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棒喝 ( 1501 - 1521 )
宣老的《金剛棒喝》全部轉載完畢了。這本書,我看了不止一遍,自覺領悟很多。我很贊歎宣老的這種平實、直截而又帶幾分戲谑的講法模式。在現實生活中,有幸接觸過兩位開悟的老師。我感覺,也都是這種類似的講話模式——也許,這正是本有智慧的閃光吧——閱者自加。
1501.
問:請問上人,轉輪聖王的福報會不會用盡?
上人:那要看他的福報有多大。如果他的福報很大,他可以做幾次轉輪聖王;如果他的福報少些,他可以做一次轉輪聖王;如果他一次轉輪聖王也不願意做,他可以成佛去。你問這個問題的目的,是不是想要做一個轉輪聖王?
1502.
問:這個世界哪方面令人最苦?哪方面令人最樂?
上人:不明白佛法令人最苦;明白佛法令人最樂。
1503.
問:如何能有智慧?
上人:就要不執著。沒有執著就是智慧。如果你有執著,你就無法得到這種微妙的智慧。
1504.
問:執著是佛法嗎?
上人:無所執著是佛法;執著也是佛法。如果它不是佛法,你就不能有所執著。當你開始修行坐禅、學教、持戒、念佛等等都是執著。雖然它都是執著,但是我們修行就是為了要去除執著。
1505.
問:什麼是佛法?
上人:什麼不是佛法?一切皆是佛法,沒有一樣不是佛法。
1506.
問:如果我們修行要去除執著,又同時要修慈悲,我們如何能對這個慈悲、或者我們所學習的、我們的同參道友、或者對師父不生執著呢?
上人:要修慈悲,也要去除個人的執著。慈悲與執著是不相同的。慈悲的感覺以及生執著肯定是兩回事。
1507.
問:我們聽您講解六度波羅蜜、十二因緣、四聖谛以及什麼是三寶。請上人給我們講講什麼是佛教的第一教義。
上人:我什麼也不能說,因為凡有言說皆非第一義。在《維摩诘經》裡,文殊室利菩薩問維摩诘居士這個問題。維摩诘居士閉口不言。文殊室利菩薩也沒講什麼。
1508.
問:您在講比丘們發的願。請問如果發了願,不能實行,會怎麼樣呢?
上人:那就是荒花不結果。
1509.
問:請問上人為何要來到西方?
上人:我怕餓死。因為我怕餓死,所以來到西方。這裡垃圾桶裡的食物多到人也吃不完,這是第一個回答,不一定是正確的。第二個理由是我來看你們所有的人。不過你們如果看不見我,也是okay的。Okay,okay,every thing's okay。這是我的看法,一切都沒問題!
1510.
問:什麼是至孝?
上人:釋迦牟尼佛的父親把他鎖在皇宮內,他溜出去,在喜馬拉雅山修了六年苦行,最後在菩提樹下悟道。在他成佛之後,他升天為他的母親說法,這就是至孝。
現代的孝道是研究孝子們的行為,以它為榜樣。古代的孝道是依照中國的二十四孝去行孝。但是古時的孝道還不算是至孝。如果你想行至孝,你應該研究實踐佛法,學習做一個好人,幫助這個世界,真正孝順父母會對社會有利益。
1511.
弟子:大地是平等的,它對大風沒有反應,是因為大地沒有知覺,它是一種不動的東西。
上人:大地的知覺,不是我們看得見的,但是它也有知覺,大地也是一類眾生。
1512.
問:上人談到道宣律師持戒清淨,不說無益之話,不隨便談笑,不立刻回答問題,不發怒,也不曝笑歡喜,他時時刻刻都保持自己的原來面目。修行人這樣不是像塊木頭,很沒有人性嗎?
上人:這並不是他沒有人性。他只是不被情感所轉。不被情感所轉,就是保持中道,這是持戒者時刻應該做到的。
1513.
年輕人:佛教最難的問題是什麼?
上人:最難的問題就是你現在問的問題,對嗎?
年輕人:對。
上人:我問你一個問題,不問兩個。什麼問題是不難的?
年輕人:你現在問的問題。
上人:不對。我現在問你的問題,不能說不難。我要呼出氣來是很難的,要想吸氣進去,那更難了!所以要問這個問題是很不容易的。
1514.
問:什麼是真正的財富?
上人:明白佛法就是真正的財富。
問:什麼是貧窮?
上人:不明白佛法就是貧窮。
1515.
問:喜悅怎麼會苦?
上人:樂極生悲。
1516.
問:當一個人開悟的時候,是否其它的人也跟著一齊開悟?開悟時,是否是悟了?
上人:為什麼想要開悟呢?想要開悟本身就是一種執著。如果你想要開悟,你仍然對這個「悟」有所執著。
真正的開悟是悟而不悟;不悟而悟。這種經驗不能以文字語言來表達的。沒有「悟」這個字,才可能有真正的悟道。我們在金山寺,不是為了要開悟,我們是要依教奉行來修行。
1517.
問:一個人在開悟之前,是否先要破無明?那麼這個人為了要破無明,必需要修很多輩子……。
上人:你的問題問得很好。你不知道你過去世已經修了多長一段時間。每個人都可能開悟,但是你在耕種時,你不能說:「我種的農作物長得太慢了,我幫個忙把每一棵都往上拔高幾吋。」要讓農作物自己長大;你不能幫助它生長。
1518.
問:請問上人眾生從那裡來?為什麼佛在眾生之前悟道?為什麼眾生沒有在佛之前悟道?為什麼眾生有無明?
上人:眾生由無明而來。如果你破了無明,你就成佛了。為什麼佛會成佛?因為他能把無明破了。為什麼我們仍然是眾生呢?因為我們尚未破無明。
再詳細講:眾生由真空而來,這是因為真空內有妙有。但是這個妙有非有;真空非空,所以裡面包含著眾生。
妙有非有,所以如果眾生想要成佛,必須回到真空去。這個真空就是我們本有的佛性。成佛的時候,並沒有什麼形狀或記號,它只是我們本有的智慧光的一種憑照,真空學說的一種證明。
1519.
問:請問如何修持?
上人:要修持作什麼?
1520.
弟子:最近折了腳,就是因為不聽師父的話,多管別人的事。
上人:這話錯了!我不是要你們不管別人的事,而是要你們不管別人的閒事。相反的,我更要你們在照顧別人時,先照顧自己的足下。如果大家都不管別人的事,那裡還有菩薩可成?
1521.
問:什麼是人生的意義?
上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