌明因果報應,生死輪回之事理。俾瞞心昧理,肆無忌憚之人,知造惡則長劫受苦,作善則永世受樂。自可少戢惡心,漸發善念。決不敢取快一時,以贻身後無窮之痛苦。當春秋時,諸侯大夫士死,各隨其力,殺人殉葬,而且以多為榮。雖孔孟老莊齊出,亦莫能止。自佛法入中國以來,縱南面稱朕者,亦不敢為。千余年來,得壽終而死者,何可勝數。彼謂佛法無益於國,有害於世者。徒以忌妒之心,發此未見顏色之瞽論。使詳審其故,能不痛哭流涕,悔其失言乎。雖然。總因僧界無人,故致拘墟者妄生侵侮。倘能各各勵志潛修,大明佛法。彼排擊侵侮者,當復護持流通之不暇矣。孟子所謂夫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者,此之謂也。我僧界宜如何竭誠精修,以期上續慧命,下度迷情乎哉。

  此事始終所有文字,剛長愚僧二居士,令錄而刊之。並將大總統修正管理寺廟條例,冠之於首,遍布僧界。庶知有公令,不致復有此種情事發生,一時措手無策耳。刻成,妙蓮和尚寄予,祈為序引。妙蓮之人,性情純笃,為剛長愚僧所器重。此事發生,愚僧每令其奔走,不辭勞苦。予素知其志向高潔,頗通教理。又喜其能代人之勞,成人之美,遂為敘其大致雲。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三》:“修正管理寺廟條例並護教文稿序”

 

上一篇:印光大師:娑婆世界苦,以三苦八苦,包括無遺
下一篇:印光大師:發大悲心,行放生業,愛惜物命,放生吃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