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應篇 (第八十五集) 1999/8/16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9-12-085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看第三十三段:
【所謂善人。】
這一段只有一句四個字,從這個地方起到「神仙可冀」,是說的善人。從三十三到三十五,文字不長,都是講的善報,種善因一定得善果,善人的福報不但是很大,而且是決定不爽的。古今中外的歷史上我們看到,在現前社會只要留意的觀察,也能夠看得很清楚,所以因緣果報絲毫不爽,善報如是,惡報亦如是。只要仔細去觀察,佛家所謂的「不是不報,時辰未到」,時辰未到它也有道理,過去生中的余福、余惡。這一生行善沒有得到善果,是過去生中的惡業太重,所以所受的惡報沒有受盡,這善報不能現前,這是為什麼修善而沒有得到善果。造惡還享福,是過去生中他積的福多,積的善多,他那個善的余福沒有報盡,這一生做的惡,他的余福享盡了,惡報就現前,是這麼一個道理。粗心大意的人,他只看眼前,所以有時候產生錯誤的想法,作惡的人享福,行善的人受苦,於是他這個斷惡修善的念頭就沒有了,這是錯誤的看法、錯誤的想法。
注解裡面有幾句話說得很好,給我們說出一個總原則,什麼叫善?「善人之實,始於是非不謬,則智勇兼盡,終於人我兩忘,則仁恕兼行」。這兩句話說得好,把世間善跟出世間善都說到了。《感應篇》的文字是道教的,注解有儒家的、有道家的、有佛家的,都糅合在一起,非常的難得,古聖先賢的教誨盡在其中。孔老夫子一生最憂慮的一樁事情,就是「學不講,過不改」。從夫子的憂慮我們就能夠省察到,聖人何以能稱之為聖人,佛菩薩為什麼能夠修成佛菩薩,夫子這兩樁事情我們要是搞清楚、搞明白了,這個答案你就找到,一個是講學,一個是改過。講學是解門,改過是行門,解行相應,定慧等學,這才能夠成為大聖大賢,佛家講的超凡入聖。孔老夫子一生講學、改過,天天都在改過;釋迦牟尼佛亦復如是,四十九年每天講學、每天改過,勸人改過。這是我們要學的。
這裡頭的意思非常深、非常廣,凡夫之人不知道自己有過失,我們想想大乘佛法裡面,到等覺菩薩還在那裡改過。我們要問,等覺菩薩有什麼過失?他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就是他的過失。等覺菩薩尚且如此,我們哪裡沒有過失?所以你能夠發現你的過失,你就覺悟了;把過失改過來,這叫真正修行,這就是善人。這個注解裡面講善人之實,就是實質,怎樣才能稱為善人?始於是非不謬,這講開始,最低的水平他有能力辨別是非,他有能力辨別邪正,他能夠破邪行正。所以智勇兼盡,智能辨別,勇能有取捨,取善捨惡,這是善人。終是講到高境界,高境界是佛家講的人我兩忘,《金剛經》上講的破四相,「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大慈悲心流露出來,這就是大善人。從這個標准上來講,大善人是佛菩薩,小善人是世間的賢君子。
這一句話我們要特別重視,為什麼?佛在經論上講得太多,經上常講「善男子善女人」,你們讀得太多了。我們自己想想,自己的心行符不符合佛在經典裡面講的標准?我們在研究經教的時候曾經跟諸位提過,佛家講善男子善女人也有上中下三品。下品的,也就是說最低限度的善的標准,我們用淨業三福來說大家好懂,也是佛的意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佛法裡面下品的善男子善女人;中品的,「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上品的,「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我們想想,我們是哪一品?佛經上講許多殊勝果報,你看前面都加善男子善女人,我們讀誦、修學得不到這個果報,往往懷疑佛經上所講的是勸人的話,不是事實,我們照這樣做,沒有能兌現。殊不知佛講的有個底限,底限就是善男子善女人。我們想想,我們符不符合佛所講的標准?就是此地注解裡頭所說的,我們有沒有能力辨別是非?有沒有能力辨別邪正?這個不能不知道。
破四相太難了,不是我們的境界。古人有所謂「謠言止於智者」,智就是有能力辨別,沒有智慧就被人蠱惑,受人欺騙。如果有一點小智慧,人家給我們說這些事情,我們可以調查一下有沒有這個事實?可不可以相信?有些事情與自己不相干的,可以不必理它;與自己有關系的,我們可以做個調查,這是應當做的。調查之後,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然後我們應當如何處理,自然就有個分寸,就會做得非常恰當。經過調查也就知道造謠生事的動機,有些動機是可以原諒的,有些動機不可以原諒。不可以原諒也原諒他,個人造的業個人有果報!
注解裡面,下面又說,「況其立心用意,待己待人,內而五常百行,外而事物機宜,無一之不盡乎」。這是講善人他的用心、他的用意,我們前面講過善心、善意、善行,純一善心那是真心,純一善意處事待人接物,這樣才真正能做到止於至善。大乘佛法裡面講的菩提心,《觀無量壽佛經》當中所說的至誠心就是善心,深心、回向發願心就是善意。善意落實在生活上,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上,就是善行。善行,總而言之,不外好善好德,不外五戒十善,這是總綱領、總原則。世出世間聖人他們所作所為,自行化他,都離不開這個原則,佛菩薩如是,天地鬼神亦如是,天地鬼神也好善,天心好善。四王天、忉利天,諸位都知道,修十善業道所感得的果報,由此可知,天人皆是善人。心行不善決定不能生天。
鬼畜裡面惡多善少。可是我們在經上看到,《地藏經》大家念得很多,《地藏經》上告訴我們,地獄道、餓鬼道這些鬼王都非常善良。心地善良怎麼會墮到鬼道、地獄道?我們一看就了解,菩薩化身在其中,去做鬼王,地獄裡做王,菩薩示現在裡面教化那些惡業深重的眾生。這就說明天人善我們相信,鬼王善是佛菩薩在其中,眾生愈是造罪業,愈是遭受苦難,佛菩薩示現就愈多,顯示真慈大悲。所以古人才講「天心好善而惡惡」,不喜歡惡行,「人心有善而無惡」,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
但是現在的人,似乎我們看起來是有惡而無善,所以現在這個世間會有很大的災難。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孔老夫子那兩句話,「學不講,過不改」,過不改就是道不修,修就是修改。我們想想古時候,我們在書本裡頭看到,古時候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常常在講學,三家村裡面還有個窮秀才在那裡講學,聽眾三個五個、十個八個,常事。都市裡面講學規模就大,幾十個人聽,一、二百個人聽,從都市到鄉村。我在童年的時候,七、八歲,那個時候我還記得很清楚,我們家鄉講學的風氣就很盛。讀書人多半是借祠堂,那個時候有祠堂,祠堂裡面講學;寺院裡面出家的法師講經,哪個道場沒有人講經?所以社會安定,人心向善,不造惡業。現在社會為什麼變成這個樣子?沒有人講學,沒有人講經,孔老夫子的憂慮是絕對正確的。
也有些人很想請我們去講經,但是有顧忌,顧忌你在那裡講經,把他的信徒帶走,信徒的供養被你拿走,所以不敢請你。我們要懂得這些因素,消除他們的顧忌。人家請我們去講經,決定不跟他們信徒接觸,講經完了就走,不跟信徒打招呼。信徒供養,全部給他們的常住,一分錢都不要帶走,他就沒有顧忌。信徒要皈依,皈依常住的法師,我們講經的人不接受,他就心安無事,他就歡喜請你去講。可是每個講經的法師就收紅包,信徒不但還要人家名字、電話、地址,還要人家送一張照片貼著怕忘記,你說成什麼話?大收皈依弟子,把常住嚇死了,下一次再不敢請你,不但不請你,任何人想來講經都拒絕,都不要請。我見過!所以我們懂得什麼樣的做法人家沒有顧慮,歡喜你去講經。把這個講學、改過的風氣極力的提倡,社會才有救。我們貪圖自己一點點小利,講經的功德沒有了,還惹了一身罪業,把許多法師講經的法緣給斷掉,你說你的罪過重不重?這些都要懂得,知道自己應該怎樣去做。
所以善人是有標准的,我們自己是不是個善人?如果不是善人,不但在佛法修學很困難,很難有成就,就是讀經、聽經、開悟也受了障礙。好,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