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太上感應篇(第六十三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太上感應篇  (第六十三集)  1999/7/25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9-12-063

  諸位同學,大家好。昨天我們在《感應篇匯編》裡面看到它引用《華嚴經》上講的四願,第一願,「願一切眾生,發菩提心,具足智慧,永保壽命,無有終盡」;第二願,「具足修行離老死法,一切災毒,不害其命」,這兩條介紹過了。後面還有兩願,「願一切眾生,具足成就無病惱身,壽命自在,能隨意住」;第四願,「願一切眾生,得不老不病,常住命根,勇猛精進,入佛智慧」。我們今天接著看後面的兩願。

  這個四願,我們說過是一切眾生所希求的,問題是能不能求得?佛家有一句話說,「佛氏門中,有求必應」,如果這個四願要是求不到,「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句話就有問題了,那是虛诳語,不是真實語。佛菩薩決定沒有妄語,所說的句句話都是實話,問題在我們求不得。這個世間,八苦裡頭有「求不得苦」,為什麼求不得?不了解事實真相,你所求的不合理、不合法,不順法性,所以你求才得不到,求與願違。如果果然是如理如法,沒有一樣求不得的。求作佛都能夠求得,這個四願要跟成佛來相比,這個太小了,小事一樁。所以是確確實實可以求得的。

  昨天我們也說過,希求基本的原則是發菩提心,只要菩提心發了,這個四願就有求必應;如果菩提心發不出來,這個四願就很難求得。所以發菩提心重要!《無量壽經》諸位常常念,「三輩往生」裡面所說的上中下三輩,末後一段是講修學其他法門的也發願回向求生淨土。這四大類,佛教給我們,總綱領、總原則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是總原則。能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的心行要與這八個字相應,你就有把握往生;與這八個字相違背,就不能往生。在念佛堂念佛,我們現在這個念佛堂是二十四小時不中斷,一年到頭不中斷,做到了一向專念,能不能往生?看他發不發菩提心。如果不能發菩提心,還是不能往生,一天二十四小時念佛也不能往生,這是我們一定要懂得的。因為你只做到一向專念,你沒有發菩提心。所以發菩提心非常重要!

  發菩提心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真因,一向專念是緣,因緣具足,這決定得生淨土。這個道理、事實真相我們都要搞清楚、搞明白,不能夠錯會佛的意思。菩提心是真正覺悟的心,徹底覺悟的心。覺悟的心是什麼樣子?我們講到最淺顯的,我們自己能夠體會、能夠落實的,起心動念隨順佛陀的教誨,不隨順自己的意思,把自己的意思放下,一切依佛教誨,這就是菩提心的樣子。佛菩薩在經論裡面教我們做的,我們認真去做;教我們不可做的,我們連念頭都不可以生,這是菩提心的樣子。

  昨天晚上,我們在《無量壽經》第十三願裡面看到,「光明無量願」,我們也講得相當詳細。實在說我們還是為了進度的關系,不能再多講,而經文字字句句都含無量義,我們要能體會,要知道怎樣去學習。善法一定要修,修善,最圓滿的善法是往生淨土,真正希求往生淨土,必須要把往生淨土所有一切障礙放下。帶業往生,不是說帶了這些障礙你能往生,那不可能的。古大德跟我們說得很清楚,只可以帶舊業,不可以帶現行,沒學佛之前造的業,自己愚昧無知;學佛以後再造業,那就沒有辦法帶了。學佛之後,要聽佛的話,改過自新,一切為佛法久住世間,常言所說的「正法久住」,為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所以究竟徹悟是發願求生淨土,這是真正徹底覺悟了。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那是真正離苦得樂,三界、十法界的苦統統離了,得究竟樂,這是世尊、彌陀、一切諸佛在經論裡頭教導我們的。如果我們能夠體會到佛菩薩教誨的苦心,真正明白了,依教奉行,這四願就不難了。

  第三願講的,不是願佛菩薩,是願一切眾生,一切眾生包括我們自己在內,具足成就無病惱身。我們現在身體不好,有病,有煩惱,如何能夠做到這一生當中,沒有病痛、沒有煩惱。壽命自在,能隨意住,隨意住就是你在這個世間想住多久就住多久,壽命自在,想走就走,想住就住。能不能做到?能做到。我們在《高僧傳》裡面,在《居士傳》裡頭,《善女人傳》裡面,確實見到。他的壽命到了,他還不想走,還想多住幾年,為眾生多做一點事情。行,沒有問題。注解《楞嚴經正脈》的交光法師,壽命到了,阿彌陀佛來接引他,他跟阿彌陀佛請假,他說希望在這個世間再多住幾年,《楞嚴經》自古以來注解都不圓滿,他要給《楞嚴經》再做個注解,做完之後再往生。阿彌陀佛就同意了,佛就走了,他就留下來給《楞嚴經》做一部注子。這個說明壽命隨意。有這種功夫的人,不止交光法師一人,歷代無論在家、出家,很多這樣的人。可是這樣的人住在世間,實在講只有這麼一樁事情,幫助正法久住。像交光就是幫助正法久住,廣度眾生,用現在的話說,為一切眾生服務,他不是為自己,他沒有自己,所以他能夠具足成就無病無惱。

  由此可知,病痛、煩惱都是因為我們自己有私心才有的,有我,執著這個身是我,執著自己的妄想分別是我,起心動念,「我要怎樣怎樣,我的意思是怎樣怎樣,我以為怎樣怎樣」,你有我,你就會有病,你就會有煩惱,你就會有痛苦。佛法修行,無論是哪個法門,無論是哪個宗派,《金剛經》上總綱領說得很好,「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什麼是菩薩?菩薩是明白人,是修行人。不明白就迷惑顛倒,不修行就造業。古聖先賢做出菩薩的樣子給我們看,近代出家人,宗門的虛雲老和尚、淨土宗的印光大師,他們做出樣子來給我們看。什麼樣子?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你仔細觀察,他們充滿了智慧。在家的居士,示現菩薩相的也不少,注解《金剛經講義》的江味農居士,他們這一流的人物,在台灣我們親眼見到的李炳南老居士,都是示現一個明白人、修行人的好樣子。他們住世只有一個簡單的目的,幫助眾生斷惡修善,幫助眾生破迷開悟,一生就干這麼一樁事情,真正是協助正法久住世間,沒有一絲毫的私心,沒有一絲毫的自利,那是真正的菩薩行。我們在這裡看到,跟這個經上所講的相應。

  他為什麼不多住幾年?明白人、修行人住在這個世間,不是自己意思,完全是緣分,有緣多住一段時期,沒有緣就走了。緣是什麼?緣是眾生願不願意跟他學。有人跟他學,他就得住世,「佛氏門中,不捨一人」;沒有人跟他學,住世沒有必要,他就走了。也許你會說,想跟他學的人很多。從表面上看,沒錯,是很多。有沒有真正跟他學的?陽奉陰違的人很多,那些人不算。表面上好像跟菩薩學習、跟善知識學習,實際上,起心動念、所作所為與善知識、佛菩薩所教的完全相違背。所以他就沒有住世的必要。釋迦牟尼佛當年住世,示現入般涅盤也是這麼一樁事情。佛說得好,應得度者都已經得度,沒有得度的,看爾後的因緣,現在的緣不成熟,他就走了。佛菩薩住世不住世,住世時間長短,都看我們學習的態度是不是認真。所以我們自己要想一想,我們是被佛菩薩看中,還是被佛菩薩遺棄?我說這個話不太好聽,我們自己不肯學習,佛菩薩對我們無可奈何。尤其是現在的社會,民主、自由、開放,誰也不能干涉誰。古時候,父母、老師可以勉強子女;現在不行,現在勉強犯法。所以佛菩薩住世,時節因緣如是,我們一定要清楚、要明了。

  依教奉行,確確實實可以得無病無惱。因為病從哪裡生的?我們現在曉得,你感染病毒。但是大家不曉得,最嚴重的病毒是佛家講的三毒,貪瞋癡,我們裡面有貪瞋癡,才會感染外面的病毒。裡面沒有貪瞋癡,外面什麼樣的病毒你也不會感染。現在醫學裡面講免疫的能力,免疫的系統。佛家講真正的免疫是斷貪瞋癡,心地清淨、平等、覺,這是真正能夠免疫,心地大慈大悲能解毒。所以確確實實可以成就無病無惱、壽命自在。

  下面一願說,「願一切眾生,得不老不病」。如何能夠得不老,這也是大家所希求的,都希望青春永駐。怎麼樣能夠不老?人好像都會老,我們要曉得,老的原因在哪裡?分別、執著。你有執著,你就會生病;你有分別,你就會衰老。對於世間一切法,世出世間一切法,決定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你不會生病,你也不會衰老;至少衰老的現象會減緩,也就是我們講老化很慢。分別執著嚴重的人,老化就很快,速度就快。如果完全沒有分別執著,這個老化就終止,真的,不會再老化。老化衰老的現象尚且沒有,他怎麼會生病!

  生病的根源有三種,一種是生理上的,所謂是「病從口入」,你吃東西不小心,穿衣服不小心,感染風寒,生理上的疾病。第二種是冤業病,多半是殺生害命,這些冤魂找你、報復你,冤鬼附身,都是你的冤家對頭。這一類的病必須要調解,對方同意你的調解,離開了,你的病就好了。「三昧水忏」,悟達國師得的人面瘡,是屬於這一類。第三類比較麻煩,宿業病,過去生中,或者是現在這一世,造作的罪業太多了。所以他這個病,既不是飲食感染,也不是冤家對頭,是自己造作罪業的果報。這種果報,要用現在的話來說,一般講老人癡呆是屬於這一類。我們見過很多,多半都是富貴人家,在社會上有地位、有財富,得到這個病,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他一口氣沒斷,需要多少人來照顧他、來侍候他,那是他的福報,他躺在床上享福。甚至於連自己兒女都不認識,一口氣不斷。我們一看就曉得,這是業障病。有沒有救?有救,忏悔,忏除業障,這個病就會好。但是他們不相信,他不知道忏悔,家人也不了解這個道理,幫不上忙。明白這些道理,消除業障,不跟眾生結冤仇,生活起居著重衛生,就可以不老、不病。

  你有強健的身體,你才有能力去辦道,「勇猛精進」。體力衰退,想精進已經不行了,那個時候就遲了。所以自古以來,修行功夫最得力的是什麼時候?少壯之時。我們看《六祖壇經》,惠能大師得道是二十四歲,有的是體力。進念佛堂,念個七天七夜,若無其事,有體力!七老八十進念佛堂,幾個小時就不行,就受不了,想精進也沒有辦法。這些道理我們都要懂,然後才知道應該怎樣去修學、怎麼去做。《華嚴經》上講的這個四願,我們統統都可以得到,決定不是诳語,不是妄語。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上一篇:淨空法師:太上感應篇(第六十二集)
下一篇:淨空法師:太上感應篇(第六十五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