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的成佛是為了救度十方眾生,所以我們十方眾生之所以能夠得救是由於祂的成佛。十方眾生要是問起:“能不能得救啊?什麼時候開始能夠得救啊?”那就要看阿彌陀佛成佛了沒有?什麼時候成佛?如果阿彌陀佛還沒成佛,就沒有這個佛號讓我們稱念,也沒有極樂世界讓我們往生成佛。
那麼請問:阿彌陀佛成佛了沒有?
(眾答:成佛了。)
成佛以來多久的時間啊?
(眾答:十劫。)
對,已經十劫!十劫以來阿彌陀佛都日夜在呼喚著我們、看著我們、保護著我們、等待著我們。十劫的期間,阿彌陀佛要做什麼呢?都在呼救我們,呼救我們十方眾生:所有的善惡凡夫啊!你要來往生我的極樂世界,我在這裡等候你哦!
阿彌陀佛一直在呼救我們,甚至合掌拜托我們說:十方眾生都是我的獨子,如今流落在三界六道之中在困苦輪回,我這個做父母的很不忍心,兒啊!拜托你要趕快回來,回來才能得到安樂。你要回來的糧食我都已幫你先准備好了,你要回來的資費、工具我也都很早就替你安排妥當了,只要你上車,要吃就有吃,要穿就有穿,就可以使你平安回到極樂的故鄉,阿彌陀佛十劫以來都一直在這樣呼喚我們。
阿彌陀佛他發願要如何成為一尊很容易救度十方眾生的佛呢?內涵也都在四十八願裡面。要怎樣才能讓十方眾生很輕易的、安然的、自在的往生極樂世界呢?也都在四十八願裡面。所以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每一願每一願都是為了救度十方眾生,如果有一個願不是為十方眾生發的,這個願就沒有意義了,這個願阿彌陀佛就會寧可捨棄,所以,阿彌陀佛是救度十方眾生的佛。
阿彌陀佛救度眾生沒有立下任何條件,如果說有,就只是要你“願生、稱名”。因為極樂世界再怎樣的清淨莊嚴,阿彌陀佛再怎樣的大慈大悲、願力廣大,如果我們不願意往生極樂世界的話,那跟阿彌陀佛都沒有什麼關系了,還是永遠在六道裡面流轉。所以首先必須要有“願生極樂”的心,接下來,“專念彌陀名號”,這樣就可以了。這樣的人,就百分之百必定往生,因為阿彌陀佛的願已經成就了,所以,善導大師說:“眾生稱念,必得往生。”
十方眾生──不管聖人、凡夫、善人、惡人、在家、出家、會修行、不會修行,有智慧、沒智慧,只要稱念這一句彌陀名號,一定往生!為什麼?因為阿彌陀佛的本願已經成就了。善導大師說:“彼佛今現,在世成佛,當知本誓,重願不虛。”應該曉得,阿彌陀佛所發的這個本誓重願不是虛假的,因阿彌陀佛已經成佛了!
阿彌陀佛願願為了眾生,只要我們肯被救,只要我們願生極樂,專念彌陀名號,這樣就被彌陀救到了。這一句彌陀名號就好像大願船,我們眾生浮沉在這六道苦海,如果我們願生極樂,專念彌陀名號,就等同坐上了阿彌陀佛的大願船。坐上彌陀的大願船的人,只要時間一到──也就是世間壽命一到,立刻就到彼岸了,也就是往生極樂世界。
現在雖然我們壽命還沒到,還在六道的苦海當中,可是已經注定不會再沉淪了,因為我們已坐在阿彌陀佛的大願船上了。在這世間,不管你搭怎樣豪華的輪船過海,都可能會有危險,可是阿彌陀佛這艘願船永遠都不會危險,因為這一艘船是阿彌陀佛所建立的,是由阿彌陀佛在駕駛,服務人員都是極樂世界的菩薩,所以必定到達彼岸,不會有任何的風險,這就是全憑彌陀救度。
簡而言之,我們只要稱念彌陀名號,往生的業因就已經成就,已經不再是六道輪回的凡夫,已經是極樂世界的聖眾之一了。這樣大家了解嗎?
(眾答:了解)
敢不敢承擔?
(眾答:敢)
因為往生與否不是靠我們,是靠阿彌陀佛,就像一個在外面乞食流浪的孩子,吃沒得吃,穿沒得穿,住也沒得住,有一天他被認出,原來他是國王唯一的兒子,是太子,這時他的身份就立即雍容華貴起來了。從此再也不是一個流浪的乞丐,而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太子。所以印光大師說:“果能生死心切,信得及,不生一念疑惑之心,則雖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未生極樂,即是極樂之嘉賓。”
所以,只要我們願生之心不變,念佛專一不雜,不必等到臨終,也不用等到將來,從現在開始我們就已是極樂世界的聖眾,已經不是輪回的凡夫了。
第一、“阿彌陀佛是一尊光明攝取的佛”。
“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句名號又叫做”光明名號”,阿彌陀佛就是無量光明之身,所以《阿彌陀經》說:“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為阿彌陀。”意思就是說,這一尊佛具有無量的光明,他的無量光明是照滿整個大宇宙,而且他的光明是不受任何障礙的──不受有形的日月星辰、山川大地的障礙,也不受無形的──我們眾生的貪瞋癡、以及生生世世以來種種罪業的障礙,總之,阿彌陀佛的光明不論何時何地,都能夠輕而易舉的快速的來到我們身邊保護我們、救度我們。所以阿彌陀佛又叫做“光明攝取”的佛,“光明”是指阿彌陀佛的佛光,“攝取”就是從現在開始,阿彌陀佛就一直未曾稍離視線的看著我們、保護著我們、等待著我們,臨終的時候就接引我們到極樂世界去。
阿彌陀佛的光明攝取好像什麼呢?我們晚上要睡的時候,有蚊子要叮我們,可是如果我們在蚊帳裡面,蚊子就叮不到我們了。同樣的,我們在三界六道之中輪回,有什麼樣的蚊子要叮我們呢?有冤家債主的蚊子要叮我們,要跟我們討債;有天魔外道的大蚊子要妨礙我們,不讓我們脫離六道輪回,但是只要我們念佛,就永遠在阿彌陀佛的光明蚊帳裡面,蚊子大只也好、小只也好,都叮不到我們。又好似這一只杯子,開水裝在杯子裡面就不會流到外面去,永遠都在這個杯子裡面,一個念佛的人,永遠都在阿彌陀佛光明的杯子裡面,不會再到三界六道輪回,也不會受種種業力的障礙,這就是光明攝取的佛。
所以,一個願生極樂,專稱彌陀名號的念佛人,從他信佛念佛的當下開始,盡一輩子都在阿彌陀佛的光明攝護當中,受阿彌陀佛的保護,不受冤家債主的干擾,不受天魔外道的妨礙,也不受災難的傷害。這是名號自自然然地就擁有的功能力用,不須經過祈求。就好像點火,火自然會燃燒,倒水,水自然往下流一樣,這是它自然的功能,並不是因為知道原理了,或經過祈求才這樣。所以以現世利益來講,念佛可以消災免難、增福延壽。
人的身體都有光明,人身上的光明大小,是隨他的心願、福報而有大小不同,只要我們起善念,吉祥善光就很大,起惡念就有混濁的惡光;福報大,光明也大,福報小,光明也小。如果孝順父母、奉事師長、恭敬三寶,光明就更加的清明而廣大,若進一步能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光明便可說是遍滿整個宇宙。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光明呢?因為阿彌陀佛的光明是無量光,阿彌陀佛將他所有的功德化成這一句名號回向給我們眾生,所以這一句名號蘊含了阿彌陀佛的所有光明。因此,我們凡夫以微小的心來稱念這句光明名號,就跟阿彌陀佛的名號結合、跟阿彌陀佛的光明結合,豈不是我們身上的光也隨著阿彌陀佛的無量的光明而遍滿無量大的宇宙。就好像這一滴水,雖然只有一滴,可是將它倒進大海,這一滴水就跟大海融合為一體了,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念佛人身上都會放佛光。
曾經有一位法師到美國去弘法,他領導大眾在佛堂念佛,待念佛結束的時候,有一位美國人就很贊歎跟那位師父說:“師父啊!師父啊!我是一個學神通的人,我看到大家在佛堂裡面念佛,如果虔誠念佛的人,他身上的光明非常大,大到可以將地球包起來這麼大的光明;不太虔誠念佛的,只是嘴巴跟著大家一張一合的人,他的光明就很小,只在嘴邊進進出出而已。因為我看到這麼殊勝的現象,所以我也要來學佛。”
經典上說:“念佛之人有四十裡光明燭身”,我們會以為四十裡很大,但比較起來,相較於宇宙,地球是很小的;而相較於地球,四十裡更小。但是一個人虔誠念佛時,他所發出的光明就可以把地球包起來。
想想看,我們這個嘴巴干淨嗎?連開口都氣味難聞。可是只要我們一張開嘴巴念南無阿彌陀佛時就會放光明。我們只要張開嘴巴念佛,阿彌陀佛就在我們的身上出入放光。雖然一般人的肉眼看不到,可是鬼神、佛菩薩都看得出來。
所以我們只要念佛,不但鬼神不會妨礙我們,甚至如果我們跟他有冤結的話,因為念佛的關系,就可以跟他化解冤結,從此以後就不會再向你討債了,甚至因為我們念佛的關系就可以超度對方。因此我們念佛時無形中就在超度鬼魂,我們念佛就是在超度祖先,我們念佛就是在庇蔭子孫。所以念佛真的是最簡單,又最殊勝的法門!
對一個念佛人來說,沒有什麼比這句佛號更重要的了。它的重要性,就像是我們的生命,有佛號就有我們的生命,沒這句佛號就沒有我們的生命。因為沒有了這句佛號,人死之後就會到閻羅王那裡去受審判,那就非常悲慘了。
第二、”阿彌陀佛是一尊臨終來迎的佛”。
一個念佛的人,阿彌陀佛現在就開始以他的無量光明給予周全的保護、照顧,未曾暫捨,到臨終的時候就現身把我們迎接到極樂世界,如《阿彌陀經》言:“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一個將要臨終的人,如果他平時都沒有念佛,通常都會手忙腳亂,恐懼一旦斷了氣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去哪裡?想到要跟恩愛的家人離開了,要跟這個世間建立的一切事業、財產離開了,要跟這個環境離開了,非常的依依不捨。接下來呢,冤親債主要來討債,黑無常、白無常拿鐵鏈要來捉拿去審問判罪,心中非常痛苦、緊張、害怕。
但是念佛人不會害怕,因為阿彌陀佛會親身來保護我們、迎接我們,在臨終快要斷氣還未斷氣之時,阿彌陀佛就先出現了,他就會清晰的看到阿彌陀佛,那時候,他就會慶喜踴躍的跟著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
我們只要願生極樂世界,專一稱念阿彌陀佛,時間一到阿彌陀佛就會來接我們。從現在一直到臨終,阿彌陀佛都不會有一分一秒一剎那的捨棄、忘記、厭離我們,不管我們那個時候是昏迷的或是清醒的,阿彌陀佛照樣來迎接我們。因為昏迷只是器官昏迷,在外人來看,昏迷的人當下不會念佛、眼睛看不到、耳朵重聽、手腳不能動,可是那個人的心卻是靈靈明明的。一個願生極樂世界的人,他那個時候還是會念佛,而且阿彌陀佛來迎接他的時候,他跟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跟他,是彼此清清楚楚的。所以我們平生只要負責念佛就好了,往生的事阿彌陀佛自然而然會完全、完善、完美負責接引到極樂世界去。
假若一個念佛人臨終的時候,因為病苦的折磨口念不出佛號來,也沒有關系,他心中有安慰,想著:“時間到阿彌陀佛就會來迎接。”所以一個念佛的人,到臨命終的時候不會恐懼,不會慌張不安,只靜靜的等待,等待彌陀的來迎。所以,我們就平靜的、輕松自在的“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等待彌陀來迎接就好。總之,有阿彌陀佛的來迎,讓所有念佛的人,充滿著安慰,充滿著希望!
有些人會這樣擔心:“如果我臨終病苦念不出佛來怎麼辦?”我告訴你,沒關系,不用擔心,你的情況阿彌陀佛都知道,阿彌陀佛有大神通,阿彌陀佛有大願力,阿彌陀佛以他的大慈悲、大智慧,曉得這個人有什麼樣的業障,會遭受什麼樣的臨終,是能念佛或不能夠念佛,是昏迷或者是清醒,這個阿彌陀佛通通知道。所以祂不會捨棄我們、不會放下我們不救,時間到一定會來迎接我們。這樣子可貴不可貴?
(眾答:可貴!)
所以只要我們平常有願往生極樂世界的心,而且這個心是虔誠的、真實的,從今以後沒有雜修雜念,都專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這樣的人,臨終的時候一定往生極樂世界。不管臨終有昏迷、沒有昏迷,也不管臨終的時候是否會因身苦病痛而沒辦法念佛。我們只要負責平常的時候念佛就好了,臨終的時候如果有身苦病痛佛號念不出來也不要緊,只要心中靜靜等候阿彌陀佛來救我們就好了。因為我們知道阿彌陀佛是光明攝取的佛,是臨終來迎的佛,時間到祂就一定會來迎接我們。
因為這樣,所以一個念佛的人,心中永遠都是安穩的、安慰的,也因為這樣所以這個法門又叫“易行道”,是容易的法門、安樂的法門,要不然眾生就永遠苦惱了。
假使阿彌陀佛沒有光明攝取我們,沒有臨終來接引我們,即使我們現在念佛,也是心中不安。會想:慘啊!雖然現在我很用功在念佛,可是臨終的時候如果病苦念不出佛來怎麼辦?如果昏迷那怎麼辦?都不用有這些擔憂,因為阿彌陀佛祂時時存在、處處存在、有大神通,祂都知道你的情況而會適時保護接引你。我們這個法門是沒有任何條件的法門,所以只要我們願生極樂世界,專門念南無阿彌陀佛,不要去雜修雜行,完全依靠阿彌陀佛,如果做到這樣子,就一定往生決定。
我講到這裡,大家對這個法門有什麼問題,可以盡量提出來發問。
問:這裡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修行需要具足信願行,法師在宣講時,強調阿彌陀佛的本願,但是修行的行,要到何種程度才能往生?如果只有願而沒有強調行的程度,是否會與日本的本願法門有所混淆?是否需要行到入三摩地,淨念相續,一心不亂才能往生呢?
答:沒有你所說的這些條件,只要稱念這一句彌陀名號就可以。
為什麼“南無阿彌陀佛”被稱為“萬德洪名”呢?因為十方眾生往生的功德資糧在這一句彌陀名號當中都已經完全具足了。當然,專念這一句彌陀名號也不是隨隨便便念的,而是我們有多少時間就念多少佛。因為十方眾生根基各不一樣,有的人時間比較多,有的人時間比較少,所以時間多的人就多念,時間少的人就少念;有的人修養比較好,脾氣比較好,心比較平靜,念佛的時候自然心比較沒有雜念;但有的人個性比較剛強、習氣比較重,所以他念佛的時候妄想雜念還是很多,但是這些都沒關系,他只要念佛就好,眾生會有這些情況阿彌陀佛都知道。
善導大師說:“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不問時節久近;念念不捨者,是名正定之業,順彼佛願故。”所以我們只要念佛就可以了,不論我們是行、是住、是坐、是臥,不管你到什麼地方、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情,都可以念佛,這樣就是念佛人。阿彌陀佛是大慈大悲的,什麼叫”大慈”?沒有條件的愛心叫做”大慈”。所以阿彌陀佛在第十八願裡面,只有講“乃至十念”,沒有講一定要具備某一個標准。如果有標准的話,就會有的人能往生,有的人不能往生了。
所以我們這個法門不是什麼日本淨土,我們這個本願法門是阿彌陀佛第十八願的法門。第十八願講什麼呢?講“念佛”而已。善導大師說:“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將第十八願稱為“本願”,所以“本願稱名”是善導大師所傳下來的。
“本願”的目的在哪裡呢?阿彌陀佛成佛的目的在哪裡呢?在於一切眾生只要“一向專稱彌陀佛名”就可以往生了,所以說“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稱念彌陀萬德洪名,就是本願所講的,也是本願唯一的行持。
剛才我們說“本願稱名”是善導大師所傳下來的,但那不是善導大師個人的創見,而是龍樹菩薩所講的。龍樹菩薩《易行品》言:
阿彌陀佛本願如是:若人念我,稱名自歸,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常應憶念。
龍樹菩薩在這一段話就直接點明“本願”這兩個字,也點明“稱名念佛”這兩個字了。所以“第十八願”就是“本願”,“第十八願”就是“稱名念佛”。
“本願如是”,阿彌陀佛的本願是怎麼樣的呢?“若人”是指十方眾生,包含聖人、凡夫,凡夫當中又包含善人、惡人。“念我”,念是意業,念南無阿彌陀佛;“稱名”是口業,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自歸”就是隨順阿彌陀佛的願,歸順彌陀的救度,把我凡夫罪惡的生命、生死的生命、輪回的生命,完全歸入阿彌陀佛清淨的生命、永恆的生命、不輪回的生命之中,這個叫“自歸”,簡而言之,願生極樂就是“自歸”。
所以這“本願稱名”也是龍樹菩薩所講的了,證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本願”是龍樹菩薩創造的嗎?也不是!是釋迦牟尼佛在《無量壽經》所講的。《無量壽經》言:
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
“其佛”是指阿彌陀佛;“本願力”是指第十八願的力量。第十八願沒有講其它三學六度,是說“聞名欲往生”──聽到了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句名號而願生極樂,從此專念南無阿彌陀佛,這樣的話“皆悉到彼國”──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通通都能夠到極樂世界,而且從現在開始自自然然就不退轉了。
因此,《無量壽經》有講“本願”,龍樹菩薩傳承,善導大師再做結論性的弘傳,所以本願不是日本的,是我們中國的。
本願的條件就是“稱名念佛”,其它沒有。善導大師說:“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沒有說要功夫成片、夢寐一如。如果需要這些條件的的話,請問阿彌陀佛要救誰?如果是這樣的話,阿彌陀佛的慈悲是大還是小?有條件還是沒有條件?所以我們就“一向專稱彌陀佛名”就好。
《阿彌陀經》所講的“一心不亂”,自古以來都被解釋錯誤,因為他們都沒有看到善導大師的解釋,都是以天台的思想解釋,或以禅宗的思想解釋,不是以淨土的思想解釋,所以都被誤解了。
《阿彌陀經》中有三段文自古以來長期被誤解:
一、“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二、“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
三、“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
因為解釋淨土法門的多是在宋朝之後,尤以北宋時代較多,所以一般人都以天台的思想來解釋這幾段文。傳承下來的如蓮池大師、藕益大師,但對“一心不亂”的解釋都不是很正確,因為他們沒有看到善導大師的著作。善導大師的著作有流傳到韓國跟日本,反而是唐朝末年之後在中國就失傳了。一直到清朝末年,才又回到我們中國,所以印光大師才能夠看到。由於蓮池大師、藕益大師他們沒有因緣可以看到善導大師的著作,所以他們都用一般聖道門的教理來解釋“一心不亂”,把“一心不亂”解成是禅定上的一心,功夫上的一心。所以就失去了“易行道”的原則,解釋出來的當然就不是“易行道”乘船的安樂法門了。
我們來看淨土法門善導大師怎麼解釋的。善導大師說:“極樂無為涅盤界”,他說極樂世界是報土的境界,是涅盤的境界,只要進入這個境界,就跟阿彌陀佛一樣得到涅盤,所以說“極樂無為涅盤界”。“隨緣雜善恐難生”,所有的法門都是“隨緣雜善”,今天所遇到的是顯教的就學顯教的法門,是密教的就學密教的法門,遇到天台就學天台的法門回向往生,遇到禅宗就學禅的法門回向往生,遇到什麼就以什麼的法門、什麼的功德來回向往生,這個叫“隨緣雜善”。這樣子的“隨緣”而行,就是“雜善”,就是“少善根少福德”,因此說“隨緣雜善恐難生”。
“隨緣雜善”都是少善根少福德,那什麼是“多善根多福德”呢?善導大師接下來解釋說:“故使如來選要法,教念彌陀專復專。”也就是只要我們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不管你有功夫、沒功夫,心清淨、不清淨,出家、在家,都通通往生極樂世界。因為你已符合“專又專”,已符合“一心不亂”的條件了,所以“執持名號,一心不亂”就是“稱念彌陀專復專”。
所謂“一心不亂”。一則不二,不二就是專;不亂者,不雜亂,不雜,也是專。所以只要我們專念彌陀名號,不雜修雜行,就是一心不亂,而不是說降伏或斷除見思二惑那種功夫上的一心不亂,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我們都不能往生,阿彌陀佛要救度的就不是十方眾生,而是只救度聖者了。因為功夫上的“一心不亂”不是“理一心”就是“事一心”,那都已經是破無明或斷惑的聖人了。
所以我們學淨土法門,若要能夠安心決定、往生決定,必須先要了解阿彌陀佛第十八願的內涵,如果不了解第十八願而學淨土,往往會偏差,讓我們無法安心。因此對於“一心不亂”的行,我們要這樣的了解。
我是出家的身份,我就以出家的身份專一念這一句彌陀名號;大家都是在家的身份,就以在家的身份專一念這一句彌陀名號。我雖然出家,但還是貪瞋癡煩惱強盛,業障深重、妄想雜念紛飛的凡夫,那我就以這樣的身心去專念這一句彌陀名號;在家的居士,如果煩惱很淡的,業障也不深,一念起佛號就很清淨,大家也以這樣的身心根機專一念這一句彌陀名號。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根機專一的來念這一句彌陀名號,這樣大家都平等往生。為什麼?你是善人,你也一樣坐在阿彌陀佛的願船上;你是惡人,也是坐在願船上;不管你是聖人還是凡夫,是出家還是在家,同樣都是坐在願船上。我們往生是靠這一句萬德洪名,不是靠我們的身份。我們到了極樂世界之後,就通通捨掉身份,通通依靠這句阿彌陀佛來登彼岸,來進入無為涅盤的境界,同樣成佛。
盡管在這娑婆世界有男眾、女眾的差別,有智慧學問高低的差別,有善惡業障多寡的差別,可是到極樂世界不靠這一些來往生的,完全是靠這一句彌陀名號。有這一句彌陀名號,即使是在家眾也好,是不會修行也好,心不清淨也好,有思惑也好,有見惑也好,或者連一品無明一點都沒有破除,都一樣平等的往生極樂世界,到那裡通通平等成佛。所以善導大師說:“人天善惡,皆得往生,到彼無殊,齊同不退。”《阿彌陀經》說:“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所以我們到極樂世界每一個人同樣都是不退轉的階位,而且同樣都是進入一生補處的身份。這一個法門最可貴就在這裡。這個也由於是阿彌陀佛的本願,如果不是本願成就的佛就沒有這些可貴之處了。
本願有“因本之願”,有“根本之願”。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只有第十八願是根本之願,其它的都是”“因本之願”。阿彌陀佛的第十一願說:凡是到極樂世界的人都是不退轉,而且必至滅度。所以我們只要到極樂世界就不會退轉,而且必至滅度。第二十一願說: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完全具足。第二十二願說:讓你一生補處,而且到其它世界廣度眾生。
所以,我們的往生跟我們的成佛都在阿彌陀佛的本願中,四十八願也好,第十八願也好,通通具足。因此我們才強調,阿彌陀佛成佛是因為有本願才能成佛的,也由於是本願的佛,才是可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