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原創

 

太上感應篇新證 第四章 積善 (6)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正文:27282930,敬老懷31

譯文:遇見無父無母的孤兒,要盡力教養他,成就他終身事業,遇見無所依靠的寡婦,要憐憫同情她,時常給予周濟。尊敬老的人,愛護兒童。

分析:

淪落為孤兒,是人生的最大不幸,吃穿住都要幼小的孩子獨自面對。有親屬暫時收養的,處境也悲慘者居多。一個專門收養孤兒的慈善組織,在幾年的實踐中總結出幾個特點,凡是在姑姑和姨家收養的孩子,不管衣服多破,還可遮體。凡是在叔叔家,後母等家的孩子,瘦弱矮小,衣服破爛不堪,鞋是歪的,連手腳都是黑的,甚至不敢上桌吃飯。所以,對於無力保護自己的幼小孤兒,我們尤其要憐憫他們,盡力布施錢財。自己少吃一頓飯,少穿一件品牌時裝,少美一次發,少買一個數碼相機,把錢集中起來,就可以使他們得到相應的生活環境,就能夠讓他們有機會讀書,或者有機會學有一技之長,長大後可以立足於社會。所以,一心行善的仁慈之人,見到孤兒,一定會把他們作為優先救助的對象,千方百計使其成就終身的事業。

鳏寡之人的境界是淒慘的,就如莊稼一樣,到了秋天又逢霜打一般,經不住生活的困苦。他們也美麗過,也身強力壯過,現在無兒無女,又失去勞動能力,獨身一個,無依無靠,此時,他們最需要社會的幫助。善人在此時,會善加保護這些鳏寡的老人。要想到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老的一天,我們的父母,活著的正在年老,這些鳏寡之人就如我們的父母一般,現在他們老了,貧窮疾病,苦不堪言,我們如何忍心坐視不管?所以,必定要盡自己的心,量力而行,如果有財力,就應當扎扎實實做些事情,使當老有所養,幼有所撫。

事例一

釋常輝法師是河北慈善功德會副會長,他從事慈善事業,多年來,他帶領居士們到貧窮山區走訪,把200多個貧困的孤兒從山村領出來,在弘德家園生活,並送他們上學讀書。這些孩子身世悲慘,到弘德家園後,十分珍惜來之不易的生活,學習相當刻苦,成績都在所在班級名列前茅。在常輝師父的主持下,許多善心人士自發定期捐款捐物,還有的居士走向大街募捐,供給孤兒生活,讀書。北京的夏日蓮居士還請孤兒代表到北京,看天安門廣場,游玩,與居士們交流。天津的居士特意趕到弘德家園,送去錢物,這是十方人士共成的一項善舉,受到社會的關注。

事例二

曹偉是一個孤兒,他長大後,靠自己經營糧店,生活富裕起來了。就在他經營糧店不到一年,他突然遇到一個啞巴,這個人六十多歲了,住在野地的窩棚裡,白天到市區乞討過日,饑一頓,飽一頓的,有時在垃圾桶裡找吃的。曹偉打聽後得知,這個啞巴在這裡已經十多年了,沒有謀生能力,有時在樓道裡過夜,冬天受凍,夏天蚊蟲咬,生存狀況十分可憐。曹偉自號“傻子”,他想,“傻子”幫啞巴豈不正好?從那時開始,曹偉就供啞巴一日三餐,啞巴每天到時候就來拿。在曹偉家,大人孩子都知道,只要啞巴來,趕緊到廚房去拿吃的。轉眼三年過去了,他們已經形成了習慣。有時候啞巴病了,不能來,或者趕上雨雪天氣,曹偉不是自己送去,就派人送去。並且春夏秋冬天都給買新衣服,病了還領著看病,送藥、打針,都他們兩口子張羅。本來曹偉想讓啞巴到自己的糧店去過夜,但啞巴不肯。他每次來取吃的從來不進屋,不與曹家人過多接觸,每次拿到吃的,一定要作揖鞠躬感謝才走。人們都說曹偉撿個爹,白養人家三年,曹偉卻樂此不彼,一再保證,只要有他在,就有啞巴吃的。

事例三

遼寧綏中縣前衛鎮中心小學有一個學生聶峰,他的父親高位截癱,十幾歲的聶峰與父親相依為命,在一起艱難度日。他的事情經過媒體報道後,葫蘆島市淨宗圖書館員工知道後,他們自發地捐資、捐物,並在200694日來到聶峰的家,把1200元錢送到聶峰手中,癱瘓在床的聶志臣痛哭失聲,他作夢都沒有想到會有人幫助他,泣不成聲地感謝這些好心人。淨宗圖書館是非盈利性圖書館,它的所有書都免費借給讀者,員工也是義工。市慈善總會還在他們那裡設立了唯一個經常性捐贈點,逢年過節,這些員工就向敬老院、孤兒院,福利院送去慰問品,給貧困學生和農民送去財物。到2006年秋天,他們在三年中助學、助殘、捐款捐物已經幾萬元,受到一方群眾的稱贊。

再析

對老人要尊敬,對兒童要愛護。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現代社會經濟日益發展,但人心卻日見冷漠,人們彼此之間表面上熱情,也多是為了個人利益,有些人甚至連舉手之勞也不願意幫人一下,何況是對老人和孤兒呢?有的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管,何況是別人的父母呢?他們內心世界其極冷漠,互相猜忌,互不信任,只要不幸沒有降臨到自身和親友的身上,他人的事就與己無關。他們也想長壽,也想幸福快樂,但他們只想自己,不想他人,更不管弱勢群體中的老人和孤兒。所以,愛老、敬老是我們當今社會應當大力提倡的良好品德。

孩子都是自己的好,這是人們掛在嘴上的話,但是別人的孩子也是有父母的,那個父母也是深愛著自己的孩子的,所以,由已及人,關愛所有的幼兒,正是善人所為。

事例四

一個小女孩,從小失去母親,父親再婚,她的日子很難過,不得不辍學回家打工掙錢。200611月的一天,她將辛苦積攢的一百元錢帶在身上,准備買一件向往已久的衣服,但在公交車上丟了錢,急得她在公路上痛哭起來。因為父親脾氣不好,丟了錢衣服買不成,還得招來父親的一頓拳腳。一個好心的出租車司機免費拉小女孩追公交車,去問誰撿到了錢,人人否認撿到錢。這個小女孩下車後蹲在地放聲痛哭起來。這一幕正巧被路過的劉女士看到了,她可憐孩子的身世,雖然自己和丈夫月收入只有1400元錢,每月還要償還500元的房子貸款,但是,她還是把女孩領回家中,拿出一百元錢送給女孩。女孩再三表示感謝,感動得再次痛哭,她問劉女士的姓名,表示以後掙錢會來還錢。劉女士對女孩說,錢不用還了,以後想辦法學門技術,好自己養自己,不再看別人臉色過日子,要想辦法自立。

事例五

今年六十二歲的幺洪成是北寧市公路管理段的一個退休工人,從1980年開始,他默默地挑起了照顧敬老院三十二位老人的責任,後來又把八個特貧生的學費攬在自己身上。他在2006年獲得遼寧省“雷鋒獎章”。

幺洪成是孤兒,從小吃百家飯,穿百家衣長大,童年的經歷使他懂得什麼是被愛,現要他要把這份愛傳遞下去。從1980年起,幺洪成認五保戶裴玉芹老人做媽媽,每月給老人20元零花錢,逢年過節還把她帶回家去住。1985年起,他給敬老院的32位老人送米、面、肉、菜等生活品,每年九月九日給老人零花錢,長年為老人理發,二十六年推子用壞了七把。從1993年起,幺洪成又當起了八個孩子的代理家長,他們是縣裡的貧困戶的孩子,如果他不資助,他們就會失學。從2004年開始,他又受邀請到各地給學生做“如何回報社會”的演講,從此,他又多一項義務工作。幾年來,他騎車1700多公裡,先後跑遍了東北三省,他的演講非常受歡迎,並鼓勵人們向善。

事例六

200364中午,家住成都市青白區的李桂芳把三歲的女兒李思怡鎖在家,然後自己去金堂縣“找點錢”。她在金堂縣紅旗超市偷盜兩瓶洗發水時,被保安抓獲。隨後被派出所警察帶回派出所。在確認李桂芳吸毒之後,派出所決定對李桂芳依法實施強制戒毒。

在此期間,李桂芳曾多次提出其三歲女兒被鎖在家中,要求先將她女兒安頓好,再接受強制戒毒,但無人理睬。她曾跪在地上,哭著哀求辦案警察解決孩子的問題。在去戒毒所的路上,在她尋死覓活用頭部猛撞押解她的警車車門的情況下,警察終於按照她提供的號碼給她的姐姐打電話,在沒有打通的情況下,警察也沒有再打電話。押解李桂芳的警車兩次經過她的家門,但是沒有停留。知道李桂芳被強制戒毒,也知道她的孩子被鎖在家裡的青白區某派出所沒有采取任何行動,就這樣一個孤零零的小生命被遺忘在房門緊鎖的家中。2003621日晚,17天後,在李桂芳的家中發現了小女孩的屍體。小思怡在饑餓中慢慢死去,匆匆走過了短促的人生,甚至沒有在世間留下一張照片。事後,辦案警察,和直接責任人被追究法律責任。

事例七

烏魯木齊精神病福利院從1996年至1999年四年間,為了截留安置費,這個病院負責人多次指令該院職工乘火車或者汽車,將被收容的精神病人帶出烏魯木齊,遺棄在沿途的火車站、汽車站甚至野外。在被遺棄的數十人中,既有八十多歲的老人,也有十多歲的孩子。該院院長在事情暴露後,態度強硬地說:“我這樣是為了減輕福利院的負擔,無可非議。”他們的行為曝光後,受到公眾輿論的遣責,院長和有關責任人被追究法律責任。

事例八

楊永芬家住遼寧建昌縣,2006年已經六十歲了,他的兒子在十年前因為一樁案件被判刑十二年。當時老人沒有任何經濟來源,為了生活,老人拖著病身,借來錢擺地攤維持生計。為了多賺錢,多次累得昏倒在地。兩個月後,老人孤零零的身影引起了當時十九歲的鄧雪松的注意,為此,他每次都到老人的攤點買東西,而且多給錢。後來干脆什麼都不買,將錢白送給老人。一次,他下班經過那裡,老人正艱難地推車,他幫老人推車送回家,和老人談起來,才知道老人的境遇。為了讓老人接受幫助,他對老人說,我與你兒子是好朋友,以後我就代替他照顧你吧。思念兒子的楊永芬一把抱住他痛哭起來,如見到親人一樣。從那時起,鄧雪松擔起了義務照顧老人的擔子,這一照顧就是十年。在這十年裡,他娶妻生子,有了自己的家庭,但他對老人一如既往的照顧,一點都沒有改變。妻子與他一起照顧老人,在雪松工作忙的時候,他妻子就擔起了照顧老人的擔子。在她懷孕時,也是堅持每天到老人家看望。一天下雪,她打電話問安,想第二天再去看望,老人一接電話,她就聽出老人生病了,顧不上風雪,她冒雨來到老人家,把老人送到醫院看病,一直忙活到半夜才回家。第二天又到老人家看望。逢年過節他們先操辦老人的用品,再辦自己家的,並將老人接回家過年節。2003年老人受了傷,雪松的妻子請假侍候了一周,白天陪老人說話,做飯、洗衣服、收拾屋子、掃院子,所有的活計全包了。後來老人不能出攤了,他的生活費用就由雪松全包了。他們的同事不解的問,你們為什麼對他那麼好呢?老人為了減輕他們的負擔,到市裡找了份保姆的工作,當她打電話告訴雪松夫妻的時候,他們正到處找她。在他們的勸說下,楊永芬回到了建昌,仍然由雪松夫妻供養著。2005年,楊永芬的兒子出獄回到了家,老人對他說,如果沒有鄧雪松夫妻,你的母親早就死去了。老人的兒子淚如雨下,在鄧雪松面前長跪不起。現在他們仍然快樂在生活在一起,如母子般互相關愛。

事例九

王玉傑出生就是一個盲人,九年前她父親因病去世,母親離開了負債累累的家,將當時三歲的她和六歲的哥哥留給了爺爺和奶奶。兩個老人因為無力養活兩個孩子,把她的哥哥寄養在姑姑家,而王玉傑則跟著爺爺奶奶過上了清苦的日子。她到了上學年令,但是她是盲人,村裡沒有特殊的教育,爺爺和奶奶又無力送她外出求學。奶奶為安慰孫女的心,常領她到學校門口走走,給她講學校的事情。雖是盲人,王玉學會家務,會納鞋底、鞋墊,學會了唱歌,會編門簾。2004年,爺爺患病去世了,奶奶患有哮喘病,民政部門把王玉傑列為五保對象,每月可拿100元錢生活補助。王玉傑最大心願是學一門手藝,將來好掙錢養活年老體衰的奶奶。她的事被新聞媒體報道後,一位趙先生通過關系和沈陽特教學校取得了聯系,王玉傑20079月正式入學,接受文化教育和學習按摩技術。有個好心人答應等她手藝學成後,為其安排工作。還有許多善心人士為其捐款,捐物。王玉傑的奶奶感動地說,你有救了,奶奶就是死也放心啦。

 

 

上一篇:教你在家怎樣設佛壇
下一篇:太上感應篇新證 第四章 積善 (7)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