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人能完全接受,不會懷疑?在佛法裡要上根人。但是根性是可以被薰修而提升的,我們是下根人,沒關系,只要遵守古聖先賢的教誨。讓我們想起中國有一句諺語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老人是誰?諸佛菩薩是老人,古聖先賢是老人。中國文化,我有理由相信不止五千年,古印度的文化上溯到婆羅門的時代有一萬多年,中國絕不輸給它。我們說五千年是什麼?因為上古時代沒有文字,沒有記載,都是靠口傳的,一代傳一代;印度還是這樣的,因為他們不重視歷史,中國人重視歷史的記載。
所以孔夫子說他老人家自己,「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我覺得《論語》裡面這兩句話非常重要,那是什麼?修學成就靠什麼?修學態度。這個話說明孔子一生他沒有創造、沒有發明,沒有什麼了不起,他所學的、他所修的、所教的、所傳的,全是古聖先賢的。《論語》裡面很多話,我相信都是千萬年前傳留下來的,他老人家是集大成,把古聖先賢傳下來的話用文字寫出來,流傳給後世。所以說,這是大成至聖先師,集大成的。這個功德無量無邊,沒有他這個文字記載,那傳留下來的東西就很少,這是他對後人做了最大的貢獻。
這個態度我們應當有,夫子這個態度是清淨心,沒有自私自利,沒有名聞利養。他愛好古人這些教誨,換句話說,他好聖人,他就是聖人;他不是聖人,他怎麼能喜歡聖人?像我們《華嚴經》五十三參一樣,善財童子參訪吉祥雲比丘,吉祥雲比丘是圓教初住菩薩,他自己證得,他要不是初住,他就見不到初住;他不是初地,他就見不到初地。孔子能夠見到、體會到聖人那種教誨的真實義,他的境界達到了。達到,用人家的就好了,何必用自己的!給後人留個好榜樣,這是正確的,這是我們應該學的。所以我講這部經,這一次是第十一遍,十一遍方法不一樣,我講黃念祖老居士的注解,這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沒有我自己的東西,何必要自己的!黃老居士解的,我同意,不就跟我自己一樣!何必要標榜自己?標榜別人好,希望大家都學會尊重古聖先賢,有大利益!不搞自己名聞利養,不搞自私自利,讓自己的心恢復到干干淨淨,一塵不染。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二十集)2010/4/24 檔名:02-039-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