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虔誠的信徒殷殷許下的心願沒有達成,可能會對佛法生起失望和退心,怎樣來說服他們堅定對佛法的信心呢?
閉上眼睛許個願,然後希望再次睜開眼時,夢想就成真了,孩子們會這麼想;而如果一個成年人認為自己所有的願望都必須實現,並且要無條件,馬上,實現,否則就覺得自己被虧待了,這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現。 生活中哪能總是稱心如意,求而不得是常態。學佛,首先是要認識這一點。 佛法為什麼可貴?不僅是因為它能幫助你實現願望,更是因為當你的願望落空時,它能引導你放下失望、恐懼和執著,教你透過不圓滿、不穩定的流轉的現象,感受到喜悅清淨。 願望的達成,就像所有的現象的生起,需要因緣具足。甚至連孩子都知道,許願之後,自已要努力做個好孩子,願望才可能實現。
我們需要以自己行持善法的功德回向,以此作為達成心願的緣起。
比如,我發願磕一萬大頭,以此功德回向,希望某人的病痊愈。那麼,我的發願和實際磕一萬大頭的行為,是緣起,是助緣,會有助於病人的痊愈,但真正是否痊愈還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比如醫藥治療、護理、病人自身的心態、身體狀況等。如果你什麼都不做,只是像說“芝麻開門” 一樣在佛前說“讓某人的病好起來吧”,希望他應聲就好,是不現實的。那扇 “芝麻門”只在童話故事中打開。
願望的達成,除了現在的努力外,還要有往昔的因緣。
以前,有一位住山的修行人非常貧窮,一無所有,於是他開始觀修單堅護法神,結果真的修成了,他能像跟普通人交談一樣同護法神交談,但他仍然很窮。
單堅護法神對他說:“因為你往昔沒有種下多少布施的因,現在就很難有受用豐足的果報,我也沒辦法。”一天,他在乞丐的行列中得到一碗稀粥,回來後單堅護法神問他:“今天我給你悉地(祈禱的成果)了,你知道嗎?”“我只得到了一碗稀粥,不僅是我,所有的乞丐都得到了,不知您所賜的悉地是什麼?”“盛粥時,你的碗底落了一大塊油脂便是我賜給你的悉地。”
如果自已沒有通過布施積累福報,就算是修財神法也不能遣除貧窮。
佛門有求必應,而你需要有足夠的福德才能感受到加持。
祈禱、發願……這些都是在創造緣起,是在種下新的因的同時,創造積極的條件去引發往昔的因,使之結出積極的果。佛法不是魔術。
如果你能放下傲慢和猜疑,放下跟佛菩薩做交易的心態,以及這樣那樣的小算盤、小心思,真正心悅誠服地祈禱三寶, 這份誠敬信心的福德一定有助於你心願的達成。
——希阿榮博堪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