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用目前科學來解釋佛法,偏差太大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我們現在對佛法很沒有信心,對傳統中醫也很沒有信心。從幾點可以證明。比如對於佛經所講的境界,我們無法解釋,可是很多人都想著去解釋。甚至把科學家給搞出來,從科學的理論來解釋。我想這是個很大的錯誤。

  比如,有個著名的教授,還是校長,他研究物理學,然後用物理學的觀念,說物質慢慢細化,細化到一定程度,就消失。這就是佛法講的空的境界。甚至有著名的堪布也在引用這個觀念。說科學可以證明佛法啦。然後大家都覺得佛法很偉大,現在科學可以證明。

  用這個方法來解釋空,是很不實在的。因為科學是怎麼產生,科學的成果最後還是由凡夫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去決定的。但你要知道,凡夫的六根,是很粗糙的。所以你無論怎麼解釋。佛已經講了,佛有五眼六通,你用最粗糙的肉眼,六根來判斷佛法,這本來是很大的錯誤。所以那一些用物理來證明佛法的人,只能說他發心很好,但沒有智慧,不是真智慧。

  諸位不要太迷信科學,科學的建立,是建立在人的六根對社會的判斷上看的。而人的六根是很粗糙的。比如說地藏經講的地獄的境界,你去看,科學怎麼給我們做出解釋?因為科學是人的六根來判斷的。而地獄的相是地獄道眾生的六根來判斷的。你看一杯水是水,地獄眾生看到了是銅漿鐵汁。為什麼會這樣子呢,因為六根不同。所以用物理學來證明空性,有很大的誤導性。一般外道看了,就以為,哦,原來佛法的境界就是如此啊。他們會看低佛法。

  現在的弘法,確實有很多難度。學密宗的,許多偏於鬼神,燒一燒煙供火供,拍出來像個菩薩,就說是菩薩顯靈。這完全是心理作用。太偏於鬼神,就變得很神經。人間佛教弘揚中,有些人又不談鬼神,就貪人,什麼天道,鬼道都不管。這也很有問題。有些人修來修去,都修人道過得更好,而忽略了其實比人間更好的,有天道的,仙道的。

  學佛要破除對世俗的享樂,因為享樂的基礎,就是你六根很舒服。眼睛看了,耳朵聽了,嘴巴吃了,鼻子聞了,身體的觸覺尤其是男女之事,還有個意根上,你覺得很舒服。就覺得很享受。但其實這個享受是很粗淺的。我們經常講愛面子,面子是什麼?其實是一種意根的享受,你覺得自己高人一等,意根上很享受。可是這個享受太粗淺了。所以真修道人,必須先放下這些粗的享受。

  佛經上記載,人間皇帝的享受,比如天上天女享受的萬分之一。為什麼?因為到了天上,你得到天身,六根和人的不一樣,比較微細,而且天人見很多東西都很美好,水都看成是甘露。天人就比人快樂。人間哪怕當皇帝,還是人的六根,很粗糙。所以我說,人的身體除了修行有用以外,其他一無是處。佛經講人身難得,是針對說修行來講,確實用人身好修行。又講人身是臭皮囊,是針對享受來講,人身真的很麻煩,而且很髒。尤其是吃肉喝酒的。

  所以要講佛法的境界,只能是不可思議,不要用科學來證明。科學是人的六根粗糙的產物。怎麼來證明?不要太迷戀現在的科學。

  我本人對中醫很愛好,我認為中醫垮掉,是因為大家用科學的尺子來衡量。比如營養學的問題,很多人來衡量營養,就用蛋白質,脂肪,葡萄糖等含量來衡量。這也是很大錯誤。古人不這麼認為,古人認為植物是有生機的,你吃了植物,是吃植物的生機。就是精氣神。不是吃蛋白質,脂肪,這個是很粗糙的分法。

  要修道,就要懂醫,要用醫,就要懂植物,人嘴巴吃五谷,鼻子吸五氣。吃的其實是五谷的精氣神,精氣神是什麼?科學就無法解釋。因為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現在人太迷信科學,導致對生命太小看了。西方人都認為,人再偉大也無法創造一顆草。切實如此。

  我常在思考一個問題,佛教最發達的時候,其實道教也是很發達的。那就是唐朝。那時候證果開悟的人很多,現在很少。那他們是怎麼修的?那時候柔和了許多道教的修法。道教的修法和唐密有些相似的地方。但唐密已經失傳很久了。道教修法,主要以修仙為主。仙游地仙,天仙,大羅金仙,人仙。我看許多老禅師,活到一兩百歲的,越來越像仙的,現在在終南山都有。你不知道他活幾歲。這其實都有仙道的修法。所以現在修仙法的,切實少了很多。很可惜。很多人修一輩子,到了老了,一生病。所以說,修仙之法的消失,造成了現在學佛人,只記得從只是知識上積累佛法,而無法改變生命。

  修仙之法,最明顯的,就是天台宗的慧思大師,他甚至發願自己要成仙住世。還有慧遠大師,之前也是修道後來入佛門,創淨土宗。楞嚴經中講十種仙,這十種仙能轉境界,他就是佛了。轉不了知見,就是仙。所以不要小看神仙境界。

 

上一篇: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譯文(十四)
下一篇:既為過客,何不放下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