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星雲大師:宣揚人間佛教學作人間菩薩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2016年10月16日“參加戒會很辛苦,用短暫的辛苦,可以換得終生利益無窮盡。”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恭喜參加戒會大眾,因受戒而重獲自由,並期勉他們在生活中學習當個人間菩薩,宣揚人間佛教。

  佛光山隆重舉行“傳授在家五戒菩薩戒戒會”,得戒和尚星雲大師10月16日在如來殿大會堂宣講受戒真義,強調受五戒是學佛入門,受菩薩戒是獲得“博士學位”,勉勵大眾在菩薩道上精進努力,從小菩薩修成大菩薩,3年後,人人名列第二屆“人間菩薩”。

  受持五戒 是做人根本

  大師強調,“戒”不是束縛,“戒”如老師、如明燈、如圍牆、如渡船,有保護、指引作用,能守戒的人,生活如法而行,自然無懼犯法,生命因而獲得自由。即使無心犯戒,因為懂得慚愧忏悔,可以消災滅罪,所以受戒者比未受戒者有好因果。

  “犯戒、破戒,不嚴重;思想扭曲的‘破見’才是嚴重。”大師鼓勵受戒者,永遠不犯戒不容易,原則上受五戒一次,便可終身受持;菩薩戒難度高,易生懈怠退轉,可透過復戒薰習,加強道心。

  “最基本的佛教徒,必須通過四階段功課:皈依三寶、受持五戒、認同八正道和行六度萬行。”大師指出,皈依三寶是佛教徒的第一堂課,受持五戒是做人的根本,做不到守五戒,就無法成為完整的人。而五戒的根本精神是“不侵犯”,不殺生而護生,不偷盜而尊重他人財物,不邪YIN而維系夫婦倫理,不妄語而建立誠信,不飲酒吸毒而愛惜身體,“即使不求佛,也可以獲得長命富貴、幸福美滿”。

  忏悔認錯 可消災滅罪

  大師表示,戒有輕重之分,“波羅夷戒”絕不可犯,“突吉羅戒”是輕罪。前者如殺人,一般人不會輕易犯戒;後者如不小心殺了蟲蟻,屬輕罪,可透過忏悔消災滅罪。可見守五戒,沒有想像中困難。

  至於一般人認為最難持守的“不妄語”,大師認為,社會最需要誠信人格,不說謊看似不易,其實自稱活佛、仁波切等意在詐騙的行為,才是“大妄語”。有個開布店的信徒,為了生意,不得不在價錢、是否會褪色等問題“說謊”,因而深感苦惱。大師建議他如是回答顧客:“這布每尺3元,會褪色;你想要不褪色,另有每尺8元的貨品。”信徒依言而行,果然生意蒸蒸日上,20年後還發財蓋了大樓。

  “只要有心,守五戒、行佛法其實很容易。”大師以“六度”中的“布施波羅蜜”為例說明,布施不在於金錢物質,說好話、當義工、微笑招呼都是布施,心意最重要,同樣是布施,心存歡喜清淨的功德,遠勝過無清淨心的布施。

  受菩薩戒 獲博士學位

  “受菩薩戒,等同獲得博士學位,不再是凡夫,自我價值大為提升。”大師強調,“發菩提心”是菩薩戒的關鍵,上求佛道、下化眾生,通過“攝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才算成就圓滿菩薩。

  大師補充表示,讓自己的行住坐臥、起心動念合乎佛教禮儀,展現“行如風、坐如鐘、立如松、臥如弓”等威儀,是“攝律儀戒”;全心關注善事,做到隨喜贊歎,並實踐“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提升道德人格,是“攝善法戒”;做到“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所言所行,都能對人有益,就是“饒益有情戒”。

  “我在台灣的名聲地位,是‘走’出來的;佛光山有今日,是‘給’出來的。”大師說,自己初到台灣默默無聞,只因受過嚴謹叢林訓練,走路有威儀,不東張西望,才獲得民眾注意,覺得“這和尚不錯,看起來正派”。而佛光山雖然向社會化緣,卻能秉持“十方來,十方去,共成十方事”,進一步送出因緣、歡喜和佛法,來回饋信眾的錢財布施。

  饒益有情 法布施最優

  大師勉勵眾人,受菩薩戒的終極目的,是為了饒益有情;受戒後至少要向他人介紹人間佛教的“三好、四給、五和、六度”理念,因為法布施的功德遠超過財布施。

  除了“有佛法就有辦法”,大師也主張“有佛法就有力量”、“有分寸就是佛法”。他奉勸初學佛者莫緊張,因為“在佛光山受戒後,如同獲得學佛的武功秘笈,走到哪裡,方便到哪裡,富貴也到哪裡”。

  大師談及《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在大陸出版的經過,該書不僅由官方的人民出版社出版,而且一上市就“秒殺”,目前正加緊再版,可見大陸官方也認同人間佛教對國家社會發展有正面效益。而知名學者高希均新作《星雲之道》,首次獲准在大陸出版,也是搭人間佛教的便車,可見“有佛法就有辦法”。

  發菩提心 “菩薩”勝“居士”

  為了推廣菩薩精神,佛光山人間研究院啟動“人間菩薩”選拔活動,將從漢傳佛教近120年歷史中,選出500位饒益有情的“人間菩薩”,頒贈代表榮耀的牌匾。大師期許所有受戒者,發菩提心,在菩薩道上精進,從幼兒園、中小學慢慢升為大學生、碩博士生,由小菩薩成長為大菩薩,3年後,可望名列第二屆“人間菩薩”,讓兒女引以為榮,將是對佛教發展與傳承的重大貢獻。

  “現世作菩薩,轉世可到善美世界。”大師認為“菩薩”的功德盛大,太虛大師曾自稱“比丘不是佛未成,但願稱我為菩薩”,慈航法師希望大師以“菩薩”稱呼他;而在佛教最衰微時,於南京成立金陵刻經處的楊仁山,大師也寧可稱他“菩薩”而不稱“居士”,因為大師認為,楊仁山“菩薩”對佛教的貢獻,勝過維摩诘“居士”數倍。

 

上一篇:真正有修養的女人,從來不會炫耀
下一篇:煩惱就像一根打了結的繩子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