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禮旭:幸福人生講座(第三梯次)2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幸福人生講座(第三梯次)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二集)  2005/8/1  台灣中坜善果林  檔名:52-137-02

  諸位朋友,大家好!看到這麼多的朋友、這麼多的同修、同學能共聚一堂,內心無比的歡喜。又看到這麼多年輕的學子,有的跟我也有差十歲了,突然想到自己也有這麼一把年紀了,他們那麼年輕就能聞聖教,這是我們社會的幸事、好事,我們要一起成就他,因為「江山代有賢人出」,下一代有人才是我們的責任。下一代可以凡指晚輩,差十歲就相當於一代人。如何成就他?是不是跑過去跟他說:這麼年輕就聞聖教,真了不起!真了不得!我還要跟你學習。這樣好不好?你稱贊他半天,他只覺得自己了不起,也不知道了不起在哪。年輕人不能亂誇。

  不要說年輕人不能亂誇,所有的人都不能亂誇,誇錯了好心會行惡事,誇錯了貪瞋癡慢那個慢就起來了,那個貪也起來了,因為你稱贊他,他起貪心。你看現在的小孩子,你稱贊他,他高興得不得了,你講他一句缺點,他擺個臭臉給你看,才幾歲?才七、八歲,批評的話、指正的話聽不下去,他貪人家的肯定,貪名,財色名食睡這個名已經染上去了。又生慢,傲慢,很了不起,瞧不起人,你看現在很多孩子背了幾句經句拿來教訓父母:下一句怎麼接你知不知道?媽媽說:我哪知道。連這都不會,真笨!慢都起來了。

  人要活在智慧當中才不會說錯話、做錯事,因為我都犯過這樣的過失才會有這個體會。有一次我遇到一個很年輕的學長,比我的年紀應該少個六、七歲跑不掉,我一看到他這麼年輕就開始學習聖教,我很高興,劈裡啪啦就給他稱贊了半天。相處了一個多禮拜,因為住在一起,我看到他有某個缺點,我們有時候還是會一廂情願,想說大家是同參道友,我又虛長他幾歲,就很自然的把他的一個缺點要告訴他。是告訴他,沒有任何指責的意思,你們也都看得出來我這個人很不善於指責別人。好像很多人不認同?蔡老師罵人都不帶髒字。但是我們確實在個性上是比較柔和,絕對沒有那種要去批評、要去指責的意思,只是很自然的把他當弟弟一樣,提醒他一下。

  我這句話出去以後,第二句都還沒講,才開個頭他的臉色馬上就變了,不好看。我還有點察言觀色的能力,馬上就踩剎車,因為不要跟人家結惡緣,當下我的話就止住,沒再繼續講。我突然就想起來,一個多禮拜前我那個稱贊是錯誤的;稱贊不能稱贊他的才華、他的知識,要隨著他的性德去稱贊。而且稱贊要具體,這個具體當中是他做到孝,做到悌,做到謹,做到信,做到泛愛眾、親仁、余力學文,做到性德裡面的行為,你要順著這個標准去稱贊。假如只是他多背一些英文,他長得很漂亮,他買的衣服很好看,你稱贊這些方面都很可能有副作用,因為這個慢,貪瞋癡慢是根本煩惱,一遇到緣就起現行。

  有一個三歲多的晚輩到我們家來,她的外婆帶她來,她對著我父母還有我,她的外婆就說到:來,我們念念英文給這些長輩聽。諸位朋友,你有沒有經驗帶著你的小孩還是你的晚輩到處表演?「對尊長,勿現能」。一開始說:來,念英文,「蘋果」怎麼講?apple,「雨傘」怎麼講?umbrella。諸位朋友,你們有沒有了解到我的英文還不錯?就問了好幾個,這個小女孩是對答如流,突然小女孩對著她外婆講:外婆,書本怎麼講?她奶奶說:我怎麼會知道?三歲多的小女孩對著她外婆說:外婆,你怎麼這麼白癡!你看你一直肯定、稱贊她的知識、能力,她就恃才傲物,還覺得自己很了不得。而好話聽多了,不好的話就聽不進去。

  愛護人要有智慧,生涯規劃裡面最重要的一件事是開智慧,這個輕重緩急要擺出來。人生要下對抉擇要先有判斷能力。每一個人都在下抉擇,不是每天,是時時刻刻,我下一刻是要專注聽,還是要打瞌睡,是不是抉擇?是!有沒有感受到,人生最難的不是奮斗,而是抉擇。諸位朋友,有時候打一下瞌睡是為最好做准備,因為最累的時候給它瞇個三分鐘很有效果,之後你就會很有精神。所以你們打瞌睡盡量,沒有關系,我是很善解人意的。

  這個善解人意不是我自己封的,我記得在念國中的時候,那時候都很在意異性對我們的看法,我們班女同學也很有創意,就寫了一張長長的紙,上面寫著「一個完美的男人需要哪些條件」,其中就有「要有誰的臉蛋」,那一定沒有我的份,「要有誰的身高」,那也沒有我的份,列了好幾條都沒有我的份,最後列了一條是我的,我那時候的感覺是怕她們傷了我的心,真的,我的感覺是怕她們傷了我的心,所有的條件都排不上名,最後一條寫什麼?「要有禮旭的善解人意」。那時候聽不懂,後來會慢慢覺得要珍惜自己的優點,要看得起自己,人最怕自己看不起自己,自賤而後人賤之,人家就輕視你。

  我在念書的過程,常常會看到很多其他的同學在座位上看書,有沒有?然後都覺得老師沒看到,有時候打瞌睡就找一下位子,覺得老師沒看到就開始打瞌睡。當我第一天當老師站上了講台,突然覺得以前那些行為是自欺欺人,老師是看得一清二楚。真的不騙你。我們有時候一些中心的老師我講完課會跟他們討論,我說:某某最後一排第二個那個位子的那位朋友聽得特別專心。他們就很驚訝說:老師,你怎麼知道?都看得很清楚。而且那種看不是刻意去看,因為當一個人很好學、很專注的時候,它就好像一道光芒一樣射到你的眼前來。所以我現在覺得有萬道光芒。

  所以人生抉擇很重要,抉擇的前提要有判斷的能力。現在市面上有很多錯誤的思想在泛濫,錯誤的思考,我們一來要判斷這句話的真實性、正確性,因為現在的知識、思想的積累速度,那是空前的快速。幾千年所積累下來的思想、知識、技能,現在是每五年倍增一倍,你就知道現在這些思想快速增加。增加是好事嗎?我們要會判斷,當思想、知識如此泛濫,將有非常多錯誤的思想、知識充斥在這個世間,我們無法判斷清楚就很容易隨波逐流。

  像年輕人常談的一句話,「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這句話我們自己來講講看,我不是說你是這樣的人,我們在講這句話的當中心裡舒不舒服?「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講起來就感覺自己的心在放縱、在情緒化,才會講這種言語出來。可是這樣的話卻一直在影響年輕人,甚至於當成年人,上了年紀的人,情緒一來,說不定這句話自己也跳出來,「只要我喜歡」。請問他喜歡的事對他一定有利益嗎?對他一定快樂嗎?非也!後悔、後悔,都是做了以後後面才來懊悔。而且年輕人會說:這我自己決定的,我喜歡就好,我自己負責任。有沒有這種話?多得很。

  有一個四年級的男孩,帶著一個二年級的女孩,(一個十一歲,一個九歲),到婦產科醫院去墮胎。婦產科醫師跟這位男孩講:去把你的爸爸、媽媽叫過來。這個男孩對著醫生講到:我可以負責任。你看看從這個事例當中我們應該深思多少問題!人沒有智慧現在是被問題追著打,而這些追著我們打的問題都很有可能是在五年前、十年前、二十年前下錯的決定,現在在收成;下錯了種子,當然惡果會結。孩子不知道他在干什麼,孩子被社會污染成什麼樣子,而年紀這麼小的孩子就有生育能力,所吃的食物當中又含了多少荷爾蒙、抗生素。

  「放於利而行」,這個世間假如都是為了利在做事,利提起來人生的道義就不見了,義可以生利!人隨時依循道義而行,看起來好像吃虧,處處幫人,那一份真誠點燃了每個人的真誠心,助人者人恆什麼?當然,經句裡面沒有這一句,我們要活學活用,愛人者人恆愛,敬人者人恆敬,你時時助人者人恆助之;有了道義,世間所有的利你不求自然而然都來了,這是真理。人不相信真理,寧可隨順執著、隨順煩惱,搞得一生痛苦不堪。

  曾經在聽師長講一片VCD,那一片VCD我相信很多朋友有看過,片名叫「五十年學佛心得精論」。有看過的舉手?好,請放下,不多。那是在香港講的,對香港的同修做新春開示,剛好躬逢過新年。老人家一開始就說了,「過年了,看起來喜氣洋洋,但是換另外一個角度想,我們的壽命又減了一歲,又離死亡…」,這個時代講實話不大好聽。在這一片「五十年學佛心得精論」當中有很多老人家的心境,契入的境界,大家要好好聽。其中師長講了一句話,他說:當你什麼都不要,什麼都可以捨,都可以幫助別人,你什麼都不要的時候你就什麼都得到了。什麼都不要是念念為眾生,道義!有這份道義,感來眾人的愛戴,所以什麼都得到了。當師長講完這句話以後笑得很開心,然後他說:給你們講你們也聽不懂!那時候我人在海口,聽到這句「你什麼都不要你什麼都得到了」,雖然沒有像師長笑得這麼燦爛,這麼稱性,我還有這麼一點點感覺,體會到真是如此。

  當你有一份道義,念念只想著如何成就別人,我到了海口去,什麼也沒多想,踏到這一片土地上,我記得我坐在車上看著這片大地,我心裡想著,這片土地生五谷,養我的生命,這一群人的努力,讓社會運作正常,成就我的生活,我人生地不熟來到這裡,這麼多人支持、幫忙,如何對得起這些恩德?唯有全力付出。我有一位朋友他曾經到過很多國家,他每到一個國家下了飛機就抓一把土然後收起來。他這個舉動我很感動,踏到每一片土地上,這一片土地都有承載之恩,都有滋養我們、侍奉我們的恩德,人有處處念恩之心,人生會活得很踏實,人生也會活得很實在、很坦然。

  一開始講課有十多個人來聽,我們也是盡心盡力來講。一開始自己住,煮飯、洗衣服、整理家裡都是我一個人做,差不多過了一個多月我就沒有再煮過飯,下完課走進廚房,一堆蔬菜、水果放在那裡,我也不知道是誰拿來的。你只依循道義在做,可是一大堆的利益統統都來了,你擋都擋不住。你心量擴寬了,利益無量;心量那麼狹窄,只想自己一個家,你當然所感的相當有限,只為了一個家就忙得焦頭爛額。

  我在那個當下突然想到新加坡許哲女士談的一段話,她提到所有的人都是她的兄弟姐妹,記者跟她說:你花那麼多時間幫助別人。她馬上跟記者講:我哪有幫助別人?你看這句話有味道!記者有分別,她有沒有分別?她完全沒分別,宇宙就是她的家,所有的人都是她的家人,你看心胸多麼寬廣。老人家,不能叫她老人家,要叫她年輕人,她是一百零六歲的年輕人。記者又問她,你看記者在問很有味道,把人的執著都表現出來。記者就問她:你都照顧人,誰照顧你?人都不敢捨,都怕自己沒有,不相信真理,還是相信自己的分別、執著,相信自己的煩惱。你看她不假思索馬上就回答,她說:我不用照顧我自己,老天爺會照顧我。你看這一句回答,她每天都睡得多甜!老天爺是誰?諸位朋友,我們常常講「阿彌陀佛會照顧我」,阿彌陀佛是誰?你真的相信阿彌陀佛會照顧你嗎?誰是老天爺?誰是阿彌陀佛?每一個人的自性,當每個人自性起用了,人人都是彌陀佛。

  每個人的自性如何起用?要遇緣分,遇到好的緣他自性就被點燃了。許哲女士是好的緣,她把無私,她把「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演出來,也把眾生那一份寬廣的心喚醒。每個人不用吩咐,看著許哲女士不在,趕快把蔬菜、水果放到她的冰箱裡面去,誰是阿彌陀佛?這些放菜的人都是阿彌陀佛。他為什麼不讓許哲女士知道是他放的?佛菩薩照顧你還求回饋嗎?不求,你還想個我必須回饋,讓你生煩惱、有負擔,佛菩薩不肯,慈悲到極處!不會讓你有負擔。因為許哲女士不讓一切眾生有負擔,她照顧他完全不求回饋,點燃了每一個人的本性,他回饋回來不願意讓許哲女士知道是他送的,怕許哲女士知道了心裡還有負擔,「哦!某某人送的,我又欠人家一個人情」,他不願意這麼做,你看多可愛!

  人生所有的人事境緣、物質環境好比是一面鏡子,我們笑,鏡子裡的景象也笑,我們哭,鏡子裡的景象也是哭,我們無求,所有人事環境回饋回來也對我們一無所求,萬法由心生。像我們送人家東西,拿到人家家裡怕朋友沒看到,還要拿得高高的:這是我特別到南投鹿谷,高山茶,特別給你買的,放在桌上。「特別給你買的」這句話說出去對方的心裡怎麼想?吃人家的嘴軟,拿人家的手短,然後你又用眼神告訴他,「那件事情就拜托你了」,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當我們在付出當中對對方都有要求,對方有沒有壓力?有,你自己有沒有壓力?有。你每天活在期待當中,活在要求當中,活在患得患失之中,當你回饋回來不如你的要求,你又開始怨天尤人。

  你看像許哲女士這樣的人生多麼的痛快!要不要學?只有一個人要學。你看這麼好的緣分,大乘菩薩表演給你看你又不肯學,這不能怪佛菩薩,是吧?很有意思,我把這個片子放給海口的老師看,有人邊看笑得很開心,有人邊看哭得稀裡嘩啦,有人邊看皺著眉頭看,有沒有意思?儒家濃縮在兩個字可以用「道德」含攝,濃縮在三個字可以用「君親師」來含攝,濃縮在一段話當中可以用君子九思來抓住修學的綱領。

  君子九思第一句叫「視思明,聽思聰」。我現在也要「視思明」,因為我現在講出來,每一個人的眼神是「我不知道」,所以我要寫黑板,這個就叫「視思明」,看了之後明白別人的狀況。九思,這個思就是觀照、思考,觀照自己的學問、思想觀念。「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這個叫君子九思。

  反思、觀照什麼時候做?有些人是每天做,有些人是每一個念頭做,方法不同效果也會差很多,很多人是二、三個月之後再來反省,您要用哪一個方法?每個言語行為起心動念就要觀照,這叫從根本修,這個態度一確立,你的道業半年、一年就會有明顯的增長,你會法喜充滿。我們學了二年、三年為什麼沒有法喜充滿?用功不夠真切,我們沒有時時觀照,就很有可能得過且過。《了凡四訓》說的,聖賢豪傑不少,皆因「因循」二字,耽擱一生。因循是放縱自己的錯誤。

  我們來看「視思明」,你所見到的事情要明明白白,為什麼許哲女士能成為國寶,能受到世界人的愛戴,我們看明白了沒有?還是你在看當中有很多懷疑,然後又說:她能做到,我不能做。那就又生分別、執著。看到他人人際關系良好,我們只是羨慕,有時候還嫉妒,卻不知他人緣好的因在哪。曾經就有一個朋友跟我講,他說:很奇怪,我們共同有一群朋友,我常常跟他們在一起,又跟他們打電話,你一二個月、二三個月才給他們一通電話,這個次數比我少那麼多,可是為什麼他們見到你都笑哈哈,見到我都沒有這麼親熱?

  他覺得他付出那麼多,應該收獲多,我付出的少,所以應該收獲少,但是人跟人的互動交往你不要著相,不要只是看到你花多少錢、你花多少時間。人與人貴在交心,念念有對方,一見面三五句都是至誠的關懷,給予對方人生的一種共鳴、一種動力就很強。雖然每天耗在一起,都是「言不及義,好行小慧」,在對方的生命當中也無法有很重的分量。所謂要重質,不是只有重量,是要看得明白,貴在交心。我們真正把一份真誠打開了,將近二年的歲月,我到海口是九月五號,再過一個月左右就滿二年;二年所接觸的人沒有一個是老朋友。我跟楊老師到大陸就兩個台灣的同胞,往後二年來接觸的統統是大陸的朋友、同胞,但是現在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友坐下來都會有一種感覺,我們好像已經經過幾十年了,那種親切,那種向心力,那種彼此的感恩,因為一起筚路藍縷(沒有那麼苦),一起走過這一段開創的事業。

  那時候我到海口去,我說人生常常幽默幽默,這個幽默很多人都用錯了,幽默絕對不是去取笑別人,那是把你的隨便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幽默是含有對人生的豁達,對人生的明白,幽默是能拿著自己去開玩笑,去讓人歡喜。我對著這群老師說,我說:很高興在海口這個地方,在古代被視為蠻荒之地。古代你看那個被皇上討厭得半死的都發配到哪裡去?海口,那叫蠻夷之邦。在歷史上幾乎沒有海口的記錄,有沒有?以前楚國,在湖南、廣東一帶那已經算是最底部了,幾乎沒有海口的記錄。海口有一個名人去過,蘇東坡先生,他在那裡很有貢獻。

  所以真正的讀書人能夠「素富貴,行乎富貴」,在富貴當中他不會沉溺,不會揮霍;「素貧賤,行乎貧賤」,縱使日子沒有很豐裕,他還是精神層次很高,也知道要財布施才能得財富,他不求,不去妄求;「素夷狄,行乎夷狄」,縱使在夷狄之邦,也可以歡歡喜喜在那裡付出,在那裡成就當地的人民,不會因為環境而影響到他那一片利國利民的心。

  我對著所有的老師講,我說在這個古代蠻夷的地方現在能見到大家,我實在覺得很高興,也覺得很光榮。他們都有點不了解為什麼會很光榮?我接著跟他們說到,假如前世不是忠臣一定發配不到蠻夷之邦來,是不是?一定都是進谏皇帝,皇帝無能,不肯接受,然後把你踢得遠遠的,所以能在海口相見,你以前是當官的讀書人,你應該引以為豪。很多老師聽到都笑了,他沒發配到邊疆來,沒有海口這個緣,我們都接不上。所以世間有沒有好壞?看你怎麼去面對、怎麼去運用?任何逆境、任何逆緣,只要你智慧開了都能把它轉成殊勝的法緣。有這種能力好不好?好,痛不痛快?痛快。那要學。

  所有聖賢人都把最好的榜樣告訴我們,方法也告訴我們,我們做不到那是自己的問題,都已經做到極處了,我們舉兩個例子。釋迦牟尼佛當初修行的過程當了忍辱仙人,那時有一個國王很暴戾,叫歌利王。歌利王是梵語,就是暴君的意思。他帶了一些妃子到大自然當中,這些妃子剛好看到忍辱仙人在那裡修行,很自然的那一份德光感召,過來聽忍辱仙人講經說法。忍辱仙人是佛陀的前身。歌利王找不到這些妃子,突然看到妃子在聽一個人講話,內心嫉妒心起來了、瞋恨心起來了,就說:好,我來考驗看看你到底有多大能耐?拿著刀將忍辱仙人的肉一片一片割下來,叫凌遲處死。這算是遇到最厲害的冤親債主,好事、壞事?好。這一個「好」的聲音我非常的熟悉,這個朋友已經回答好幾次,都是他一個人回答,來,我們給他掌聲鼓勵一下。你看他的念頭裡面有很強的依教奉行。

  一般世間人覺得這個境界是最壞的,一定是受不了,但忍辱仙人沒有著相,他看一切人皆是菩薩,這個人要來成就我,歡喜接受。在這個過程不起瞋恚心,忍辱波羅蜜成就了,不起報復的心,持戒波羅蜜成就了,在這個逆境當中成就了他的六度波羅蜜行。忍辱仙人告訴這個暴君說,我成佛以後第一個度你,因為你成就了我的道德學問。轉冤親債主成法眷屬。諸位朋友,不是等到下一世才度歌利王。

  歌利王做了這麼惡劣的行為,他的良心知不知道錯了?他清楚得很,是他的瞋恨心、他的習性一下子讓他失控了,他無法壓得住,才會作出這麼殘暴的行為,他還是有良心。當他遇到一個這麼有德行的人,不只沒怪他,還告訴他,我成佛以後第一個度你。這一個真誠的心在他的心田裡面牢牢的種下去,難怪在不久的將來,這位暴君一遇到佛陀,佛陀第一會還沒講完他就開悟了。這位暴君就是未來的憍陳如尊者,他是第一個得度。你看佛陀這一份德行在他的八識田中牢牢的扎下去,跟他結了一個堅固的法緣,下一輩子一遇到他,印象深刻,馬上信任他,就得度了。有智慧的話,再大的逆境都可以轉煩惱成菩提,這樣才能過佛菩薩的生活。

  諸位朋友,什麼時候過聖賢、佛菩薩的生活?當下!我們有一份當下的心,這叫會學,這叫隨文入觀。我們在聽忍辱仙人的故事,當下去體會忍辱仙人的胸襟、氣度,體會他的大慈大悲,體會他的怨親平等,你在當下絕對契入他的心境。假如你一邊聽一邊又想「那是忍辱仙人,那是佛陀才做得到,那是聖賢人才做得到,我不可能!」這個就是分別心。人之所以不能智慧彰顯被什麼障住了?妄想分別執著。你一邊聽經又當場生分別、執著,分別、執著是輪回心,輪回心又造輪回業,這麼好的機會你又當面錯過。要完全去領受這些榜樣、這些教誨;自己不能突破,開始觀照還有哪些不足之處,趕快去力行,趕快君子九思。放下錯誤的心態,人的心境就能提升。佛家如是,儒家亦如是。

  我們看大舜,遇到的父母是要把他逼上絕路,要他的命。你的父母要你的命的舉手?不要,這個問題也太敏感了。遇到這樣的父母他沒生煩惱,他念念想著如何孝順父母,如何讓父母歡喜。這麼大的逆緣成就了他一生的學問,不只成就了他的學問,他的德行還感化了天下,創造了堯舜的盛世,以為我們五千年的炎黃子孫效法。你看這種人生痛快!

  我們要「視思明」,看到許哲女士的這些經歷,我們如何效法要看得明白。後來我在海口上完課這些朋友拿菜來,我就明白到為什麼人家拿菜來不跟她講的道理我就體會到了。這樣的人生多舒服,你付出不求回饋,他付出也不求回饋,生活起來和諧、歡喜、自在。第二個是「聽思聰」,聽別人講話要會聽,聽出他的需要在哪裡。你能聽出別人的需要,不等人家開口,因為中國人比較含蓄,他直接告訴你好像對你有所要求,他又有點過意不去,你聽到了又有能力要盡力去協助。像媽媽打電話回來,你工作比較忙,二、三個禮拜沒回去了,你母親說:兒子,最近工作忙不忙?是不是真的要問你工作?你要聽出來「兒子,媽媽很想你!」這叫「聽思聰」,聽出別人的需要。聽出別人存心,我們在人與人相處當中,你可以從一個人的言談看出他的厚道,處處給人台階下,你也可以聽出一個人的刻薄,處處給人難堪,所以聽話可以聽出智慧。「德盛者其心和平,見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許可者多」。你看我時時都在學「視思明」,因為這句話念下去大家又聽不大懂,趕快來寫一下,「其心和平,見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許可者多」。我們這節課先上到這邊,謝謝大家。

 

上一篇:蔡禮旭:幸福人生講座(第三梯次)1
下一篇:蔡禮旭:幸福人生講座(第三梯次)3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