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地藏經科注菁華(第三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地藏經科注菁華  (第三卷)  澳洲淨宗學會  檔名:14-13-03

  請掀開經本,第九面第五行:

  是則地藏菩薩所雲,一切諸法,從心所起,與心作相,和合而有,共生共滅,同無有住,以一切境界,但隨心所緣,念念相續故,而得住持,暫時為有。】

  我們看這段文字,昨天沒能講完,前面半句說過,今天從後半句看起:『以一切境界,但隨心所緣,念念相續,而得住持,暫時為有。』這是說明,我們現前六根所接觸的六塵現象,這些現象到底是怎麼回事情,青蓮法師完全根據經論裡面所說。「一切境界」包括世間、出世間,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全都包括在其中,一樣也沒有漏掉。「隨心所緣」,就是前面講的「一切世間中,無不由心造」的意思。心造一切法,一切法就是一切境界,《華嚴經》講「唯心所現」,一切法,一切境界,所以都能夠顯現出來。內是講我們六根,外是講我們六種境界,都是自性變現出來的,離開自性,無有一切法,也就是無有一切境。

  前面跟諸位同修舉的例子,大家要細細去思惟。佛給我們講「夢幻泡影」,夢中境界是你自性變現出來的,起是同時起,滅是同時滅,諸位要了解事實真相。所以此地講「一切諸法,從心所起,與心作相,和合而有,共生共滅」,決定沒有先後次第,所以一般人講進化,進化在佛法裡面是講不通的。同時生,同時滅,而生滅的時間太短暫了,所謂剎那生滅。《仁王經》是略說,沒詳細說,一彈指六十剎那,一剎那是九百生滅。這個生滅是指什麼?指一切萬法,我們佛家常講十法界依正莊嚴,就是此地講的一切境界。所以一切境界的真相是剎那生滅,生同時生,滅同時滅,沒有先後次第。

  「但隨心所緣,念念相續故。」為什麼我們現在感觸到我們這個身體真的存在,還能夠活幾十年,壽命長的還可以活到一百多年,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真有嗎?你要認為這個身是真的有,外面境界是真的有,你可就大錯特錯!你是認假為真,那是假的,不是真的。身心境界就像作夢一樣,佛在一切經論裡面,用夢境做比喻的太多了,希望我們能夠從夢境當中覺悟過來,實在是一場夢。夢醒了之後曉得夢是假的,正在作夢的時候,那個夢又何嘗是真的?不能說,我正在作夢的時候是真的,醒過來之後那是假的,正在作夢的時候還是假的。我們現在在六道輪回、在十法界,是在作夢。所以諸佛如來示現在世間,講經說法不是說過嗎?「夢中佛事,水月道場」。我們這裡道場建立了,你以為道場是真的?這個道場叫水月道場,水中的月亮,月亮的影子。天天做佛事、講經說法教化眾生,是夢中佛事。諸佛菩薩建道場、講經說法,他知道是在作夢,他知道完全不是事實,所以心地清淨,一塵不染。

  諸佛菩薩住的是什麼境界?住的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跟我們和合而有,他住的是一真,他了解事實真相。我們住的是幻境,我們住在夢中,在夢中不知道是作夢,他們也在我們夢中,知道是作夢,不一樣在此地。他知道這是作夢,夢幻泡影,他醒過來了,他明白了;我們還在作夢,不知道這是作夢。所以我們在這世間有苦樂憂喜捨的感受,諸佛菩薩在這世間苦樂憂喜捨都沒有,因為是作夢,所以沒有苦樂憂喜捨。沒有苦樂憂喜捨叫做正受,所謂是正常的享受,那個享受是清淨、平等、覺,這是《無量壽經》經題講的。我們的享受不正常,身有苦樂之受,心有憂喜之受,我們活在煩惱裡面。諸佛菩薩示現在這個世間,活在清淨平等覺中,你說他多自在!那叫真樂,我們想像不到的。極樂世界那個樂不是苦樂之樂,苦樂之樂是相對的,樂還是苦。極樂世界那個樂是苦樂兩邊都沒有,那叫極樂。實在講,極樂就是經題講的「清淨、平等、覺」,那個叫極樂。

  可是我們在這個境界裡面,「但隨心所緣」,這個心是妄心,不是真心,這個心是妄想、分別、執著。妄想、分別、執著緣,緣就是接觸,用現在的話來講是接觸,接觸外面的境界,眼接觸色法,耳接觸聲法,六根接觸外面的六種境界,這叫隨心所緣。所緣的時候怎麼樣?「念念相續」,這個念就是剎那際,《華嚴經》講剎那際,剎那際、剎那際的相續。注意到,隨心所緣,所緣相續,所緣如果不相續,境界立刻就轉了。人到臨命終時一口氣斷了,所緣不相續,他那個境界立刻就轉變了。在凡夫他沒有功夫、沒有定慧,出不了三界,那個一轉變隨他業力牽引,就變現到另外一個境界;或是天人、或是餓鬼、或是修羅、或是畜生、或是地獄,那個境界就變了。如果還隨心所緣,這就是我們講他壽命還沒有盡,在他壽命期限之內,他所緣的叫相續相。這個相續相就跟電影底片一樣,諸位看到電影的底片,一張一張決定不相同,不可能有兩張完全相同的,這就是相續相的意思。

  我們一個人在一生當中從出生到死亡,就是經上講的一剎那九百生滅,這才叫事實真相。你搞什麼?搞這個東西。在這個過程當中,你要是迷惑顛倒;這部經前面說過,「善惡報應」是怎麼回事情?是迷惑、愚癡造成的。貪瞋癡,愚癡迷惑,不了解事實真相,他才造業。造業就變成業力,你就沒有辦法擺脫業力,業力變現境界,讓你自己去受,你造善業就享福,你造惡業就受報。一切眾生不能脫離輪回,天天干這個事情,這是佛在經論上講的「可憐憫者」,真可憐!癡迷的現象就是執著,第一個是執著,執著這個身是我,見思煩惱裡面第一個叫身見,這是癡迷第一個現象。我們要問:這個世間哪個人、哪個眾生,不把身當作自己?沒錯,你說得一點都不錯。六道眾生都愚癡,沒問對人,你要問佛、問菩薩、問阿羅漢,他會告訴你,這身體不是我,因為他是明白人。你問的人不是佛、不是菩薩、不是阿羅漢,你問,他會說:「這個身是我,那還有錯嗎?」阿羅漢就知道了,身不是我,所以他能出得了三界,能夠永脫輪回。

  凡夫執著身是我,有了我之外還有我所有的。這個房子是我所有的,財產是我所有的,田地是我所有的,眷屬是我所有的,你麻煩不就大了!愚癡迷惑,那個現象就是我、我所,你執著這個東西,全是假的,根本不存在。同修們念過《金剛經》,雖然天天念,沒懂!《金剛經》真的明白了,我、我所決定放下。經裡面告訴我們「無我」,前面講「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後半部講得更深,不但相沒有,念都沒有,「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這個都沒有,更深一步了。佛唯恐我們還有疑惑,又給我們詳細說明,「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這是說明「我」不可得,三心不可得,我沒有,我執徹底破除了。然後再給你說「諸法因緣生」,因緣所生法是「當體皆空,了不可得」。萬法緣生,就是我所有的也不可得,我所有的是萬法,萬法是假的,不可得。

  你真的覺悟,真的明白了,覺悟的人在這個世間,一樣要穿衣吃飯,一樣要生活,一樣要工作,一樣要應酬,事跟一切眾生沒有兩樣,心裡不一樣。那個心怎麼不一樣?他的心是清淨平等覺,他是清淨心,平等心,覺悟的心。給諸位講清淨平等覺,就是講的戒定慧三學;清淨是戒學,平等是定學,覺是慧學。所以覺悟之後,他就常住三無漏學,念念跟三無漏學相應,念念相應,這種人,我們稱他作佛,稱他作菩薩。凡夫癡迷,日常生活不跟戒定慧相應,跟貪瞋癡相應,諸位要曉得,貪就是不清淨,瞋就是不平等,癡就是沒有智慧。貪瞋癡反過來就是戒定慧,戒定慧的反面就是貪瞋癡,諸佛菩薩念念跟戒定慧相應。講戒定慧,怕大家不能夠明了裡頭的意思,所以我們換句話講,用《無量壽經》的經題「清淨平等覺」,好像容易體會一些,清淨平等覺就是戒定慧。

  我們修行,修什麼?遠離貪瞋癡,勤修戒定慧,這才叫真修行。如果在日常生活當中還是跟貪瞋癡相應,那怎麼會成就?你每天誦經、念佛、拜忏、參禅、持咒,甚至於講經說法都沒用處。為什麼?還是搞六道輪回。真正要脫離輪回,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佛在經上沒騙我們,教我們「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你念佛要相應。要與什麼相應?與清淨平等覺相應,你決定往生。如果你跟清淨平等覺相違背,就是古人寒山、拾得說的,「喊破喉嚨也枉然」!即使你一天念十萬聲佛號,也沒有用處。蕅益大師說得更好,說你念佛的功夫像銅牆鐵壁一樣都沒有用,你沒有離貪瞋癡。淨宗雖然講帶業往生,是帶舊業不帶新業,帶習氣不帶現行。現行是什麼?你現在還搞貪瞋癡,這不行,這個你沒有辦法帶去。昨天搞貪瞋癡,今天不搞貪瞋癡了,昨天貪瞋癡可以帶,今天有貪瞋癡帶不去,你要明白這個道理,你這樣念佛才叫相應。無論是念佛、參禅、學教、持咒,你要相應。

  可是我們為什麼不能相應?我們不了解事實真相,不了解這個事實真相是一場空。所以在這個世間,還有分別執著,甚至於還有爭執,你錯了。這個爭執,最明顯的是嫉妒障礙,唯恐我的利益被別人奪去了,患得患失,這是輪回心造輪回業,造極重的罪業。說實在的話,世間稍有一點智慧的人都明白這個道理。我學佛第一部書是《了凡四訓》,當年朱鏡宙老居士送給我的,我看了之後很受感動。所以以後我也勸人學佛,從哪裡學起?從《了凡四訓》學起。《了凡四訓》要怎麼讀?一口氣讀三百遍;換句話說,你如果每天讀一遍,你用一年的功夫一門深入,就念這一樣東西,你會覺悟,你會放下。《了凡四訓》教導我們什麼?不是佛法,是世間法,「因緣果報,絲毫不爽」,他教我們這個道理。你命裡有的,大梵天王都奪不去,你操什麼心;命裡沒有的,你用盡方法也得不到。所以你所得到的是你命裡有的,你還有什麼嫉妒,還有什麼好爭的?你把這個道理、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真正知道命裡有的決定有,命裡無的怎麼樣求也求不到。

  明白這個道理,敢布施了,原先害怕布施,布施之後,我明天生活怎麼辦?通達這個道理,我統統捨得干干淨淨。命裡有的,明天它就會來,操什麼心?命裡沒有的,我東西堆積如山,還是一樣餓死。《了凡四訓》給我們講這個道理,你這一生當中,你的財富,你一切之所有都是命中注定的。那個命誰給你注定的?不是別人,自己注定的,你自己前生修的。佛經上講得很透徹,你修的財布施,你這一生得財富。你前生修得多,你這一生得的多,你前生修得少,你這一生得的少,不是別人給你的,公平得很,這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是你自己種的因。你前生修法布施,你這一生得聰明智慧;你前生修無畏布施,你得健康長壽。財富、聰明、長壽是果報,果一定有因,你不修因,哪裡來的果報?諸位明白這個道理,你的心是定的,你的心不會受外面境界動搖。

  館長往生之後,我們離開圖書館。現在悟德師當了家,向大眾宣布:離開圖書館的人,永遠不能再回去了。我們懂得因果報應,命裡頭沒有,有什麼好爭的,她要,給她;命裡頭沒有,爭也爭不到。哪裡曉得命裡頭還有,那個地方給她了,又有不少人來供養,我在台灣收了四棟房子,還收了兩千多坪地,這大家供養我的,我知道那是夢中境界,假的。所以我就請悟道師接收台北、彰化兩個道場,悟行師就接收台南的道場,悟永師去接收中坜的道場,大家都分了,沒事了,離開的人都有安身立命辦道之所。另外還有兩個夏威夷的,這個很麻煩,所以我有責任在夏威夷,建一個小道場供養他們兩個人。還有一個悟泓是香港的,所以也想在香港建一個道場給他,我的事就沒了。我對得起大家,希望你們能對得起佛法,將來決定要往生淨土,對這個世間毫無留戀。你的日子就過得很快樂,過一天快樂一天,幸福一天,什麼時候走,歡歡喜喜、快快樂樂的往生,對這世間一切人事物,沒有一絲毫留戀,這才是真的。

  所以要曉得我們六根接觸的現象,是剎那剎那的相續相。這個相續相怎麼會存在?業力支持的。可是業力有限,業力支持你的生命,你在這個世間活多少年也是一定的,絲毫勉強不得。諸佛菩薩應化在這個世間,他住世長短也是業力,但是他那個業力跟我們凡夫業力不一樣,一般人講他是願力。願力兩個字不好講,願力是什麼?願力就是常住世間,永遠不滅。願力是沒錯,願力只是個因,緣是眾生所感,眾生有感佛就有應。眾生感的時間長,佛住世的時間就長,眾生感的時間短,佛住世時間就短,道理在此地。眾生的心念無常,今天喜歡佛,明天就討厭佛,一討厭佛就走了,他就不來了;你喜歡佛,他就來了。那個喜歡不是感情的喜歡,喜歡是真正依教奉行,就是佛所說的我能夠理解,我能夠相信,我能夠依教奉行,佛就住世;你雖然相信,雖然理解,不能依教奉行,佛就入般涅盤,佛就不住世。雖不住世,他的經教留在這個世間,用我們現在的話說有影響力,他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影響力很廣很深。佛的法運是一萬兩千年,他的影響力能夠影響到一萬兩千年。一萬兩千年以後沒人相信了,所以他的影響力就沒有了。

  這是事實真相,所以要懂得隨心所緣,念念相續,看到現實的境界好像存在,存在的原因就這十二個字。這種存在,說實在話都非常脆弱,一個念頭不相續,整個境界就起了很大的變化。所以這個有,叫「暫時為有」,佛法叫妙有,妙有就是暫時的有,不是真有是假有,不是真的存在,假的存在,我們要認清這個道理。真正清楚明白了,這是個好機會,得人身,聞佛法,雖然時間不長,機會難得,你們天天念開經偈,「百千萬劫難遭遇」,真的,這個機會很不容易遇到。遇到了,要把它抓住,抓住這個機會積功累德,那是真的。福德是假的,沒有離開六道,功德可以出離六道,功德是真的,功德能幫助自己覺悟,幫助自己明心見性,福德不行。所以真正覺悟的人,絕不求人天福報,一切時、一切處決定能放下。不是說叫你放下的時候你放下,強迫你放下就放下,念念都放下,念念都不執著,你是真放下。放下,你是真自在,你自性裡面的智慧德能才往外透。明白的人,這一生當中決定不造惡業,為什麼?知道造惡業麻煩,決定受惡報,生生世世都不如意,這是自作自受。所以只有癡迷的人造業,覺悟的人不會。

  尤其是人事方面,你看諸佛菩薩,哪一尊佛菩薩以惡意對人,找不到。那個人很惡,佛經裡面常講,提婆達多專門跟釋迦牟尼佛作對,時時刻刻想陷害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對他是善意,沒有一絲毫的惡意,佛做給我們看的,這就對了,這就是積功累德。中國古時候的聖人跟我們講「仁者無敵」,一個仁慈的人,一個人什麼樣的標准才能稱為仁者?仁者就是仁慈,佛法講慈悲。什麼樣的標准才能稱為慈悲,才能稱為仁者?在佛法裡面仁者稱菩薩,我們在經上常看到,世尊對這些菩薩們稱呼他「仁者」。他的標准是「無敵」,敵是冤家對頭。一個人一生當中,一個冤家對頭都沒有,這是仁者,這是慈悲,若還有一個冤家對頭,你不慈悲。

  我們要問,提婆達多跟釋迦牟尼佛作對,釋迦牟尼佛有沒有冤家對頭?沒有。提婆達多有,釋迦牟尼佛沒有。所以怨怼不是指外面,是指你內心。你的心看一切善人是好人,看一切惡人也是好人,善人是覺醒過來的好人,惡人是迷惑顛倒的好人,都是好人;他一時迷惑,他對我誤會,他事實真相沒搞清楚產生誤會,可以原諒他,不必跟他計較,依舊以真誠心、慈悲心對他。所以世尊對提婆達多護念、關懷、照顧,還要幫助他,這些是我們應當學習的。所以跟一切眾生結冤仇,你就錯了。跟一切人不能結怨,跟一切畜生也不能結怨,不能夠任意殺害眾生。《楞伽經》講:「菩薩慈悲,不忍心吃眾生肉。」當年,中國梁武帝就是讀到這一段經文,他深受感動,從此以後長齋素食。中國的素食運動,就是梁武帝提倡的。

  佛法傳到中國來,並沒有吃素,因為古印度釋迦牟尼佛在世是托缽。佛法講「慈悲為本,方便為門」,人家吃什麼,供養什麼,如果你一定要吃素,叫人家特別做素,你不是麻煩別人嗎?所以佛法是方便為門,決定不麻煩人家,你吃什麼,你就供養我什麼。一直到現在,斯裡蘭卡跟泰國出家人還是托缽,所以他們沒有吃素。佛教傳到中國,雖然不出去托缽,接受帝王大臣的供養,也是有肉食,也沒有吃素。吃素是梁武帝提倡的,他是佛門的大護法,他發心吃長素,勸出家人,出家人就響應。所以現在素食運動,就變成學佛好像是一定都要吃素了。諸位要知道,這不是一定的,佛法沒有說,不吃素就不能成佛、不能往生,沒有這一條;你查遍淨土五經,沒有說不吃素就不能往生,要懂得這個道理。今天全世界的佛教都沒有吃素,只有中國學佛的人吃素,我們到外國去訪問,人家看到我們怪怪的,我們看到別人也是怪怪的。我們到日本訪問,日本出家人雞魚鴨肉都吃,他擺著一桌。酒還供佛,大殿上佛像旁邊好多瓶酒擺在那裡,他們叫它做般若湯。我們看他很奇怪,他看我們不吃肉也很奇怪,明白之後,就不至於再有分別執著。

  我們曉得素食對於健康確實有好處,梁武帝遵守《楞伽經》裡面的教誨,做得沒錯。素食,特別是少食,對於健康才有好處,佛陀在世時日中一食,非常正確;一個人一生少病少惱,中國古德常講「病從口入」,這個話有道理。健康的身體,飲食決定不能過量,最好吃七分飽,頂多八分飽就夠了。吃得很飽,漲得不得了,他怎麼會不生病?你們聽李木源居士的報告,李居士過去看到宣化法師,就是度輪法師,他是日中一食,他那個一食是把三頓飯一頓吃掉。李居士看到之後,宣化法師問他:「你對於日中一食贊不贊成?」他說:「我不贊成。」他說:「為什麼?」他說:「三餐飯一頓吃掉,人會得胃病。日中一食是吃一餐的量,並沒有多增加,兩餐、三餐量一頓吃,那是錯誤的。」

  我看到不少法師持午,他早晨還吃,晚上不吃,他把晚上的飯中午一頓吃掉,我看到不贊成。我過去也是日中一食,吃了五年,我吃得很正常,我是一餐飯的量。大概在台灣早年,你們都知道,早年台灣生活比較清苦,油水很少,飯都吃得很多。我年輕的時候,二十幾歲時我每一餐要吃四碗飯,我日中一食,我一餐大概是吃三碗飯,正常,這就對了。如果是一餐吃八碗飯,那不要命了,那還得了!現在我是吃三餐,這三餐是被韓館長逼出來的。我在台北講經,接受她的供養,她說:「你要不吃三餐,萬一身體壞了,我們一家人擔不了責任。」好!答應她吃三餐,每一餐吃一碗,我一餐的量化成三餐。現在吃得愈來愈少,現在一餐吃半碗。所以我現在是一餐不吃,沒事,精神很好;一天不吃飯也不會餓,養成一個習慣。一定要斷貪瞋癡,最健康的飲食是最簡單的飲食,絕對不是要講求這個營養、那個營養,營養出一身的毛病。哪些大富大貴的人家不講求營養,怕自己對於營養知識還不夠,專門請營養師天天給他廚房調配,他還是一身病,還是不健康。我們如果仔細觀察,調查一下,你應該覺悟,那個營養是騙人的、是假的。

  我們看中國農村,中國開放之後,被外國人發現了。美國就派專家去調查,中國農村裡面那麼樣的貧苦,長壽人很多,都是活到八、九十,一百多歲,他們去調查,卻調查不出原因,看他們飲食起居、生活環境,決定達不到外國衛生的標准,飲食營養更談不上,但是他長壽。我們曉得,他們不知道。他為什長壽?過去生中修無畏布施的因,所以他才長壽,與飲食不相干。現在這一生他有助緣,他頭腦很簡單,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什麼妄想都沒有,人長壽。現在的社會,思想太復雜,妄念太多,減少了壽命,是得癌症的原因。所以最健康的飲食是最簡單的飲食,有人說:「天天吃一樣東西沒有營養。」可是牛、羊天天吃青草,它怎麼長得那麼肥壯?這樣活生生的擺在我們面前,你為什麼不覺悟?天天吃一樣東西,人家還是那麼健康。

  我在台中跟李老師學習,李老師的生活很簡單,一天吃一餐,天天吃一樣的,吃了幾十年,他身體健康,他沒有生過病,九十五歲還不需要人照顧他,他自己燒飯,自己洗衣服。他有什麼營養,你看他吃的東西,我們看見都搖頭,真的沒有營養,天天吃一樣的,就是青菜豆腐,這有理論、有事實。我過去在台中五年一天吃一餐,我們吃什麼?也是青菜。我喜歡吃面,因為煮面很容易,我燒一餐飯的時間是十分鐘。水開了,面條放下去,幾片菜葉丟到裡面,火熄掉,鍋蓋蓋上,焖五分鐘就熟透了,就拿出來吃了,只要十分鐘。我那個鍋是帶把子的,碗也是它,鍋也是它,你說多簡單!洗一下,碗、鍋都洗好了。我那樣的生活過了五年,也很健康,也沒有毛病,精神體力都很好。所以一天到晚滿腦袋講求營養,決定養一身病來,死的時候還不知道怎麼死的,你說可憐不可憐!佛法給我們講大道理,我們要細心去體會,決定會幫助我們在這一生,得到真正的幸福自在,前途一片光明,生知道從哪裡來,死了之後曉得到哪裡去,哪有不自在的!

  所以這三句說明我們現前的現象,是一個剎那相續相。明了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要斷一切惡、修一切善,幫助一切眾生,成就一切眾生,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成就別人就是成就自己。前面說過,自他是一不是二,障礙別人就是障礙自己,嫉妒別人就是嫉妒自己,帶來了許多不如意的事情。自己造業,自己要受果報,只有真正明白人,真正覺悟的人,不再造罪業了,像諸佛菩薩一樣,歡歡喜喜幫助一切眾生,成就一切善法。善跟惡決定要有能力辨別,幫助別人覺悟是善,幫助別人念佛往生淨土是大善,是世出世間第一善法。道場天天講經,講經是勸大家,領導大眾在一起念佛是協助他、成就他,這個功德無比的殊勝。

  四眾在一起共修,佛教給我們「六和敬」,六和敬是佛給我們的戒條。第一「見和同解」,這一句就是我們現代人所講的建立共識,我們有共同的見解,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目標,依照淨土三經,決定在這一生當中求生淨土。依照淨宗經典理論、方法、境界,這就是建立共識,大家都發願求生淨土,這是我們共同的目標。於是我們在一起生活,實現我們的理想,達到我們的目標,這叫僧團。這個僧團,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如果我們起心動念,這個道場是我的,是我們幾個人的,外面來的人,還想方法排斥他、拒絕他,你們在這個道場念一輩子佛都不能往生。為什麼?跟阿彌陀佛的願不一樣,阿彌陀佛是希望一切眾生都能往生極樂世界,你這個地方還有很多人不准他往生,只要你自己幾個人往生,其他人不可以,你跟阿彌陀佛的願相違背,怎麼念也去不了。

  我相信這個道理並不難懂,阿彌陀佛是普度一切眾生,只要是歡喜念佛的人,真誠心來接待他,歡喜心來幫助他都來不及,怎麼可以拒絕?這個道理要懂得,縱然這個人是我的冤家對頭,時時刻刻找我麻煩,他肯念佛,我都歡迎他來,沒有拒絕的道理。你們聽李本源居士說,曾經有一個人,處處找他麻煩,對他非常不滿意,最後他們兩個是好朋友,他能夠化敵為友,是有智慧的人。他怎麼做的?你聽他所說的,好好的向他學習。果然能夠化敵為友,這個人是菩薩,沒有話說,為什麼?他沒有敵人,這叫真正學佛。佛存的是什麼樣的心,處事待人接物,我們自己想想,我們的心跟佛心相不相同?如果跟佛心不一樣,趕緊把自己的那個心捨掉,學佛的用心,學佛的存心。你的心跟佛心相應,願跟佛的願相應,行跟佛的行相應,你就得到一切諸佛菩薩的加持。

  從前章嘉大師告訴我,「佛事門中,有求必應」,真的不是假的,有求必應。但是當你有求的時候,卻沒有感應,這是怎麼回事情?大師給我說明,那是我們自己有障礙。什麼障礙?我們的心、行、願不相應,所以就不應了。你要把障礙除掉,你要求一念相應,就感應現前了。一念相應,念念相應,你就有求必應。當然這個時候所求,決不是為自己要求的,也決不是為自己的享受,或者是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受用,不是為這個,為這些東西求,不會有感應的。如果為這些東西求,佛也會給你感應,佛不就是贊歎貪瞋癡嗎?滿足你的貪瞋癡,增長你的貪瞋癡,佛不做這個事情,佛若做這個事情對不起你,你將來要墮三惡道。佛會幫助你,你是為眾生、為佛法,不是為自己,才有求必應。如果為自己,有求都會感應,是魔來感應,不是佛,因為魔希望你多做壞事,下地獄,魔看到就開心。所以一定要了解,魔確實也有智慧,他那個智慧不是正慧是邪慧,他有神通,也有福報,跟魔往來也有感應;但是,我們把眼光往深遠地方一看,後來的結果不好。佛法的結果是要你作佛、作菩薩,魔幫助你的結果,讓你變成魔子魔孫,他的結果是如此,必墮惡道,這是我們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的。

  真正的佛道,不論是哪個宗派,不論是哪個法門,最後決定勸你往生極樂世界,這真善知識。我們中國近代,禅宗大德虛雲老和尚,這個老和尚我跟他沒見過面,我在香港讀到他一部《方便開示錄》,這是他老人家一百一十七歲時候講的,他是一百二十歲走的。這一次講演之後,以後他就沒有再講了,這是他最後講的東西。這都是講開示,一共有二、三十篇,篇篇都是勸人念佛求生淨土,只有一兩篇講到參禅,可以說這一本書十分之九勸人念佛,這是真善知識。他們曉得只有念佛,你決定成就,參禅靠不住。黃念祖老居士是密宗的大德,他在密宗的身分是金剛上師,他不傳密,他勸人念佛。包括那些學密的人,他都勸他們要加持《無量壽經》、《彌陀經》與蕅益大師的《要解》、《普賢菩薩行願品》,他勸學密的人一定要加持這三種經,發願求生西方淨土,他自己是念佛往生的。真正善知識都是勸人念佛往生淨土,不會勸你修別的法門,勸你修別的法門決定靠不住。

  虛雲老和尚是往生彌勒淨土的,他為什麼不勸人修彌勒淨土?這個道理我們要知道。彌勒淨土他去得了,我們去不了,水平太高。彌勒淨土要修唯心識定,這個功夫成就才能往生,唯心識定要不能成就,你去不了。古時候,無著菩薩兄弟三個人,無著、世親、師子覺,這三個人是兄弟,師子覺和無著都是修彌勒淨土。三個人約好,哪一個人先往生,要回來報告一下訊息。師子覺先去了,去了之後好多年消息渺茫,沒消息。第二個無著菩薩往生了,往生沒多久真的回來,告訴他弟弟天親菩薩,世親就是天親菩薩,告訴他到彌勒淨土了。天親菩薩就問他:「那師子覺呢?」「師子覺到了兜率天,在外院就迷了,外院天女很多,他就不見彌勒菩薩,就跟那些人混去了,退轉了。」你想想看,天上的五欲六塵那種享受快樂,超過我們人間太多太多,入那個境界哪有不迷的?這一迷,完了。所以天親菩薩覺悟了,他求生西方淨土,他就不求彌勒淨土。你才曉得好不容易修成定,境界現前還會動心、還會墮落,你自己有把握能保得住嗎?保不住,那真叫一失足成千古恨,不曉得再過多少劫,你才會遇到一次機會,很可怕!

  我們明了這些事實真相,這一生的緣一定要抓住,決不能輕易放過。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咬緊牙根忍一忍,決不要貪圖,決不再造這些罪業,老老實實的念佛決定得生,這個重要!所以一切犯這些過失的人,這一生不能成就的,事實真相不了解,沒能徹底放下,才把大好的機會當面錯過了,非常可惜!你沒有遇到,那情有可原,遇到了還當面錯過,這個損失才大,我們講世出世間損失,沒有比這個更大的了。我們把這個事情總算搞清楚、搞明白了,這是多生多劫的善根、福德、因緣,佛力加持,我們才有這個機緣。希望大家要認真、要努力,爭取在這一生當中作佛、作菩薩,這才是真正究竟圓滿。

  好,今天時間到了,就講到此地。

 

上一篇:淨空法師:地藏經科注菁華(第二集)
下一篇:淨空法師:地藏經科注菁華(第四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