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根松成林曲傑嘉才仁波切:修行中常見的誤區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修行中常見的誤區

根松成林曲傑嘉才仁波且

    密乘行者隨著修行的深入,修行上的問題也隨之出現,大家要時時反省自己哪些方面出了問題。如果自己解決不了,就要盡快請教上師,特別學佛初期要追隨上師,多親近上師。

    以下是大家在修行過程中常見的一些問題。

    一、把佛法當作世間法

    很多學佛者自從皈依以後,就一直停留在期盼世俗美好的願望上,雖然念了很多咒語,也天天打坐,但從來沒有開竅。時間一年年過去,他的善業沒有增長,見地也沒有改變,始終是世俗的眼光,貪嗔癡依然熾盛。修法就像小學生念課文,皈依三寶也只是形式上的皈依,內心充滿了增長世間福報受用的種種期望。這樣的人都只是名義上的皈依弟子。還有的人初學佛時信誓旦旦,滿臉虔誠,一旦遇到內外的違緣,身口意就全面動搖,甚至把佛法扔在一邊,從內道轉為外道。
    內道為佛法(五明中的內明就是指佛法),佛法以外的教理統稱外道。外道的某些知見也是勸善的,在不同的境界中也在利益眾生,但沒有任何外道如佛法一樣能究竟地利益眾生。如果僅停留在行善積德階段,對眾生只是暫時的利益,而佛法能令眾生覺悟自性,超越輪回。如果你沒有領會這一點,就會以為佛法只是一種道德和善惡的教育。

    “佛法不離世間”,不是說佛法局限在世間,而是對治世間,令修行者證得“出污泥而不染”的實相。世間教育也提倡遵紀守法、助人為樂等美德,與六度中的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相近。釋迦牟尼佛當年若不出家修行,也能以十善法教化眾生,他是王子、未來的國王,可以在物質和精神兩方面兼施仁政,但無法讓眾生逃脫輪回。

    善惡雖然在發心和行為上有所不同,但都是在取捨、分別執著中。善有善業,惡有惡業,只要有分別執著就無法逃脫三界。因此佛陀以無量智慧與慈悲教導眾生如何去除分別執著,如何從究竟上超越善惡,超脫輪回。

    二、自我強迫修苦行

    有些修行者缺乏善巧的對治方便,采取與身心對抗的方式強迫自己修苦行,也不顧及身體狀況與周圍的社會環境,蠻修蠻練,造成外部環境與自己身心失調。比如身體素質較差的人堅持過午不食、長期辟谷等苦行,天長日久身體吃不消了,體內的氣都不能正常運轉。氣在脈內的正常運轉是身心調節的基礎,氣結一處往往會導致心跳異常,引起急躁和煩亂等情緒。如果不懂得化解自身與外部環境之間的矛盾,自己認為與世間有很大的對立和仇恨,就會顯現病相業果,如此惡性循環,情況會越來越糟。

    一個修行者應該學會調整自己的身口意,行道的方式不能脫離實際。首先要明確自己處在什麼樣的位置,再選擇適合自身層次的方式修行,不要高估自己。比如密勒日巴尊者修苦行,大家都能像尊者一樣修苦行嗎?我們提倡精進修行,有必要的苦一定要吃,但沒必要的苦不要吃。修行是有竅訣的,初期以加行為主,修到一定時候加行減少,轉而以觀修本尊為主;再就是根據個人的情況缺什麼就補什麼,定力不足就要多修禅定,信心不夠就要培養佛慢。修行就像行船一樣,看風向和水流使舵。上師是舵手,在生死大海中為你掌舵,你自己也要逐漸成為舵手,學會根據不同的狀況靈活調整自己的修行。

    三、缺乏對身口意的觀照

    有些人修法只是念誦日常功課,每天的修行僅限於捧著法本那段時間,除此之外都在貪嗔癡顛倒妄想中。即便是一個小時的修法,也還在猶豫和妄想中。開始做功課時“深情祈請上師如意寶……”念得很投入,身心感覺很舒服,漸漸就抬起了頭,開始左右顧盼,想起自己不順心的事,就起了嗔恨心。於是心一繃緊,身體也繃緊了,功課也念不下去了。有人問:“我修學這麼長時間,為什麼還沒有效果?”原因是你從未觀照自己的身口意,這其實不叫真正的修行,充其量只能算學習佛法。真正的修行應該用所修的法對治自己身口意的習氣,把修行融入日常生活中。
學佛首先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一般人不知道什麼是十善業、十不善業,甚至認為十不善也是正常的。所以修行首先要分別善惡,進而止惡行善,這是相對的修行方法。初期缺乏分辨能力的人,要多聽善知識的開示和教誨,聽了要好好領會,不要左耳進右耳出,回去就忘得一干二淨。三種聽法的方式應引以為誡:一、如倒扣的碗;二、如漏底的碗;三、如裝有毒液的碗。你究竟是不是法器,從聽法的表現就可判斷。

    其次,我們修學法本須懂得學以致用。法本就像一面鏡子,用來對照自己身口意的業障和習氣,只要有一絲一毫邪念生起,馬上將它清除,這才是修法。法本若沒有轉為修行的方便,沒有觀照的作用,這不叫修法。

    還有些人把佛法作為助長自己貪嗔癡習氣的方便,比如修了金剛薩埵法,就把金剛薩埵作為掩蓋罪業的方便。殺蚊子沒關系,邊殺邊念“嗡班雜薩埵吽”,似乎很慈悲的樣子,造惡業不顧因果,有金剛薩埵為我做主。還有的人拿佛法來對付別人,為了威脅報復而修忿怒本尊,這樣的修行是很可悲的。咒語的功德很殊勝,但不能用不清淨的發心修法,否則不但沒有效果,還會毀了自己。正如經典所說:“密咒的靈驗就像普巴金剛杵,能穿透一切的障礙,但若持誦者發心邪惡,穿透的將是自己的心!”

    四、拖延應付修法

    我們大多數弟子都堅持每天至少修一座法,原來要求大家一天至少修一個小時,現在有的人自行縮短為半小時、甚至一刻鐘。好好算一算,無始以來身口意的業障,加上現在每天二十三小時的業障,要用每天不到一小時的修法來消除,不認真行嗎?可是有的人修法時特別著急,還沒有回向完畢,腿就已經放下來,一聽到電話鈴響,馬上就奔過去。還有的人愛睡懶覺,到了上班時間才從被窩裡鑽出來,早飯也顧不上吃,修法就更沒有時間了。就這樣從上午拖到下午,一直等到晚上臨睡前才捧起法本,沒念上幾句就睡著了。還有些人打坐久了、身體累了仍勉強堅持,結果坐著睡著了,這樣還不如躺下休息,否則養成壞習慣,一打坐就來瞌睡。還有些人喜歡躺著修,結果每當睡不著時,只要抱起法本一看就睡著了,法本成了催眠曲。修行一旦養成不良的習慣,想改變是很困難的。

    生活在世間,必須把修法放在第一位,這樣才不至於出現斷法的不好緣起,也為臨終解脫奠定基礎,若即身不能成就,中陰間也能解脫。打坐不論是十分鐘還是一小時,都要生恭敬心,不能打妄念。當發覺妄念一起來,趕緊把心念轉移到觀修的儀軌上,繼續觀想本尊。這樣一次、兩次,逐漸養成習慣,就容易調節妄念。修大圓滿竅訣,最需要這種調節能力。

    五、隨心所欲修行

    有些人修行憑自己的情緒,吉祥如意的時候,對三寶滿臉的虔誠,“多麼殊勝啊!”遇到不如意的事,心態一變,連香也不點了。心情好的時候時時想親近上師,但稍不如他的意就跑得遠遠的,說一些不清淨的話。修法時熱情上來了,一坐就是三、四個小時,有時卻連半個小時都坐不住。

    學佛就像細水長流、水滴石穿,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戰勝自己的情緒,常被情緒左右,還算修行人嗎?煩惱、沮喪、嗔恨的時候更要修法,應祈請上師三寶加持,糾正自己的錯誤心態。很多人不是這樣,有煩惱就糾纏在煩惱裡,不高興就不修法了,那上師三寶對你來說有什麼用呢?

    有的人觀修時不遵照法本的儀軌和引導,憑自己的想象隨意創作,這不叫修法,而是在造業。有弟子告訴我,如果躺著觀修的時候把上師觀在頭頂上,上師不也躺下了嗎?這樣對上師不恭敬,於是自作主張把上師觀在脅部,這樣上師就坐著。雖然他是出於恭敬心,可沒有按照法的儀軌修,是不如法的。

    還有的人觀修時總妄想上師加持我成就,我全身發出虹光到處救度眾生,眾生給我供養,我再布施給窮人......這就是自己所描繪的大圓滿境界!修法不能任憑自己的妄想去造作描繪,因為無始以來我們早已習慣這種顛倒夢想的思維,而修行就是要糾正這種習氣。所以必須嚴格遵照傳承上師擬定的儀軌去修,不能盲隨“我”的想法。不管你修法中觀想得是否清楚,但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如實遵照儀軌去觀修就必能成就。

 

 

上一篇:佛教名詞術語及常識
下一篇:戒YIN一年來的福報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