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說的,「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盛個飯是大事還是小事?小事,生活的小事,但是從教育的角度是沒有分大小,為什麼?教育是長他的善心。所以一個人的心,他在經歷每一件事,都是在成長、在變化。假如這一件小事是教錯的,那他的心就往下滑;這一件小事教的是對的,那他的心境就不斷的在提升。所以「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很多人看到這個孩子十一、二歲了,行為很偏頗,氣得要死,其實他已經是十來年都沒教好,「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都忽略掉了,原來什麼時候是教育?隨時隨地都在教育孩子。而當我們看到,《弟子規》講的,「長者先,幼者後」,雖然只是吃東西的一個細節,但是孩子每一次吃東西以前,都先想到爺爺奶奶、想到父母,他就有恭敬心,他就有孝心,他就能時時先想到別人;甚至於他能體貼入微,就像《弟子規》說的,「冬則溫,夏則凊」。當我們的學生面對他的父母,能夠細膩到「冬則溫,夏則凊」,他的細心、他的耐心都形成了,以後不管他從事哪一個行業,鐵定能服務好他服務的人群。那是把他往後在各個行業能有所成就的根扎好了,因為人生以服務為目的。假如他生活當中完全不顧父母,只有自己,他縱使有個大學學歷,他以後干服務業能做得好嗎?可能到哪還得人家照顧他,而不是他照顧人。所以我們看到以前,他能夠跟家族和睦相處,他就能夠跟學校的同學,能夠跟公司、社會的同事和睦相處,因為他的心都得到很好的啟發跟教育。
而到我們這一代,這生活的細節忽略掉了,孝道、悌道、恭敬就沒傳下去,所以現在變成爺爺奶奶叫孫子吃飯。而且回來了,還不是孫子給他盛飯,是他給孫子盛飯;盛完飯,還得喂飯,喂一口,這個小朋友還跑五十公尺,這個爺爺奶奶還得追。所以聽說現在爺爺奶奶還得要先去培訓培訓,先要馬拉松培訓,訓練體力,不然應付不了。你說才短短一代不傳,變成這個樣子。所以我們每一個人對家、對社會、對民族,面對現在的狀況,得有一個責任,「承先啟後,繼往開來」。而我們得先明白這些道理,我們自然能在生活點滴當中,傳給我們的學生、我們的下一代。
摘自《家和萬事興》蔡禮旭老師主講 2009.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