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禮旭:少成若天性 習慣成自然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所以“德者本也”,財富、外在的才華是為德所用,它是屬於末,而不是根本。而我們很冷靜來看,整個我們讀書十幾年,對德行的教育部分,家庭也好,學校也好,著力不夠。所以,我遇到一位教育部的人員,他說到這個時代,幼兒園學小學的課程,小學學初中的課程,初中學高中的課程,高中學大學的課程,大學學幼兒園的課程,這個人生忽略掉的東西總要回來補,不補不行。可是假如等到他二十幾歲再來補的時候,就很不容易補了,為什麼?“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德行教育愈早愈好。所以人算不如天算,我們的老祖宗幾千年前在《易經》裡面,六十四卦其中一卦蒙卦,就告訴我們“蒙以養正”,孩子從小扎德行的根基,這是人世間最神聖的事業、功業,“聖功也”。所以所有的聖賢都是透過父母教育,尤其母親的教育,有好女子才會有好聖賢人,從小就把他教好,“三歲看大,六歲看老”。所以我們在小的時候,只著重他的知識技能,卻沒有好好的成就他的善良、成就他的孝心、成就他的德行,那很可能就出現大學還要回來學幼兒園的課程。
確實,我曾經了解到一所很知名的大學,他有三條校規,第一,“考試不要作弊”。這是幼兒園就要學的,但是說實在的,現在讀大學的人,幾個人做得到?所以上一次我們在網絡當中看到一段話,“考試不作弊,明年當學弟”;下聯說“寧可沒人格,不可不及格”。大家注意看,我們這個時代的價值觀,在不知不覺當中起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我們看羞恥心,剛剛這個大學生講的這兩句話,是把人格跟考試及格擺在天平上,而且是及格比較重要,還是人格比較重要?及格比較重要,所以羞恥心不斷在往下墮。以前的人是要留住人格,哪怕有殺身之禍,他都不違背人格。可是我們現在就因為一個分數,就能夠把人格給賣出去,所以羞恥心是一個人成聖賢還是淪為禽獸的關鍵德行。以前的人以不孝為恥,現在人孝順,旁邊的人還笑他,你怎麼這麼傻,多為自己想一下!價值觀不斷的在被誤導。包含以前的人是誠信一生,絕不講謊話,絕不騙人。現在是以你能騙得了人,覺得你很有本事。包含廉潔、勤儉,現在都被人家笑。
|
|
|
|
|
|
上一篇:周泳杉老師:孝養父母的智慧
下一篇:鐘茂森博士:《弟子規》學貴力行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