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阿彌陀經要解大意[1989年](第四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阿彌陀經要解大意  (第四集)  1989  台灣永和國父紀念館  檔名:01-05-04

  請看第三講,第三小段:

  三、正報妙】

  經文從「彼佛何故號阿彌陀」,一直到「成就如是功德莊嚴」,這一段。

  此經的示持名妙行,故特徵釋名號,欲人深信萬德洪名,不可思議。一心執持,無復疑二也。】

  這是說明這部經上,佛叫著捨利弗,告訴他。「彼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何故叫做「阿彌陀佛」?這一句話是特別提醒阿難尊者,實在講阿難是代表我們大眾的,也就是提醒我們自己,讓我們深深明了這一句佛號有不可思議的功德。實在講這種功德佛在經上是略說,世尊給我們說了,如果要細說,累劫也說不盡,這功德確實無量無邊,希望我們聽了之後能夠一心執持,不要懷疑。

  阿彌陀,正翻無量,本不可說。】

  『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成中國的意思是「覺」,所以「阿彌陀佛」完全翻成中國的意思是「無量覺」,也就是事事物物都不迷惑,不迷就是覺。「無量」實在講太多了,所以「本不可說」,說之不盡。

  本師以光壽二義,收盡一切無量。】

  《彌陀經》裡面的解釋是「無量壽、無量光」。『光』是講空間,『壽』是講時間,說一個時與空,把無量都包括在其中了,所以就用「光壽」這兩個字來簡單的解釋「阿彌陀」。

  光則橫遍十方,壽則豎窮三際,橫豎交徹,即法界體。】

  這是法界的本體。

  舉此體作彌陀身土】

  這句話的意義非常深,諸位細細的去研究《無量壽經》,或是《彌陀經要解》,《彌陀經要解講義》,乃至於《彌陀經疏鈔》,我們才能得到一點消息。

  亦即舉此體作彌陀名號】

  名號與法界本體相應,所以這個功德才大。

  即眾生本覺理性】

  這一句與我們自己的關系尤其密切,原來念阿彌陀佛是念我們自己的本性,阿彌陀就是自己本性的稱號,這個關系太密切了。

  持名即始覺合本】

  我們發心念佛,這個心就是『始覺』,換句話說,我們把這一句阿彌陀忘掉就迷了,什麼時候想起來就覺悟了。念的這一句佛號「阿彌陀」是本覺,能念的心是始覺。

  始本不二,生佛不二。】

  『生』是說現在能念的人,『佛』是阿彌陀佛,生佛不二。

  故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念佛人,不可不知此義。】

  這個也非常深,必須要知道。知道,我們每一念都能相應,每一念都能產生無比的力量,這個力量可以消除煩惱,可以破無明,真正達到明心見性、一心不亂的境界。

  心性寂而常照,故為光明。】

  為什麼佛說光、說壽?並不是隨便說的,是從本性的德用上來講。

  今徹證心性無量之體,故放無量光明,具有攝受加被之功,除障開智之德。】

  這就是佛的光明。佛光在哪裡?佛光無所不照。我們自己業障深重,所以見不到佛光,雖見不到,佛光還是照我們,這要知道。不是說我們見不到,佛光就不照了,沒有這個道理。業障消除,佛的光明你就能夠見到,哪怕是一剎那之間見到佛光,那都是很好的消息,表示你的業障逐漸淡薄,佛的光明逐漸顯現出來。除此之外,經典所在之處也就是佛的光明聚集的所在。我們讀誦這部經典就是佛在此地放光,讀誦的人愈多,光明愈是熾盛。所以佛光與我們自己心性之光,這樣一交徹,諸位想想,哪有不感應的道理!決定是感應的,所以他確實能夠消災、滅罪、除障、開智慧。

  心性照而常寂,故為壽命。】

  『寂』是定,雖照,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是心裡決定不為境界所動,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就叫壽命。

  今徹證心性無量之體,故壽命無量,是無佛前佛後難之功,具有將來皈依之德。】

  我們一般人在「八難」裡面有佛前佛後,你出生得到人身,前面一尊佛已經過去了,後面一尊佛還沒來,雖得人身,沒有機會聞到佛法,這個可惜,這是「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我們現在生在這個時期,雖然見不到佛,但是佛的法運還沒有滅。釋迦牟尼佛的法運一萬二千年,照中國人的算法,今年是釋迦牟尼佛滅度第三千零十八年,外國人只有二千五百多年。換句話說,末法一萬年,現在剛剛過了一千年,現在是末法第二個一千年的開端,還有九千年。九千年當中,佛法有興衰起落,現在是佛法衰到了極處,將來會不會興?一定有興的時候,所以總是一興一衰。這就是我們還有緣分,遇到佛的末法,能見到佛的形像,見到佛的經典,這是不幸當中的大幸。

  『具有將來皈依之德』,如果我們真正能夠相信,一心一意歸命阿彌陀佛,以阿彌陀佛作為我們真正的皈依處。這個皈依跟一般的皈依不同,一般的皈依,我在前面跟諸位說過,我們從迷惑顛倒回頭依自性覺,從邪知邪見回頭依自性正,從迷惑、染污回頭依清淨心,平常三皈依是這個意思。歸命阿彌陀佛就不一樣,我從所有一切法門回頭,我都不學了,從前學了很多法門,念了很多經,拜了很多佛菩薩,現在統統回過頭來,我都不拜,也不念了,專拜阿彌陀佛,專念《阿彌陀經》,專念彌陀名號,這叫皈依阿彌陀佛,這個意義完全不相同。真正能夠皈依阿彌陀佛,就笃定往生極樂世界,這一生決定不空過。所以這個皈依是無上的皈依,跟其他皈依的意義完全不相同,這是同修們特別要記住的。諸位同修這幾天有求授皈依的,要記住,皈依阿彌陀佛才能往生,要是皈依我這個法師,你就不能往生,那玩笑就開大了。要皈依阿彌陀佛才能往生,我也皈依阿彌陀佛,咱們大家都皈依阿彌陀佛,這才是對的。

  阿僧只、無量、無邊,皆算數名。】

  都是印度數學上的單位名稱。

  華嚴根自在主章有一四四數,若帶基數則有一五六位數,此是末十大數之名,顯示報身久長,有久度不息之功也。】

  這是在五十三參「根自在主童子」這一章裡面,一共講了一百四十四個數字單位。印度對於數目字的數學比中國要深得多,中國計算數目字的單位總共只有二十幾個單位,個、十、百、千、萬、十萬、百萬、千萬。印度比中國多,印度一共有一百四十四個單位,如果帶基數,基數就是個、十、百、千、萬,總共就有一百五十六位數,全世界講數目字的單位大概是印度最多。所以這個數字都非常大。『阿僧只』是最後十個大數裡的第一個,最後的十大數之一,這個數字拿我們現在的話來講都是天文數字。這是『顯示報身久長,有久度不息之功』,顯示阿彌陀佛的報身住世真正是無量壽。壽命長,眾生才度得多;壽命短,眾生就度得少。所以阿彌陀佛在一切諸佛裡面度眾生是第一。

  眾生生極樂,即生十方;見彌陀,即見十方諸佛。能自度,即能普利一切。】

  這一句諸位要特別記住,這是真的,十方一切諸佛世界裡沒有的,見到阿彌陀佛就等於見一切諸佛。你想到哪個世界就到哪個世界,想去見哪尊佛就見哪尊佛,這是到西方極樂世界才有這樣的殊勝。你到別的世界,你說我們在這個世界見到釋迦牟尼佛了,我想再去見藥師如來行不行?不行,你去不了,也見不了;到西方極樂世界就行,你想到藥師世界,這一念之中,身就到達,想見哪一尊佛菩薩,沒有見不到的,這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殊勝。所以能自度才能真正普度一切,不僅這一生的父母、兄弟、眷屬,乃至於生生世世無量劫前的家親眷屬,你到西方極樂世界都知道,你有宿命通、天眼通,你確實有能力幫助這些人。

  經雲:「成佛以來,於今十劫」。】

  這不僅在《彌陀經》上說,《無量壽經》、《觀經》都是這樣講法,可見得這是決定不錯的。

  則現在說法,時正未央。】

  『未央』就是正好。我們要到西方極樂世界要趁早去,阿彌陀佛在那邊現在才十劫,他的壽命是無量劫,現在才十劫,所以我們現在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將來在西方極樂世界都是元老級,阿彌陀佛這個店開張才十天你就到了,決定是元老,所以這個機會非常的難得。這一段我們就不必說了,要緊的意思在此地。請看第四講:

  特勸眾生應求往生以發願。】

  經文從「又捨利弗,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一直到「諸上善人,俱會一處」,這是第二科。第一科是勸我們信,這一科是勸我們發願。首先要說明的就是這個法門是:

  頓超圓證。】

  這四個字是非常不容易得到的。『頓超』就不必要經過很長的時間,很短的時間你就能成就,所謂一生成就。是不是真的要一生?不必,我們看許多修學這個法門的人,三年、五年就成功了。你們看看《往生傳》、《淨土聖賢錄》,修這個法門三年到五年成就的很多。從前也有一些同修來問我,是不是這個人的壽命剛好就是三年、五年?我想不見得,為什麼三年、五年他就走了?他成就了,他自然就走了。換句話說,我們現在想去去不了,沒法子。如果去得了,不趕快去嗎?還願意在這世界上受苦受難嗎?那就愚癡到了極處。這個地方衣食多麼艱難、多麼苦,到那個地方一切自在,誰不要去?問題是去不了。他修了三年,功夫成就,他去得了,他趕快去,縱然有壽命,不要了,所以就早去了,這才是正確的。所以,這是頓超。

  到那個地方最難得的是『圓證』,圓是圓滿沒有欠缺,一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成為阿鞞跋致菩薩。阿鞞跋致是印度話,翻成中國的意思就是不退轉,圓證三不退。我們要想證到三不退,諸位要曉得,至少得修兩個阿僧只劫才能到三不退,雖到三不退還不能圓,圓證三不退是什麼樣的人?等覺菩薩才是圓證三不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的身分的確是博地凡夫,一品煩惱也沒斷,可是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的受用、我們的生活、我們的環境跟等覺菩薩平等,這不可思議,這叫圓證。下面簡單給我們介紹:

  生皆不退】

  不管什麼人,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統統是三不退。

  一生補處。上善俱會。】

  你在一生當中決定成佛,『補處』就是成佛。跟你相處的這些人都是等覺菩薩,「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底下給我們說明:

  無死亡苦】

  西方極樂世界真正是不死,永生,為什麼?那個世界不是生滅法。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不是從小孩慢慢長大?不是,如果從小孩慢慢長大,就是生滅法,就會有死。它那邊是化生,一生到那個地方現的身相就跟阿彌陀佛的身相一樣,不是從小孩慢慢長大的。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是不生不滅,一切萬物永遠沒有凋零,永遠沒有衰變,那是一個不生不滅的世界,這真的是不可思議。

  「諸上善人,俱會一處」,這有:

  人和之樂】

  所以我們在此地看到天時、地利、人和。這是應當發願的。

  帶業往生橫出三界。】

  我們現在去是帶業往生的,是『橫出三界』不是豎出。諸位要知道,「橫出三界」只有這個法門,其他的法門不是這樣出,其他法門是怎麼出?像我們在人道,你要修到欲界天、要修到色界天、要修到無色界天,豎的出去,這樣才能出得去。換句話說,你得修四禅八定,到非想非非想天,再往上修九次第定,第九定修成了,這超越出去了,相當不容易。

  所以過去倓虛老法師講參禅,他說他一生當中所見到參禅的人,得禅定的人有,他見過,開悟的人他沒有見過,可見得開悟多難。得禅定有什麼樣的功夫?能夠一盤腿坐在那個地方一個禮拜、十天、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不下座,他有這麼深的禅定功夫,他說這樣的功夫能不能出三界?不能,將來的果報也不過在四禅天而已,出不了三界。那是得定,沒有明心見性,明心見性才能出三界。可見得禅出三界非常難,比不上念佛。念佛不必經過欲界、色界、無色界,就從人道溜出去了,橫出不是豎出,所以叫「橫出三界」。

  同居橫具四土】

  西方極樂世界同居土又特別奇妙,它是「橫具四土」。一切諸佛世界,最上面是常寂光土,再下面是實報土,再下面是方便土,最底下的是同居土,它的層次分明,不是混在一起的。西方淨土雖然有四土,它四土在一起,因此凡聖同居土的人天天跟觀音、勢至在一起。有沒有四土?有,雖有四土,在一起,所以這是非常特別的世界。

  開顯四教法輪。眾生圓淨四土。】

  一到西方極樂世界就等於圓滿的生到四土,這的確是一切諸佛剎土裡頭沒有,一切經典裡也沒有講到這種事情,所以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

  圓見三身,圓證三不退,人民皆一生成佛。如是等勝異超絕,全在此二科點示,須谛研之。】

  《彌陀經》上這兩段文字統統說明這個事實的真相,當然經說得很簡略,諸位要想明了一定要看注解。蓮池大師的《疏鈔》、蕅益大師的《要解》,《要解》講得的確非常周到,但是文字少,我們一定要去念講義。近代人《要解》的講義有兩種,古人還有幾種,但是注得比較深,我們念近代人的也好,像圓瑛法師的《講義》、寶靜法師的《親聞記》,這兩部講義說得非常詳細,我們很容易能夠看得懂。底下講不退:

  不退有三】

  第一個是:

  位不退:入聖流,不墮凡地。(小乘初果,別教初住,圓教初信)。】

  這些地方都是屬於佛學常識,記不記得沒關系,如果你要發心學講經,那這個很重要,要記得很清楚;你不發心講經,沒什麼大關系。這就是證得位不退之後,決定不會再退落做凡夫。所以菩薩行的確是進進退退,退有個底限,就是決定不會退到這個以下。譬如他修行,我們拿圓教初信位來講,位不退,他修到二信、三信、四信、五信、六信,忽然退轉了,退到哪裡?退到初信位,有個最低的限度,不會退到這個以外。這是說他退轉的情形。第二:

  行不退:恆度生,不墮二乘。(通菩薩、別十向、圓十信)。】

  『行不退』,大乘菩薩不會退到小乘。通教的菩薩、別教的十回向、圓教的十信菩薩,這是行不退。

  念不退:心心流入薩婆若海。(別初地、圓初住)。】

  『薩婆若』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是「一切種智」,就是如來的智慧。他念念都與如來智慧相應,這是別教初地、圓教初住。這是講「三不退」。諸位想想,三不退統統證得,是圓教的初住菩薩,別教的初地菩薩,那是你剛剛證得,並不是圓證。所以圓證,圓是圓滿,圓滿的證得是等覺菩薩。諸位要曉得,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人人都是圓證三不退,雖然不敢說各個到那邊都成等覺菩薩,但是古人有說過,七地以上的,與七地相等的,這個話是靠得住的。一般人修行到七地菩薩不是容易的事情,但是用這個法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差不多就等於七地菩薩,很多古大德都是這樣的主張,比較可信。

  西方淨土,五逆十惡,十念成就,帶業往生,居下下品者,皆得三不退。】

  這是這個法門的特別超異殊勝之處,所以我們決定不要輕視造作罪業的人,因為往生西方世界實在講是兩個方式,一個是自己修行,積功累德往生的,三輩九品;另外一種是造作五逆十惡罪業在臨終前徹底忏悔,他也能往生,是忏悔的力量去往生的。中國俗話說:「浪子回頭金不換」,臨終一念真誠忏悔,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什麼品位?是不是下品下生?不一定。你們看《觀無量壽佛經》上講的,阿闍世王造的是五逆十惡,殺父親,害母親,破壞釋迦牟尼佛的佛法,他跟提婆達多兩個勾結,破和合僧,五逆十惡。《阿闍世王經》裡面講的,他在臨終前真的忏悔了,真正忏悔念佛往生,他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上品中生,所以忏罪往生的人就看忏悔的力量來決定品位,所以這是兩種方式。我們平常泛泛的這樣修行往往抵不過他真實忏悔的力量,還不如他們,可能這些人將來的品位還在我們上面,很難講的。所以真正忏悔不容易,非常難,這一回頭真的不得了,一回頭確實是菩薩行。

  在《觀經直指》裡頭有幾句話告訴我們:「念佛求生西方是解冤釋結的秘訣,超生脫死之良方」,這個兩句話我們想想很有道理。我們今天冤結太多了,怎樣把冤結解開?念佛求生西方,一生到西方,無量劫來冤家債主的結統統解開了,否則的話,不容易,生生世世的冤家債主都找你麻煩。這確實是解冤去縛、了生脫死的好方法。下面說『五逆十惡』,這一段不必說了,大家看表就知道,這是造作極重之罪,念佛都能夠得救,都能夠往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成就都是一樣的。我們第四小節:

  十六觀經下品往生章雲:「五逆十惡,如此愚人,臨終遇善知識勸令念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即得往生極樂世界。」雖居下下品,皆與補處菩薩俱,即是圓證三不退,一生成佛。】

  這是《觀經》上的一句話,《觀經》上是指一般忏罪往生的。像阿闍世王忏悔的力量特別強,所以他的品位就高。《觀經》這是講一般的。可是諸位要曉得,不要看了這個經文之後,就想到現在多造一點罪沒有關系,我臨終忏罪還一樣可以往生。你存這個念頭,這就是非常大的惡念,希望什麼?希望僥幸。這個法門要誠心誠意的修,決沒有僥幸可以得到的。你要曉得,臨終如果沒有大的福德,不容易。

  第一個,臨終的時候頭腦要清楚,如果臨終的時候迷惑顛倒,不省人事,就沒法子,那個時候你不會念佛,不曉得念佛,這個機會你得不到。第二樁事情,臨終時還要有善知識提醒你。第三個條件,你在這個時候要真正忏悔,真實心忏悔,「我過去錯了,從此以後永不再造」,要有這個心。所以臨終時的三個條件,頭腦清楚、善知識提醒、真正忏悔,這才能往生,這三個條件缺一個都不行。你能保證你臨終的時候這三個條件都具足嗎?如果不能保證,還是現在乖乖的念佛好,這才靠得住,所以大家萬萬不要存僥幸的心理。但是知道這個事情有好處,為什麼?可以增長我們的信心。我們沒有造那麼重的罪,那麼重的罪臨終忏悔還能往生,我們怎麼會不能往生!所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退成佛是人人有分,你不要錯過這個機會。底下第五小節是說明西方世界的特別處:

  然據教道】

  『據』是根據,如果根據釋迦牟尼佛所講的這些經典,『教道』就是經典,經教裡面的道理。

  若是凡夫,則非初果等。】

  『初果』是位不退,你是『凡夫』,決定不是聖人。

  若是二乘,則非菩薩。】

  『菩薩』是行不退,菩薩跟阿羅漢、緣覺決定不一樣。

  若是異生,則非同生性。】

  『異生』,雖然都是菩薩,沒見性的菩薩。『同生性』是與佛同性(與佛一樣用真心),是念不退。「異生性」,雖然是菩薩,還是會退轉,他位不退、行不退,念會退轉。

  躐等則大妄。】

  那是大妄語。凡夫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下就證到三不退,這是『躐等』。所以經教研究多的人不相信這個法門,為什麼?教理上講不通,沒這個道理,所以很多教下的人不相信,不能接受。底下則說:

  念不退,非復異生。】

  不是異生性。

  行不退,非僅見道。位不退,非是凡夫。進步則捨故稱。】

  你往上升一級,底下舊的稱呼就不要了,好像念書,念到中學就不再叫小學生,小學生這個名詞就捨掉了,念到大學就是大學生,中學生這個名字也捨掉了,往上進一級,底下的名稱一定捨掉的。

  極樂同居,一切俱非,一切俱是。不可思議!】

  主要就是說明這個。西方極樂世界,你說他是菩薩,他不是;你說他是凡夫,他也不是,為什麼?你說他是菩薩,他一品惑都沒斷,他怎能稱菩薩?你要說他是凡夫,他的享受、神通、道力都跟菩薩一樣,他三不退,所以說『一切俱非,一切俱是』,這是這個世界的不可思議。後頭結論,蕅益大師講:

  十方佛土,無此名相,無此階位,無此法門,非心性之極致,持名之奇勳,彌陀之大願,何以有此。】

  十方佛土,沒有像西方極樂世界這種名相的。確實,你查遍大藏經,哪一個佛國土都沒有像西方極樂世界這麼奇怪的,所以它的確是個很特別的法門,很奇特的世界。十方一切諸佛沒有一尊佛不贊歎,沒有一尊佛不歡喜一切眾生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所以你念佛,一切諸佛歡喜。第二段:

  二、一生成佛】

  一生補處,即是圓證三不退之別名。】

  可見得到那個地方就『圓證三不退』,你到那個地方去就能證得『一生補處』。

  意謂只一生補佛位。】

  實在講就是成佛。

  如彌勒、觀音等。】

  到達西方極樂世界,一生當中決定達到這個地位。

  極樂人民普皆一生成佛,人人必實證補處故。】

  是真實的證得補處菩薩。

  其中多有此等上善,不可數知。】

  諸位讀《無量壽經》,你念「四十八願」就曉得。

  經雲:彌陀涅盤,觀音即補佛位,號普光功德山王如來,國名眾寶普集莊嚴。其佛滅後,大勢至菩薩即補佛位,號善住功德寶王如來。】

  這個說法都是說阿彌陀佛的應化身,就像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個世間一樣,不是指報身,報身是真實的無量壽。應化身,說老實話,也是真實的無量壽,諸位認真去研究經典就曉得。我們最近新編的《淨土五經讀本》,觀音、勢至成佛授記經也收在這裡面,提供給諸位做參考,使我們對於西方極樂世界真正能夠明了,不至於產生疑惑。

  復次,釋迦一代時教,惟華嚴明一生圓滿,而一生圓滿之因,則末後普賢行願中,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且以此勸進華藏海眾。】

  這一點我們要深深的去想一想,要是想通了,你對這個法門就死心塌地。換句話說,八萬四千法門不管修哪個法門,修到最後到什麼地方?最後都是到華藏世界,華藏世界是共同的歸宿。沒有想到到了華藏世界再跟著普賢菩薩念阿彌陀佛,還得求生西方世界,拐這麼大的彎,花這麼多的時間,到最後還是念阿彌陀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我們要多多的想一想,所以我們才真正明了西方世界是「華藏當中的華藏,一真當中的一真」。

  再說密宗,現在大家學密的很多,密宗成就很難,非常不容易。密宗第一代祖師是金剛薩埵菩薩,也就是金剛手菩薩,是他傳下來的。金剛薩埵是什麼人?就是普賢菩薩的化身,所以密宗到最後還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哪有這個法門來得方便、來得踏實!這是諸位不知道真實的情形,諸位看黃念祖居士的《無量壽經注解》就明了了。

  黃老居士是密宗的金剛上師,但是他不傳密法,他在美國向大家宣布,現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學密的根機,所以他不傳密。他本身是密教的金剛上師,不傳密,他勸人念佛,勸人受持《無量壽經》、《彌陀要解》、《普賢菩薩行願品》,他對這三部經非常重視,所以晚年全心全力的修淨土、弘揚淨土。他現在七十七歲,每天念佛十小時,還要著作,還要讀經,還要寫作,我們看了之後真的非常慚愧,這個人真正認真干。

  蕅公歎曰】

  這是指蕅益大師。

  嗟呼!凡夫例登補處,奇倡極談,不可測度。華嚴所禀,卻在此經。(諸佛所說第一經,菩薩所修第一法門)。】

  《華嚴經》的歸宿,《華嚴》最後的結論歸結到這部經。括弧裡面是我讀這部經的一點心得,我可以說是很肯定的說這一句話,這是一切諸佛度生成佛的第一經,菩薩所修學的第一法門,念佛法門。

  而天下古今,信尠疑多,辭繁義蝕,余唯有剖心瀝血而已。】

  『尠』是少,相信的人少,懷疑的人多。『余唯有剖心瀝血』,這是蕅益大師苦口婆心的勸導我們,希望我們覺悟,希望我們深信不疑。

  底下是《行願品》勸勉我們求生淨土的一段話,講一個人在臨命終的時候:

  是人欲臨命終時,一切諸根,皆悉敗壞,以致親屬威勢,象馬珍寶等,悉皆散滅。惟有願王,不相捨離,一切時中,引導其前,一剎那間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觀此則發願求生,自屬當務之急。

  經雲:「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所謂觀音、勢至,把手共行。】

  『把手』是牽手,手牽手共行,地位平等。

  文殊、普賢親為勝友。則薰陶有自,成佛無難,此生有幸,獲見獲聞,可不願生欤!】

  再不願意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沒法子了,蕅益大師勸導我們可以說是盡心盡力,我們不相信是自己有業障,遇到這樣殊勝的法門卻當面錯過,太可惜了。再看第三段:

  三、頓超絕待】

  下凡眾生,念不退中,超盡四十一因位(初住至等覺)。】

  『四十一因位』就是《華嚴經》上講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你從其他的法門走,到了華藏世界還得慢慢的修,最後才能到達西方極樂世界,我們這一下就去了。

  謂是凡夫,卻不歷異生,必補佛位,與觀音勢至無別。】

  這就是前面講「一切俱非、一切俱是」的說明。

  若謂是一生補處,卻可名凡夫,不可名等覺菩薩。此皆教網所不能收,剎網所不能例。】

  就是一切經典裡面沒有這個說法,十方諸佛剎土裡沒有這個事實,唯獨西方極樂世界特別,非常奇特,這是我們要曉得的。

  當知吾人大事因緣,同居一關,最難透脫。】

  也就是凡聖同居土,就是說明六道輪回非常不容易突破,不容易出去。

  唯極樂同居,超出十方同居之外。】

  了此方能深信彌陀願力】

  『了』是明了,對於這個事實與道理真正明了通達。

  信佛力,方能深信名號功德。信持名,方能深信吾人心性,本不可思議也。】

  為什麼要研究經論?為什麼要讀誦經論?目的就是增長我們的信心。這個法門往生的條件就是決定在信、願、行,信得不深,願就不切,行當然就不得力,所以深信、切願、笃行非常重要。

  具此深信,方能發於大願,經中應當二字,即指深信,深信發願,即無上菩提,合此信願,即為淨土指南。由此執持名號,乃為正行。】

  若信願堅固,臨終十念一念,亦決得生。】

  可見得深信切願的確非常重要。

  若無信願,縱將名號,持至風吹不入,雨打不濕,如銅牆鐵壁相似,亦無得生之理。修淨業者,不可不知也。大本《阿彌陀經》,亦以發菩提心為要,正與此同。】

  大本就是《無量壽經》。這是非常重要的開示,千萬不能忽略,一定要求深信切願。

  請看第五講,講「行」:

  正示行者執持名號以立行】

  這個行門簡單,就是二六時中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名號。經文從「捨利弗,不可以少善根」,一直到「應當發願,生彼國土」。首先大師告訴我們:

  不得生者,善根、福德力薄。】

  不能往生,是因為善根、福德不夠。善根是「菩提正道」,這是親因。福德是「施戒助道」,布施、持戒,這是助緣。二乘人少善根,人天少福德,這是力量薄弱。

  二乘但求自利,得少為足,不發菩提心,故善根少。人天雖修六度,但求人天福樂,未了無為,未得無漏,故福德少。皆不得生淨土。】

  實在說這些人,無論是二乘或人天,都沒有機緣聽到淨土法門,如果聽到淨土法門,那就不一樣了。善根、福德,我講《彌陀經》時講過很多遍,我的解釋比古德的注解容易懂,我依清涼大師注解《華嚴》「信、解、行、證」這四科來解釋。善根是什麼?「信、解」,你真正能夠相信、真正能夠明白,這是你有善根。福德是什麼?你真正肯發願,真想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真肯念佛,你就有福德,這個好懂,與經義相應,決定不違背經義,這個講法大家容易領悟。

  惟以信願執持名號,則一一聲,悉具多善根福德,散心稱名,福善亦不可量,況一心不亂哉!】

  特別要求的是『一心不亂』。做不到一心不亂,『散心念佛』的福德也非常大,只要你肯念。底下說:

  顯示正行,持名三要。】

  『正行』就是「執持名號」,名號要怎麼念法?

  信願具足】

  這很重要,如果沒有『信願』,雖然念佛念得再好再多,不能往生,一定要具足「信願」,所以信願行缺一條都不可以。

  常修二課時,精進結七時。】

  這是兩種方法,平常早晚功課決定不能缺,決定不能間斷。現在有許多學佛的同修修得很勤,但是太雜,他的課誦非常復雜,念很多種經、很多種佛菩薩的名號,好像他都要念到,哪一個沒有念到,好像就對不起這位菩薩,給諸位說,這個搞法錯了。一定要專,特別是修淨土的人,善導大師告訴我們,我們的功課只念一卷《彌陀經》,三遍往生咒,下面接著念阿彌陀佛聖號。功夫在哪裡?功夫在聖號上。念經的目的是收心,我們的心胡思亂想,念一遍經,心定下來了,這才念名號,如果心地很清淨,經、往生咒都可以不要。所以古來的大德有很多一天念十萬聲佛號、五萬聲佛號,乃至於三萬聲佛號,他經、咒統統不念,就是一句佛號念到底,這就決定正確。所以決定不要摻雜,摻雜沒有好處。

  如果我們工作很繁忙,你就用十念法,盡一口氣叫一念,一口氣「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一口氣叫一念,念十口氣。這用的時間不多,早晨跟晚上,養成一個習慣,一天不缺就行,也能往生。

  另外有『結七』,我們講打佛七。打佛七實在講是日夜不間斷念七天七夜,這叫佛七。台灣有不少佛七,說老實話都是佛七法會,是念佛法會,不是真正打七。過去李炳老告訴我,真正打佛七,參加共修的人不能超過十個人,為什麼?十個人以上,主七師的精神照顧不過來。你要曉得,七天七夜不能睡覺,睡覺就不行了,你間斷了。我們稱為精進佛七。所以修行要在年少,年紀老了就不行。像我們這麼大的年歲,不要說七天七夜,三天不睡覺就受不了,就不行了。我們在二、三十歲的時候,七天七夜不睡覺,行。你看年輕人打麻將,打個三天三夜,精神好得很,他年輕,什麼都得年輕才行。我們年輕沒有遇到佛法,現在年老才遇到,這亡羊補牢。你們年輕人遇到真是幸運,一定要好好的努力,年輕人行。年歲大的怎麼辦?七天七夜精神不夠用,一天一夜這可以,還能做得到。

  所以我在美國許多道場提倡一個星期念一天,就是一天一夜,我們叫精進念佛。因為在外國一個星期休息兩天,星期六、星期天都放假,所以我就規定每個月最後一個星期五晚上八點鐘起香,在一塊念佛,念到星期六晚上九點鐘回向,整整念二十四小時,這很有受用,一個月念一次,念得大家非常歡喜,這是念一天一夜。七天七夜做不到就一天一夜,這個行,這些都是非常好的方法。如果要這樣念佛,不必到寺廟,在家裡就可以念,只要不要有人打擾你。但是這一天一夜不能講話,為什麼?不要夾雜,把一切外緣統統離開,就是吃飯也不能講。譬如我們五、六個人在一塊同修,到吃飯的時候喊「吃飯了」,「阿彌陀佛」當中夾一個「吃飯了」,這不像話,這不可以的。一定要做到不間斷、不夾雜,不懷疑是當然的。

  我們在國外吃飯怎麼樣?不打招呼的,肚子餓了自己去吃。國外比較方便,一人一份,一份一份都預備好了在冰箱,你要想吃,自己拿出來,微波爐熱一熱,你自己吃,決定不要招呼別人,招呼別人,夾雜了,自己雖然吃飯,佛號還是不間斷,這樣才行。這二十四小時是踏實的二十四小時,是一晝夜,決定不能摻雜一個妄念,不要念「阿彌陀佛」當中來一個「吃飯」、「什麼事情?」這不可以的,要求這樣嚴格。這是講結七精進,就是精進念佛。底下貢獻諸位的:

  可依《西方確指》辦法。】

  《西方確指》這本書很好,它的方法很適用,但是跟我們現在美國提倡的不相同,它是每一支香一卷《彌陀經》、三遍往生咒、一千聲佛號,這個方法也很理想,因為每一支香都是一樣的。底下講:

  執持名號】

  『執持名號』是善中之善,福中之福,所以這一句名號功德不可思議。

  發菩提心(具足五種菩提心)】

  這五種菩提心,在圓瑛法師《要解講義》裡面可以查得到。

  經雲:一稱佛名,以是善根,入涅盤界。】

  這是講善根,善中之善。

  福中福,具足萬德(一心念佛,百行齊修)。】

  這個『百』不是數字,所有一切法門統統包括在其中。

  經雲:聞無量壽佛名,一心誦持,此人當得無量之福。】

  這是引經來做證明。我們要想自己有福,要老實念佛。

  善男女者,不論在家出家,貴賤老少,六趣四生,但聞佛名,即多劫善根成熟,五逆十惡皆名善也。】

  你要沒有善根,這一生不可能有機會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所以這是『善根成熟』。尤其不可思議的,如果你不是真正善根成熟,我可以說你遇不到淨土五經。我們今天編出這本《淨土五經》是希有因緣,這個本子自古以來沒有。我們講淨土五經,像《無量壽經》有九種不同的本子,全部收在這裡面。你們哪一位念《無量壽經》曾經念過九種不同的本子?過去那些老和尚,我跟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師沒有念過,道源老和尚也沒有念過,為什麼沒念過?找不到這九種。大藏經裡面只有六種,沒有單行本流通,大藏經的字那麼小,年歲那麼大,人家不願意看。現在我們把九種本子搜集在一起,送到你手上,你的福報多大!自古以來沒有你們這麼大的福報,所以這是希有因緣。你依照這個方法修,你的信心必定可以建立,只要你有堅定的信心與懇切的願望,沒有一個不往生西方世界的。所以這是大家多生多劫善根、福德、因緣成熟的現象,才有這個經本的出現。

  『五逆十惡』之人也能得到這部經,他也聞到這個法,還是善根深厚。為什麼造五逆十惡?是這一生一時糊塗闖的禍,但是善根、福德還是深厚,所以還是有資格往生。

  阿彌陀佛是萬德洪名,以名召德,罄無不盡。故即以執持名號為正行,不必更涉觀想參究等行,至簡易,至直捷也。】

  這是教我們這個法門怎麼修,就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不要夾觀想,不要夾參究,什麼法門都可以擺開,單提這一句佛號就行。前年我在美國舊金山,有一位居士送我一個錄音帶,是倓虛老法師當年在香港打佛七的開示,裡面講了一個事實,他的師兄,就是谛閒老法師的學生,念佛往生。谛閒老法師這個學生來拜他作師父的時候,年歲已經很大了,有四十多歲。在大陸上四十多歲就是老人,很老了,不像現在四十歲還很年輕,大陸上四十歲走路都拄拐杖。這個人不認識字,做粗活的,所以谛閒老法師對他也很頭痛。你說在常住裡住,他體力不夠,早晨那麼早起來,他也爬不起來,課誦他也學不會,沒念過書,笨。你說學教,他字都不認識。所以收了以後,就在鄉下找了一個沒人住的破廟給他住,找幾個護法每個月給他送點米、送點錢,讓他生活可以過得去,附近又找了一個信佛的老太太替他煮兩餐飯。他這個徒弟有個最大的好處,聽話、老實,所以他成功了。老和尚就教他一句話:「南無阿彌陀佛」,他說「你就一直念下去,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再念,一直念下去,將來一定有好處」。他也不曉得什麼好處,但是他聽話,就老老實實的念,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再念,念了三年。

  這一天他就到城裡看看他的親戚朋友,晚上回來的時候就告訴燒飯的老太太,「明天你不要替我燒飯了」,這個老太太一聽,「師父在廟裡念了三年佛沒有出門,今天下午出去看看朋友,大概明天有人請吃飯,所以明天我不要來燒飯」。不過到了第二天中午,這個老太太很關心師父,再去看看師父有沒有回來,有沒有吃飯,結果叫他也不答應。因為是破廟,這位師父什麼都沒有,所以廟門都不關,是夜不閉戶的,老太太進去叫師父,也沒人答應。後來看到師父在房間裡,房門也是開開的,他面向窗戶,手上拿著念珠,也不說話,她叫了幾聲,到他面前看一看,已經往生了,站在那裡往生。這個老太太嚇了一跳,因為從來沒有看到人是站著死的,所以馬上就把這些護法找來,護法一看這個樣子,沒有辦法,不曉得怎麼處理好,趕緊派人到谛閒老法師那裡報信。那個地方交通不方便,都是人走去的,這一來一往要三天。

  三天以後,谛閒老法師來了,他還在那裡站著,死了以後還站三天,等老和尚去給他辦事。老和尚一見這個樣子,對他非常贊歎,他說「今天全國講經說法的大法師、名山寶剎的方丈住持都比不上你,你這三年真是沒有白費」。念佛成功的人。谛閒老法師常常把他作為念佛的一個榜樣。他念三年,預知時至,站著走的,而且走了以後還站三天,等老和尚替他辦事,不得了,他什麼都不會,就一句阿彌陀佛,就這一句名號成功的。他也不要念經,也不要念咒,他什麼都不會,出家人磬錘他不會,經教他不會,就死心塌地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所以這一句佛號功德不可思議。歷代像這樣成就的人多的是,值得我們深省。我們懂的東西愈多,頭腦愈復雜,懷疑愈多,障礙愈重。他的頭腦簡單,除了一句「阿彌陀佛」什麼都沒有,所以他決定往生,他真正是專,專修,的確是我們念佛人的榜樣。所以這個法門『至簡易』,「至」是到了極處,「簡易」是簡單容易,『直捷』穩當。第六段:

  別明三慧】

  具足三資,方名聞慧。】

  三資糧就是信願行,信願行三個條件統統具足才叫做『聞慧』。

  淨念相繼無有間斷故,名思慧。】

  我們一定要下定決心將世間一切名利、一切妄念統統放下,只有一個求生淨土的願望。

  決志求生,如子憶母,無時暫忘,但是事持。】

  『事持』,行,像谛閒老和尚這個徒弟就是這個方法持名的,人家三年成功。

  心作心是,心境一如,能所不二,即是理持。】

  這是真正對教理透徹了,他念佛是用這種心態來念的,也行。

  克期辦事,利根一日即不亂,中下不定。但能一心,皆得往生,名修慧。】

  這把三慧都說出來了。所以這個法門的確,經上講得沒錯,一天到七天就成功了,問題是你信願行三個條件是不是真正具足?是不是有力量?真正具足,有力量了,七天決定往生。如果我們這個地方打一個佛七,外面招牌貼一下,「七天保證往生」,恐怕一個人也不敢來了,「這不得了,七天就要死了,這去送命的」,沒有一個人肯來了。由此可知,我們念佛,口是心非,阿彌陀佛、觀音勢至與西方極樂世界諸上善人,各個都清楚,你念七百天他也不會來接引你,為什麼?他曉得你口裡雖念,心裡是假的,不願意去。如果你是真心真意想去,七天決定成功。在過去的歷史上,七天之內念佛往生的都有,要真修。第七段:

  一心不亂】

  一心圓具三學三慧三資糧】

  『圓』是圓滿,『具』是具足,圓滿具足。『三學』是戒、定、慧,『三慧』是聞、思、修,『三資糧』是信、願、行,一心圓滿具足。

  我執亡,不為見思所亂為事一心。法執亡,不為二邊所亂為理一心。】

  『事一心,理一心』,解釋起來很多、很微細,諸位可以參考圓瑛法師《講義》第二百二十二頁。《彌陀經疏鈔》裡面講「一心不亂」這一段,差不多占全部疏的八分之一,說得非常微細。你知道,很好,不知道也不要緊,像谛閒老法師那個徒弟什麼都不知道,念了三年,他有那樣的境界往生真正是不容易。他什麼都不知道,所以不知道也沒有關系,只要你信得過,沒有懷疑,真正發願求往生。

  七日不亂後無更起惑造業之事。】

  這是通常講得一心,一心得到不會失掉的。如果說我一心得到了,過兩天又失掉了,這不是真正的一心,這是假的,這是輕安,真正的一心得到之後不會失掉的。

  不論事持、理持,持至伏除煩惱,乃至見思先盡皆事一心。】

  『事一心』的幅度就很寬,從什麼時候開始?從伏煩惱。煩惱一起來,一句阿彌陀佛就把它伏住,煩惱不起現行,伏住了,一直到見思煩惱斷了,統統叫做「事一心」。由此可知,事一心的功夫有淺深不同,功夫淺的伏煩惱,功夫深的斷煩惱,這都是事一心。

  持至心開見本性佛,皆理一心。】

  這跟禅宗的明心見性同一個境界。禅宗用參究的方法達到這個境界,淨土宗用念阿彌陀佛名號的方法也達到這個境界,可見得方法不相同,境界完全相同,這都叫做『理一心』。

  事持:聞說念佛法門,可以橫超三界,帶業往生,深信不疑,一心系念,句句分明,念念相續,行住坐臥,唯此一念,更無二念,即以一念而除眾念,由未達理,故曰事持。】

  這個方法人人做得到,所以要緊的是『行住坐臥』,心裡頭就一句佛號,除一句佛號之外,什麼都沒有,這樣才能成就。可是諸位要記住,行住坐臥,「臥」是睡在床上,睡在床上念的時候是心裡面念,不要出聲音,出聲音傷身體,傷氣。你走著念、坐著念、站著念,可以出聲音,睡著念的時候不要出聲音。

  理持:聞說念佛法門,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深信不疑。一心持念,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念極而空,能所雙忘,心佛一體,念而無念,無念而念,由達理故,是曰理持。】

  『理持』跟『事持』,實在就是一般講根的利鈍,但是功夫淺深與這個沒有關系。你說事持,功夫深的一樣明心見性;理持,如果功夫淺的,還是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亂,所以你就曉得「事持」、「理持」不重要,重要的在功夫之淺深。由此我們就可以曉得,對於淨土的理論,明白很好,明白之後,念佛是理持,不明白是事持,同樣都能成就。有機會明了當然更好,沒有機會不必強求,老實念佛決定有成就。念到心清淨,理自然明白,清淨心生智慧。第八小節:

  妙行勝果,不可思議。】

  臨終除障。往生極樂:臨命終時聖眾來迎,心不顛倒即得往生。】

  前面一句是他利,後面一句是自利。所以臨命終時一定不能顛倒、昏迷,臨終時一定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才能往生,迷惑顛倒,不省人事,麻煩就大了。臨命終時心不顛倒是大福報。所以我們一生要修福不要享福,希望福報在臨終這一剎那來享受,享什麼福?享我走的時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更應當要發願,人家可以站著走,我為什麼不能站著走?人家坐著走,我為什麼不能坐著走?要發這個願,這是臨終大福報。有願必成,沒有做不到的,只是你自己不發這個願,那就沒有法子,你自己發這個願一定有成就。

  谛閒法師往生的時候九十多歲,年歲大了,身體多病,常常害病躺在床上,他的徒弟就說他,「老和尚,你將來走的時候恐怕還是躺著走的」,老和尚瞪他一眼,「未必,你怎麼曉得我躺著走的?」所以他到臨走的時候告訴大家,把他扶起來,他盤腿打坐走的,是坐著走的,不是躺著走的。年老多病,他還是發願要坐著走,不要躺著走。這些地方都是值得我們效法的,我們要努力,要學習。

  我見是利】

  這個『我』是釋迦牟尼佛,佛親眼看到這個利益。倓老法師在《念佛論》裡面告訴我們,錄音帶也講,他一生親眼看到念佛預知時至,自在往生,站著走的,坐著走的,他一生看到二十多個人,所以他對這個法門一點都不懷疑;聽說的就不計其數了。親眼看到的二十多個人,還有幾個是他的學生,有這樣殊勝的成就,這不是假的,決定不是騙人的。這是佛見到這個利益。

  橫超五濁】

  就是橫超三界。

  臨終無倒】

  臨終的時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不顛倒。

  第六意識已不行,第八識習氣亂發,名亂心位。】

  這是顛倒的相。人家臨命終時不顛倒,如入禅定,這就是念佛的功夫深,平常放得下。諸位同修要記住,對於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決定不要貪著,貪著對於臨終決定產生障礙。人在這個世間要隨緣不要認真,什麼事情得過且過,不要去分別執著,不要去計較,我們的心始終保持清淨,清淨就不顛倒。要知道我們的目標是西方極樂世界,不是在這個世界,這個世界是來旅行的,來玩玩的,好也好,歹也好,與我統統不相干,這種心態大概將來往生障礙就少。所以一定要培養跟一切人、一切事統統不計較。

  有緣,我們把這個法門推薦給別人,轉告別人,希望他也能成就;沒有這個緣,自己好好的念佛,決定往生。如果有緣,你不肯把這個法門介紹給別人,這不可以,將來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成菩薩、成佛了,再遇到你那些朋友的時候,「你這個人很自私,你知道這個法門為什麼不告訴我?害我還在六道輪回」,那時候我們拿什麼話對人家?所以我們要盡量把這個法門轉告給他,他不聽那沒有話說,到後來見面的時候,「我當年告訴你,是你不聽,不能怪我」。

  所以我們一定要勸告一切同修,釋迦牟尼佛無量法門裡面,這是最殊勝,最好的法門,決定當生成就的法門,我們要把這個法門告訴別人。我要是把其他的法門告訴人家,我對不起他,為什麼?最好的不告訴他,告訴他第二、第三的,這說不過去,除非自己不知道,知道了,第二、第三統統捨棄。所以今天全世界請我講經,我講經的范圍就是淨土五經,淨土五經之外我統統不講。你們要請講經,別的法師很多,請他去講,因為我從前不識貨,現在識貨了,曉得這是第一經,那是第二、第三、第四的,那個我不講了。這是勸我們應當發願。後面再看:

  事理二持,一心不亂。不為見思亂故,感化身佛現前,生同居方便淨土。不為二邊亂故(得理一心),感報身佛來迎,生實報寂光二土。】

  這個事情,《無量壽經》裡面講得很詳細。這是西方極樂世界四土,但是它的四土是平列的,一生一切生,這是跟其他世界不相同。

  當知持名,簡易直捷至頓至圓,以念念即佛故,不勞觀想,不必參究,當下圓明,無余無欠。】

  這都是贊歎這個法門之殊勝。

  上上根不能逾其阃】

  這就是等覺菩薩,華藏世界、他方世界等覺菩薩都發願求生。

  下下根得臻其域】

  乃至於惡道眾生的善根要發現了,也能夠念佛往生。

  其所感佛所生土,往往勝進,亦不一概。】

  就像我剛才講的,阿闍世王五逆十惡,臨終忏悔還能上品中生,真正不可思議,我們怎麼想都想不到,可見得往生的品位的確是不一定的。

  可謂橫該八教,豎徹五時。】

  這兩句話包括了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門,這一句佛號統統包括了。

  所以徹底悲心,無問自說,且歎其難信也。】

  特別說明這個法門難信易行,決定是穩當成就。

  我等今日猶不肯死心念佛,若欲執敲門瓦子向屋裡打親生爺娘,則於諸祖成惡逆,非善順也。】

  這是蕅益大師一句比喻的話,比喻兒子不孝。什麼叫『敲門瓦子』?這個大家現在見不到,現在社會生活富裕,你要敲人家門是按電鈴,不用去敲門。從前沒有電鈴,庭院也很深,敲門怎麼敲法?在外頭找一塊小石頭、找一塊瓦子敲門。門敲了好久都不來開門,開了門的時候很生氣,不但不感謝,還拿瓦子去砸開門的人,說你門開得太遲,這不孝順,這是比喻。那個開門的人是佛菩薩、祖師大德,替我們開什麼門?成佛之門,我們今天不但不感激,也像那個不孝的兒子反而來抱怨,這就是你不信,不肯發願,不肯修學這個法門,違背了佛祖的深意,是比喻這個意思。

  逆惡之人,臨終十念一念,下下品生,並是夙因成熟,故遇善友,聞便信願,此事萬中無一,豈可僥幸。淨土或問,斥此最詳,今人不可不讀也。】

  《淨土或問》收在《淨土十要》裡面,諸位同修可以多看看,這就是怕人家發生誤會,聽說臨命終時十念還可以往生,現在可以多造一點罪業沒關系,這是僥幸心理,太危險了,千萬不要把話聽錯。臨終十念能往生的,多半是一生當中從來沒有遇到佛法,他造的這個深重罪業,絕對不是聽了佛法又去造罪業,沒有這個道理的,這是不可以的。

  當知此經,字字皆海印三昧,大圓鏡智之靈文也。】

  這兩句話就是說明:字字都是從如來真如本性裡面流露出來的。此地『大圓鏡』跟『海印三昧』都是比喻真如本性。

  唯念至一心不亂,則能超三界、伏煩惱、破無明。】

  所持名號,真實不可思議;能持心性,亦真實不可思議。持一聲則一聲不可思議,持十百千萬無數聲,聲聲不可思議也。】

  但是諸位要記住,能持的心跟所持的名號都是真實,名號真實當然是沒話說,能持的心是不是真實,這要問自己。

  伏願缁素智愚,於此簡易直捷,無上圓頓法門,勿視為難,而辄生退诿。】

  不要怕難,不要退心,也不要看得太容易,看得太容易你就生輕慢心,就不能精進了。不要看得太淺,也不能看得太深,用平常心去修學,決定成功。第九小節:

  重勸發願】

  經雲:「我見是利」。是佛眼所見,究盡明了也。是利者,橫出五濁,圓淨四土,直至不退位,是為不可思議功德之利。】

  佛為我們略說。詳細的說,佛講,說一劫也說不盡,這個利益之大,無法想像。

  又是利,約命終時心不顛倒而言,蓋穢土自力修行,生死關頭,最難得力。圓瑛法師,歸心淨土,自號三求堂主人,求福、求慧、求生淨土。】

  圓瑛法師一生研究《楞嚴經》,他是《楞嚴經》的專家,但是他所發的願是求生西方淨土,他是個念佛人。

  無論頑修狂慧】

  『頑修』是指教下,『狂慧』是指禅宗。

  到生死關頭,不能得力,全然無用,即悟門深遠,操履潛確之人,傥分毫習氣未除,未免隨強偏墜。】

  『操履潛確』是指持戒,戒律精嚴的人。從中國佛教史上,可以看到很多人到臨命終時墮落。「三生石」就是說唐朝圓澤法師的故事,他知道那個婦女懷孕懷的是他,沒有法子,還得去投生,而且跟一個朋友約了十二年之後在杭州西湖見面,十二年之後,果然在那裡見面。有這樣的神通、能力還是六道輪回,這是講禅宗的。知道過去、現在、未來,依然不能脫離輪回,你看看多苦,多不容易,所以你才曉得一切法門都不如這個法門的殊勝。

  永明所謂「十人九蹉路,陰境忽現前,瞥爾隨他去」。此誠可寒心也。】

  這是永明延壽禅師講的。修行人修行一輩子,苦修一輩子,到臨命終時還是被業力牽引,太可惜了。十個人有九個人『蹉路』,蹉路是法門選擇錯誤,他沒有選擇淨土專修,這是鑄成大錯。

  修行唯有念佛最為穩當,自有信願持名淨業之力。】

  這是自己的。

  又仗彌陀慈悲願力。】

  這是他力,這個法門叫二力法門。

  所用之功,決定不虛,佛及聖眾,現前慰導。】

  來安慰你,來引導你。

  故得無顛倒,自在往生也。】

  這句話我在此地特別告訴諸位,一個真正發心求生淨土的人,臨命終時為什麼不顛倒?是阿彌陀佛神力加持,這真正是慈悲到了極處,為什麼會加持?因為你真心真意求生淨土。我們明白這個道理的時候,臨命終時心不顛倒,我們不害怕,只要我們的信願堅強、清淨,佛決定會保佑我們臨終的時候心不顛倒,這是決定靠得住的。當然自己要努力修持,萬一修不到,佛還是保佑我們,還是可以得到,但是你一定要修。你不能說佛將來會保佑我,我不修也沒關系,到那個時候佛力加不上,你怎麼辦?所以自己一定要有一點,佛的力量才加得上,這非常重要。

  法門深妙,破盡一切戲論,斬盡一切意見。】

  前面一句話是對教下的,後面這一句話是對禅宗的。

  唯馬鳴、龍樹、智者、永明之流,徹底擔荷得去。】

  這是真正大智慧,他們能承當,他們樂意接受,他們發心認真的修學這個法門,這些人統統都是往生極樂世界的。

  其余世智辯聰,通儒禅客,盡思量度,愈推愈遠。】

  這是講一般中等的人不能成就,都是做好看的,這才是真正錯了。

  又不若愚夫愚婦老實念佛者,為能潛通佛智,暗合道妙也。】

  反而不如那些老實念佛的老公公、老太太,他們什麼都不知道,往往念幾年佛真的預知時至,往生了。所以這個法門的確「唯上智與下愚不疑」,當中的人問題很大,為什麼?疑心太重,很難成就。

  我見是利,故說此言。】

  這是釋迦牟尼佛說的兩句話。

  分明以佛眼佛音,印定此事,豈敢違抗,不善順入也哉。】

  你要是真正相信釋迦牟尼佛,你要好好的記住這幾句話,要順從佛的開導,依照這個理論、方法來修行,一定可以往生,往生就是成佛。今天我們講到此地。

 

上一篇:淨空法師:阿彌陀經要解大意[1989年](第三集)
下一篇:淨空法師:阿彌陀經要解大意[1989年](第五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