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周泳杉老師:居有常 業無變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居有常,業無變”,它告訴我們,父母不但掛念我們生活的點滴,還掛念我們未來就業還有養家活口的生活,他沒有一點是不操心的。所以“居有常,業無變”說的就是這個,父母擔心我們的職業。末學告訴大家,最近有一則新聞,一個大學生從大學畢業,一年要換十五個工作。什麼意思?他每個月都在換工作,其中有一個月還會換兩個工作。父母操不操心?操心,那個心不知道要操多少!所以古人在這一點我們佩服,非常的佩服。一樣的,在漢代有一個很有德行的人,他叫毛義,毛義他非常的有德行。他在還沒有當官之前他在講學,很多人都來聽他的講學,在鄉裡面他是一個非常有德行的人。因為父母擔心他沒有一個很固定的收入,他知道父母這個擔心,我們知道漢朝是孝廉制度,地方官都會向中央推舉孝廉,結果就推舉到毛義。可是毛義他志不在當官,他志在辦教育,但是為了讓父母安心,他接受了。而他在接受這個檄文,檄就是皇帝的诏書,皇帝的诏書在來的時候,地方官宣讀這個檄文要毛義就任地方官的時候,他臉上露出了歡喜的表情。我們想想看他為什麼歡喜?他歡喜不是說我有高官可以做,不是的,他歡喜是我的父母不要再操心,他歡喜的是說我有一分比較好的、穩定的收入可以奉養我的母親,他是這樣子歡喜。所以他在捧這個檄的時候他臉上露出歡喜的表情不是為自己,是為他的母親。結果旁邊有一個人,平常跟他一起共學、修學的一個人,看到毛義臉上露出歡喜的表情,他誤會了,他以為毛義退心了,你這個人也是功名利祿掛在心上的,從來沒有放下過,你看名聞利養你還是一點都沒少,所以就鄙視他,然後就不再跟他討論學問,就疏遠他了。
我們要曉得,要是我們受不受得了?你看被誤解、被毀謗,我們受不受得了?再來,這些毀謗的言語,一個人講,兩個人講,一大群人都在講,而且那些人都是過去的同參道友,你看受不受得了?毛義他都接受了,為什麼?奉養母親,默默的接受,一句話都沒有辯解,了不起,你看這個孝道了不起!後來他的母親過世,他母親一過世他立刻就辭官,而且終身不再奉诏,因為後來皇帝還一直下诏書請他出來當官,終身不再奉诏。這個朋友後來才忏悔,說我當時誤解你。我們要真想到,其實確實我們人生這種遭遇太多太多了。何以止謗?曰不辯,不要辯解,不要辯解這是解除毀謗最好的方法,毛義是我們的示范。而他那種忍辱的功夫來自於哪裡?來自於他的孝道。了不起,這是養父母之心,這是“居有常,業無變”。
所以我們看養身、養心,你看不在實質的物質生活上面。你看子路負米,這是子路跟他的老師報告他的心路歷程。有一次跟孔子就講,他說過去父母在世的時候他時常百裡負米,因為交通不方便,又住在鄉下,要走一百裡的路才能夠買到米,然後把它背回來,百裡負米。我們要知道,山東,這是子路的故鄉,山東大家去過就知道,夏天很熱,冬天很冷。能夠說夏天、冬天不負米嗎?當然不可能,不是只有春天、秋天才負米,一年四季不間斷。大家就曉得,你看這個不容易。然後跟他的父母“常食藜藿之食”,藜藿就是很粗糙的野菜,就是白飯配野菜。他說為親負米百裡之外,這個樂趣無窮。可是現在南游於楚,他到楚國去當大官了,當了大官之後,楚國給他的待遇非常的優厚。給他什麼待遇?從車百乘,積粟萬锺。什麼意思?就是跟著他的車輛有一百多輛,因為子路是大將軍,跟著他的車有一百多輛。積粟萬锺就是他的俸祿有萬锺之多,俸祿太多了。列鼎而食,以前那個鼎是炊具,列鼎而食就是一大堆的飯菜、菜色擺在那裡任你挑,就是我們現在講的歐式自助餐,可是看到這個吃不下飯,為什麼?父母吃不到。他說在這些飯菜面前,他說欲食藜藿,就是我就是要想著吃那個野菜,然後為親負米,不可得也,得不到了,沒辦法得到了。為人子的你看,這養父母之心到了這種程度。孔子贊歎他,子路你真是孝順,你做到“生事盡力,死事盡思”,你在父母生的時候你真盡到了做兒子的孝道,而父母在死之後你還真盡到了對父母的哀思,你看這是子路養父母之心。
所以我們這裡舉出這幾條,一看到古人的這些行誼,我們就了解到什麼叫做“居有常,業無變”,這了不起。
|
|
|
|
|
|
上一篇:淨界法師:從此力修念佛行,決欲今生出樊籠!
下一篇:大量放生可消業積福報,但要盡力做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