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禮旭:2007年懷恩佛學講座《弟子規》6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2007年懷恩佛學講座《弟子規》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六集)  2007/3/3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52-200-06

  尊敬的諸位法師,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在去年十一月份末學回到台灣,剛好有機緣能夠到桃園的孔廟來推廣中國文化,我們也深深感受到這是佛菩薩,還有我們古聖先賢孔老夫子的加持。在推廣的過程當中,我們也確實感受到世上還是好人多,善心的人實在是非常的多。有一位校長,她全心全意把中辍生,辍學的孩子,因為她是國中的校長,盡力的把這些孩子找回來,給他們教導、給他們關懷。我們可以感受得到,整個中國文化的核心是一個仁字,仁愛。而仁愛這個仁字我們再把它拆成兩個字,就像《論語》當中提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是自受用,恕是他受用,忠的意思就是要盡心盡力;恕就好像是這個字一樣,如其心,感同身受這叫恕。

  這一位女校長她上台跟大家分享,說到:「社會愈亂,我們愈應該要站出來,沒有難不難做的事,只有該不該做的事。」該不該做的事就是盡忠,而為什麼不怕難?因為能感同身受。一個孩子假如在十三、四歲的年輕歲月當中,失去了人生的方向,很可能一輩子就毀掉,染上了很多惡習,一失足成千古恨。我們在海口整個海南省監獄系統推展《弟子規》,很多的年輕才二十出頭的服刑人員,他都是因為一時伏不住瞋恚,過失殺人,一判就是十幾年的徒刑。假如他們能早一點學習聖賢的教誨,他的人生絕對不可能會變成這個樣子。

  有一個服刑人員,他聽了《弟子規》之後,很激動就站起來,他說:「我關進監獄裡來還忿忿不平,都覺得是我的父母害我;但是我聽了《弟子規》之後,才知道都是因為我不聽父母的話,才把自己搞成這個樣子。而且我前不久才寫了一封信罵我的父母,我非常的後悔。」監獄裡面的領導就對他說:「你可以用你的手寫下的話罵父母,同樣可以用你的手,寫下對父母的忏悔。」這個服刑人員聽完之後很歡喜:「好,我要趕快來寫,趕快跟父母忏悔。」「人之初,性本善」,他的善根被調動起來。坐下去沒有多久,他又站起來了,因為他犯的是過失殺人,他馬上又對著大家講:「我不只是要給我父母寫信,我還要給我傷害的人他的父母忏悔,不管他能不能原諒我,我要這麼做我的良心才安。」這分愛人的心,這分孝悌的心,假如在這個年輕人的生命當中提早到來,他將是有天壤之別的人生。

  這樣的孩子,二十多歲犯了這麼重的罪,我們再往他的人生前頭去探,很可能是小時候失教,很可能是讀中學的時候被父母、老師給遺棄掉。所以我們想起許哲女士的一句話,「天下沒有壞孩子,只有缺乏愛的孩子。」這位女校長她這麼用心的把這些迷途的孩子找回來,這是有恕,如其心,感同身受的心。感同身受這個孩子,也感同身受這個孩子的父母,以至於家庭,以至於所有愛護這個孩子的人,都會為這個孩子而擔心。而事實上當我們看到一個辍學的中學生,我們也要想到的,那將是社會往後的負擔。整個社會最需要做的是哪些事?其中有一件事,就是一定要讓這些迷途的人能夠回過頭來。他們能回過頭來,減少多少社會成本,才能真正讓社會安寧。

  假如我們不用心去協助這些犯罪、墮入迷途當中的這些受刑人,很可能他們往後犯愈來愈多的錯。我們不願把我們的愛心,跟我們的財力,用在對服刑人員的教育,我們很可能就得把錢花在建更多的監獄。《禮記》這一句「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我們愈經歷人生的種種,愈體會到這一句經句的精辟。所以,這一位校長的話深深印在我們的心中,「沒有難不難做的事,只有該不該做的事」。我們面對現在許多的數字,我們要站穩腳跟,我們看到離婚率愈來愈高,犯罪率愈來愈高,憂郁症比例愈來愈高,自殺,種種這些社會的情況,我們不只不能亂了腳跟,我們更應該提起佛陀的教誨,提起菩薩們的教誨。我們想起了地藏王菩薩「眾生無邊誓願度,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而《地藏菩薩本願經》給我們最直截了當的人生啟發,就是每個人都具備心地的寶藏。不管他現在甚至於他是殺人犯,他同樣具備心地寶藏。怎麼開顯每個人的心地寶藏?透過孝敬的心啟發。

  只要我們能把孝敬演出來,就已經在讓這個社會恢復安定。我們不要想著一定要做轟轟烈烈的事,其實社會、家庭要安定,並沒有想像中這麼復雜,只是我們有沒有老老實實的依照經典去做。所以孔老夫子在《孝經》裡面提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這個方法一用「民用和睦,上下無怨」,不會再起沖突。我們現在的沖突那麼多,因為沒有用至德要道,這個至德要道就是這個孝字。在大連有一個孝子叫王希海,他年輕的時候二十多歲,父親中風,幾乎跟植物人差不多,完全沒有辦法動,就必須長期臥床。他本來已經有個很好的工作要去做,但是看到父親身體變成這樣,他放棄了這個機會。一個大男人全心全意照顧自己的父親,一照顧二十五年的歲月經過了。

  後來有一位記者發現了,非常感動,去采訪他,走到他們家門前,看到洗了很多的床單、被套。記者問他,你常常洗這麼多被套嗎?王希海先生說我每天都洗。記者說有這個必要每天洗嗎?王希海說到:「我的父親中風,全身不能動,他已經夠難受了。假如我一天不洗被單,雖然被單沒有濕掉,但它已經有潮氣,這個潮氣、潮濕對我父親的身體都是一種傷害,我不希望我的父親再遭罪。」孝子的心跟父親一體。他的母親在一旁搖頭說到:「我這個兒子做到的事情,我都做不到。」他每天都要幫他的父親把痰給吸出來,二十五年如一日。

  有一次他的父親發高燒,怎麼找都找不出病因來,醫院也找不出來。有一天他睡覺作夢,夢到自己爬梯子,爬著爬著突然跌下來。他醒過來之後,完全沒想自己,想著這一定是啟發我找到父親的病因,從梯子上掉下來會摔痛了腳。他馬上仔細找他父親的腳上有什麼異樣沒有?發現長了一個膿包,就是因為這裡在發炎,所以父親才發燒。真的「孝悌之心,通於神明」,父母子女的心是相通、相應的。有一次王希海帶著父親又去醫院復檢,去了之後一個老醫生來檢查,問了他一句話:「你父親病多久了?」他回答到已經二十多年。這個老醫師聽完之後有點不高興,就站起來走出去。為什麼不高興?因為他檢查過他父親的身體,不可能一個長期臥病的人,皮膚這麼有彈性,那是不可能的。

  但王希海是每天隔半個小時就給他父親翻身,每天都給他父親按摩,給他父親擦身體,所以二十多年下來,皮膚還是很有彈性。醫生幾十年醫學經驗,判斷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他生氣出去找這位王希海先生父親的病歷。過沒多久,這個醫生含著眼淚抱著病歷回來,病歷一疊、一落那麼多。這個老醫師對著王希海說:「你的護理能力,可以直接到我們的醫學院給這些學生、給我們醫院的護士當老師。」他的護理能力遠遠超過他們。我們感受看看,王希海本來不懂護理,他為什麼能夠有這麼高的護理能力,就是這顆孝心激發出來的。假如醫院告訴王希海,你只要拿到諾貝爾獎,你的父親的病就會好。諸位同修,你們覺得王希海能不能拿到諾貝爾獎?大家要配合一下。

  真的,《弟子規》總敘,「弟子規,聖人訓」,這聖賢人的教誨,這個規是大丈夫的知見,大丈夫的智慧,不會因為時空而改變。而「首孝弟」,首就代表教導孩子先後順序不可以顛倒。《大學》裡面有一句話我們不能輕聽,「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這一次所有法師們給我們上的課程、上的經典,都是重視本末先後。戒律是修道的根本,每位法師講的都是成道的大根大本。像悟勝法師講的《阿難問佛吉凶經》,提到師生的道義,那都是我們成敗的關鍵。假如我們對老師的恭敬心沒有提起來,學到的知識、學到的技能,之後只會變成自己自私自利的工具而已!所以,我們了解先後順序,則近道矣,我們的道業才能成,我們為人父之道才能成。我們教育孩子的先後自己沒搞清楚,耗盡幾十年的歲月栽培一個孩子,最後是徒勞無功。

  有一個父親他非常愛護他的兒子,每天省吃儉用,他是開計程車的,為了讓孩子長得好,每天給孩子吃一只雞腿。當然我們現在都知道雞腿裡面沒什麼營養,裡面還有賀爾蒙、還有抗生素,所以愛護孩子,沒有正確的知識做不到。現在肉要少吃,最好是不吃,因為吃太多肉,我們現在的孩子們,小女孩七歲、八歲生理期就來了,來得愈早生命愈短。這個父親,你看省吃儉用為了孩子。有一天他載了一個客人,是我們台灣同胞去大陸看看一些古跡,開過黃河內心非常激動,這是我們文化的母親河。所以下來,司機就陪他在那裡靜靜的觀賞黃河。這個司機沒多久哭起來了,一個大男人哭起來,他看了也很驚訝。這個計程車司機說到,我每天給我孩子吃雞腿,前不久我生病,我的太太就跟我說,你生病了補充一些營養,就把雞腿拿到我的面前。突然說時遲那時快,聽到一聲啪,他的兒子給他母親一巴掌,對他母親說到「那個雞腿是我的!」你看,沒有「首孝弟」,沒有先增長孩子的善根,「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教育孩子不能僥幸,沒有長他的孝悌之心,他長的就是欲望之心,他會覺得所有人給我的都是應該的。

  有一位單位裡面最高的主管,他養了一個兒子還有一個女兒,兒子很會讀書,女兒讀書比較沒有那麼好。但是我們要很清楚一點,人開竅的先後順序不一樣,很多人他到了二十幾歲,真正自己工作了,對社會有服務的心,他開始想讀書,那回來讀的書都是完全吸收,那不是讀死書。跟很多孩子現在大學畢業了,怎麼辦?不知道,繼續念研究所。念了研究所,怎麼辦?干什麼?不知道,繼續念博士。現在很多人求學歷是不知道出來干什麼!但是假如我們只看到了孩子的學歷,孩子的高分,對我們子女的教育是一種傷害。對於成績比較好的孩子,增長他的傲慢;成績比較不好的孩子,他會自卑。自卑還好一點,假如他性情比較剛烈,他會對父母怨恨一輩子都有可能。

  這個父親看到這個兒子很會念書,全心全意栽培他,兒子到國外留學,得到博士學位回來;女兒只有專科。回來之後爸爸本來很高興,正准備帶著兒子到處走一走,這是我兒子,博士畢業回來。還等不到他帶著兒子出去風光,兒子對著他說:「爸,你有很多的房產,你買了不少房子,但是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死,死了之後遺產稅很重,所以您趁著還沒有死以前,先把這房子都過戶給我。」諸位同修,他講的話對不對?他講的話在法律前面統統是對的,他沒有一句說錯。但就因為沒有一句說錯,卻能夠讓他的父親生不如死。所以現在人的痛苦,太多不是法律能解決。以前的法律還有可能,以前的法律說我這個兒子不孝,把他殺了。以前的法律,父母那是最愛子女的,假如連父母都說這個孩子太惡劣了,這個孩子太不像話,那法律都會處罰他的。

  他講完這段話,那個父親受不了,孩子居然一點都感覺不到父親的痛苦。過沒幾天,又發了個存證信函給他爸爸,告訴他爸爸,我跟你斷絕父子關系。這是一個博士生。他的父親精神受不了,進了精神病院。我們希望栽培出這樣一個孩子來嗎?後來還是因為他的女兒認識我們一個學佛的長者,學佛長者告訴她,這個時候你要把你至誠的孝心提起來,要趕快把你的父親救起來。所以,女兒去跟他的父親講,「父親,你這一輩子,我跟我的先生完全照顧你,你不要擔心,我們不只不會拿你的錢,我們夫妻倆每個月還給你五千塊錢奉養你。」在女兒、女婿無微不至的照顧之下,父親的病情有起色,才回到家裡來過正常的生活。但是我們冷靜想想,能怪這個博士的兒子嗎?人不學,不知道。我們對社會現在種種現象看得愈清楚,愈體會到老祖宗這每個字都是放光,「首孝弟」,這個首不能夠顛倒。這個博士兒子後來自己生了孩子,孩子還不滿一歲,已經進了醫院好幾次開大刀。你看因果報應,他這麼刻薄,報得愈快。很可能透過這個孩子給他的折騰,讓他反省到「養兒方知父母恩」。

  我們現在留在孩子心中的家訓、家教是什麼?有一個孩子她回到家裡面去,一個小女孩,回去之後,聞到母親煮很香的食物,馬上第一個念頭就說到,「給奶奶家端了沒有?」那是一個大家庭,住在一個庭院裡面。這個小女孩一問,全家統統哄堂大笑,這個小女孩莫名其妙,我講錯了嗎?她的母親也笑得很開心,對著她說,你們三個人(因為她有一個哥哥,一個姊姊)難怪是一個娘胎出來。因為他的哥哥先回來,一進門聞到菜的香味,馬上說給奶奶家端了沒有?後來接著是她的姊姊第二個進來,聞到香味,還是那一句,給奶奶家端了沒有?她第三個進來又是這一句話,全家聽了歡喜大笑。而在那個笑聲當中,整個天倫之樂都在她的家庭當中,而家道也承傳下去。一個人孝心起來,他人生一定能夠一帆風順,一定能夠產生價值,因為孝心起了,仁愛的心也會起來。

  在煙台有一個孝子,他才讀小學,他的母親得了尿毒症。他的父親不願意承擔家庭責任,跑掉了,母親一時想不開,自殺。因為孩子很孝,可以感覺到母親有異樣,很早就發現,趕快送母親急救,後來救回來了。這個小孩在母親的病床前哀求母親:「母親,我長大要做醫生,我一定要把你的病治好,你不能夠自殺,你要等我把你的病治好。」母親聽到兒子這分至孝,一邊掉眼淚,一邊對著兒子說,我一定不再尋短見了。這個孩子之後整個家庭的料理都在他的肩上,還要照顧母親,他比其他的孩子少時間讀書,他更沒有其他孩子還有補習的費用,可是這個孩子的成績都是名列前茅。他還代表煙台參加多次的學業比賽,都是得獎,所以孝心開了,百善皆開。

  我們現在很多家長還在那裡擔心:對,教德行很重要,可是假如他書念不好呢?孝心開了,念書的時候都想著以後要奉養父母,以後要服務社會,這種孝心所推動的學習那是最有效果的。我們父親那一輩的讀書統統不用人推,我父親那一輩的,我這些叔叔們、姑姑,讀書不只是不用人家推,爸爸交代:太晚了,去睡覺。孩子們真的去睡了,等父親睡著,大家知道了又爬起來繼續念。順父親的心,但是心裡想著我假如沒有好的學問,我以後怎麼奉養父母?但現在的孩子假如孝心不起,請問他讀書的動力在哪?很可能是只要我考得好,要給我腳踏車、要給我買電腦,要給我買很多很多的東西,那變成欲望的推動,這一顆心差之毫厘,失之千裡。

  《孝經》上告訴我們,「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你看這句話就告訴我們,孩子孝心起來,他這一輩子的事業你不用擔心,他一定忠於他的領導、忠於他的本分職責。愈忠於領導,愈能從的他長官、領導當中學到本事;愈忠於他的工作,他的能力提升愈快,很多的感應都是他的心性感來。現在很多家長擔心孩子的人際關系,《孝經》接著又說到,「事兄悌,故順可移於長」,他在家庭當中,能夠跟兄弟姊妹相處得好,又能對自己的長輩很恭敬,他內化了。到學校去,尊重老師、尊重同學,到公司去,尊重上司領導、尊重同事,所以「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從這裡我們更體會到孝悌的重要。

  《弟子規》,整個孝悌如何落實,具體給我們指出來,《弟子規》說到「父母呼,應勿緩」。你看現在企業家最頭痛的就是下屬沒有執行力,叫他做件事拖拖拉拉的。企業家假如不在中國文化找答案,可能一輩子都在那裡唉聲歎氣,找不到人才。企業家現在因為太多有學歷、有能力的人沒有德行,一百多年的老公司就被一兩個人給搞垮了,他們也很痛苦。所以現在企業注重企業倫理,要有倫理!但企業家還沒有真正徹底了解到,只要有家庭倫理,才可能有企業倫理。沒有家庭倫理,怎麼可能有企業倫理?在家裡都不孝順父母,怎麼可能到公司會盡忠職守?所以,沒讀經典,人生的判斷力起不來。《孝經》又告訴我們,「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違背德行。「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他對他父母都沒有愛敬心,怎麼可能會對其他的人有愛敬心?古代的領導們、皇帝們,他們很有這個判斷力,他們找人才「舉孝廉」,孝就能忠誠,廉潔就不會貪污,做人做事的根本就在孝廉兩個字。所以我們往後帶一個單位,辦一個企業,用孝廉來找人才那就錯不了。

  「父母命,行勿懶」,你看父母呼他不緩,他很快的就來,父母命他都不敢偷懶,他辦事的效率不就出來了嗎?現在所有企業問題所在《弟子規》裡面!很多行業都是服務大眾,這些年輕人怎麼都看不到別人的需要?因為他們小時候沒有學到「冬則溫,夏則凊」,他都不能體恤父母的需要,又怎麼去體恤別人的需要。所以我們聽到「父母命,行勿懶」,「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師父上人的教誨、師父上人的志向就是我們的志向,以師志如自己的志向。師長說到「尊聖賢教誨,弘仁愛大道」,這個弘仁愛大道,是現在世界能不能走向和平的大根大本,有了孝心、有了仁愛心,沖突才能化解。

  而這個仁愛的心,在所有的宗教當中都有教導,所以必然要「尊聖賢教誨,弘仁愛大道,秉彌陀悲願,促寰宇和平」。我們看到師長這兩句教誨,第二句「秉彌陀悲願,促寰宇和平」,這是心包太虛的心量。我們什麼時候促寰宇和平,這兩句話是不是分開來做?這輩子弘仁愛大道,下輩子促寰宇和平,其實我們這麼想那就是分別了。釋迦牟尼佛,釋迦就是仁慈的意思,而釋迦牟尼佛在五濁惡世當中,能夠說此難信之法。在《阿彌陀經》當中我們可以深刻感覺到,釋迦牟尼佛這一生的示現,不只造福了娑婆界的眾生,也供養了虛空法界的國土。所有的國土都贊歎「釋迦牟尼佛能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是為甚難。」其他國土的一看到,人家這麼濁惡的世間,釋迦牟尼佛都發大悲心,我們的國土都沒有他們這麼濁惡,我們的悲心還提不起來。所以,釋迦牟尼佛這個示現,是供養了虛空法界的眾生。

  而師長告訴我們,讀每一句經句、每一本經本,要轉經,我們要去把它落實在我們生活當中。釋迦牟尼佛能在五濁惡世行此難事,誰是釋迦牟尼佛?是我們的心性。所以我們也應該效法釋迦牟尼佛,能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無量壽經》告訴我們,「如是妙法幸聽聞,應常念佛而生喜,受持廣度生死流,佛說此人真善友」。怎麼做?就像王希海他的孝行,很多年輕人大學生現場聽他講都在流眼淚,孝心啟發了。做人的善根啟發了,只要他又明白有淨土法門,有西方極樂世界,把這分孝回向西方,能夠往生。彌陀的悲願是三根普被,凡聖齊收!

  所以,人人都能行孝,人人都能友愛兄弟,尊重長輩,天下就平。很多同修講,這個世間我們要站出來,我該怎麼做?就從我們真誠心提起來,慈悲心提起來,就從我們自己的修身開始做起,接著齊家。自自然然我們的修身、我們家庭的和樂,就可以給天下人做榜樣,自自然然風行朝野,就可以真正讓我們的親朋好友聞到聖教。這樣我們每個人就從自己的修身做起,整個社會安定就是指日可待。我們效法釋迦牟尼佛,而我們現在世間的濁惡比起釋迦牟尼佛那個時候又濁惡更多了,面對這樣的濁惡世間,我們還是那一句話,那一句閩南話「福氣啦!」。

  「若不往昔修福慧,於此正法不能聞,已曾供養諸如來,則能歡喜信此事。」這句話一開始讀都很高興,後來聽師父講完,很慚愧。對,供養諸如來,但問題是供養了那麼多世,還是沒成就,為什麼?悲心!所以就是這個濁惡世間,終於把我們的悲心給喚醒了,感謝眾生,不願眾生再墮落下去。這個時候我們能難行能行,那十方諸佛也會各出廣長舌相,你看濁惡世間,現在還有這麼多釋淨空老和尚的弟子在難行能行,難忍能忍。所以「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弟子規》剛開始念的時候,每一段很重要;念了半年左右,每一句話很重要;念了三年,一個字都不能放過。為什麼?每一個字是聖賢人的心境。

  「須順承」,你看父母教訓我們,甚至責罰我們,我們當下是什麼心?很可能都不高興。古聖先賢不只沒有不高興,順、承!漢朝的韓伯俞,他的母親他犯錯的時候都會責罰他,他長大了,有一天犯錯他母親還打他,打著打著他突然哭起來了。他母親嚇了一跳:「從小打你,你從來不哭,怎麼現在長大了打你,你反而哭了?」他說:「母親,以前你打我,我都很痛,而我自己錯了,我反省,也代表母親身體還很硬朗。今天母親打我,我已經感覺不到痛,代表母親的身體愈來愈虛弱,我還有多少歲月可以奉養您老人家。」你看在被父母責罰的當下,都還是去體恤父母。為什麼要順?當我們順的態度出來的時候,父母親脾氣才能降下來。承是什麼?父母教誨我們,承傳下來,後不再造。這每一個字我們真正體會到,我們就神交古人,我們跟古聖先賢的心就相交感。

  所以有時候我們讀著《論語》裡面曾子講,曾子生病了,「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生病都快死了,把學生招來干什麼?告訴他的學生,看看我的手,看看我的腳,「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你看曾子都快死了,他想到什麼?想到孝道是中國法脈最精髓的教誨,把學生叫來,他死放下了,他想的是要啟發學生。所以這些聖賢人不怕自己沒有財富,不怕自己沒有地位,就怕「道」到他的身上傳不下去。當我們時時都用這顆心,感受聖賢人的教誨,那每個故事都不會輕易給它落掉了。

  我們曾經聽到在佛陀那個時候,阿難跟他一些師兄弟,有一位師兄他去了一位老太婆的家裡,要給她講經說法。結果這個老太婆拿著掃把一下就把他轟出來,而這個師兄長得比阿難尊者還要莊嚴,學問也很好。後來阿難去了這個老婆婆家裡,老婆婆不只沒把他轟出來,還給他非常盛情款待,聽他講經說法。後來這個師兄知道這件事,心裡有點難受,就問佛陀:「奇怪了,為什麼同樣都是為長者講經說法,我被轟出來,阿難奉為上賓?」佛陀講到,你們兩個前世走過一個地方,看到了一只死老鼠,你馬上:怎麼這麼髒?一個念頭,起個念頭「怎麼這麼髒」,下輩子是被人拿掃把轟出來。這每個故事不只是主角是重點,任何一個角色,都可以啟發我們很重要的人生態度。所以我們這一輩子假如曾經被人家轟出來,別怪人。阿難尊者起了個善念:「把它埋起來。」太重要了,一個善念能夠把一個人的法緣給接上,他下一輩子可能就證阿羅漢果,可能就往生西方。我們的善念怎麼能夠不守住?一個善念可以成就一個人作佛。所以這一世老婆婆才這麼歡喜供養他,聽他說法。

  有一天我們跟幾個老師一起走在街上,突然看見兩只死老鼠,我們現在想想,這兩只死老鼠,觀世音菩薩變的,考驗我們真的還是假的。瞬間看到了第一念,兩位老師突然往旁邊退了幾步。你看什麼時候是考試?時時刻刻都會考試。我們當下彎下腰去,把這兩只死老鼠給埋起來,我們這兩位老師看到也跟著過來幫忙。後來我就跟這幾位老師一起討論這個公案,你看我們什麼時候破分別心?看到其他法界、看到畜生道,我們能不能平等對待?你看我們念四十八願的時候念到,「焰摩羅界以及三惡道中眾生,來生我剎,受我法化」。對三惡道,阿彌陀佛是平等心,所以人需要助念,畜生需不需要助念?對,那時候念我們的平等心。

  而且為什麼我們這麼積極的助念?假如大家想:「我臨終才有人幫忙!」這樣也沒錯。但是我們去助念為什麼能殊勝?因為我們能感同身受,死生事大,他現在是關鍵,這個亡者是關鍵。我們至誠的求阿彌陀佛加持他,讓他去善趣,讓他去極樂世界,所以我們念得悲切。而這個老鼠也剛死,這個時候我們至誠幫它念佛,幫它念往生咒,很有可能過去生跟我們有緣,它聽我們的話。說不定哪一天我們要往生,突然蓮池海會菩薩來了,剛好有兩個菩薩表演老鼠出來給你看一下。我們很可能老的時候講《弟子規》,講著講著人都不見了,只剩兩個人在那裡聽得很痛苦,還在打瞌睡,就是不忍心走,原來就是那兩只老鼠轉世的。所以真的,我們能感同身受,這個時候心就柔軟,就可以跟它結善緣,結法緣。

  再來,這麼多來來往往的人群,每個人看到這兩只老鼠都起一個念頭,真髒!你看這兩只老鼠要跟多少人結惡緣,下一輩子來還要看人不順眼,還要墮落,太不忍心了。所以一個故事裡面,每個主角對我們的人生都是很大的提醒,我們可不能聽了這些故事以後說聽過了。而且當我們去埋老鼠的時候,那是真正破我執的時候,哪有什麼髒不髒?當我們能看到眾生的需要,我們心裡的執著自然就放下來了。

  「能親仁,無限好」,我常常說人生能簡單一點多好,這一輩子我們能聞佛法,能遇到老和尚這樣的老師,這一生足矣!什麼都不求了。什麼都不求了,知足常樂,往後的人生不為自己求,往後的人生依師長的教誨,為佛法、為眾生。但真的老實人得利益,當我們真正為佛法、為眾生,看起來是我們為人人,事實上是人人為我們。師長講到這個世界任何的宗教現在根不見了,宗教的根都在孝道。我們能把孝道、把《弟子規》弘揚開來,這才是真正的大慈大悲。師父的這段話我們深深印在心上,師志如己志的去奉行。只要我們能時時慈悲為本,我們能時時記住師長的教誨,相信聖賢、佛菩薩會時時加持我們,我們也能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阿彌陀佛!在這六節課當中有講得不圓滿、不妥的地方,還請諸位法師、諸位大德同修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上一篇:蔡禮旭:2007年懷恩佛學講座《弟子規》5
下一篇:蔡禮旭:2007年懷恩佛學講座《弟子規》7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