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阿彌陀經要解演義(第六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阿彌陀經要解演義  (第六集)  1995/1  台灣高雄元亨寺  檔名:01-15-06

  諸位大德、同修:光陰過得很快,昨天我們將正宗分報告,今天開始要向大家報告本經的流通分。蕅益大師的判教,也就是我們現代人講一部經的分段,古人叫作判教;他跟過去的古大德的看法不一樣。雖然在原則上每一部經都有「序分、正宗分、流通分」這三分,但是這個三分經文從哪一段起到哪一段止,幾乎每一位大德的看法都不一樣。蕅益大師的看法尤其是特殊,在注解裡面他都細說了,他為什麼從「六方佛」這個地方就把它分作本經的流通分,他提出很詳細的道理。

  我們細細去觀察,他所說的也確確實實是有理由,這是基於對於《阿彌陀經》的認識,對於《阿彌陀經》的看法。從整個《要解》,就是注解來觀察,我們想到印光法師的話是非常正確。印祖講:「即使是古佛再來,給《阿彌陀經》做一個注解,也不能超過其上。」換句話說,不能超過這個《要解》。古佛再來都不能超過,由此可知,這個《要解》確確實實就是阿彌陀佛的意思,就是釋迦牟尼佛的意思,決定不錯!這是說明他對於本經的認識與理解是十分的透徹,所以分的段落跟古人不一樣。在我們這個本子裡面是第九十七面到一百一十一面。

  因為流通分分為二個大段,第一大段是「諸佛勸信流通」。大師在這個注解的序分裡面,我們看到「信願行」三分;正宗分裡面也是這三分,流通分也不例外,也是「信願行」三分。通常講淨土三資糧,可以講《阿彌陀經》裡面是分分具足,非常之難得。經文從「捨利弗,如我今者」,這個「我」是釋迦牟尼佛自稱,「贊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一直到「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這個一大段。

  蕅益大師他提出的理由,首先為我們解釋「流通」兩個字的定義。「流」是流傳萬古,「通」是通達十方,每一部經到最後都有這一分,我們學佛的同修要特別留意。我們學佛目的是要脫離生死輪回,是要求生極樂世界。輪回是怎麼來的?為什麼出不去?歸根結柢就是「我執」所造成的,執著這個身體是我。《金剛經》上講的「我相我見」,這是生死輪回的大根大本。凡夫起心動念就把「我」擺在第一,我的利益決定不能夠捨棄,起心動念就想到自己的利益,這個心量非常窄小。這是制造生死輪回的根本,不能往生的大障礙。

  你看佛任何一部經典末後的流通分,就是展開心量,真正與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與這個相應。我們要利益無量無邊的眾生,怎麼可以吝法?現在有很多佛教出版品,乃至於經書,後面都有「版權所有,翻印必究」,這兩句話的意思就是不准流通!利益是我的,不准流通,人家要印的話那就是盜版。其實我們想想,佛法是釋迦牟尼佛流出來的,那你就盜了釋迦牟尼佛的版。釋迦牟尼佛現在不跟你算帳,恐怕死了以後閻羅王不會饒過你,你的證據十足,都印在後頭。「版權所有,翻印必究」,那就是閻羅王將來判罪的證據,怎麼賴都賴不掉,這個事情麻煩大。佛是要普度一切眾生,流通的意思是我們應當有使命、有責任,把這個大法流通萬古,通達十方。

  這樣的大法,可以說是一切諸佛如來所宣揚的第一法門,誰有資格、誰有能力來擔任流通的責任?蕅益大師說,只有諸佛才有資格擔起流通的責任。所以六方佛判作流通分道理就在此地,這個道理我們想想的確是十足。因為這部經所說的確確實實是事實的真相,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的事實真相。世尊親眼看到佛度眾生,眾生往生,無量無邊,第一殊勝的利益。所以他說:「我見是利」,他見到這個利益。無問自說,沒有人啟請,佛主動為我們宣說。世尊如是,想必十方一切諸佛如來也跟釋迦牟尼佛一樣!所以這個流通,那就是唯佛與佛才能夠究盡諸法實相,共同擔負起流通的使命。這部經,也可以說就是淨土三經。三經所說的境界都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若不是諸佛如來沒有辦法講得透徹、講得明了,所以蕅益大師認為只有佛才能夠肩負起這個流通的使命。

  捨利弗。如我今者。贊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

  經文一開端為我們說出『不可思議功德之利』。「不可思議」,大師為我們略舉五段,就是略舉五種不思議。這五種實實在在難得,不學佛不知其難,不修行不知其難,真正學佛修行才曉得這個事情之難,但是在淨宗裡面是一條一條都把它解決了。

  第一個是橫超三界,不要斷惑,這個不容易。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如果不斷見思煩惱,決定不能出三界。無論你修學哪個法門,你修禅也好,你學密也好,無論修學哪個法門,見思煩惱不斷,不能超越六道輪回。可是淨宗這個法門不需要,一品煩惱不斷也能夠帶業往生,這是「不可思議功德之利」!

  第二,生到西方世界,我們帶業往生的人生凡聖同居土,經上跟我們說得很明白。雖然生凡聖同居土,就可以見佛,就可以與觀音、勢至、文殊、普賢這些大菩薩把手同行。這個意思是說明這些大菩薩他們住的是實報莊嚴土、常寂光淨土,說明一樁什麼事情?四土在一起。不像他方諸佛世界,四土不在一起。我們現在居住的這個地方是釋迦牟尼佛的凡聖同居土,娑婆世界也有方便有余土,我們見不到;也有實報莊嚴土,我們更見不到。西方世界是一生一切生,四土混在一起,所以那個地方修行,不是像我們這個地方漸進。像讀書一樣,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四年級,慢慢的往前進,這個難!費的時間長。西方世界是頓超,一下就超過了,所以它的時間短,成就快速,這是第二不可思議。

  第三,方法非常簡單。《無量壽經》教給我們「一向專念」。大勢至菩薩在《圓通章》裡面告訴我們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跟「一向專念」完全是一個意思。菩薩告訴我們「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換句話說,不需要藉任何方法來幫助,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就是用一句名號,你看這個多簡單!多容易!任何一個法門都比我們這個法門來得繁雜,這個法門非常容易,這是不可思議之三。

  第四,這個法門如果你認真的修行,決心想求生西方淨土,要修多久才能成功?本經跟你說的:「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到若七日,一心不亂」,你就成功了。不需要很長的時間,不需要很多的歲月。

  也許同修們會問:「我念佛念了好多年了,我也打過好多個佛七了,為什麼還不能成就?」對經上這一段話就生起疑惑。實在說,如果真的這個地方打個佛七,外頭掛個招牌,「七天保證往生」,恐怕一個人都不來了。你還肯來嗎?這不得了,這七天就送死了,這還得了!由此可知,你的念佛不是真心,不是真的想往生,對這個世間還非常貪戀,牽腸掛肚放不下。所以,這是你念了多少年、打了多少佛七,都沒有消息,原因就在這個地方。你不是真想往生,是到佛七法會來玩玩而已的,這麼一回事情。果真發真實心想求生淨土,這個七天,一個七是決定成功!

  我們在《淨土聖賢錄》、在《往生傳》裡面看到,《淨土聖賢錄》裡面最顯著的例子,宋朝的瑩珂法師。傳記裡面記載這個法師大概平常不守清規,破戒的一個出家人。好在他有善根,他自己知道自己習氣很重,沒有辦法受清規的約束,造作很多的罪業,想想來生一定會墮地獄。想到墮地獄,他就害怕了。於是請教他的同學同參道友,有沒有辦法可以救他?同參道友就拿《往生傳》給他看。他看了《往生傳》之後,就很慚愧,很受感動,於是就下定決心念佛求生淨土。他一個人把寮房的門關起來,念了三天三夜,他不吃飯、不喝水,三天三夜不眠不休念阿彌陀佛,他的心地真誠,真的把阿彌陀佛念來了。

  阿彌陀佛就告訴他:「你的陽壽還有十年,你好好的用功,到你臨命終的時候,我來接引你。」

  瑩珂法師又說:「我的習氣很重,我禁不起外面的誘惑。還要十年,我又不曉得造了多少罪業了。我十年的壽命不要了,我現在就跟你走!」阿彌陀佛也就同意了。

  阿彌陀佛說:「這樣好了,三天之後我來接你好不好?」

  他說:「可以。」

  他把房門一打開,就告訴大眾:「三天之後我要往生了,阿彌陀佛要來接引我了。」

  寺廟裡面的同修都笑他:「你這個造作一身罪業的人,三天就能往生,哪有這個話!」

  可是看他的語氣態度倒是很誠懇的,不像是騙人的、不像是講開玩笑的話。反正三天時間不長,大家看著你,看你往生不往生!他跟阿彌陀佛約了三天,到第三天課誦的時候,他就請求大眾改念《阿彌陀經》、念佛送他往生。當然大眾歡喜,於是乎就念《阿彌陀經》、念佛號。佛號才起沒有念幾聲,他就告訴大家:「阿彌陀佛來接引我了。」他就走了。你看不生病,念了三天就往生了,證明經上講的「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一點都不錯。瑩珂能往生,他是真的想去,對這個世界沒有一絲毫的留戀,這才行!

  我們念佛念了多少年,打了多少佛七,連個影子都沒有,原因在哪裡?沒有這麼懇切,不想去,真的要是阿彌陀佛來了,嚇死了。所以關鍵在這個地方,希望諸位要把此界他方的真實相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念佛往生不是假的,它時間短,不需要很長的時間,這是任何一個法門都做不到的。密宗即身成佛,哪有這麼快?哪有這麼穩當?

  第五,持一尊佛的名號,就得一切諸佛的護念,跟念一切諸佛的名號無二無別,這個不可思議。現在快過年了,台灣許多寺院道場,過年都拜《萬佛名經》。拜萬佛要拜十幾天,一萬二千尊佛號。你十幾天拜下來才只拜一萬二千尊佛,無量無邊諸佛,你漏掉太多太多了。可是諸位要曉得,假如你要是拜一尊阿彌陀佛,所有一切諸佛統統都拜了。不如專拜阿彌陀佛,那個功德不可思議,「不可思議功德」!這是我們一定要曉得的。但是世間人對事實真相不明了,不知道拜阿彌陀佛功德利益之大,還去拜萬佛。拜萬佛真的是掛一漏萬,遺漏掉太多太多了,不圓滿。怎麼曉得我們拜阿彌陀佛就是拜一切諸佛如來?這一段經文就是說明,就是證據。

  細細看這一段經文,這個五種不可思議的功德,如果我們能夠領會,如教修行,不但自己功德不可思議,他功德也不可思議。蕅益大師告訴我們,我們修學淨土的人,以真誠心、以清淨心、恭敬心、慈悲心,信願持名,就把阿彌陀佛無量劫所修的功德,變成我們自己的功德。可是這個裡面大家一定要記住,用「真誠心、清淨心、恭敬心、慈悲心」,才能夠把彌陀的功德轉變成自己的功德。這是有證據的,經文上說:「諸佛不可思議功德,我不可思議功德」,那個「我」就是釋迦牟尼佛。由此可知,釋迦牟尼佛能把阿彌陀佛的功德轉變成自己的功德。這就是告訴我們,釋迦牟尼佛能,我們也能,你要懂得這個意思,要把彌陀功德變成我們自己的功德。怎樣具體的變法?什麼道理能變?這幾天所講的,諸位細細的去思惟,細細的去體會,你自然就明白了,這幾天把這個統統都說出來了。

  下面這就是六方佛,這段經文很長。「六方恆沙諸佛贊經勸信」。在這個裡面含的意思很多、很重要,它包含著念佛人從修因到證果,也就是說從初發心到成佛,修行的次第、修行的程序,用名號來表示。因此,這一段經文對我們就有很大的啟示,非常重要。我們先把六方總說。

  東方恆河沙數諸佛,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這是指的六方。每一段經文最後的總結,都是說這些諸佛如來,這個諸佛是恆沙諸佛,數不盡的諸佛如來,「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六方就是十方,一切諸佛如此的贊歎,不僅是為釋迦牟尼佛做證明,釋迦牟尼佛為我們宣說的一點都不錯。同時顯示出來,十方一切諸佛如來,沒有一尊佛不講《阿彌陀經》的,沒有一尊佛不勸人念佛求生淨土的。所以我們才真正明白,這個法門是一切諸佛如來度眾生成佛道的第一法門。我們從這裡看到。

  因此真正發心念佛求生淨土,不僅是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保佑你,一切諸佛都護念你,所以這個加持的力量太大太大了。你修學其他法門,加持你的,頂多是本師釋迦牟尼佛。你沒有辦法得到一切諸佛如來圓滿的加持,唯獨這個法門。所以我們明白了之後,才感覺到自己真的幸運。能夠真誠、專心發願的修學,你現前就得一切諸佛的護念,就得諸佛的加持。身體有病,病自然就好了;運氣不好,馬上也轉過來了。不可思議!感應不可思議。

  這個功德之利,真的只有佛才有資格為我們宣說。這個利益是無量無邊,我們現在就得到。如果你不信,不肯如教修行,那就是經上講的,你善根福德因緣不足,太少了!再說得不好聽,業障深重!這樣第一殊勝的法門你不能接受,你說這多可惜。下面我們一方一方來說明。

  東方亦有阿閦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世尊為我們說了五尊佛的名號。『東方恆河沙數諸佛』,釋迦牟尼佛為什麼只介紹這五個人?佛是隨便舉的吧?沒有這個道理。佛說話沒有隨便說的,一定含有很深的意義。如同我們這個經本展開,前面一定列著有上首的大眾。像我們這部經前面一展開,我們看大眾當中有捨利弗、目犍連有十六個,這是比丘;有文殊師利、彌勒菩薩、干陀诃提、常精進四位菩薩,它一定有列出幾個人;這幾個人是表法的,不是隨便列的。我們展開每一部經,列的人名不一樣,表的法門不相同。我們從這個例子來觀察,這個裡面列的名號一定也有表法的意思,絕對不是隨隨便便提出這個名號,一定是表法的意思。仔細一觀察,果然不錯,把我們修因證果整個的歷程,按著這個順序排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淨土法門怎麼修?依照這個修就決定不錯。

  「東方」是開始,在四方這是屬於首,在五行、在八卦它也是排在第一位。這個地方,五尊佛是代表我們修學的基本概念,這個非常重要。第一尊佛『阿閦鞞佛』,這個名號完全是梵文音譯。「阿」翻作無,「閦鞞」翻作動,合起來是「無動」,無動就是不動意思。像阿彌陀,「阿」是無的意思,「彌陀」翻作量,合起來是無量。無動,不動就是覺,佛是覺的意思,翻成中國的意思是不動覺。這是說明你想修淨土,你從哪裡開始?從這兒開始。

  我們今天修淨土修不成功,就是我們沒有這個基礎,我們的心會動。你看到參禅的也就想去參禅,來了一個仁波切又想去灌頂,這個心就動了。第一個條件就是不動。在環境上不為八風所動,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都在這裡誘惑你,你在這個境界裡頭如如不動,一心專求淨土,這才行!你看他的意思多好,他擺在第一。凡是會動搖的,那就不必談了,不要說淨宗,哪一個法門你也不能成就。

  這個不動,不僅僅是在環境裡面,在一切大乘法門裡面,我也不動心。遇到禅、遇到教、遇到戒律、遇到密,都不為所動,我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這是阿閦鞞佛教給我們的,我們要從這個基礎上發心修學。

  就像《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善財童子修什麼法門?念佛求生淨土。《華嚴經》上沒這麼說,經上文字沒有,但是意思具足。意思在哪裡?善財的老師是文殊菩薩,文殊菩薩在華嚴會上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那個發願的偈子,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善財是文殊傳法的弟子,不是普通的弟子,是得意的門生,當然文殊是把第一法門傳給他。第一法門是念佛求生淨土,所以善財童子決定是念佛求生淨土的。

  他出來參訪,參訪是什麼?就是接觸外面的境界,我剛才講的兩點意思都有了。五十三位善知識代表我們這個社會各行各業、男女老少。諸位看五十三位善知識裡面,只有六個是出家人,其余的都是在家人。剛才講了,世間法的名聞利養、五欲六塵,善財童子去接觸、去參訪,不為所動。他參訪之後,後面說「戀德禮辭」,禮辭就是不執著,「我不跟你學,我明了你(明了是開智慧),我不學你,我還是念一句阿彌陀佛,還是求生淨土」,這是不著相。《金剛經》上講的「不著法相,不著非法相」,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完成這個修學,法相、非法相都不執著。

  到最後,第五十三參遇到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他參訪第一個是德雲比丘,教他念佛法門。你看,念佛開頭,往生極樂歸結,一頭一尾,這不就清楚了嗎?他修什麼法門,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擺在我們面前,善財是修念佛法門。不為世出世法所動,這個就是阿閦鞞佛成就自他功德莊嚴,這是修學的基本條件。

  我們今天所以不能成功,就是心裡沒有主宰,看見什麼就想學什麼,這就完了,不能夠專一。今天下午同修問我:「禅宗裡面講功夫照見、照住、觀照。觀照是什麼意思?」一心專注,這個阿閦鞞佛就是代表這個意思。一心專注,不為外境所動,不為一切法門所動搖,你就有了修行的條件。我們一般講,你就有資格來修行了,這是必須要具備的。

  接下去三尊佛是『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這是我們修淨土的目標。我們修淨土,希望得到的是什麼?成佛。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別的,就是要成佛。這三尊佛就是代表佛的三身。你看,三尊佛都用「須彌」,體是一個,體都是真如本性,自性佛。法身佛、報身佛、應化身佛,一體三身,他表這個意思。「須彌相佛」,「相」表相好光明,佛的相好光明,九法界眾生瞻仰,這是佛的報身(報身佛),佛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大須彌佛」,「大」是贊歎的意思,就像「大方廣」那個「大」的意思一樣。贊歎真如本性,大法的本體,法界獨尊。他是能變的,十法界依正莊嚴是他所變的,這就是法身(法身佛)。「須彌光佛」,「光」是光明遍照,普應群機,這個就是「應化身佛」。

  所以這三尊佛是代表法身、報身、應身,統統用「須彌」表一體,一體三身,這是我們所求,這是我們希望證得的。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是為了這個事情,不是為別的,就為這個事情,那就一點都不錯了。你看,這個目標清清楚楚擺在我們面前,我們要覺悟,要圓滿的覺悟。

  末後一尊『妙音佛』,這尊佛代表本宗的修行方法。這個方法是一心稱念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就是妙音!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說法的音聲,沒有比這個更妙的了。因為這一句音聲,能夠從初發心一直幫助你成佛,這個音妙!哪有比這個更妙的?所以妙音是什麼?「南無阿彌陀佛」,這是妙音。

  「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前面說過,這個地方不必再重復了。

  這是東方五尊佛所含的意思,我們要明了。他對我們的修行,你看多麼的密切。

  捨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燈佛。名聞光佛。大焰肩佛。須彌燈佛。無量精進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南方』,世尊也舉五尊佛的名號,表什麼?表修慧。所以大家千萬要明白,有很多人認為,淨土宗跟其他的宗相比差得太遠了,不講求慧,裡面沒有般若智慧,頂多有一點小定不得了了。因為經上講「一心不亂」,一心不亂總是有點小定。所以有很多人瞧不起,以為這是老太婆教,下根人修的,愚癡人修的。許多人有這個錯誤的觀念,自己認為自己很聰明、有智慧、了不起,不甘心學這個法門。這都是對這個法門沒有認識,自己愚迷產生的誤會,把眼前的大利益喪失掉了,你看多可惜。南方五尊佛代表修慧,可見得淨宗是智慧第一。沒有智慧,你怎麼會選擇這個法門?

  我在前面跟大家提到,我們供養的西方三聖,就表示了這個法門。阿彌陀佛代表第一法門,大勢至菩薩代表第一智慧,你才選擇這個法門。大勢至菩薩專修專弘,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最高智慧的選擇!觀音菩薩大慈大悲,大慈大悲從哪裡表現?就是把淨宗法門介紹給別人,勸人念佛求生淨土,這叫大慈大悲。不是別的慈悲,別的慈悲沒有比這個大,這才是真正第一大慈大悲。因為眾生聽到這個法門,接受這個法門,一生成佛。哪一個法門能比得上?我們天天念「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究竟大慈大悲在哪裡?不知道!所以我常常感歎很多人學佛,學的是糊塗佛!問他佛是什麼?不曉得,是糊裡糊塗學佛。糊裡糊塗學佛絕對不會糊裡糊塗成佛,沒有那回事情,這個要知道的。

  第一尊佛,『日月燈佛』。這尊佛的名號代表我們自性本來具足的圓滿智慧,般若智慧是我們自性本來具足的,圓融無礙,無所不照。這個名號是比喻,太陽照白天,月亮照晚上,日月照不到的,燈照到了。所以用「日、月、燈」表無所不照,表這個意思。這是自性般若的光明,這是我們所求的。可見得淨土念佛是高度智慧,絕對不是愚癡,是高度智慧。

  第二尊,『名聞光佛』。這是代表修慧小有成就的時候,一定就有名聞。我們世間人常講「實至名歸」。你自己修持到達相當一個程度,一定有人贊歎你,一定有人敬仰你。你不要名,自然有人給你宣傳,於是名來了。名後面接著利就來了,供養就來了。這個時候是個關口,如果你要是貪、執著,那就完了,不但不能進步,恐怕從此之後就墮落下去了。自古以來,在這個境界裡栽跟斗、墮下去的,不曉得有多少人!這是任何一個修行人必經的一個關口。所以一定要覺悟,名聞是暗影,不是好事情,一定要用智慧光明照見它,你要能夠覺悟。換句話說,真正覺悟了,他才會捨棄名聞利養。他絕不執著,捨棄名聞利養,他的道業才能不斷往上進步;一沾上麻煩就來了。所以「名聞光」,下面要有光;名聞後面沒有光,就完了。

  第三尊『大焰肩佛』。「肩」是肩膀,「焰」是火焰,代表佛光光明。兩個肩膀,表示可以擔負起如來家業。如來的事業是什麼?弘法利生,如來家業就是弘法利生。從名聞光要是過來了,名聞裡面有光、有智慧,不執著,繼續不斷的精進,才能夠擔負起弘法利生的責任。所以兩肩代表「權、實」兩種智慧。實智是《般若經》上講的無知,權智是無所不知,般若無知,無所不知。無知是體,無所不知是作用,具足這兩種智慧,發心續佛慧命,弘法利生,自利利他,這是「大焰肩佛」表的意思。

  第四尊佛,『須彌燈佛』。凡是名號上有「須彌」,都是表自性,都是講性德。你看,燈這個光不大,比不上日月,但是自性的智慧已經透出來了;雖然不大,已經透出來了,已經在放光了。放光就「轉識成智」,這是自性的光明。怎麼轉法?實在說這一部《金剛經》,就是最簡單、最扼要的,教我們「轉識成智」的方法。我們要是從總綱領上說,就是破我相。那個根源就是我相、我見,四相都是從這裡生出來的。雖然經上講「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實際上,就是一個「我相」。「我相」破了,四相都沒有了。其他的三相是「我相」的發展、延伸變現出來的,根本是「我相」。金剛般若,破我執、破我相、破我見,這是真實的智慧。這一破,就轉第六識為「妙觀察智」。

  凡夫之所以不能成佛,凡夫所以出不了三界,就是這個「我」字橫在心頭,念念都有個「我」,這個就麻煩大了。如果就在我執上要破「我」,難!太難太難了。小乘就用這個方法,所以小乘證得須陀洹之後,天上人間七返生死,才把這個「我」控制住了,這才能出得了三界。天上人間那是多長的時間!人間壽命短,天上壽命長,你才曉得這個難。

  這個大乘法門妙,大乘般若智的方法非常妙,他用什麼方法?大而化之,這個妙極了!他教你不要在「我」上去想,起心動念想眾生。所以佛一開頭就說:「我要滅度無量無邊眾生」,這一句話就是四弘誓願裡的「眾生無邊誓願度」。他念念要度一切眾生,念念要滅度一切眾生。那個滅度的意思,就是要令一切眾生成佛,是這個意思。你看這個心量多大!原來那個「我」很小,他這樣自自然然把心量放大。放大到盡虛空遍法界,那個我執不斷,自己斷;我相不要破,自己破掉了;我見不除,自己除掉了。這方法妙極了!這是我們應當學習的。

  「而實無眾生得滅度者」,這一句話很重要,滅度而實無滅度,連非法相也不執著。這個法相是有相的,非法相是空相,空有兩邊都不著,回歸自然,回歸自性,那就叫圓成佛道。這個真是「轉識成智」妙極了的方法,這個性宗比相宗高明!相宗在理上講得很透澈,但是在方法手段上沒有性宗高明。

  所以我們懂得這些道理,用這些道理來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功德真正不可思議。他這個方法能轉六識。六識是分別,我們在一切境界上不分別了,這就是「妙觀察」;世間人見不到的,你見得清清楚楚。世間人為什麼看不清楚?因為他有執著、他有妄想,他見不到。因為你沒有妄想,沒有執著,所以你見得比別人清楚,這是妙觀察。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第七識是執著,你沒有執著,心是平等的。心平等,法就平等,萬法平等,十法界依正莊嚴平等,這是轉八識成「大圓鏡智」。轉前五識成「成所作智」,這個在一般教下裡面來說,這是「照見」,像《心經》上「照見五蘊皆空」,才能達到這個境界。

  我們用念佛這個方法,所以念佛的功德不可思議。只要能夠如法的稱念,這也就是我這幾天跟大家說的,我們雖然是念佛,念得不如法,我們有口無心,念佛不相應。如法的念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他會相應!我也講得很清楚,相應什麼?心跟佛的心一樣,願跟佛的願一樣,解行跟佛的解行一樣。佛的「心願解行」都在《無量壽經》上,所以我們一定要如教修行。我們聲聲佛號都跟阿彌陀佛「心願解行」相應,這才叫「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就能達到這個境界,這是成就自己真實智慧。

  所以念佛是修慧,念佛法門裡面具足高度的智慧。你用什麼方法?末後一尊佛,都是代表方法,『無量精進佛』。大乘菩薩的善根,唯一精進;只要精進不懈,你就能夠開智慧。我們一心念佛,念到功夫成片,念到事一心不亂,念到理一心不亂,智慧開了,要靠精進。有一些同修來問我,念佛念了兩三年,煩惱妄想還是很多,伏不住,怎麼辦?你說怎麼辦?你的功夫不夠!要精進,努力去念。再念一個時期,自自然然念佛功夫得力了,煩惱妄想自然就少了。所以把修慧擺在前面,說明念佛不是愚癡,不是迷惑。念佛是高度的智慧,我們自己要明了,才不會受別人一般知見批評,動搖了我們的信心,要認識清楚。

  捨利弗。西方世界。有無量壽佛。無量相佛。無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寶相佛。淨光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西方』,世尊為我們說了七尊佛。前面東方、南方都是五尊佛,這個地方忽然來了七尊佛,「七」代表圓滿。那「五」代表什麼?五也是代表圓滿,但是「五」跟「七」的意思不一樣。釋迦牟尼佛一生說法分五個時期,華嚴、阿含、方等、般若、法華五個時期。佛在教學上面常說「五乘佛法」,代表這個意思,五時五乘都不能離開這個原則。這個所說的,不僅是淨宗決定不能違背,任何一宗,任何一個法門,違背這個原則都不能成就,表這個意思。七代表圓滿,淨宗裡面常用七,我們這個經裡面,七重欄楯、七重行樹、七寶池都用這個七,七代表圓滿。七是四方、上下、中間,是這個意思,它不是數目字,這是代表修福,福圓滿了!所以念佛是福慧具足,念佛的好處實在真多。

  第一尊,『無量壽佛』。論到福德,壽命是第一德;沒有壽命,其他都落空了。長壽是第一德,把他擺在第一,代表福壽。

  『無量相佛』,相貌莊嚴代表的是富貴。你看,世間富貴人相跟一般貧賤人的相不一樣。《無量壽經》上,世尊舉了一個比喻,世間的乞丐要跟帝王站在一塊,兩個比較比較,他像不像?同不同類?富貴的相就不一樣。「無量相佛」是代表的富貴。

  『無量幢佛』,「幢」是高顯的意思。現在我們生活環境改變了,跟從前完全不相同。在過去農業社會,像現在這種高樓大廈,恐怕那個時候的人作夢也想不到。最高的寶塔也只能蓋十三層,再高的就沒有了。通常房屋大概高的有三層,三層以上的很少很少,一般宮殿多半也都是兩層。所以寺院的門口都有旗桿。旗桿高,它不是掛國旗的,是懸掛幡幢的。幢是圓形的,幡是扁的,裡面是空的,升到旗桿上,做什麼用處?訊號。因為從前佛門不拉信徒,沒有拉信徒的。佛法是師道,「只聞來學,未聞往教」。今天道場裡邊講經說法,現在可以發通知,可以用電話。以前沒有,以前就是旗桿上升這個幢,外面人一看到這個標幟,就曉得今天這個寺院有法師講經,喜歡聽經他就來了。幢是這個意思。幡是作法會。所以,法會掛幡,講經掛幢,講經叫做「法幢高豎」,就是從這兒來的,它是代表一個信號,高顯的意思。在此地,就代表這個人在社會上有很高的地位,有很炫赫的榮耀。我們今天講的知名度,知名度很高,地位高,知名度高,這個「無量幢佛」表這個意思。

  『大光佛』,是表他有大智慧。

  『大明佛』,「明」是明察秋毫,這就是智慧的起用,對人對事對物,他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寶相佛』是表尊聖,他為一切大眾所尊重,一切大眾當中,他是最殊勝的。

  這些全都是屬於福德。佛常在經論上說,沒有福報不能度眾生,所以度眾生一定要有福報。在三皈依的誓詞裡面,我們念到「皈依佛,二足尊」。有些人錯會了意思,認為「二足」是兩只腳,那個意思就大錯特錯。外國佛學字典翻譯,英文翻譯的,翻譯「二足尊」就是兩只腳裡最尊的,這可是鬧大笑話了。佛法,外國人翻譯的很有問題。這個「二」就是智慧、福德這兩種,「足」是滿足,就是圓滿的意思。在智慧與福德這兩種裡面,佛是最尊的;也就是說沒有人的智慧能夠超過佛,沒有人的福報能超過佛;佛的智慧福報是最大的,是這麼個意思。

  因此佛教導我們,平常修慧重要,修福也重要。如果修慧不修福,修持很好,戒律精嚴,教理通達,但沒福報。沒福報如何?上台講經說法沒有人聽。聽眾是福報;沒有人聽,人家不喜歡你,所以這個是很有關系。佛教給我們,菩薩在沒有成佛之前,他要特別去修福報,要修一百劫福,然後度眾生,法緣就殊勝,這是特別強調修福的重要性。你看,佛為度眾生都要修福!世間人無論從事哪一個行業,你要想事業發達,你要修福。你不修福,你那個事業要發達,很難。

  修福就是與一切眾生結善緣。我能夠跟大家結善緣,才能夠得大家的尊重、擁護,才能立於不敗不衰之地。古時候人曉得,現代人不相信因果報應,那沒有法子了。可是我們現在看到許多大企業家,確實他也飛黃騰達一時,但是沒有多久,聽說他倒閉了、他破產了、消聲匿跡了。什麼原因?福報享盡了。這個就是說他在福報現前的時候,他疏忽了,不知道修福,不曉得因果的道理,這非常非常可惜。

  過去在中國,一般富貴人家遇到有災難的時節,像旱災、水災,遇到這些事,這些富貴人家自動出來布施,來救濟。最常見的就是像施粥、供養飯菜,他做這個事情,跟廣大的眾生結這個緣,來救濟他們,所以這個福報就很大。憫於饑寒,受災的災民他能幫助他。在年節,他也布施,在我們佛門裡講的「無遮大會」,就是沒有條件的幫助這些貧窮的人,能夠度過年關。他們懂得修福。這些記載在中國筆記小說、因果這些書籍裡面,我們都看到很多很多。記載的還是少,沒有記載的太多太多!所以這是我們要明了,要知道修福,修福非常重要。

  第七尊佛,『淨光佛』。末後都是教給我們修行方法。我們要怎樣修福?「淨」是清淨,一定要三業清淨;「光」是智慧。如果身心不清淨、沒有智慧,你就沒有辦法修福報,當然更沒有辦法修圓滿的大福報,你做不到,所以修福要心清淨。《般若經》上講的「三輪體空」,也就是我們修福,幫助別人,出於我們的真誠。如果我們想「我修福,將來會得福報」,這個心不清淨了。能不能得福報?能得,得的很少。就跟生意買賣一樣,你做生意總有一點利息賺,不多,這是你有所為而為。或者是想得到好名聲,這個地方上贊歎你、褒揚你,都是有目的。或者想我來生生天得好果報。總而言之,你有這些念頭,你就不清淨。這個布施是完全沒有條件,只有一個動機,利益一切眾生,從不想自己能得一分一毫。這個心叫清淨,這個是清淨智慧的修福,才能夠成就圓滿的大福。所以,「淨光」是三業清淨,智慧光明。

  諸位如果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台灣佛門弟子很多,修福的人很多。用這個意思一對照,馬上就顯示出來了,他不清淨,沒有智慧。因為他修福都是有企圖的,在寺院裡布施供養都是有目的、有企圖的。多半都是聽說佛門裡面供養一本萬利,所謂「捨一得萬報」,大家都拚命來供養了。如果說你來布施沒有報,我想一個人都不來。可見得他們的心不清淨,沒有智慧。這樣布施修福是不是能真的得到福報?不一定。大生意,大買賣,一個寺廟常常捐幾百萬、幾千萬,照樣倒閉,照樣破產,什麼原因?沒福。沒福,沒有智慧,就是不淨,原因在這個地方。

  捨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勝音佛。難沮佛。日生佛。網明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北方』,世尊為我們說了五尊佛,表「化他」。所以「五」都與五乘佛法、五時說法有關系。五尊佛表化他,為什麼?有智慧了,又有福報,智慧福報都具足了,這個時候是真正擔負起如來家業,利益眾生。

  第一尊佛,『焰肩佛』。他要把佛弘法利生的擔子,續佛慧命的使命,要擔負起來。

  第二尊佛,『最勝音佛』。「勝」是殊勝,最殊勝的。在我們這個世間,就像文殊菩薩在《楞嚴經》上所說的「十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我們這個世間人耳根最利,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個地方說法,以音聲為佛事。以音聲演說這一部經,勸導一切眾生念佛求生淨土,這個音是最勝音。與這個相應,這是最勝音,念佛是最勝音,念《無量壽經》是最勝音,念《阿彌陀經》是最勝音,為人解說淨宗經典是最勝音,表這個意思。

  第三尊,『難沮佛』。「沮」是阻礙,這個意思是說,弘法利生要勇猛精進。會不會有障礙?決定有。不要說在我們這個時代,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弘法利生,內有六群比丘,外有九十六種外道,哪有沒有障礙的?但是要精進,要不畏懼所有一切障難,都要用智慧、用方便去突破,表示這個意思。

  第四尊,『日生佛』。他代表的意思是教學相長,像太陽光明從東方出來的一樣,愈來愈明亮,表顯「正法久住,福比人天」。也表示教化眾生的標准,在哪裡?是要令一切眾生開智慧。這個就是佛法的教學,這叫弘法利生。利生的標准,是令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這叫日生。標准定下來了。如果不能教一切眾生開智慧,那是我們的弘法路子走錯了,我們跟這個標准完全相違背,那就是錯誤的。一定令眾生破迷開悟。

  末後一尊,『網明佛』,這是說弘法利生的方法。「網」是比喻大梵天的羅網,說明弘法利生的方法,應當以無量的法門;無量法門就像網的孔一樣,很多很多。所以釋迦牟尼佛在世,遇到什麼人就跟他講什麼法,所以說了很多很多的法;應機說法,以無量法門來救度眾生,是這個意思。這個當然都是大菩薩的事業,我們現在智慧福報都達不到。達不到的時候,再一門深入,自行化他,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捨利弗。下方世界。有師子佛。名聞佛。名光佛。達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下方』,世尊舉了六尊佛,「六」是代表大乘。換句話說,前面是講五乘佛法,「菩薩、緣覺、聲聞、天、人」五乘佛法。這個六波羅蜜,不同凡小,唯獨菩薩法。這些意思我們先要了解,它裡面的含義,我們就明了了。這是代表教化大行的時候,普度眾生。就像我們佛門裡面祖師大德,他們教化眾生,就是這一種的氣象,不同於那些小法師。

  第一尊佛,『師子佛』。佛常常在經上用獅子比喻佛說法,叫「獅子吼」。這個意思是說明佛的弟子,真正有修有證的弟子們,他們說法跟佛沒有兩樣,確確實實可以代表佛陀教化眾生,「成法王子,如佛無二」,用「師子佛」來代表。

  第二尊佛,『名聞佛』。這個時候名聞十方,確確實實是人天眼目,像觀世音菩薩、普賢菩薩、文殊菩薩,或者是我們歷史上歷代的祖師大德,他們確實是名聞十方,為一切眾生所禮敬者,表示他弘法利生普及在世間。

  第三尊佛,『名光佛』。「光」是智慧,代表大智慧才能夠隨機說法,應機說法,發因願聞,能令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表這個意思。

  第四尊佛,『達摩佛』。「達摩」是梵語,翻作中國的意思是「法」。他裡面的含義是說,菩薩大德們弘法利生一定有師承。法是師承,他有老師,代代相傳。所以他確確實實能夠為眾生的楷模,為修行人的榜樣模范。如果在法裡面講,就是「四依法」,這是佛教給我們的,非常重要,我們學佛要牢牢的記住。第一個「依法不依人」,現在很多人學佛是依人不依法,糟糕了,這個壞了。第二個是「依義不依語」。第三個是「依了義不依不了義」,我們淨宗是了義當中的了義,大乘當中的大乘,這是幾乎歷史上許許多多祖師大德們所公認的。第四是「依智不依識」,這個非常重要。智就是理智,識是感情,我們學佛的人不能依感情,感情用事,迷!要有理性,要有理智,依理智,不依感情。

  第五尊佛,『法幢佛』。「幢」是高顯的意思,在此地是代表為眾生做自法眼,他有能力代替眾生選擇法門。建法幢,立宗旨,大行教化,佛度眾生,他能夠在這世間建立弘揚佛法的事業。

  第六尊佛,『持法佛』。這是代表自行化他,一定要如教修行,一定要遵循佛在經典裡面所講的道理、所講的方法,這樣才行;決定不可以違背佛的教誨。「持法」,「法」就是經典,一定是依照經典來修行。

  捨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雜色寶華嚴身佛。娑羅樹王佛。寶華德佛。見一切義佛。如須彌山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上方』,最後舉了十尊佛,代表大圓滿。「十」是代表大圓滿。特別是我們這個法門,一生成佛。

  第一尊佛,『梵音佛』。「梵」是清淨的意思,如果我們能夠破四相、離四見,說法就清淨。於世法、於佛法都不染著,清淨說法。

  第二尊佛,『宿王佛』。「宿」就是星宿,星宿裡面之王,這是最大的。我們肉眼所能看到的最大的星宿,就是月亮。這是代表大乘菩薩法,是所有一切法門裡面至高無上,這就代表大乘。「宿王佛」代表大乘,大乘是無上道的捷徑。

  第三尊佛,『香上佛』。香上佛代表的是禅宗。你看,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第五章「傳香忏悔」裡面,教導我們修學的方法是大乘的捷徑。在大乘法裡面,那個方法快!所以是「徑中徑」,大乘是徑路,禅是徑路裡面的徑路。

  第四尊佛,『香光佛』。「香光」代表淨土,《大勢至圓通章》裡面「香光莊嚴」,所以香光代表淨土。淨土的方法比禅更穩當、更快速,所以古人說淨宗是「徑中徑又徑」,就是從這裡來的。這是把最重要的法門排列出來給我們看,讓我們自己在這裡去選擇。

  第五尊佛,『大焰肩佛』。這是表示菩薩、祖師大德們教化眾生,一定要以最上法教人,不能夠把最殊勝的法門留起來,用第二等、第三等的教人,這是不可以的。一定把最好的法門教導眾生,勸化眾生一生成佛,所以淨宗的祖師被人尊稱為「大師」。

  諸位要曉得,佛門裡的稱呼,「大師」不是隨便稱的,「大師」是對佛的尊稱,這是我們一定要曉得的。現在實在講無法無天,沒有辦法了,對一個出家人,你尊敬他就稱他「大師」,這個過分了。過分,實在講就是對他的侮辱。你平常一個人見了面,你給他點了頭,說:「總統先生」,豈不是罵他,這哪裡是尊敬他?這簡直是罵他!

  所以諸位要曉得,大師是對佛的尊稱。你看,我們對菩薩,觀世音菩薩我們最尊敬的稱「大士」,沒有稱大師。地藏王菩薩,我們也尊敬稱「地藏大士」,沒有稱大師的。對一個人稱大師,換句話說,他已經超過觀音菩薩,超過文殊、普賢了;而文殊、普賢都是他的學生,哪有這種話?這是萬萬不可以的。

  不要說我們稱「法師」不恭敬。這是最恭敬了,名實相副。稱他「大師」過了頭,過了頭就不合禮。禮是有節度的,不能過,也不能不及。所以超過也是失禮的,也不合禮,這個我們一定要曉得。但是只有淨土宗的祖師稱大師。諸位要曉得,淨土宗的祖師都是往生以後才稱大師。印光大師在世的時候都稱法師(印光法師),沒有人稱他大師。他老人家往生之後,人家尊稱他淨土宗十三代祖師,才稱他大師。往生以後稱他大師,而不是他在世的時候稱大師,這個要知道。

  淨宗的祖師為什麼可以稱為大師?因為這個法門是教人一生成佛的法門。換句話說,不能令一切眾生一生成佛,這個老師都沒有資格稱大師,頂多稱大士菩薩,不可以稱佛。唯有佛才有能力令眾生一生圓滿成佛,代表這個意思。佛的名號裡頭含義很深,我們念六方佛隨隨便便念過去,這不可以的。這樣的妙義我們輕易疏忽掉,實實在在可惜。

  第六尊佛,『雜色寶華嚴身佛』。這一尊是代表一生圓滿,實在講就是代表經典裡面《大方廣佛華嚴經》。《華嚴》最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證實念佛法門是《華嚴》的指歸,是《華嚴》的歸宿。這也是暗示我們、教導我們,所有一切法門裡面如何來選擇。

  第七尊佛,『娑羅樹王佛』。娑羅樹是非常堅固的樹,這是代表密宗,究竟堅固,為大法之王。在此地我們可以看作「密淨不二」。「香上佛」,代表禅淨不二,沒有一個法門不是歸到淨土。

  第八尊佛,『寶華德佛』,代表圓滿報身。

  第九尊佛,『見一切義佛』,是千百億化身。

  第十尊佛,『如須彌山佛』,代表清淨法身。

  末後三尊佛,就是一體三身。東方是教我們向往追求,到此地來圓滿證得。你看,從因到果,佛的名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擺在這個地方,教我們修淨土,從初發心到成佛,這是一條光明的大道!這是我們讀這一段經文不可以不知道的。你要明白了、清楚了,你就曉得念佛怎樣念法,淨土如何修法,我們這一生決定成就。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上一篇:淨空法師:阿彌陀經要解演義(第五集)
下一篇:淨空法師:阿彌陀經要解演義(第七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鐢变簬xuefo.tw鍩熷悕鍥犲妗堥渶瑕佹殏鍋滀娇鐢紙鏈€鐭�15澶╋級锛岃嚜鍗虫棩璧疯鐢╤ttp://big5.xuefo.tw璁块棶缃戠珯锛岀壒姝ら€氱煡!

29247886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