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禮旭:幸福人生講座(第三梯次)24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幸福人生講座(第三梯次)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二十四集)  2005/8/6  台灣中坜善果林  檔名:52-137-24

  諸位朋友,大家早上好!「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對人生來講,德行是根本,就像樹的根一樣。我們繼續往根源去了解、去深入,就能體會到德亦有根本,而德之本在孝。夫子在《孝經》裡面說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而只要找到了大根大本,本立道就生。你為人子之道生了,你的家道生了、你的事業之道也生了,你德行之根也開始發芽、茁壯,但是人生假如沒找到根本,縱使你賺很多錢,都是昙花一現,終究會敗喪下來。因為就好像一朵花它沒有了根,插在花瓶上,也只能好看二、三天,終究會謝掉;而有根的樹木、花朵,它不僅能夠開花結果,它所結的果又能夠長成一棵一棵的大樹、花草,而且可以綿延不絕。所謂「孝悌為傳家之本」,能傳世世代代好的家風,我們要學就要學千年不滅的家道,要取法乎上,目標要定得高。

  首先就要從孝開始教起。我們跟學生教導孝、教導德行,首先要從知恩報恩開始。知恩報恩是一個人的天性,我們看連物種都懂得這個道理,烏鴉反哺;其實不止烏鴉會反哺。有一個獵人找到了一個老鷹的巢,正在那裡等待要射殺老鷹,突然看到一只年輕的老鷹帶著一只老的老鷹飛到了巢裡;這個獵人看了覺得很特別,不知道這只年輕的老鷹飛去做什麼。過沒有多久這只年輕的老鷹飛了回來,因為它找到了食物,趕快來孝敬它的母親。所以獵人看到這一幕也把他的獵槍放下了,連動物都懂得報恩。所以「禮者」,我們對於父母的恩德所要盡的禮,最重要的是「報本反始,不忘其初也」。一生不忘當初小時候就是有父母的恩、就是有這麼多長輩的提攜,我們才有今日,所以「不忘其初也」。

  在晉朝的時候有一位讀書人叫李密,他的學問很好,皇帝要請他當官,下了好幾道谕旨他都沒到,皇帝很生氣,怎麼都不來我朝效忠。後來李密親自寫了一封上奏給皇帝,因為他從小父母就過世了,都是他的奶奶含辛茹苦把他撫養長大,而那時他的祖母已經九十六歲了。李密在奏摺上寫到,「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念念不忘這個根本;「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我的祖母假如沒有我的照顧,她的後半生最後的日子就很難過下去。寫得是非常的感人,非常的真切,當然皇帝看了也受到很深的感動。我們看了李密的「陳情表」也要時時叮咛自己不忘其初,不忘記成就我們人生的父母。

  我常常做這樣的思考,我這一生假如沒有父母,假如沒有幾位生命當中的貴人,我們又怎麼可能有這麼好的人生道路?想到這裡就應該去報恩、去回饋。而真正回饋父母、回饋所有生命當中的貴人,最重要的是做到什麼?這個答案有賴大家好好去思惟。在父母的心中,對孩子的付出他們是不求回饋,不只不求回饋,連我們現在年紀都這麼大了,還是時時掛念著我們,「母活一百歲,常憂八十兒」。有一次在跟我父親談話當中,父親很深情的講了一句話,他說「我們不要求你們什麼,我們只希望你們過得快樂,日子過得好」。面對父母無所求的付出,面對父母自始至終的關懷、祝福,我們應該立身行道,我們應該從現在開始就不要讓他們再擔憂了。

  成就自己的道德學問刻不容緩!假如德行沒有成就,講起來好聽,每個月都有拿錢回去給父母,現在的孝道已經到了最底谷,有拿錢回去的人就覺得很了不起,其實那都到枝末去了。父母要的是你的關懷、是你的付出,是你能常回家看看,讓他能夠享受天倫之樂,而不是那一些錢。其實多少的父母,孩子拿錢回去他不只沒有花,又怎麼樣?又把它存起來,要留給孩子、孫子。而當我們的德行沒有成就,每一天父母都在擔心,都在提心吊膽;不只還擔心你,延伸到你能不能把孩子教好,能不能把家庭扶植好。

  我們看到《弟子規》的經句,「晨則省,昏則定」是早晚問候父母,我們引導學生說到,早上你起床去跟父母問好,父母整天都很高興,沒有一件事比得上孩子體貼、孝順的快樂。父母看你問好,「人逢喜事精神爽」,一天工作都很有精神;然後看到你的面容、額頭都有點發亮,代表昨天睡得很夠,氧氣充足,那他整天都很放心,工作也很愉快。而我們只是輕輕的一聲問候,就能達到這麼大的效果。

  下午放學回家,父母一整天沒看到我們也有些掛念,我們趕快趨向前去跟父母問安,說我回來了,父母知道我們回來也就不擔心了。又看你氣色也很好,代表今天的學習很認真,在學校也沒跟同學發生不愉快,那母親、父親也很放心。所以早晚兩次的問候讓父母少操很多心,這叫「晨則省,昏則定」。我們再把「晨則省,昏則定」擴展,如何能真正讓父母不操心?你要從心上去解每一句經句,你每一句都可以徹法底源,都可以從根本修起,就是從我們的存心下手。

  有一個老師打電話給我問了一些問題,因為他覺得《弟子規》裡面有糟粕。假如你聽到對方說《弟子規》有糟粕你要怎麼應對?你可不要給他開課講了二、三個小時。人家有疑惑那個叫正常,你不要一下子就要跟他辯論起來,辯是辯不出結果的,辯只會讓他那種對立反彈更大,我們要順勢而為。我就跟這位老師說:這位老師,請教你哪一句是糟粕?任何一個境界都是好境界,你跟他對立起來、辯論起來,你可能把他聞正法的機緣都斷掉了。而且他來問這個問題,我們了解了為什麼,也了解了如何解答,將利益往後再遇到這樣問題的人,我們都能對答自如。所以任何一個境界都是好境界,都在成就我們的智慧、經驗,你能這樣去面對一切人事境緣,那就能心平氣和。沒有對立,只有不了解,只要透過溝通就能化解。

  他說「晨則省,昏則定」是糟粕,我說為什麼?他說一天要問兩次太麻煩了!有沒有道理?我就跟這位老師講,你早晚問候一遍,對父母一天的心情還有對他減少擔憂,都有非常大的效果。我也給他引導了一番,他聽完以後還算服氣。接著他對我講,他說「蔡老師,你自己都沒有做到」,因為他知道我離鄉背井在海口,不可能早上跟父母問一次,晚上又跟父母問一次;當然可以透過電話打,不過他想我一定也沒有早上打一通、晚上打一通,所以他說我沒做到。我們做老師的人最害怕的一件事,就是學生或者別人說「你講了你都沒做到」,這時候會冷汗直流。

  不過我也很自若跟他應對,我就對他講:假如我早上打一次電話,下午又打一次電話,我媽媽一定會罵我,她會說「你不知道長途電話很貴嗎?」你假如這麼做了又讓媽媽生煩惱,那又不對了。諸位朋友,學問有次第,「學、道、立、權」。我們現在是在「學」的階段,這六天學完,接著進入第二個階段。道者實踐,真正去做了,走在正道之中,這是第二個階段。我們筆記抄這麼多,回去不見得一條有做。這是第二個階段,實踐。第三個階段是真正遇到境界來了能夠屹立不搖,這是第三個境界。這還不是最高,第四個境界,通權達變,不會死守原則。諸位朋友,通權達變的根源,佛家那句話「慈悲為本」,這個叫權。

  你看你死守了「晨則省,昏則定」,早晚打一通電話,結果被媽媽罵,害媽媽在那裡擔心你花太多錢,這樣有沒有達到孝順的目的?沒有,這時候要會權變。所以我就跟這一位老師講,這樣打回去我媽媽會罵我,所以只要我每個禮拜固定禮拜六晚上打,當禮拜六晚上的電話響起來,我媽媽都會有心電感應「兒子打回來了」,接起電話,我們再把這一個禮拜的事情仔仔細細跟母親報告,讓她很放心,這才重要。說實在的,媽媽假如不放心,我跑到海口去不是要她的老命嗎?是吧?這是根源,你什麼時候開始讓你的父母對你完全的放心。假如沒有讓父母放心,縱使我們一天打五通電話回去有用嗎?沒有用!學、道、立、權,人生最重要的,提升自己的境界。

  每一句經文都有學、道、立、權,「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我們想爸爸、媽媽罵我們、處罰我們,我們要恭敬的領受。爸爸、媽媽處罰你,你都恭敬領受,你在「立」的階段。結果你爸爸有心髒病,已經罵你罵得快要發作了,你還站在那裡呆呆的,這樣叫什麼?叫書呆子;要趕快離開,眼不見為淨,剛好在氣頭上,你要會權變,不要死守。曾子有一次他父親因為他犯錯,很生氣拿起旁邊一根粗粗的棍子就給他打下去,結果用力過猛,曾子馬上就昏過去了。孔子知道這件事就對學生說到,曾子真不孝!曾子非常的驚訝,我都依照老師的話做,怎麼罵我不孝?到了孔夫子的面前向夫子請教,為什麼我依教奉行還不孝?夫子告訴他:假如你父親一氣之下把你打死了,那你不是陷父母於不義之中嗎?而真的把你打死以後誰最傷心?把你養那麼大就這樣走了,那他是肝腸寸斷,你哪裡來的孝?

  夫子接著跟曾參講要會權變,「小杖則受」,那個小棍子就給爸爸打,沒關系;但是「大杖則走」,趕快跑!看情況,看到那個打下去會出人命的,就趕快跑,因為你爸爸跑不贏你,這個大家小時候都有經驗,這叫權變。學問到權變的時候你時時都有法喜,很有味道。你看「父母呼,應勿緩」,你再把它通權達變,老師呼,怎麼樣?應勿緩;老婆呼,應勿緩;上司呼,應勿緩;兒子呼?你們還不錯,沒有被我騙了。要通權達變,兒子呼,你再應勿緩,那你就變真正的「孝子」,孝順兒子。任何的學問抓住一個根本—慈悲,抓住一個根本,怎麼樣才是真正利益他,這是一個根本,(連蒼蠅都要聽課),這個很重要。下一節課還沒開始以前,我講一個昆蟲的故事給你們聽,這一只蒼蠅來請法。我們時時能抓住如何真正利益來到生命當中這個有緣人,你時時都能抓住真的利益他,你就會權變了。

  我們教孩子知恩報恩,昨天從懷胎、生產的恩德,今天我們談的是養育、教育的恩德。一個孩子三歲以前,他的生活幾乎都是要父母,尤其母親時時日夜的照顧、關懷。我雖然沒當過爸爸,但是我也了解小孩三歲以前父母的辛勞,因為我的外甥常常回我家住。那時候排班我也排到了,當他晚上不睡覺,我們就輪番上陣。不過我拿的牌子是十五分鐘,我姐姐還有我媽媽拿的牌子都是兩個小時,因為我十五分鐘手就快斷了,結果他們抱那麼久都還很耐煩,為什麼?她的手臂又沒有我壯,在心!母親那一顆愛孩子的心,讓她很多的潛能都激發出來。

  看到很多年輕的少女,還沒結婚以前,好像台風來了都快被吹走了,可是結了婚以後,雖然很瘦,提起東西、抱起小孩力氣很大,那一份母愛的力量。多少的夜晚是母親抱著我們好幾個小時我們才入睡,多少春夏之季,因為氣溫變化比較大,半夜父母怕我們會著涼,所以他自己蓋的被子蓋得很薄,等晚上太涼凍醒了,趕快走到我們的房間幫我們蓋上被子。大家冷靜想想,小時候多少夜裡,我們在半夢半醒當中都能感受到父母的身影,父母連在睡覺當中都不忘關懷他的孩子。多少生病的日子,父母陪我們去看醫生,當針筒刺在我們的身體,卻是痛在父母的心中;多少病情加劇的日子、夜晚,父母心急如焚,時時在摸摸我們的額頭,這個燒到底退了沒有。

  在受教育的過程當中,為了讓我們分辨是非善惡,父母不知道訓斥了我們多少次,而在這個訓斥當中父母傷了多少次身體。諸位朋友,一個人生一次氣要好幾天才能平和下來,誰都知道生氣對自己的身體不好,但是父母為了成全我們正確的判斷力、健全的人格,寧可傷害自己的身體也不忘教訓我們。在繳學費的日子當中,也是父母壓力最大的時候,而父母卻從來沒有在我們的面前表現出那份負擔、那樣的壓力,因為他不願我們擔心。

  中國的祭禮為什麼守孝要守三年?中國的禮儀背後都有很深遠的意義!我們現代的炎黃子孫沒有去好好體會,因為孩子三年沒有行為能力,在這三年當中父母的血汗不知流了多少。我教的學生大半都是高年級,高年級現在受到社會一些不好的影響,男孩子對異性都有輕慢、都有不尊重,而我們老師看到這個現象就應該要抓住機會教育。我對學生說到,「乳」這個字是會意字、是象形字,它的意思代表母親的手抱著孩子,然後哺乳三年。這個字告訴我們,女性是延續生命的強者,是延續生命的根本,我們應該尊重女性。為什麼哺乳類被視為高等動物?因為哺乳類不會生了孩子以後就完全不管,她非常有愛心,要把她的孩子教好,有謀生的能力,所以要尊重女性。

  而三年當中我們都是喝母親身上的血轉化成的母奶營養,這個字在告訴我們不要忘了母親三年的養育之恩。這一份恩德不只這一生不會忘,不只父母在的時候不敢忘,連父母離去了,守孝三年念念不忘,「事死者,如事生」。而我們回報父母,縱使父母已經離去了,也應「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我們學佛的人,學正教的人都了解,死亡不代表結束,它是另一個開始,而一個人的道德學問真正成就了,「一人得道,九祖生天」,九祖都因為你的成就而得到庇蔭。假如你的父母現在已經不在了,你更要期許自己要當生成就,以報父母的養育之恩。已經不在了,你在那裡傷痛,於事無補,要更積極朝著正理、宇宙真相去努力、去報恩。

  父母的養育、父母教育的辛勞,那不是一天、二天,那是數十寒暑。回顧十多年的家居生活,父母的恩歷歷在目,而我們又回饋了什麼?當我們一歲的時候,母親喂我們吃奶,我們的回饋是咬她一口。兩歲的時候,父母煮了很營養的食物,希望給我們補補身體,我們可能一不經意把做了幾個小時的食物當場就弄翻了,而母親不只沒有任何的怨言,當場趕快把它擦干淨,再去煮。三歲的時候,半夜我們睡不著,母親唱著搖籃曲,哄著我們睡覺,好不容易睡著了,母親回到床上正准備好好休息一下,我們可能又突然驚醒,大哭起來。

  讀小學的時候,看著別人家有鋼琴可以彈,我們吵著要父母買,母親拿了幾個月的薪水幫我們買了,我們可能彈了一、二個禮拜就把它放在一旁。成長的過程我們到底以什麼行為、態度在回饋自己的父母?上初中的時候,跟父母去看電影,突然遇到同班的同學,馬上跟父母講「爸、媽,你們到後面去坐,我跟我同學坐就好了」,當場就把父母甩在一旁。念高中的時候,媽媽有一通很重要的電話要接,我們視若無睹,跟同學聊天聊了二、三個小時,都無法感受母親的心情。高中畢業,父母在家煮了一頓豐盛的晚餐等我們,我們連通電話都沒有打,跟同學在外面玩到半夜才回家。

  上了大學,父母陪我們到學校去,我們對著父母講,你們到這裡就好了,不要進來了,進來被同學看到我很丟臉。讀完大學,我們在家裡看電視耗日子,父母花了九牛二虎的力量幫我們找了份工作,還苦苦勸告「兒子,你去試看看吧」,我們有點不耐煩說了,「好吧,看你的面子,我去試看看」。當我們走入婚姻,父母去買了一套沙發給我們,我們看了一下沙發,沒說謝謝,嘴裡還嚷嚷著「買了這麼趕不上流行的沙發,這麼土裡土氣」,這就是我們回饋父母的態度!當在夫妻相處過程,常常出現一些沖突,當我們對著父母一把眼淚一把鼻涕,卻不了解他們的心中比我們還難受。

  當我們四十多歲了,媽媽打電話來,「孩子,明天是我的生日,你回來家裡吃吃飯吧!」我們隨口說「好,我明天回去」。剛好明天早上朋友打電話來,邀你去打麻將,你這麼一打忘記了,母親對著那一桌飯發呆。當我們五十多歲,母親打了一通電話來,「兒子,我明天要去醫院看醫生,你有沒有時間陪我?」我們可能在家裡看連續劇看得忘記陪父母去了,看的那些連續劇對生命毫無意義。突然有一天我們接到了一通電話,母親走了,我們突然有一種心痛的感覺,好像覺得人生有非常重要的事要做,但是現在沒機會做了,因為「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我們都會有一種錯覺,覺得跟父母之間可以天長地久,卻不能了解歲月的無情。

  我每一次離開家裡再回來都是四、五個月之久,當我一進門看到我自己的母親,都會深刻感受老人家老得看得見了,我們又有多少時光可以奉養?「絲絲白發兒女債,道道深紋歲月痕」,父母的白發、父母的皺紋、父母的雙手雙腳踏出了孩子的前程,父母的青春灌溉了孩子的人生,我們是日益茁壯,父母是日漸衰老。

  在漢朝有一個孝子叫韓伯俞,他從小對父母的態度非常的恭敬,父母處罰,他都默默受教。後來他長大成人,有一天犯錯,他的母親訓斥了他,拿棍子打他。從小到大他都是安靜領受,結果這一天媽媽打他,他突然放聲大哭,母親覺得非常的納悶,就問他:小時候打你,你從來不哭,為什麼今天你哭了?韓伯俞對他的母親說到:母親,你從小打我,我都覺得非常的痛,代表您的身體很強壯;而今天您打我,我已經感覺不到疼痛了,代表您的身體大不如前,兒子又剩多少的歲月可以奉養您,想到這裡不禁悲從中來。父母的恩在我們庸庸碌碌的日子當中都淡忘掉了。當我賺了第一份薪水,深刻感覺賺錢之不易,從那一天以後我們非常的節省,我們也回想到自己成長過程,讀個大學一個學期就要多少錢,父母的眉頭從來沒有皺一下,真是「事非經過不知難」。我們才賺錢要維持自己的生計都那麼辛苦,而父母卻是維系整個家庭的生活。

  當我姐姐要出嫁那一天,我的姐夫來迎娶,迎娶的禮儀最後是我姐夫帶著我姐姐向我父母行跪拜禮,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當姐姐跟姐夫雙膝跪下的那一剎那,我父親的眼淚在他的眼眶打轉,就在那一瞬間,我父親內心的感受、心情,猶如一道光芒射到了我的心中,我的眼淚幾乎跟父親是同時流出來,我明白了一個為人父他嚴肅的背後是為了教育他的小孩,在二十多年的歲月當中他不知操了多少心。今天看到自己的女兒長這麼大,有好的學歷、好的工作、好的歸宿,內心有那麼點安慰。當然對女兒這份關懷、掛念,不會因為出嫁而減少,反而會因為出嫁之後更多,會關心女兒、關心她的家庭,甚至於關心她的下一代。感受到父親那一份父愛,我的內心默默的告訴自己,父母的恩這麼大,往後的日子一定要盡心盡力去回報,絕對不願再講一句讓父母難受、讓父母傷心的言語,這一輩子絕對不願再講了。真的,當我們深刻體會父母的恩,你時時只想著如何報恩。

  在跟孩子引導父母對他們的恩德,孩子因為非常的清澈,大多都會感動得落淚。接著我們跟孩子說到,我們體會父母的恩德,我們掉了眼淚,但是哭有沒有用?哭沒有用,更重要的是要好好做一個孝子應該做的事,好好把握盡孝心的機會。如何去盡孝?只要我們能盡心盡力把《弟子規》的每一條做到,那就是在報父母的恩德。我們緊接著把《入則孝》的每一條從生活當中去引導,讓孩子的孝能落在實處,我們透過很多古聖先賢的故事,讓孩子懂得效法、懂得學習。我們與家長多聯系,讓家長與老師互相搭配,成全孩子的孝行,成就孩子的德行,這些都是重要的關鍵所在。我們能掌握教育的方法,相信孩子就會學到人生重要的做人做事態度。這一節課我們先上到這邊,謝謝大家。

 

上一篇:蔡禮旭:幸福人生講座(第三梯次)23
下一篇:蔡禮旭:幸福人生講座(第三梯次)25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