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周泳杉老師:德有傷 贻親羞 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德有傷,贻親羞。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這個是養父母之志,志向,養父母的志向,這是專門指德行來講的。什麼叫養父母的志向?你看,德有傷,贻親羞。真的,我們有些朋友在監獄裡面做教誨師的服務工作,義工。末學有一個朋友就來告訴末學,他說真的,一個人到了監獄裡面,你看他坐的是有形的牢獄,他的父母坐的是無形的牢獄。我們相信。你看怎麼忍心?再來,有一位教誨師他是在煙毒勒戒中心做教誨師,他看到很多吸毒的朋友們,在毒瘾發作的時候,他就說到,那個毒瘾發作大小便都不能控制。他說你有看過糞屎地獄嗎?那個就是糞屎地獄,大小便不能控制,整個房間污穢不堪,所以人都不敢接近他的時候,他說這個時候還有兩個人對他始終不離不棄,那就是他的老父母。我們想想看,一個為人子的不把自己的德行照顧好能對得起父母嗎?養父母之志。

    所以在這裡我們就了解到,你看養志我們從誰身上來學?大禹治水,他的父親治水失敗了,沒有關系,兒子繼續干,兒子治水成功了,把父親的恥辱給洗刷掉,你看養父母之志。再來,我們讀《史記》,司馬遷在他的序文當中他就講到,他說他為什麼寫《史記》?你看他的人生遭遇到這麼大的困境的時候,他為什麼還有那麼樣的力量來寫《史記》?因為他的父親的遺志。他的父親是史官,是太史公,因為皇帝封禅泰山他沒有去,然後憂憤而死。在彌留之際,司馬遷從外地趕回來,握著父親的手,父親告訴他說,他說我死後,汝必為太史,你一定要做太史,為什麼?因為我還有一個遺志沒有完成。什麼遺志?他說從黃帝以來到武帝的這段時間,歷史沒有完整的一個記錄,都是片段的,他說你要幫我完成這一個遺志,我死後你一定要做這個事情。所以司馬遷在父親過世之後他充實自己的學問,搜集資料,跑了好多地方。你看他寫《孔子世家》的時候,他講到他到了曲阜去看,“諸生以時習禮其家”,那個時候看到諸生還在那裡習禮,什麼意思?他親自走過。他要走遍各地去考察那些歷史人物的背景,很辛苦,搜集這些資料非常的辛苦。再來,他要充實自己的學養。你看這個動力哪裡來的?養父母之志,那是他父親的志向。再來,班固作《漢書》,為什麼?因為《漢書》是他的父親班彪的志向。班彪作《漢書》沒有作完的時候死掉了,過世了,班固接著干,寫《漢書》,可是不料班固也沒有寫完也死了,誰接著干?妹妹班昭接著干。所以我們看到現在的《漢書》是三個人的心血結晶,父子、父女三個人的心血結晶,你看養父母之志。這叫什麼?這叫家學、這叫家業、這叫家道、這叫家風,都看到了。我們念到這些故事,末學告訴大家,真正了解到身為一個中國人幸運!我們有這麼多好的祖先,打開經典、打開歷史有這麼多好的榜樣,這個是其它民族沒有的,我們要了解這一點,祖先沒對不起我們。

    所以“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你看德行,一個人在親愛我的時候他表現了良好的德行,這個是什麼?這個沒有什麼難的,這是應該的。可是在於父母不愛這個孩子,而這個孩子還能表現出過人的德行,這個就不簡單了。誰?大舜。我們看到大舜,這個是我們一般人遇不到的,他的繼母千方百計的要把他害死,他的同父異母的弟弟也千方百計的要把他給害死,而他的父親也不明理,也不阻止這些不好的行為,他在這麼樣的家庭長大,可是大舜一點怨言都沒有。曾經有一次他跑到田野裡面去對天呼喊,對天哭泣,他就講到,上天,因為我的孝行不夠,所以我的父母沒有辦法愛我。他責備自己,不是責備他的父母。後來,我們知道在明朝的時候有一位大學問家王守仁先生,王陽明,陽明先生在貴州,他被貶到貴州,當官的時候,有兩個父子爭執,告官了,告到王守仁先生這裡來了,父子爭執,父子幾乎都要動手打架,結果到了陽明先生這裡,王陽明先生只跟他講了兩句話,這兩個父子抱頭痛哭,就回去了。他的弟子就問,說老師你跟他講了什麼話?這父子爭得這麼厲害,你這兩句話他們就抱頭痛哭。王守仁先生跟他講,他說我只跟他說,舜是天下最不孝的孩子,而瞽叟,瞽叟就是舜的父親,瞽叟是天下最仁慈的父親。這個弟子聽不懂,他說舜是大孝子,你怎麼說舜是天下最不孝的兒子?王守仁先生就說了,因為舜自始至終都覺得自己是不孝子,他才成為大孝。你們今天在這邊爭吵,你是孝子嗎?你看舜都覺得自己是不孝子。而瞽叟為什麼那麼的殘暴,連自己的孩子都要害死?因為他覺得自己是天下第一慈父。你看人不能自滿,我們今天學聖賢,我們今天學《弟子規》,不能說我們夠了,我們學夠了,學夠了那一天就是我們最墮落的一天。你看從這個故事我們知道我們自己怎麼樣?孝道永遠不夠,不圓滿。這是大舜。

    再來,闵子骞,你看“親憎我,孝方賢”。闵子骞,大家曉得的,繼母把所有好的都給自己的孩子,兩個弟弟,而所有不好的都給闵子骞。你看闵子蘆衣,他穿著蘆葦做的衣服幫父親駕車。當父親知道我親生的長子居然穿著蘆衣的時候,要去休掉後母,闵子骞跪下來告訴父親,“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我們曉得,這個是什麼?這個是君子,他的心裡面對於後母一絲毫的對立、抱怨都沒有,他才能在那麼樣的一個情景之下說出這樣的話語,“親憎我,孝方賢”。

    再來,我們看後代還有一位大賢者王祥,這也是後母對他刻薄對待,叫他在隆冬時節到河裡面去捕鯉魚,臥冰求鯉。你看鯉魚怎麼樣?感動萬物,真的是跳出來就給王祥,我就是奉獻給你,你看“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再來,他們的庭院裡面有蘋果樹,過去叫丹柰樹,結蘋果了,結果大風雨要來的時候,後母就講了,你去守那個樹,如果有一顆蘋果掉下來,絕不輕饒。結果你看王祥抱著那棵樹痛哭,拜托上天千萬不要有一顆蘋果掉下來,為什麼?後母會傷心,他沒有看到後母的過失。結果大風雨過後,一顆蘋果都沒有掉下來,這歷史記載的。再來,後母跟他講說我要吃烤黃雀,王祥就去捕黃雀,到了荒郊野地,黃雀自己投網,大家就知道,這都是歷史記載的。“親憎我,孝方賢”,你看王祥的這種孝心,最後真的把他的後母,你看前面三個,我們講大舜,我們講闵子骞,我們講王祥,統統都把後母那顆如鐵石般的那種惡毒的心給融化了。真的,這個是我們古聖先賢教導我們的,化解一切的沖突在於德行,不在於對立,對立化解不了沖突,對立只會加深沖突、加深誤解。
 

上一篇:誠尋廣州地區英語口語兼職翻譯員
下一篇:復興商界的中國精神:以人為本 以德為本 以孝為本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