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關於偷菜游戲:慈悲老者臨終時的忠告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2010年春節前,當千家萬戶沉浸在阖家團圓的幸福氣氛中,一位老人孤獨地躺在牡丹女子醫院的病床上,在彌留之際反復重復著一句話:“一定不要偷菜……一定不要偷菜……”兩天後,他留下了最後一句:“如果非要偷菜,每天最多不能超過半個小時……”便與世長辭。

這位老人,是洛陽龍華技校計算機網絡與應用學院網絡游戲心理研究所的陶仁先教授。在中國的全民偷菜熱潮面前,陶仁先是為數不多保持著謹慎、理性的學者。經過全面、細致的研究,他得出“中國人不適合玩偷菜游戲”的結論。認為由於中國人特殊的大腦結構,偷菜游戲將導致中國人腦細胞不規則放電,引起全民族智力退化,引起群發性腦殘,將使中國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在人生的最後幾年,他一直致力於勸導沉溺於偷菜游戲的青少年,他曾多次向文化部和國務院寫信表明自己的擔憂,卻屢屢遭到無視。而現在,隨著一批又一批大學生及白領們加入偷菜大軍,陶仁先教授的警告正在漸漸地不幸變為現實。

揭密偷菜游戲不為人知的隱患

虛擬社交依賴症,是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由日本著名諾貝爾獲得者,日本東京大學松島楓教授發現的。松島楓年輕時師從於著名精神分析學家佛洛伊德,通過對導師精神分析理論近三十年的冥思苦想,松島楓發現了著名的虛擬社交依賴理論,並於2000年獲得了諾貝爾精神病獎。研究認為,虛擬社交依賴症的患者多數有心理問題,比如自卑、缺乏安全感、缺乏被尊重和被認可、自我接納度低、缺乏成就感等,為了保護自己不受心靈方面的傷害,就會選擇呆在自己認為安全的環境裡,不敢多邁出一步,局限於當前的生活狀態和虛擬的網絡世界。

虛擬社交依賴理論的提出,引起了陶仁先教授的注意。陶仁先教授一直在質疑一個問題,為什麼近兩年來,中國腦殘病人數量在以驚人的幅度在增加,他查閱了國內外大量論文,得出了一個讓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的結論——這些腦殘事件的產生,正是源於風靡全國的偷菜游戲!

陶仁先教授在他的論文《論偷菜游戲與虛擬社交依賴症》中寫到,虛擬社交依賴症並不總是造成嚴重的破壞後果,它的作用效果與當地生活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偷菜游戲源於歐美和日本等發達國家,在這些地區,人們有大量時間可以從事各種娛樂活動,很少有幽怨的人們會沉溺於網絡游戲,通過現實社會中的交往,人們的成就感、被尊重、被認可等心理需要獲得滿足,所以這些地區腦殘發生率非常低。而在中國,上班族們勞動時間較長,一天工作下來精疲力盡,因此不需要動腦子的偷菜游戲就成了這些人的消遣方式。一個網絡游戲聚集了數以億計的大學生、上班族,導致虛擬社交依賴症能夠積累到災難一般的水平,最終形成大量腦殘。

偷菜游戲危害之大是西方的科研人員不曾遇到過的。2009年,當程炳皓、馬化騰們在國外學術論壇談偷菜游戲引入國內的成功經驗時,美國業界同行以近乎傻氣的嚴謹提醒到:“貴國是否意識到這個游戲為國家帶來的風險?”這種善意的提醒,卻被唯利是圖的游戲運營商們當作了耳邊風。

有心無力的智者

2009年起,陶仁先教授多次帶著自己的報告和數據上北京,希望能向相關部門的領導陳述偷菜游戲背後的隱患,卻始終無法如願。最後,陶仁先把希望寄托於他心中的底線——希望玩家盡量減少玩游戲的時間,這對於減輕虛擬社交依賴症的症狀,作用是非常明顯的。而今天沒日沒夜偷菜的風潮,則會帶來火上澆油的效果。2010年初,勞苦奔波的陶仁先終於支持不住,病倒了,這一病就再也沒有起來。

潘多拉之盒已經慢慢開啟

在2009年以前,中國的玩偷菜游戲的人數規模還不大,今天,隨著加入偷菜大軍的人越來越多,自2009年下半年起,中國的腦殘患病比例變得異乎尋常的高。這些突然越來越多的腦殘病人,冥冥中仿佛有一種必然,他們與偷菜游戲究竟有著怎樣的聯系,也許只有逝去的陶仁先教授能告訴我們。

 

上一篇:宣化上人:開悟了之後才知道這念佛法門是最妙的
下一篇:念誦金剛經,萬兩黃金換不來的修行!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