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禮旭:如何建立理智的人生觀6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2006年幸福人生講座—如何建立理智的人生觀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六集)  2006/11/5  台灣中坜善果林  檔名:52-177-06

  尊敬的諸位法師,諸位同修,諸位大德,大家早上好。我們昨天提到幾個重要的人生態度,而這些人生態度能夠讓我們人與人的關系愈來愈融洽。因為人生大半的煩惱都來自於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對立,甚至於是沖突、怨恨,要化解這些問題,我們才能讓家庭和睦。這樣是齊家,進一步治國、平天下,甚至於是愛護大自然,都是從「親親而仁民」,親愛自己的父母,因為仁愛之心是從孝悌自然生起來的。「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兄者也」。

  我們在跟一些朋友們交流的時候,他們都說我很想愛人愛不起來。他們也很苦惱,因為學的是大乘佛法,為什麼人都愛不起來?諸位朋友,為什麼人都愛不起來?因為對自己的父母、對自己最親的人,沒有真正關愛之心,一層樓都不爬,一下子就要一步爬上天。做人要從德行的根本孝道開始做起。所以儒家告訴我們,「夫孝,德之本也」。佛家釋迦牟尼佛說道「三世諸佛淨業正因」,都是從孝道開始做起,所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而真正孝養父母落實在哪?就落實在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上。我們一切身口意都是利益他人、都是成就他人,這叫立身行道。這樣我們的父母會非常的歡喜。以顯父母,大孝顯親。以顯父母,絕對不是說父母去世以後我們才來顯,當下我們能依《弟子規》修學,依聖賢教誨修學,當下就能以顯父母。不只是以顯父母,甚至於曾經疼愛過你的這些叔叔、舅舅,這些長者,他們都會與有榮焉,那是我外甥、那是我侄子。因為當我們對社會有貢獻的時候,會贏得眾人的肯定。

  有一位老師三十多歲而已,是個女老師,她在海口航空站上班,也算是公務員的工作。她來聽了課之後,因為她自己也有小孩,自己很受益,希望更多人能夠得利益。她每個禮拜坐回自己的家鄉,來回都要一個多小時,來回都是自己出車錢,回去把鄰裡鄉黨的孩子召集起來教《弟子規》。要回去教以前,她來跟我提到這件事。這位老師,我們一起修學了差不多也有三、四個月,沒有跟我講過話。直到她決定要回自己的故鄉去奉獻的時候,才到前面來跟我們交流應該如何去做?她要如何去提升?她有這分承擔,很多的助力就進來了。所以責任的承擔是成長的開始,她就自己會去找方法。有心的人,方法一定會找到。找不到方法是什麼?心不夠真。所以寧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藉口。

  昨天已經提到建立理智有六點,我們稍微來復習一下。第一點是?諸位朋友,人這部機器不多用就會慢慢壞掉,多用可以愈用愈好,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我現在的記憶力程度跟高中差不了多少。記憶力是可以提升回來的,這些都是我們要很相信的真相,不然真的很多似是而非「人愈老記憶力就愈衰退」,這句話有沒有道理?這句話是誰講的,大家知不知道?就是那個記憶力一直衰退還要給自己找台階的人。你看我們師公九十七歲講經,要不要翻稿?《詩經》說什麼、《書經》說什麼,為什麼?他常常用心,常常用腦,所以它的功能都保持得很好;你不用了,它慢慢、慢慢的就退下來了。而且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因為我們年齡愈大,可能執著愈多;執著愈多,就把智慧給障住了。

  「欲令智迷,利令智昏」,你有貪著,你的智慧、記憶力就開始衰弱。因為還沒有聞聖教,我們執著,記憶力也好像慢慢在衰退。但是後來(十年前)開始接受師長的教誨,我們堅信「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個信心起來,力量就起來了,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相信自己有萬德萬能。你看《三字經》裡面講,「若梁灏,八十二,對大廷,魁多士」。梁灏八十二歲才考上進士,你看看站在那裡,他都還沒有說話,底下人對他佩不佩服?人家活到老學到老,考到八十幾歲了,都不放棄,「至心求道,精進不止,會當克果」。我們的老祖宗聖賢人演得這麼徹底,我們要對得起他們的表演,要承先啟後,他們能做到我們也能做到。而且說實在的話,要能夠扭轉現在的社會風氣,我們的道德修養必須比古聖先賢還高,而且要高很多才行,這是客觀的分析。

  諸位朋友,當我們聽到要比古聖先賢還要高很多,還是要比古聖先賢高很多?突然想起孟夫子那一句話,「當今之世,捨我其誰」。當仁不讓,挺身而出。「士有百折不撓之真心」,這個心真的發出來,「方有萬變不窮之妙用」。所以「慈悲為本,方便為門」,而慈悲跟方便是一不是二,沒有方便,是慈悲心不夠;真正有心,方法一定會找出來。所以剛剛我們提到的,寧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藉口。這是第七點,我們先把這點復習完。

  第一點是人之初性本善。第二點從因可以得到好的果,從果可以推原因在哪裡,活得明明白白。第三隨順聖賢教誨。第四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第五點掌握情緒,才能掌握未來。第六自己對不對、自己好不好最重要,先不要求別人。正己而不求於人,則無怨。為什麼還有人埋怨我們?一定是我們先要求別人,沒要求自己。第七寧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藉口。這位女老師她自己家裡受益,你看親親而仁民,很自然的希望別人的家庭也能受益,尤其是回自己的故鄉,飲水思源,知恩圖報。

  在這三年多我走過了不少地方,常常還有機會比方回海口、回深圳、回到北京、回到山東去,我都會很自然的說「回」。假如我說我要去海口,海口的人會給我舉牌子抗議,你是我們海口人,怎麼可以說去海口?要說回海口。所以人情不可拂。你說我要去你那裡,我要回那裡,感覺一不一樣?不一樣。但是說實在的,我們是真心的講出來我要回海口、我要回深圳去,我要回家。哪裡是家?有愛的地方是家,有感恩的地方是家。假如沒有愛,沒有感恩,那只是旅館而已不是家。所以每個地方,我們都深深感受到當地人對我們的那分愛,而我們時時記住他們那分恩德,不然我孤身一個人在那裡,怎麼可以發展起來?多少人盡心竭力的護持幫助,這樣的恩我們要記在心上。所以每次回到這些地方都是回家的感覺。

  其實這分感覺,在我坐飛機要下到海口的土地上(海南海口的土地上),這分感受都提起來。因為當初很多年前,我在念大學遇到了一位好朋友,這位朋友歐洲、美洲走過不少地方,他的成績也很優秀,二十七歲就拿到博士學位,現在也是大學裡面的一些(最近我們比較沒有聯絡)應該也是教務主任這類的工作。他曾經跟我提到,他每到一個國家地區,一定把地上的土壤拾一把起來裝在瓶子裡面。每當他回首自己的人生過程,看到每一瓶的土壤,這是倫敦的、這是紐約的,他每每看到這些土壤的時候,就想起我那一個月、那一段時間在這個地方,這個地方的人對我的恩、對我的照顧,他都念念不忘。諸位朋友,誰是幸福的人?幸福哪有那麼遙遠?能時時感恩的人那是最幸福的人。當我們時時感恩,諸位長者,當一個年輕人時時感恩我們,我們會怎麼對他?那真的是傾其所有的栽培他、照顧他,真的成就一個孩子,孝心、感恩心是根本。所以當我要踏到海口的土壤,我突然想起我朋友的這一段話,那不只要感謝人,因為我們現在學佛了,到一個地方所有十法界的眾生都在護持著我們,以至於我們的老祖宗都在護持。

  那時候我剛到海口,有一些老師,我們開的第一班讀書會,諸位朋友你猜猜看有多少人?十幾個人。十幾個人,開了第一期之後,這十幾個人幾乎現在已經分散在祖國各地,有的到廣東梅縣負責、有的到汕頭、有的到山東、有的到廬江去了。雖然人不多,但是個個人都是真誠的發心,所以我們要的是真心。雖是第一期,人數最少,但是這些老師現在都已經負責一方的中國文化的推動。

  當時聚在一起的時候,我就跟他們講了一句話,我說恭喜大家,我們居然在海口碰面。他們就很納悶,為什麼在海口碰面要恭喜?我就跟他們講,你們過去一定都是忠臣,然後被貶到海口來。以前海口叫什麼?蠻荒之地,那個被判到海口、被判到廣西、廣東,差不多都是一命嗚呼的命運。因為那時候都沒有開發,很多瘴氣對人的身體很傷,你假如沒有真正的浩然之氣,到這些地方你會憂郁而死。你看蘇東坡到了海口活得很好,因為蘇東坡有正氣,而蘇東坡的正氣跟誰有關?跟范仲淹的祖宗范滂有關。分析起來,大家會真正覺得所有的炎黃子孫真的是一體。范仲淹是不是我們的祖宗?他的教誨深深的感動了我們,提攜了我們,他怎麼不是我們的祖宗?

  因為在漢朝的時候,范滂是一個忠臣,非常的正直,而那時候東漢末年,朝廷已經比較腐敗,他是登車攬辔,他坐上車,告訴自己,「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這是范仲淹一千年前的祖宗;一千年後,范仲淹很小的時候就說出,慨然以天下為己任。你看祖宗一千年前的精神,傳到一千年後依然。諸位朋友,我們到底留給子孫什麼?我們已經留了什麼?不會是留了打麻將吧!那一天我們重陽節辦課程,來了兩千多個鎮民,把整個大街封住了,像在過年一樣很熱鬧。因為是重陽節,所以是尊重老人,老人都坐前排,前面都擺著瓜子、水果請老人家吃。老人家每個走進來,嘴巴都笑到快要裂到耳朵來了,很高興。有很多小孩都在前面聽課,我們說:我們鎮民有什麼問題可以問?結果鎮民沒有什麼問題,小朋友發問了一個問題,他說老師,打牌是不是賭博?你看小孩想這個問題想多久了?他可能每天都看到那個場景。到底我們留給孩子什麼?

  家風就是你留在孩子們心田中的風范。我想到我父親是什麼?想到我父親是在那裡給我奶奶按摩;想到我父親開車的時候連喇叭都不按,看人家開快車,馬上脫口而出快也沒快那五分鐘。所以喇叭我也不會按,快車我也不會開,為什麼?父親沒有給我這個榜樣看,壞榜樣。我們回想到母親是什麼?是看她教書教得很認真。有時候下課的時候,剛好那時候我母親跟我同一個學校,去的時候看母親累得趴在那裡,都是盡忠職守的榜樣給我們看。甚至我的奶奶留在我們腦海裡,我的奶奶就是非常節儉,一張衛生紙可以用好幾次,然後走到哪電燈就關到哪。那時候覺得不要省成這個樣子!可是你看那就是德,德行一定感我們的良心,只是感一年就現前還是感十年才現前?所以我的資質太差了,奶奶的風范十年以後才起作用。後來自己賺錢,我們家三個孩子(還有兩個姐姐),三個人都很節儉,比我父母還節儉,為什麼?因為我們的始祖是奶奶,所以我們跟奶奶學習到這個態度。

  但是節儉要對自己。有時候我們持戒要很清晰,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不然持過頭了,旁邊的人看到我們都神經緊繃,那叫惱害眾生,持五戒就沒有持到第一個不殺戒了。今天在道場裡面,假如來修學的很多都是老太太、老公公,你把所有的燈關得都差不多了,他起來在那裡摸半天還得了!很多事情是沒有重來的機會,假如因為摸摸不小心跌下去了,那可能嚴重到我們都很遺憾,所以持戒要懂得權變。以前孔老夫子說,「學、道、立、權」,這就是勘驗我們學問學的境界到哪裡?我們現在在學,這幾點我們學了之後,好,我馬上回去力行,叫道。立,當回去之後,大家說你少來了,你幾兩重我還不知道嗎?這個時候情緒要怎麼樣?人家說你少來了,你幾兩重我還不知道?你馬上跟他鞠一個躬,對不起,我以前對不起你的地方太多了;他假如繼續講,就再對不起,保證他說不下去。你要把真誠心拿出來,這叫屹立不搖。「可與立,未可與權」,求學問就要達到通權達變。很多的戒律,只要我們能抓到慈悲為本,要通權達變就不困難。

  剛才是說到賭博?你看那個小孩子,小孩子問這種話,我們都可以感受到大人的德行好,還是小孩德行好?所以我們真的愈活愈顛倒。我到大學去講課的時候,我就跟大學生講:你們是小學的時候德行好,還是現在德行好?他們也很老實,小學。讀書是智慧德行愈讀愈高,奇怪我們現在怎麼愈讀愈低。這就是該教的沒有教,不知道知所先後。老祖宗講「士先器識而後文藝」。一個讀書人,士先器識而後文藝,這也是知所先後。我們回想這一百年來文化的浩劫,包含文言文被廢掉,參與這個工作的人大半都是讀古書的人,他的整個文學造詣都是因為讀了古書才有這麼高的境界。可是你看他回過頭來過河拆橋,因為他只有學到文藝、學到技能,他沒有恢弘的氣量跟深遠的智慧。我們希不希望再培養出來是糟蹋毀滅文化的人才?假如我們現在只是孩子你就趕快背,背愈多愈好,他的德行沒有跟上,就已經又在創造往後毀掉文化的人出來了。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你看他學了以後沒有德行,他以後會覺得我比聖賢人還厲害,聖賢人食古不化。真的要隨順聖教,要從德行扎起。

  我去年到馬來西亞去演講,回來之後,剛好間隔一個多月,到一所大學繼續去演講,我在那個學校講了一個學期。結果當地的這位大學老師就跟我講:蔡老師,我們中國文化要趕快講,像救火災一樣。我也不是很懂他的意思,他接著又說:在這一個多月期間,我們學校邀請了一些所謂社會的「成功」人士,這個成功兩個字要打括號。諸位朋友,什麼叫成功?你們都不知道,代表你們都沒有受污染。現在的成功有錢叫成功,所以邀請那些賺錢很多的人來。結果他們一站上台,對著大學生講:諸位同學,你們這一輩子要成功,首先要把「道德」兩個字放下。那個老師坐在底下,戰戰兢兢,還得了!把邪師請到哪去了?我們這個時代,要趕快有理智、有智慧判斷,不然真的把邪師統統請到大學的殿堂上面去講了。你要把道德放下,只要不殺人,只要不放火,只要不犯法;其實那個不犯法是只要犯法不要被抓到,什麼事都可以干。你看這些人都很有才華,他不可一世,可是他沒有德行,這樣會真的搞得天下大亂。我們為什麼不敢停下腳步?因為我們晚一天就差很多。所以當初我本來是要實習一年,我說我不實習,我要趕快去教書,我考代課,佛菩薩保佑,很順利也就考上了。

  記得我在補習班有一個很刻骨銘心的感受。當時在補習,教語文的老師給我們講了一件事,他說他有一個學生常常會感覺旁邊有人跟他講話,那就已經著魔,就很難受很難受,這是他第一次講。過了二、三天,他又來上課,他對我們說,我這個學生已經自殺死亡。他的學生這種情況,跑到佛寺去住;因為太恐懼,都有人跟他講話。結果到了佛寺,情況改善有限,他受不了就自殺了。那時候老師上完課就已經晚上了,我騎著摩托車回到我的家,在這個過程裡面我的眼淚就掉下來。假如我現在智慧夠,我能去講幾句諸法實相,直接把道理跟他開解清楚,他這條生命就不會結束了,只怪我們的智慧不夠。而當一個年輕的生命隕落的時候,那將是他的父母、所有愛護他的人一輩子的椎心之痛。所以當我們看到自殺率在攀升的時候,我們的內心都是非常的難受,很焦急。趕快提升我們的能力,不能再等了。

  我們為人父母、為人老師、為人長官,教育好我們的子弟是我們的責任。我們不怕吃苦,我們不怕磨煉,只怕能力提升太慢。所以當我從澳洲淨宗學院回來,我的同學說:我們學校剛好有一個老師教四十年要退休,六年級下學期他不想教了(學生真的是不好帶,所以他下學期不教了),得有代課老師來,但是這個班是全校最難帶的。不入虎穴怎麼樣?焉得虎子,而這樣的磨煉對我們能力的提升是最快。寧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藉口,絕不退縮。我們這一生有一個人生態度,只往前進,此生絕不後退。什麼不往後退?不隨順習氣叫不往後退。不只不隨順習氣,起心動念都不起妄想分別執著,要有這種目標,一起來,馬上「阿彌陀佛」把它打掉。妄想千般皆不管,一句佛號要分明,縱使碎骨粉身,也不妄失正念。連死都不怕,就怕這句佛號提不起來,勇往直前。我不知道我們現在寶島大學生自殺率高不高?在大陸,聽了都嚇死人。一個禮拜之內,同一所學校三個人自殺,其中一個是學校的老師。再不把人生的智慧傳遞開來,有多少的這種災難現前?

  有一所很知名大學的研究生,他讀書愈讀愈苦悶,他就去問他的指導教授:教授,《論語》第一句話明明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可是我怎麼讀書讀了十多年愈來愈苦?諸位朋友,現在你的兒子站在面前問你:媽媽、爸爸,不是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為什麼愈讀愈苦?他的指導教授跟他說,我也是很苦。他聽完以後很難過,不死心,又去找了學校知名度很高的老師,找到了其中一個最受學生歡迎的老師,他就去請教他:老師,為什麼愈讀愈苦?這個老師馬上正襟危坐告訴他,人生本來就是這個樣子。你看所有站在老師位子的人,到底講的是正知正見還是邪知邪見?我們當老師的人自己知不知道?我們當父母的人自己清不清楚?真正思考到這個點上來,教兒、教女,先教自己。這句話當老師的也是一樣的心境,教兒、教女,沒把學生當自己的小孩,教不好的,先教自己。因為你沒把他當自己的小孩,你就會嫌棄他。

  有位老師他在教一個孩子,這個孩子行為比較偏頗,教到實在他快要忍不住了,就很想把這個孩子放棄,但是因為學佛,就會有掙扎,這樣好嗎?突然他就起了一個念頭,假如他是我的孩子,我會怎麼做?你看這個念頭一起來,他沒有其他想法。我們學佛人都不能有這種心境,大乘佛法的學子叫做空有虛名。諸位朋友,在這裡要跟大家道歉,因為講了太多實話,實話特別傷人,對不起。師父慈悲到極處,都跟我們講實話,我們肯信受,那是人生最大的福分,我們真的要真干,要擴寬心量。我們有了這個高度的敏銳度,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要當榜樣。

  有個小孩讀小學,一個小女孩,有天回到家裡,聞到母親煮很香的食物,香味撲鼻。她聞到以後,想都沒想,不經意的就是一句話說,給奶奶家端了沒有?當她這一句話講出來的時候,全家哄堂大笑。她也很納悶,你們笑什麼?她母親就說:你們三個孩子(因為她有一個哥哥、一個姐姐)真的是同一個娘胎出來的。因為她的哥哥比她先回來,她哥哥一進門聞到香味,第一句話就是給奶奶家端了沒有?接著她姐姐進來,一進門聞到香味,也是給奶奶家端了沒有?她是第三個進來的,所以她那句話一講,全家都會心一笑。這叫家風。諸位朋友,我們現在的家風是什麼?我們心裡要非常的明白,而我們現在這個家風能不能傳千年後世不斷?假如我們現在都沒有這種氣慨,請問我們能傳多久?那一定一代都不見得傳得下去。

  子孫的命運跟我們是一體。我非常感恩我的爺爺,假如沒有我爺爺的堅持,當初家裡非常困苦,小學畢業,我很多堂叔都開始一起去工作了。我的爺爺堅持:我已經沒有讀書,沒有文化,我的痛苦,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再繼續痛苦。這是為人父母很自然的心境。為人老師也是一樣,我自己讀書讀了十幾年,栽在考試堆裡很痛苦,我自己當老師要不要這樣殘害學生?要不要?對。可是說實在的話,我們被升學主義壓得快死了,真正去當老師的,繼續壓學生。因為其他不會,只有這個會。父母、老師深思,人生的遺憾不要再給下一代繼續痛苦下去。

  我們常舉一個例子,我今天走路,突然跌進去一個坑洞,摔得四腳朝天,很痛。爬起來,抖落身上的灰塵、塵埃,爬出這個坑洞,下個念頭是什麼?諸位朋友,我們良心要適時提起,我們會不會跌下去,起來說有夠倒楣的,不能只有我一個人倒楣。現在這種心態很多,一聽到別人離婚,很安慰,不是只有我而已;一聽到別人孩子難教,幸好,他也難教,那不是只有我受苦。要不得!人的福分,就在這一念當中折損。所以為什麼我前幾年工作這麼不順,一年可以換八個、十個工作?人沒福,做什麼都做不成,因為思想折福。在求學過程當中,初中也好、高中也好,看同學考得比我高,很嫉妒;看同學考得比我不好,馬上走過去,我昨天就沒念,就考這麼高。人家已經心在滴血了,你還捅他一刀,福就是這樣流掉的。我們有沒有可能跌完之後,躲到草叢裡面去,趕快有人再來跌一下,我平衡一下再走?不可能這樣。一定是爬起來之後,聽到了人的聲音走來,趕快留下來,等他過來:這裡小心,別再跌下來,接著?能不能我已經幫一個人了,好了,走了?送佛要怎麼樣?送上西天去,你看我們幫人要有恆心,自己一個沒有恆心,我已經對他不錯了,夠了。自己不肯徹底的愛心,還找藉口。

  說到這裡,我就很慚愧。有一次在禮佛的時候,對釋迦牟尼佛頂禮,突然一道光芒就射入了我的腦海裡,《梵網經》上說的,佛陀已經是第八千次來到我們娑婆世界。當想起這一段經文,我的眼淚就不自主的掉下來,怎麼忍心讓一個大慈大悲的師父、老師走了八千次,我們還在這裡沉淪,還在這裡傷他的心?太不應該了,不能再這麼做了。一來慚愧自己,二來在我往後從教的生涯裡面,我沒有資格挑剔我的學生,因為他們都比我優秀。我是勸了八千次都不聽,我勸他們二、三次,又有什麼資格要求他們聽?所以感受到佛陀的慈悲,我們的耐心就出來了。

  我們比起佛陀差太遠了,「聖與賢,可馴致」,我們要「勿自暴,勿自棄」,所以一定要做到底。當然很可能先做一個招牌,在距離一百公尺以前,寫著「前方有個坑洞」。寫好之後,開始因為人的善心發出來,就會有很多善心人一起過來,就開始一起把這個洞填滿。諸位朋友,當人沒有聖賢教誨,他的心就掉入了萬丈的黑洞,罪惡的深淵。我們現在要把這個深淵,胼手胝足,同心協力把它填滿,不要讓這個遺憾繼續傳給我們的子孫,讓遺憾到此為止。讓後代子孫想到我們的時候是非常的感念、感恩。

  剛剛跟大家提到,這位女老師回自己的故鄉去教,車錢都是自己掏。不只車錢自己掏,有時候還拿回去四攝法,請這些孩子吃東西。而當她真正跨出去的時候,所有的助力來幫助她,送書的送書,給與經驗的,因為海口有一些老師教書都教了十年,都趕快把這些經驗跟她交流,因為她沒有當過老師。但是人有心,能力就能提升得快。所以她回去,有一次教,「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她就買了一籃荔枝回去,叫這些孩子拿給鄰裡鄉黨裡面年紀比較高的長者先拿,你看當下整個鄉鎮裡面的氣氛非常融洽。當天晚上、隔天就有很多鄉裡面的長者,都打電話給她父親:嫁出去的女兒,從來沒有一個這麼樣回報照顧自己的故鄉。而這個例子在海口出現。我們非常欣喜的,在台灣這樣的例子太多太多了,以至於現在在座的很多老師都做到,我們也給這些老師掌聲鼓勵。真的,能感是我們的心,所感的助力跟因緣,都是這個心自然感召來的。

  我們剛剛提到,我們所受的苦不要再讓後代子孫受,甚至於不要再讓我們眼前的孩子受。你看像我這種年齡最常遇到的就是人家問我:你怎麼還不結婚?有時候長輩看到我們就搖頭,唉!掌握情緒才能掌握未來,這個叫情緒互相傷害,那不是愛。我們常常都拿著愛,愛就像一把刀,我們在刀上寫了一個愛,就覺得它叫愛。你不聽我的,那個叫欲,不叫愛。很多,尤其我們這種年齡的女同學更辛苦,父母每天就在她耳邊,趕快結婚,趕快結婚。突然她實在受不了:媽,你又不幸福,為什麼叫我嫁?哇,那母親馬上愣了一下,眼前一片光明,對,我都不幸福,干嘛叫她嫁?明明就跌到一個坑洞裡,還要把她推下去。明白了,但是只能撐三十秒,三十秒之後烏雲又來了。什麼是烏雲?虛榮心。很怕走出去,你女兒還未嫁?你兒子還未娶?我們現在拿一個天平,一個是虛榮心、一個是孩子的幸福,哪一個重?有一些話點到為止。是,但是這個母親醒了三十秒鐘之後,突然又說:反正你就是給我嫁就對了,講那麼多。

  我們要冷靜,「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女兒的幸福是先嫁老公,還是先開智慧、先學判斷力?她都沒有智慧、沒有判斷力,她會找到好的老公?不要用老公,太粗俗,她會找到好的夫君嗎?她找不到好的夫君,你問題解決了嗎?那是愈搞洞愈大,到最後女兒要煩惱,女婿要煩惱,她生出的孩子更要煩惱,真是煩惱到連要閉上眼的那一刻都還在煩惱。所以先要女兒學德行,她先學什麼?先學《弟子規》。可是她年齡都大了,等她學完不就已經?沒關系,邊學邊看,有時候還自己判斷不了,很簡單,丟一本《弟子規》給她可能考慮的對象。丟過去,《弟子規》是照妖鏡,一照,是正、是邪、是妖、是正人君子就知道。他假如接過去以後,這本書太好了,然後又看他真的在孝,他真的在愛人,這樣就比較穩當。人要理智,不要意氣用事,不要太操之過急,「欲速則不達」。好,這一節課,我們先講到這裡。謝謝大家。

 

上一篇:淨空法師法語:你說這多自在!
下一篇:蔡禮旭:如何建立理智的人生觀7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