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陶星-90後中國孝子(17歲少年帶癡呆母親去上學 一周生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陶星快速吃完飯,抽空打掃家裡的衛生

每天晚上睡覺前,陶星都要給媽媽洗腳

陶星幫媽媽穿衣服

陶星在給媽媽洗衣服

陶星給媽媽剪指甲

陶星-90後中國孝子

17歲少年帶癡呆母親去上學 一周生活費不足18元

他用行動诠釋中國的孝道 感動全國網民和讀者

來源:法制周報-e法網  

本報記者 蔣偉

  自上期本報重磅推出《90後中國孝子陶星》的深度報道後,社會反響強烈,搜狐等國內20多家主要門戶網站紛紛轉載,搜狐網還在顯要位置特別推出了“陶星——90後中國孝子”的專題網頁。一時間,本報報道成為網絡熱點,網友當天評論逾千條,許多熱心讀者給本報打來電話,表示想幫助陶星。  

  4月7日,陶星告訴記者,媽媽已於6日由岳陽市民政部門安排到岳陽市康復醫院接受一段時間的治療。 第一次母子要分開這麼久,他很放心不下,特意到醫院陪了媽媽一晚,看到醫院條件很好,而且有專人陪護、媽媽狀態也很好時,才依依不捨地趕回學校上課。  

  17歲高中生陶星帶著母親上學,他的孝心、愛心、感恩心,他的堅強、樂觀和責任感,面對困難自強不息的精神來源於哪裡?陶星童年是怎樣度過的?是一種什麼力量在支撐著他?記者采訪了陶星的姐姐、鄰居、老師和同學,他們眼中的陶星給了我們答案。 

  姐姐

  為這樣的好弟弟驕傲

  “我很平常,也很平凡,她是我媽,無論她身體怎麼樣,照顧好母親是做兒子的本分和應盡的責任。這些困難我相信自己能夠克服。”4月7日,當得知自己的事跡受到這麼多人的關注,陶星樸素的回答同樣讓人感動。  

  采訪中,陶星多次提到同樣很堅強的姐姐陶平在背後支持著他。  

  4月9日晚,正在深圳上班的陶平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說,她希望陶星明年能考上大學。她告訴記者,經過兩年的電腦培訓後,今年正月初十她就到深圳一家科技公司試用,3個月後將被聘用,待自己安頓好後准備把母親接到深圳去,讓弟弟好好學習迎接高考。  

  談起陶星,姐姐顯得很自豪,“我對弟弟很放心。他很堅強,我為有這樣的好弟弟而驕傲!”  

  鄰居

  這種孝連大人都難做到

  “對母親的照顧無微不至、毫不嫌棄,還要兼顧學習和生活,受到了常人無法想象的精神壓力。陶星很了不起,他這種孝連我們大人都很難做到!”陶星的鄰居、50歲的劉永紅告訴記者,2006年冬天的一天,凌晨3時多了,她一覺醒來,竟發現陶星還在屋前的池塘裡為媽媽洗一大堆衣服。  

  陶星上學時,劉永紅會幫忙照看一下陶星的媽媽王佳良。她告訴記者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王佳良脾氣很不好,不如意時,便嗷嗷大叫,甚至不知輕重地打人,所以陶星身上經常青一塊紫一塊的。

  “洪戰輝帶著妹妹上學,但至少他妹妹還是個健康活潑的人,能夠正常地交流。陶星的精神超過了洪戰輝。”陶星的鄰居王爺爺告訴記者,他去年9月就准備給湖南經視的新聞熱線打電話尋求援助,但被陶星堅決拒絕了。 

  老師

  他多次拒絕別人的幫助

  最近,岳陽縣三中開展了向陶星學習的活動,校園裡掛起了“向陶星學習”的橫幅。陶星悄悄找到校團委書記廖娴老師說:“我很平常,照顧母親是我應該做的事,沒有什麼值得學習的,不要掛橫幅。”後來,學校尊重他的意願,撤下了橫幅。  

  知道陶星的事跡後,他所在的186班67個同學捐了1000多元錢,學校團委組織的青年志願者也捐了2000多元錢。廖娴帶領學生代表將捐款送到陶星的手中,他卻推辭說,同學們的錢都是父母給的,他們賺錢也很不容易,他不想要。經過廖老師多次做思想工作,他才勉強接受。  

  2006年9月,班主任張國賓老師知道陶星的事情後,本想通過媒體呼吁社會來幫助陶星母子,但遭到陶星的反對。他還要求張老師保密,不要把他的事公開,說是不希望以此博取別人的同情。 

  同學

  他喚醒了我們的感恩心

  最近,當學校獲知陶星的事跡,開展向他學習的活動時,很多同學都感到很驚訝,因為平時陶星開朗活潑,大家沒想到他背後有那麼辛酸的故事。  

  至今有件事讓陶星的好友陳美榮慚愧不已。一次,她請陶星放學後幫忙從食堂提一桶熱水去宿捨,但一貫守信的陶星卻失約了,待她自己提完水,陶星才氣喘吁吁地跑過來,不知原委的她很生氣。最近,她才知道其中的原因。“他讓我感到很慚愧。我要向他學習,再也不挑食、不跟父母吵架了,回家還要幫媽媽做一些家務活。”  

  “比起陶星,我真是慚愧極了。想起平常在家裡稍有什麼不如意,我就對著父母發脾氣,還經常抱怨父母給的零花錢比別人少,穿不上名牌。陶星身處逆境仍能堅強樂觀,讓我第一次懂得了孝敬父母、關愛他人!”陶星的同學許勇說。  

  “陶星喚醒了我們的孝心和感恩心,讓我們收起往日的叛逆與任性,讓母親收到欣慰與快樂!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同學尹青也說。  


媽媽啊,兒將永遠陪伴您!

  本報記者 蔣偉 /文 伏志勇 /圖

這是一個“90後”一代的非典型人物。說他“非典型”,是因為他和所有“90後”少年一樣,充滿求知欲,對一切新鮮事物感到好奇,喜歡唱歌、打球、玩電腦,也喜歡看“超級女聲”。

但他又是與眾不同的,在他身上,難能可貴地充溢著“90後”一代在成長中迫切需要的孝心、愛心和感恩心。

17歲,正是花季少年需要父母遮風擋雨的年齡,而湖南省岳陽 縣三中高二學生陶星卻承擔了該由一個大人來承擔的責任。陶星14歲時,身患癌症的父親去世,留下一個患有羊角風病、只有嬰兒般智力的聾啞母親和兩萬元的債務。此後的三年裡,照顧母親的重任就壓在了他身上,這位堅強、樂觀的“90後”陽光少年開始了帶著母親求學的生涯。

2007年3月31日,本報記者來到岳陽,與陶星一起生活了3天,體驗了一位17歲少年的孝道帶給我們的震撼與感動。

帶著癡呆母親去上學

2007年3月31日,在岳陽市民政部門的幫助下,陶星第一次帶著聾啞智障的母親王佳良去醫院做系統檢查。因為陶星要回學校上課,好心的鄰居劉阿姨留在醫院幫忙照顧媽媽。

晚上,家裡第一次少了母親的身影,陶星顯得坐立不安,夜深了還借記者的手機詢問媽媽的吃住和身體情況。

在岳陽縣三中,每天中午下課,陶星都是第一個跑出教室,不是因為餓了急著去食堂吃飯,他是要趕回學校附近的租住房,為生活不能自理的母親做飯。

除了安排母親的一日三餐,陶星還得教母親刷牙,幫母親洗腳、洗衣服等,因為母親手有殘疾,他還要給她擦洗身子。記者問:“你是大男孩了,給媽媽洗澡不太方便吧?”他的回答讓記者覺得有些慚愧:“最開始我有些顧慮,但現在習慣了。媽媽生了我養了我,我給她洗澡沒有什麼不可以的。母親癡呆,我不替她洗,她就會很髒,來了例假,尿濕了衣褲被子,都是我來處理,這很正常。”

自從父親去世後,凡是一個家長該為一個兩歲孩子做的事,陶星全為母親做了,陶星說,“在家裡,媽媽是孩子,我是大人。”

“媽媽啊,這一輩子,無論在什麼地方,無論在什麼時候,我們都不會丟下您!”“90後”中國孝子陶星發自內心的呼喊,讓記者的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撼。

2007年3月31日至4月2日,本報記者與陶星共同生活了3天,陶星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他對母親無微不至的照顧,更是讓記者感動。

陶星——這位當代中國孝子的故事,給我們帶來了一次震撼心靈的精神洗禮。

孝順 冬天摟著媽媽雙腳入睡

媽媽一抽搐,他就會從睡夢中驚醒起身給她喂藥;冬天時怕媽媽受凍,晚上把她的雙腳緊緊摟在自己的懷裡睡。

2007年4月1日。晚飯後,媽媽上廁所時尿濕了褲子,陶星連忙替她換上干淨衣服,又倒水幫她清洗。記者驚訝於他動作的娴熟。

陶星說,盡管媽媽癡呆,卻很愛干淨。因此,每過兩三天就要給她洗頭、洗澡,否則她就會不高興。在陶星的悉心照料下,媽媽每天穿著干淨,臉色紅潤,體型甚至微微發福了。

這幾天高壓鍋壞了,飯老是煮糊,他只好把好的選出來給母親,糊了的留給自己吃。

媽媽王佳良聾啞又癡呆,只有兩三歲小孩的智力,脾氣也很不好,遇到不如意的地方,她便嗷嗷大叫,甚至不知輕重地打人,陶星只好默默承受,所以常被打得身上青一塊紫一塊的。

陶星很擔心她晚上睡覺踢被子和發病,每晚要催她上兩次廁所,所以他一直與媽媽睡在一起。晚上他特別容易醒,媽媽一抽搐,就會從睡夢中驚醒起身給她喂藥,養成了習慣。冬天,他還怕媽媽受凍,晚上把她的雙腳緊緊摟在自己的懷裡。

感恩 照料媽媽天經地義

“媽媽啊,這一輩子,無論在什麼地方,無論在什麼時候,我們都不會丟下您!”

2004年5月,陶星讀初二時,55歲的父親陶榮初患癌症去世。陶星開始了一邊照顧母親一邊讀書的生活,一年後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績升入岳陽縣三中。而比他大四歲的姐姐,高中畢業後來到岳陽市邊學電腦邊打工。

讀高中後,學校離家裡有10多公裡,陶星不可能每天都回家,只好委托鄰居照看一下母親,他和姐姐每周末輪流回家照顧。一次鄰居告訴他,他媽媽在家裡發了病,摔得頭破血流。陶星聽了心裡非常難受。於是,他將媽媽送到了鎮上的敬老院,不料幾天後媽媽就大吵大鬧要回家。

“一見面,她流著淚將我和姐姐緊緊摟在懷裡,久久不肯松手,還一邊搖頭,一邊嘴裡含糊不清地說著什麼。”回憶起當時的情景,陶星淚流滿面,“媽媽啊,這一輩子,無論在什麼地方,無論在什麼時候,我們都不會丟下您!”

2006年9月,他在學校附近租了一間地下室,一邊照料母親一邊讀書。但一個月後,房東因特殊情況急作他用,他們不得不搬出來。新牆鎮農技站的劉永紅阿姨了解情況後,把母子倆接到家裡,不收房租和水電費,他們終於又有了一個“新家”。

“母親雖然瘋瘋癫癫,但她卻知道疼我和姐姐。別人給她一個蘋果,她會切一半留給我;鄰居給她的零食,她都放在衣兜裡留給我。”陶星說。他跟母親能夠用幾個簡單手勢的溝通,“我母親高興時會用她的下巴靠著我的頭‘撒嬌’;她還會用手指著我的校徽,又豎起大拇指,意思是說,我是個學生,將來是有出息的!”

父親曾告訴陶星,母親在懷他的時候,一次發病摔倒在馬路中央,摔得頭破血流不省人事。可是,她剛醒過來,就不停地摸肚子,發現孩子還在,就舉起大拇指示意圍觀的人,意思是孩子還好。“這件事,我一輩子都記得,沒有母親,哪裡又會有我呢?所以我照料母親是天經地義的。”

陶星說,他最大的願望就是治好母親的病。

責任 最怕媽媽走丟了

“多想叫聲‘媽媽’時她能回應我,即使是一句微弱的回答,我也心滿意足了。”

陶星最怕的事是“媽媽走丟了”。他說,一個月前媽媽曾走丟過一次,他費了好大勁才把媽媽找回來。

那是今年正月十二的下午,陶星像往常一樣下課後小跑回到家。當他推開房門卻大吃一驚,媽媽不見了!“媽媽只怕是出事了,快找!快找!” 陶星找遍整個院子,也不見媽媽的蹤影。他慌了,急忙找鄰居王爺爺借了一輛舊自行車,到外面去找。

雨不停地打在他的臉上,冰冷冰冷的,陶星毫不在乎。最後,路邊一個縫紉店的女老板告訴他,他媽媽朝榮家灣方向走去了。

一個中年女子被陶星的孝心所感動,塞給他50元錢,讓他去坐摩托車找。車在路上顛簸,夜色越來越濃,陶星急得心都要跳出來了。雨越下越大,他全身濕透了,凍得直打哆嗦。他想,媽媽肯定也在風雨中挨凍。這時,他多麼希望媽媽就在眼前,“多想叫聲‘媽媽’時她能回應我”。陶星心裡不停地祈禱“媽媽,千萬不要出事”。

在離縣城不到一公裡多的311工廠附近,陶星終於找到了倒在地上“哇,哇,哇……”叫喊的母親。他脫下自己的衣服,用雙手擰干水,擦干媽媽身上的雨水和泥濘,把媽媽抱上摩托車。

回來時已是深夜,陶星泡了一杯紅糖水,用勺子慢慢地喂媽媽喝下。隨後,他又幫媽媽換洗了所有衣服,輕輕地把媽媽扶到床上躺下,蓋上兩床被子。晚上11時,陶星才走進廚房給自己做了點飯吃。

樂觀 喜歡唱歌的陽光男孩

陶星喜歡一邊唱歌一邊做家務;他喜歡“超級女聲” 張靓穎,也喜歡湖南衛視《晚間》欄目幽默風趣的主持人張丹丹。

盡管生活充滿艱辛,但陶星從未向命運低頭。他從未以照顧母親為借口耽誤過一節課。他說:“只要媽媽活著,就是我最大的動力,再苦再累也要熬過去,因為我是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陶星初三的語文老師孫桂文回憶說,每當她在課堂上講到孝道和做人時,陶星總是聽得最認真,講到朱自清《背影》、胡適《我的母親》這些課文時,他甚至熱淚盈眶。

記者發現,陶星喜歡一邊哼唱那首《感恩的心》,一邊做著家務活。“天地雖寬這條路卻難走,看遍這人間坎坷辛苦,我還有多少愛我還有多少淚,要蒼天知道我不認輸。”可能是他跟歌詞裡的意境有太多共鳴。

岳陽縣三中團委書記廖娴老師告訴記者,陶星喜歡唱歌、播音,多次被評為優秀青年志願者、優秀播音員、三好學生、德育標兵。學校青年志願者組織去鎮敬老院打掃衛生,陶星每次都很積極,並沒有因為要照顧母親而推辭。

陶星學習很刻苦,成績一直排在班級前十名。陶星也喜歡“超級女聲”中嗓音很動聽的張靓穎,喜歡湖南衛視《晚間》欄目幽默風趣的主持人張丹丹。

陶星樂於幫助別人,很有人緣。高一時的同桌尹婉舒說,陶星為向她講清一個數學題目不惜耗費自己寶貴的休息時間。前不久,學校有位女同學摔成重傷,學校號召捐款,陶星把衣兜裡僅有的5元錢捐了出來,這可是他和母親兩天的伙食費。

節儉 一周生活費不到18元

1.5升的食油他和媽媽能吃上兩個月,40元一袋的米他花了半個多小時講價才讓老板少收一元錢,但當米店老板知道他的情況不要他的錢時,陶星硬是不肯。

按規定,陶榮初的遺屬每年有撫養費4000多元,但陶星的學費就占去絕大部分,母子倆每個月的生活費控制在100元左右。

前些天,陶星那雙破舊的膠鞋進水了,下雨天不能穿。他與地攤老板講了十幾分鐘的價,終於砍了兩元錢的價,花18元錢買了雙藍布膠鞋。掏錢時,陶星還是很心痛,要知道,18元錢夠他和媽媽吃一個星期了。可剛過幾天鞋邊就壞了個口子,陶星不停地向記者歎氣,“這麼貴,怎麼這麼快就壞了!”

陶星一般是每個月給母親買一次肉開葷。去鎮上的菜市場,他專挑最便宜的買。1.5升的食油他和媽媽能吃上兩個月,40元一袋的米他會跟老板講半個多小時的價,“砍”下一元錢。但是後來米店老板知道他的情況不收他的錢時,陶星卻又一定要給錢。

見陶星伙食不好,學校團委書記廖娴老師特意買了點排骨給陶星,讓他炖湯吃。可陶星說,他從來沒有吃過排骨,根本就不會做。廖老師幫他做好後,卻發現吃飯時他把排骨和肉全讓給了媽媽。

陶星的行動也感動了鄰居們,陶星和母親得到了眾多好心人的幫助。今年3月12日下午,王佳良羊角風突然發作,倒在院子大門口,鄰居王爺爺和劉永紅阿姨急忙將她扶坐在椅子上,又是泡熱茶,又是幫她揉背、捶腿、按頭……

學校對面的餐館老板知道他的情況後,陶星來買飯菜時從不收錢。去年過年時,餐館老板還把幾塊臘肉、100元錢送到母子倆手中。

在陶星住的房子裡,牆上掛著一些搾菜,地上也放著一些芹菜、蒜苗等。他說,這都是鄰居送來的,“我走到哪裡,哪裡就有我的家”。

 

陶星精神:治療“90後問題”的良藥

  本報記者 蔣偉 /文 伏志勇/圖

  陶星能有今天的舉動,絕不是偶然的。他從小生活的環境,他受到的言傳身教,他現在所處的生存狀態,似乎注定了他會走上這條與其他“90後”完全不同的人生之路。

  專家認為,在物欲和世俗的沖擊、家庭的過度呵護下,上世紀90年代後成長起來的青少年出現了很多心理問題:缺少理想和信仰、功利欲望心強、過分自我和追求個性。

他們這一代人既沒有形成正確的現代價值觀,又沒有把優秀的傳統價值很好地繼承,很多青少年處於一種精神匮乏的“懸空狀態”。然而,從陶星身上,我們卻看到了“90後”一代在成長中所迫切需要的孝心、愛心和感恩心,還有堅強、樂觀和責任感。

  父親是他最崇拜的人

  陶星的童年是在幸福和磨練中度過的,盡管家境貧寒,卻很溫暖,在父親陶榮初的呵護下茁壯成長。老實厚道的陶榮初是新開鎮中學的廚師,負責為學校幾百師生做飯菜。陶榮初是孤兒,曾得到很多好心人的幫助。在他的教育下,陶星姐弟倆從小就學會了感恩和關愛他人。

  在陶星印象中,父親一天到晚都是忙碌的,為了養家和買藥給妻子治病,他還利用周末和下班時間在家附近開墾了5畝荒田種水稻,他還在夏天賣西瓜和冰棍以補貼家用。雖然每天辛苦操勞,但父親堅強地為一家人撐起了一片藍天。

  陶榮初經常跟陶星姐弟倆說,不要嫌棄母親,要學會感恩,“兒不嫌母丑,犬不嫌家貧”。“父親從小給我留下了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他經常跟我說,‘困難並不可怕,怕的是在困難面前倒下了爬不起來,’這句話讓我受益終身。”陶星說,就連他現在照顧媽媽的技巧都是從父親那裡學來的。

  一生永遠的承諾

  2004年5月,陶榮初被檢查出是胃癌晚期,此後病情日漸嚴重。9月3日晚上,父親把姐弟倆叫到跟前,浮腫的眼睛裡含滿了辛酸的淚水,父親用呆滯的眼神示意他和姐姐陶平,又朝妻子看了看,他顫抖著緊握陶星和陶平的手吃力地說:“孩子,我如果活不下來,你們要堅強地生活下去,特別要照顧好媽媽。子不嫌母丑,她再瘋再癫、再聾再啞、再老再丑,畢竟是她把你們帶到了這個世界,以後你們千萬不能嫌棄!”陶星和姐姐傷心地哭著連連點頭。沒想到,這竟是父親的遺言。這一點頭,也成了他和姐姐一生永遠的承諾。

  想帶著母親上大學

  陶星說,夜深人靜時,安頓母親睡著後,有時他會一個人躲在被子裡哭。“想到這麼多艱辛和苦難都發生在我一個人的身上,想到自己從來就不知道什麼叫母愛,想到以後的生活還無著落,我就忍不住要流淚……但第二天一到學校,我就會全忘了,仍然堅強快樂起來。”陶星的眼睛濕潤了,但眼神仍然很堅定,“我並不想得到別人的捐助。再苦再累我也要熬過去,我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臨別時,記者問陶星,將來考上大學,母親怎麼辦?陶星的回答很干脆,“我會帶著母親上大學,終生照料她。”陶星說,“我可以申請助學貸款,還可以勤工儉學。我最想讀醫學專業,將來幫母親治好病,讓她享受天倫之樂!”

陶星心語

  我母親雖然瘋瘋癫癫,不能說話,聽不到話,她雖然不能像別人的母親一樣給我物質上關心,生活上照顧,精神上鼓勵,反過來,還要我一把屎一把尿地照顧她。但她生我養我,疼我愛我!我怎能不感謝她的大恩大德呢?

  摘自陶星作文《我懂得了“父愛”》

  “百善孝為先”。在我們的身邊,無時無處不充滿著“孝道”的身影,吃飯時給你母親盛飯,吃完飯後幫他們收拾碗筷,當父母在外忙了一天時,可以幫他們揉一下背、捶一下腿。這都體現了你對父母的孝心,體現了你對他們養育之恩的感激。

  摘自陶星作文《孝心——做人的基本原則》

  一個不愛父母的人,肯定不會愛祖國、愛朋友;一個對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順的人,不能指望他對社會作出多大的貢獻。

  今後,即使我不能做出驚天動地的大事,至少要做一個有愛心,懂義務,樂於奉獻的人。媽媽在人世間的一天,就是我為母親盡孝的一天,只有這樣,我才能告慰我父親的在天之靈,才能對得起生我養我的,苦命的娘親。

  摘自陶星作文《可憐的娘親,兒將永遠陪伴您》

  記者手記

  超越“跪乳反哺”的孝道

  跟陶星一起生活的三天裡,他的孝心、堅強和樂觀完全感染了我。

  17歲,正是花季少年需要父母遮風擋雨的年齡,他卻得不到父母的呵護,反而承擔起了該由一個大人來承擔的責任。當我看到他對母親從洗衣、做飯、刷牙、洗腳,甚至上廁所、洗澡,都是無微不至的照顧;當我看到他把好吃的飯菜讓給媽媽,自己吃燒糊了的飯時,當他讓母親先吃排骨上的肉,自己再撿起飯桌上的骨頭啃時……那種身臨其境的辛酸,讓我內心感受到了強烈的震撼,雙眼一次次情不自禁地濕潤了。

  羊有跪乳之恩,烏鴉有反哺之義,陶星的孝已經超越了“跪乳”和“反哺”的境界。社會轉型時期,我們特別要向“90後”一代呼喚孝心和感恩心的回歸。陶星的孝心、愛心、感恩心,他的堅強、樂觀和責任感,正是90年代後成長起來的同齡青少年所缺少的東西,在當今社會尤顯寶貴!

  專家觀點

  呼喚90後少年孝心回歸

  獲知陶星的事跡後,北京大學社會學系主任夏學銮教授談到,陶星的行為是對孝道新的诠釋,是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傳承。作為上世紀90年代後出生的一代,在世俗化、市場化的社會轉型時期,這種精神顯得尤為難能可貴。陶星還是一個需要父母養育的孩子,他這種特殊的孝是對孝道在新時期新條件下新的發展,是傳統倫理美德與時代精神相結合的完美體現。

  夏學銮說,在物欲和世俗的沖擊、家庭的過度呵護下,90年代後成長起來的青少年出現了很多心理問題:缺少理想和信仰、功利欲望心強烈、過分自我和追求個性,也導致少年犯、追星族、網瘾、暴力叛逆等刺激反應現象的出現,這些已經成為了一個越來越嚴重的社會問題。既沒有形成正確的現代價值觀,又沒有把優秀的傳統價值繼承下來,導致“90後”一代中的很多青少年處於一種精神匮乏的“懸空狀態”,他們迫切需要孝心、愛心和感恩心的教育,學會平等、尊重和承擔責任。

  他表示,從陶星身上所體現出來的孝道,堅強、樂觀、自信的生活狀態,面對困難自強不息的精神,對“90後”這一代人來說是一種榜樣力量。陶星的事跡,對“90後”一代特別是溫室環境中成長起來的青少年具有良好的教育意義;陶星的精神,是治療“90後問題”的一劑良藥。“90後”一代需要孝心教育、感恩教育和挫折教育,去體驗生活和勞動的艱辛,學會孝敬父母、關愛他人,避免“以我為中心”, 實現對文化、精神和傳統美德的傳承。構建和諧社會需要孝心和感恩心,我們有責任呼喚孝心和感恩心的回歸,並使之發揚光大。


與90後孝子陶星面對面

來源:cixiaochina

2007年7月28日,北京夏日一個難得的舒爽日子,中華慈孝網記者在國宏大廈見到了一直欽佩和敬重的好孩子——90後孝子陶星。

      出現在記者視野裡的陶星陽光而帥氣。“你好,陶星!”我們笑著跟他打招呼。雖是第一次見面,但是在網絡上看了不少他的照片和他的事跡報道,加之我們中華慈孝網本就關注孝道、以弘揚孝道為宗旨,因而對他非但不陌生,而且倍感親切。陶星淺淺地笑著說“你好”。我們看到,被媒體報道、被人們稱頌、被領導贊譽的陶星依然是一個樸實的孩子。面對我們的提問,還經常帶著明顯的拘謹甚至羞澀。  

一、    

 陶星,17歲,湖南省岳陽縣三中學生,八月份開學就上高三了。14歲時,身患癌症的父親去世,留下一個患有癫痫、智障的聾啞母親和兩萬元的債務。此後的3年裡,照顧母親的重任就壓在了他身上,這位堅強、樂觀的“90後”陽光少年開始了帶著母親求學的艱難生涯。     陶星幾年如一日精心伺候聾啞、智障且患有癫痫的媽媽,帶著媽媽上學的故事,自4月份被媒體報道以來,迅速傳遍了祖國大江南北,令無數人感動落淚。     今年4月18日,共青團湖南省委書記李晖被陶星事跡感動,做出批示: 陶星是全省青少年學習的榜樣。號召全省廣大青少年學習陶星的孝心和感恩心,堅強樂觀、自強不息的精神。6月1日,湖南省委書記張春賢亦被孝子故事深深打動,立即做了“90後中國孝子陶星事跡很感人,有典型意義”的批示,希望有關部門進一步做好宣傳報道工作。     近年來,人們常常感歎 “孝道式微”,尤其80年代以後出生的獨生子女,他們從小生活在眾星捧月般的環境裡,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一點不合心意便對父母抱怨多多,不大懂得孝道為何物了。然而90後孝子陶星的出現卻給人們眼前增添了一抹亮色,讓人們的心靈如沐甘霖。 

  二、    

“是第一次來北京嗎?”記者問。    

“是。”    

“帶媽媽來了嗎?”    

“沒有。”    

“離開了你,誰來照顧媽媽呀?”    

“是劉姨(一個好心的鄰居)。我會盡快回去陪她的。”   

  說這話時陶星帶著不易覺察的不安,甚至愧意, 而從這點滴裡我們感受到的是一個孝子對母親無時不在的惦念與牽掛。    

當記者誇他作文寫得很棒時,當記者問他有沒有覺得自己很偉大時,他很謙虛也有些腼腆地低下頭說:沒有啦,沒有什麼啦……    

是的,對於他來說,悉心照顧媽媽,像照顧一個兩歲孩子一樣的照顧媽媽,完全出乎一個孝順孩子的本能,幾年來也已經成了一種習慣。雖然那對我們每一個成年人來說都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母親聾啞,這還並不可怕,而且智障,智商類似一個兩歲的孩子,生活不能自理。母親的全部生活,吃喝拉撒事無巨細完全依賴兒子陶星,那其中的瑣碎與繁雜應該只有沒日沒夜侍弄過孩子的母親最知道。但是陶星都做了,他一直把母親伺候得干干淨淨。    

因為患病,母親還不時到處給人家制造禍端,幾年來,陶星已經習慣了不斷地給別人道歉,請求諒解,這也很像是父親或母親為著淘氣的孩子惹下的麻煩而做的補償。    

母親同時還患有癫痫症,發病時陶星為了避免母親把舌頭咬壞主動把手塞進母親嘴裡讓她咬,雖然她也許並不能領會兒子的努力和付出。母親還經常在發病時,把陶星身上弄得青一塊紫一塊的。    

問陶星:這麼久,這麼難,這麼累,抱怨過嗎?    

“沒有。”    

“沒有?”    

 “嗯”。    

 停了一會,他說:但是委屈過。    

心裡掠過一絲疼惜,想抱一下他或者握一握他的手,他只有17歲,比我的侄兒才大兩歲而已。而我的侄兒無時無刻不在享受著方方面面的呵護與照顧。    

 沒有抱怨,是因著感恩心與責任心;有過委屈,因為他畢竟還是個孩子,是個渴望溫暖和愛撫的孩子。    

陶星作文裡曾說過:我母親雖然瘋瘋癫癫,不能說話,聽不到話,她雖然不能像別人的母親一樣給我物質上關心,生活上照顧,精神上鼓勵,反過來,還要我一把屎一把尿地照顧她。但她生我養我,疼我愛我!我怎能不感謝她的大恩大德呢?    

通常我們說孝順父母是一種回報和感恩,感謝父母的辛勤養育,感謝父母一針一線、一蔬一飯裡的恩情,感謝父母為我們成長付出的無盡的慈愛與心血,等等。但是對於陶星來說,母愛對他來說是陌生的和奢侈的,因為只有嬰兒般智力的母親除了對陶星本能的依戀外幾乎不能給予他什麼。    

但是陶星說:“畢竟是她把我帶到了這個世界上”。    

僅僅因為“畢竟是她把我帶到了這個世界上”這樣一份養育恩情也一定要孝敬媽媽。也正是這一點讓我們對這個男孩充滿了更多的敬佩與疼惜。因為對比起來,這樣一種回報更能彰顯人性光輝,也更加難能可貴。    

這個一邊上學一邊擔負著沉重家庭負擔的孩子居然成績很優秀,居然一直那麼陽光、那麼樂觀,實在讓人敬重和欣慰。    

談及媒體報道和領導關注後,生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他說:生活條件得到了一些改善,非常感謝好心的人們!我本意並不想得到別人的捐助,再苦再累我也要扛過去,我要做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這份堅強、樂觀和自尊是多少成年人在逆境中都不容易堅持的。從這個意義上說,他何止是青少年學習的榜樣,他是我們所有人、所有為人子女者的榜樣!     

        我們常說:寒門出孝子。也許是因為寒門的孩子更多的 體會了父母的艱難,更懂得心疼和感激父母。寒門,比之條件較好的家庭,比之豪門,生活中有太多倍的艱難,因而為了實現願望、實現讓親人幸福的願望,哪怕很卑微的,都需要與艱難對抗所付出的艱苦努力,這也就更能觸摸到生命中最令人溫暖的“奉獻”“體恤”“犧牲”“報答”等更貼近生命內核的感人元素,也就更能放大與彰顯母慈子孝的動人力量。    

而陶星的家庭又不比一般寒門,僅僅是經濟條件差而已。對於一個少年來說他的生活裡有太多的艱難與單向地付出。那裡的“奉獻”“體恤”“犧牲”和“報答”有著更加撼人心扉的力量,超出了尋常的“反哺”的意義!    

 記者問他:現在有很多同齡人,他們衣食無憂,生活幸福,卻有很多人稍有不滿就離家出走、打罵父母等等,你怎麼看他們,你想對他們說些什麼?    

 陶星想了想,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希望他們好好珍惜吧,好好孝順父母。    

“了解我們中華慈孝網嗎?去年我們舉辦了中國演藝界十大孝子評選。”    

“知道,知道!”陶星露出了喜悅的顏色,“那個活動我知道,很有意義的。”    

“謝謝你!對我們中華慈孝網或者我們網友說點什麼好嗎?”

“嗯……”陶星想了想,很鄭重地說:“希望中華慈孝網更好地弘揚孝道,讓孝道像一粒種子在大家心裡扎下深根,讓更多的人好好地行孝和盡孝。”    

 談話結束了,看著眼前這個質樸、堅強、懂事的少年,我們的心裡充滿了祝福,除了祝福還是祝福。祝福陶星的媽媽早日康復,祝福未來的陶星多一些快樂少一些艱辛,祝福陶星明年考上理想的大學,祝福陶星永遠做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陶星心語:

我母親雖然瘋瘋癫癫,不能說話,聽不到話,她雖然不能像別人的母親一樣給我物質上關心,生活上照顧,精神上鼓勵,反過來,還要我一把屎一把尿地照顧她。但她生我養我,疼我愛我!我怎能不感謝她的大恩大德呢?—摘自陶星作文《我懂得了“父愛”》  

“百善孝為先”。在我們的身邊,無時無處不充滿著“孝道”的身影,吃飯時給你母親盛飯,吃完飯後幫他們收拾碗筷,當父母在外忙了一天時,可以幫他們揉一下背、捶一下腿。這都體現了你對父母的孝心,體現了你對他們養育之恩的感激。 —摘自陶星作文《孝心-做人的基本原則》

一個不愛父母的人,肯定不會愛祖國、愛朋友;一個對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順的人,不能指望他對社會作出多大的貢獻。今後,即使我不能做出驚天動地的大事,至少要做一個有愛心,懂義務,樂於奉獻的人。媽媽在人世間的一天,就是我為母親盡孝的一天,只有這樣,我才能告慰我父親的在天之靈,才能對得起生我養我的,苦命的娘親。
——摘自陶星作文《可憐的娘親,兒將永遠陪伴您!》

        記者手記:     以前采訪過很多名人、學者或者專家,采訪一個17歲的年輕人、孝子還是第一次。但是他給記者內心帶來的觸動卻是以往從沒有過的。一個本該在父母的羽翼下備受呵護與寵愛的孩子,承擔起了成人都難以承擔的家庭重擔,並且沒有抱怨,堅強而樂觀地學習和生活。這實在是難能可貴的。也許從陶星身上,我們不僅要學習他的孝道和各種美德,同時我們也要思考:是什麼成就了陶星這個好孩子?孝道何以能在他那裡得以很好的傳承?現如今的大量青少年為什麼很少懂得盡孝和感恩?僅僅歸結為“人的天性不一樣”恐怕是不行的,這裡面是不是也顯示了家庭或者學校的教育的某些缺失?    

陶星說過,他的父親生前經常跟他姐弟倆說:“不要嫌棄母親,要學會感恩,‘兒不嫌母丑,犬不嫌家貧’”。陶星說,就連他現在照顧媽媽的技巧都是從父親那裡學來的。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尤其是言傳身教、耳濡目染對孩子的一生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對於陶星,我們有很多欽佩,很多祝福;對於孝道,我們有很多思索,需要我們做的事情還很多、很多……

 

上一篇:五孝子廣州尋母八天未果 幸在救助站相見
下一篇:絕對真實!誠心感動冤親債主,業消病去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