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 傳統佛法的師承是修學佛法第一個基本條件。現代人學佛有許多相當有利的條件。在高科技網絡發達的今天,足不出戶就能夠修學佛法,可以學習佛言祖語。大德開示。法師教誨等等。{可參照拙作:“網絡佛教寺院佛教居士佛教”}。這就說明好的老師並不難找。好的學生倒是非常稀少。這裡面敢於承擔,大力弘揚佛法,以如來真實義真知灼見來幫助一切眾生的善知識就更加稀有。怪不得我們的趙樸老原來就說過:佛教的發展第一重要的是人才,第二也是人才,第三還是人才。我們面對當今佛教,亦喜亦憂。如理如法修學的佛弟子還是很多的。但比起稀裡糊塗學佛的人來說就顯得太少了。我們自己是否修行的路子走對了。那就要自己仔細觀察。以佛菩薩的教誨來衡量自己。能夠天天把自己的錯誤缺點過失找出來,觀照改正忏悔,永不再造,是真佛弟子。我們一生能夠遇到一位好的老師,依教奉行,就是我們的因緣殊勝。彌陀經:“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什麼原因?沒有清淨心。智慧不夠。也沒有把握住好的因緣條件。非常可惜。
第二個基本條件是契理契機中道圓融理事並重。淨宗大德夏蓮居老居士說得綱要是:理明 信深 願切 行專。佛理需要透徹的明了。所謂契理,契入佛理,契機,修法與自己相吻合 。我們把佛理擺在第一位,理體是核心根本。自性清淨圓明體。清涼大師說的法界無礙,一是理法界無礙。二是事法界無礙。三是理事無礙,四是事事無礙。無礙就是一切通達圓融。一切法皆是佛法。以佛法看一切眾生一切萬事萬物。皆是自性的顯現。修學三要素:一就是具足般若眼。二是入三昧。三是笃行志專。稱之為見;定;行三要素。見是般若見。智慧眼。見地要純正。理上通達明了。理不明就沒有辦法學。學了也不管用。那是無明,無明沒有善根,信願不成熟,理上透不過去,事上無論怎麼做都是枉然。理不明在世間我們遇到許多事情,現象無法理解。用佛法那是通達無礙。佛法可以诠釋一切法,使之明了。理無礙的法界通達我們得到是解悟,通過經典,法師開示教誨契入佛法我們可以得到法味。得到輕微的法喜。這是初步的功夫,離見道還差的太遠。般若見進一步是入三昧。
第二是持戒修定。得三昧。正定正受。。什麼是正定?正定來源於正覺。正覺是由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獲得的。次第修行,全部是大乘佛心法。從真誠開始,般若為先導。真正的覺悟了,心就能夠安定下來,念佛得三昧。入實相般若。實相無相。實相無不相。實相無相無不相。偈曰:“如實知自心,”“自知不隨他,寂滅無戲論,無異無分別,是則名實相”。這個“自”要注意了。他不是自己的意思。是自性,佛性。本來面目。所以六祖慧能大師在壇經的第一句:{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多麼直截了當。不用繞彎子,直下承擔。給我們樹立了無限的信心宿值法緣。信自己是佛。信一切眾生都能成佛。自性清淨如如不動,不會隨境而轉。“寂”是寧靜的意思。寂滅是把意識狀態給消滅。意識狀態是什麼?妄想分別執著就是。如果不去下功夫。不要說去掉。就是減輕他們都很困難。確實很難。“無異”佛法無二。是不二法門。法無高下,殊途同歸。有兩種法都不是佛法。理無礙法界很難契入。事無礙法界就更高了。遇境不起心。藕益大師:境緣無好丑,好丑在於心。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它們都沒有善惡好壞。而是境緣無時不在影響我們的心。心如果經過訓練,挫折,磨練,修行功夫能夠上去了。看破放下。心如明鏡清淨無染。這個功夫了得。靠的是什麼?一門深入長時熏修。有堅定的信念支持,佛菩薩的宏偉願力加持。我們才能得以提升,得以解脫,圓滿菩提。{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