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禮旭:《弟子規》要解行相應--力行與學文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一個人的學問要增長,必須“力行”加“學文”。這叫解行相應,這個太重要,解行相應。“解“跟“行“就好像兩個輪子,假如只有一個輪子,車子就推不動,一定要兩個輪子一起很協調的動起來。假如只有一個動,一個壞了,會有什麼結果?我們看到經文上寫的不力行,只是學文、只是看書,甚至於只是得到很高的學歷,這樣的下場是什麼?“長浮華”。你看那個六、七歲的孩子,我去教他們《弟子規》,說:今天老師教你們《弟子規》。他們馬上:我們都學過了,都會背了。頭都怎麼樣?你看傲慢要不要學?自己就來了。所以要謹慎,一開始一定要讓孩子知道,學問一定要做到、要力行,不然會長浮華。
所以曾經也看到一篇報導“專業的高材生,生活的低能兒“,為什麼學歷都那麼高,看過的書那麼多,結果連做人都不會?因為這些讀的書拿來干什麼?考試用,跟生活脫節。所以哪一個學歷的離婚率最高?可能是碩士、博士離婚率最高。為什麼書念多的人反而連包容、連寬恕、連愛護別人都不會?問題在哪?書給了他什麼?長浮華。他覺得我學歷這麼高,你都得聽我的。尤其假如他又是電腦博士,整天都跟電腦為伍,所以電腦很好管,按下去它就得這樣給我做。這一個方法對人行不行?絕對搞得眾叛親離。所以“余力學文“,學了文一定要去力行,不然會“長浮華,成何人“。
“但力行”,他也很認真,只要聽一句他就做一句。可是在這個過程他沒有繼續學習,沒有繼續修正,有可能會“任己見,昧理真”。比方說他學“孝“,他說要孝順,所以爸爸媽媽交代什麼事,我就做。他爸爸叫他:跟你太太離婚。好,做。那不對!太太假如沒什麼過失,只是跟公公婆婆處不好,能不能把她休了?不行,這樣沒有道義。當你真的把她休了,這對你父母可能陷他們於不義,到時候街坊鄰居整個社會又不知道怎麼說你的父母了。因為“不教而殺“,都沒有好好教她,以前是把她殺了,現在是就給人家趕出去,這是很殘忍的。
所以你要“學文“,才知道這個“順“是父母對的時候,我們要全心全意去做,讓父母覺得你很懂事;當父母的方法不妥當之處,我們要順勢而為。當然也不要馬上頂回去,可以用迂回戰術,等父母比較理智,我們這個時候要趕快“親有過,谏使更;怡吾色,柔吾聲“。所以父母這個“順“,絕對不是說什麼都照做。但是他沒有繼續讀書,沒有繼續聽這些善知識講課,他有可能就會“任己見,昧理真“。所以學問必須力行加學文,解行相應。因為你行得愈徹底愈幫助你理解,那你理解得愈深行的就愈到位。而且這個解行,這行是樞紐,當你有所力行,你才會有所感悟。
所以學一條就要做一條。諸位朋友,您假如不相信,你拿一本《弟子規》,你挑十句,你說我這半年絕對要把這十句做到,當你真正在半年之內把這十句做到,你突然會覺得其它幾句你也做到。因為這個行會開你的悟性。當我們學到“緩揭簾,勿有聲“,連做一點小動作都會去體諒到別人的感受,當你做得徹底,這個動作內化成你的存心。當你時時替別人著想,你就從做一句《弟子規》變成做幾句?你可能好多句都突然體會過來。“人不閒,勿事攪;人不安,勿話擾“,因為你真正做到這一句,你的恭敬心、你的細心、你的體諒的心就提升了。所以要老實!你不要一開始說:這麼多句我實在做不完!你只要領會一句,馬上力行,力行才能夠讓我們法喜充滿。所以要解行相應。
|
|
|
|
|
|
上一篇:蔡禮旭:《弟子規》與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下一篇:釋迦牟尼傳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