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禮旭:兄弟相處的藝術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包含錢財,不要傷情,讓。在悌道裡面一開始“泰伯讓國”,連國家都能讓了,還有什麼不能讓?但很微妙,泰伯讓國還有另外一個重點。他把國讓出去了,該是他的國,還有。所以泰伯、仲雍到了江蘇浙江一帶,照樣作國王。“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一來,他有德,會感召;二來,命裡有時終須有,讓了,該你的還是你的了。理得心安啊,不要去計較了。
所以像第一冊裡面也提到,五代十國的時候,張士選,他有七個堂兄弟,他父母都去世了,他的叔叔還是伯伯?他的叔叔有七個孩子,七個男孩。而他的叔叔,因為他已經長大了,他就跟張士選講了,“我把財產分成兩份,一份是你父親的,一份是我的,所以這一份要給你。”結果張士選說,“不可以這個樣子,應該分成八份,兄弟都一樣”,他叔叔堅持,不可以這樣,他就更堅持。
大家想一想,他七個兄弟了解到這件事情,對他這一個堂兄弟什麼感受啊?佩服他。“財物輕”啊,整個家族反而更團結了。結果後來他去考試,遇到很會看相的人,一看到他,年紀輕輕,二十歲上下,居然一看就是積了很厚的陰德的相,就很好奇了,後來了解,原來輕財物。他當年就考上進士了。所以這個“些些言語莫傷情”,不要計較,不要情緒化。
“一回相見一回老,能得幾時為弟兄”,這個感受,人二三十歲以後,特別深刻。可能兄弟姐妹一年見個兩次、見個五次,不多啦,每一次見可能都幾個月過去了。都會覺得,“啊,哥,你怎麼有白頭發了?”“哥,你最近好像比較累哦。”就很明顯地會看到,歲月不饒人啊。“一回相見一回老”,要珍惜兄弟的這個緣分,這一份親情啊。
所以唐朝李績,他是開國元勳,他本來姓徐,雙人徐,後來因為功勞大,唐太宗封給他國姓,李世民先生封給他李姓,所以才叫李績。有一天(他年齡也大,他是老人了),他的姐姐生病,他回去看望。剛好他看到姐姐病了,就希望自己給姐姐煮粥吃。一大把年紀,那胡須都很長啊,就在那兒煽風、點火,煮粥。結果那個風太大了,把那個火吹過來了,就把他的胡子給燒了。他姐姐一了解這個情況,“你那麼大年紀了,何苦啊?”而且他是開國元勳啊,家裡應該是很有福報的,“這麼多僕人,你找他們去做就好了,你又干嘛自己動手?”李績講了,“妳年紀大了,我年紀也大了,小時候都是妳照顧我,我多想珍惜時光,能夠幫你多做些事啊,我心裡才安啊,多孝敬姐姐一下。”
真的,哥哥姐姐對弟弟妹妹都是非常愛護的。我自己在念大學的時候,吃中藥。那中藥要熬,可是我住在學生宿捨,你一熬中藥就整個樓都就被你熬掉了,都是那個味道了,就不好意思了。結果我姐姐住在校外,她就幫我熬,每天還得端兩次來。那一熬可能就要一個小時左右。熬好了,端呢,從大老遠走進校門,結果宿捨都是在校門圍牆邊,都走很遠。走來了,我姐姐都在那個窗外,因為“女賓止步”,得在那個窗外敲窗戶,然後我就看我姐,“吃藥了,吃藥了”,因為聽不到她的聲音嘛,叫我吃藥了,趕緊跑出去。說實在的,不是那個藥很有效了,什麼很有效?是姐姐這麼細膩的愛護,同時喝下去了。所以這個藥有沒有效,其實是看有沒有加持,有沒有愛心的護念。這個是科學的哦,江本勝博士的水實驗,善的意念,那個水的結晶都特別好。
所以這一句,我們體會體會,“一回相見一回老,能得幾時為弟兄”。所以這個就是在兄弟姐妹相處當中,時時感激對方對我們生命的付出,時時想著報恩。《弟子規》講的,“恩欲報,怨欲忘”。每一句當中,都是兄弟相處最至情至愛的表現。這些心境我們都提起來了,那不可能兄弟相處不好的。
“弟兄同居忍便安”,住在一起,難免有一些摩擦,正常的,牙齒有時候都會咬到舌頭。所以當有一些摩擦或者是誤解的時候,要懂得忍下來,“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所以唐朝高宗皇帝聽說張公藝家裡已經九代同堂,九世同堂人口很多,相處得很好。皇帝心裡想,我可能家裡這些孩子、親屬,常常處得不是很融洽,趕緊去請教請教這個張公,就到他們家去了。問他:你是怎麼帶領你整個家族,這麼和樂?結果張公藝先生就在紙上寫了一百個字,就呈上去給皇帝看。皇帝是問他:家裡怎麼經營好?假如吵架了怎麼辦?一看,這一百個字全部都是“忍”。所以一不高興了,忍。他們實在很過分,怎麼辦?忍。我實在忍不住了怎麼辦?一個人能念一百次“忍”,我看脾氣也沒了,可能到第十次的時候自己都哈哈笑了,為什麼?終於知道一個事實:脾氣也是假的。是不?
所以我們彼此有默契了,看到有人發脾氣了,馬上過去,“你心不安嗎?拿來,我幫你安。”可能生氣就變成笑了。生氣是假的了。知道它是假的,你就不會被它控制啦。我們已經有好幾個錦囊妙計了,是吧?有一個是“拿來呀,拿來呀”,一個是:忍、忍、忍、百忍。這個“忍便安”。
而且,還不只是忍住脾氣啊,有時候是忍住被誤解,為大局著想。所有的人都不理解你,把你罵得狗血淋頭,你都還“人不知而不愠”,這個是功夫。一般的人看事都看得短淺,你包含我們現在真正用正確的方法教孩子,你的親朋好友就罵你,“哪有人像你這樣子凶的,這麼嚴的,虐待孩子。”會不會?“還不給他吃麥當勞,真是活在地獄。”哦,他不了解,都覺得你不對哦。那你也得忍得住。
所以晉朝時候,有個讀書人叫趙彥霄,他的哥哥叫趙彥雲。他祖上有一些基業傳下來,結果他的哥哥比較揮霍,游手好閒。父親去世以後,可能情況又更嚴重。所以有一天,他就提出來,他說,“哥哥,我們還是分財產。”他也是讀書人啊,“財物輕,怨何生”,他主動提出來跟他哥哥分財產對不對?對不對不能在相上看哦,每一個經句都有通權達變哦,不然我們會死在經句下面。其實不難,為大局想、為對方真正的好著想,就會權變了。
結果後來分了產了,他的哥哥沒多久,財產全部敗光,甚至於已經都被人家逼債在逃了。弟弟跟弟媳婦知道這個情況,趕緊把他哥哥跟嫂嫂找回來了。當天一起吃了一頓飯,接著就跟哥哥講,說,“我們祖上傳了這麼久的基業,我實在覺得,我們有責任要把它護好,所以之前跟哥哥分產,是我覺得,我也要得把祖宗這個產護好。所以,這個產現在還在。”說完,把當時候分家產的這個文書數據,當場就把它燒了。然後把手邊積下來的錢拿出來,說,“哥哥,你把這個錢先拿去還債,這些財產以後就由哥哥跟嫂嫂來管。”我們去感受一下,這個哥哥把自己的祖產都敗光了,人有良心啊,他也覺得很慚愧。可是弟弟跟弟媳婦不計前嫌,還讓他們來管這個家,從此又住在一個屋檐下,慚愧心喚醒了,哥哥就改過了。
而且我感覺不只他不容易呀,他的太太也實在是不太容易了。一個聖賢人的背後,一定是有好媽媽、好太太的扶持、成就,助夫成德,成就他的德行。後來,他跟他的孩子都考上進士,德厚啊!所以這個“忍”當中還有要為大局而忍。可能他分了財產了,他哥哥還是誰都罵他,但是日久見人心啊。
所以“莫因毫末起爭端”,不起爭端,真的要忍得住脾氣,忍得住指責,忍得住別人的讒言啊。要忍住指責不容易哦,“他不對,他不對”,我們要忍得住去批評別人,真的是不容易。
我們一起研究過的“缪彤自撾”,他不只不指責別人,“我讀聖賢書的,還不能團結我的家,我實在是太慚愧了”,自己打自己的臉。後來弟弟、弟媳婦都跪下來忏悔了。這個是很好的榜樣哦。
諸位學長,我們回去關起來打嘴巴好不好?你打嘴巴,打到全部腫起來,“他們怎麼還不跪下來?”假如是這樣的心境,保證人家不會過來的,反而在旁邊:“早該打啦!”所以我們假如學聖賢人的動作一學,“怎麼差這麼多?”這個叫看事情只看到一個點,沒看到整個面,學樣子而已了。
今天,缪彤他不是這一次反省自己啊,他是長久以來跟兄弟、跟這些弟媳弟婦,都是用德行感化他們,內心裡面他們還是很佩服這個大哥的。剛好遇到一個情境,他們的貪心都起來啦,這個時候又是發自內心的自我忏悔,他們當然感動了。假如我們以前都是跟兄弟計較來計較去了,然後一回去馬上就要讓他們跪下來忏悔,打打打,可能效果就不是這樣了,是吧?所以任何時候都是要用真誠的心、無求的心去做。不要做了,都要求別人,“欸,他怎麼都沒變,他怎麼都沒改?”夾雜這些東西,都不是真誠。
包含能忍得住讒言,“文燦拒谏”。他的哥哥吃他的、用他的、喝他的,結果喝醉了回來還打他一頓。旁邊的鄰居都看不下去了,要來找他哥哥理論。他一看到人家過來了,趕緊沖出去,“你們不要離間我兄弟的感情,我不好,我哥哥沒有不對。”當下那些鄰居聽了都佩服他,“啊呀,哪有這麼善良、這麼至誠的弟弟啊。”而這個話一次、兩次透過鄰居又傳到他哥哥的耳裡面,哥哥是什麼感受?那鄰裡鄉黨說,“啊呀,老周啊,這個天底下你去哪裡找這個弟弟啊,一心一意為你,被你打了,還站在你這邊,你去哪找啊?”講幾次,人的良心就喚醒了。
假如哥哥跟我們有什麼不愉快都記在心裡,突然那個鄰居要來找你哥哥理論,你在旁邊,“趕快來,趕快來,好好罵罵我哥哥。”是吧?那罵一罵你哥哥一定:“有什麼了不起,就你好,我不好。”那就可能就更糟糕了。 所以“眼前生子又兄弟,留與兒孫作樣看”。真正當長輩,時時要以一言一行啟發後代、啟發晚輩才對。甚至於是啟發身邊的親朋好友,留與子孫作樣看。
所以“陳昉百犬”,陳家十三代同堂,家裡很和睦,吃飯的時候都是全家到了才吃飯。結果後來他們家的狗,養了快一百只,就“一犬不至,群犬不食”。人的德行能感動到連狗都效法,不簡單。所以我們一看到這一個故事,“人家連狗都能感動了,我們連人都感動不了。”慚愧心是性德啊。
所以另外,女子也很不簡單。有一戶人家,張孟仁、張仲義。哦,取這個名字多好,可見他們祖上就是重仁義,取張孟仁、張仲義,“孟”就是大的,“仲”是老二嘛。娶了兩個媳婦是鄭妙安、徐妙圓。你看這個名字多好,這個女人又可以讓他安,又可以讓他圓滿。嫁過來之後,這個鄭氏是老大的太太,鄭氏家裡窮,徐氏家裡富有,可是她們像姐妹一樣,這個徐氏絕不以有錢傲慢,鄭氏也不以沒錢谄媚、自卑。這都很難得了。結果她們有什麼東西了都給婆婆去管,紡織的東西都放在一起不計較,從自己婆家拿回來好東西,都是全家一起吃,一起分。然後鄭氏回娘家去了,徐氏就幫他哺乳;徐氏回去了,鄭氏就幫他哺乳。結果後來,他們家的母貓被偷走了,剛好有那個貓兒子、貓寶寶沒有人養,結果他們家的狗就去給這個貓兒子哺乳。哦,真是不簡單!至誠如神,感通啊。
所以後來這個朝廷知道了,封給他“鄭徐二難”。後來我想想,這個“二難”應該一來是指,她們兩個做得實在是太難得了,是吧?“二難”。另外,這個“二難”是一來是她們兩個很難得,再來是那只狗跟那個貓也很難得了,能做到這樣。這個感通了。
|
|
|
|
|
|
上一篇:蔡禮旭:言語忍,忿自泯
下一篇:蔡禮旭:如何引導孩子珍惜時光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