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老百姓眼中的謝延信:宛如平常一段歌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來源:焦作日報  記者:范光 


    有一種財富叫精神,有一種高貴叫文明。

    2006年8月31日,《人民日報》刊登通訊《謝延信:一諾至孝三十載》,河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徐光春閱後批示:“讀了這篇報道,心靈受到極大震撼。大孝至愛的謝延信,以其崇高的道德境界揭示了做人的真谛,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2006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在新華社《礦工謝延信32年照顧亡妻家人感動礦區》一文上批示:“媒體應予宣傳!”

    2006年11月8日,中共焦作市委、焦作市人民政府發出《關於開展向謝延信同志學習的決定》。與此同時,從中央到地方的諸多媒體迅速行動起來,對謝延信的感人事跡展開了廣泛而深入的報道。

    2006年11月14日,接到采訪任務後,記者不忍心打擾正在醫院接受治療的謝延信,獨自來到他居住多年的中站區朱村街道辦事處西苑社區,連續一周挨家挨戶走訪謝延信的老鄰居和工友們,希望從另一個角度解讀一下老百姓眼中的謝延信。

    歷史回放謝延信

    1973年4月16日,21歲的安陽市滑縣青年劉延信與同鄉姑娘謝蘭娥在家鄉喜結良緣。

    1974年7月,謝蘭娥生下一個可愛的女兒,40天後因產後風離開人世。為了愛妻臨終時的囑托,22歲的劉延信毅然改名謝延信,把多病的岳母、呆傻的妻弟接到自己的家中供養。

    1979年春天,在原焦作礦務局朱村礦上班的岳父中風住院,成了癱瘓病人。27歲的謝延信帶著岳母、妻弟、幼女來到礦上,一邊伺候岳父,一邊抽空到附近的磚窯場、建築隊打零工,補貼家用。

    1983年,31歲的謝延信頂替岳父成為朱村礦的一名礦工,一邊下井采煤一邊支撐殘破的家庭。

    1984年,32歲的謝延信贏得了同鄉女子謝粉香的愛慕,兩人重新組建了家庭。之後,謝延信繼續在朱村礦上班、照顧岳父母和妻弟,謝粉香在老家種地、照顧幾個孩子和公婆。

    1989年春,謝延信的岳父又先後患上了肝硬化、癫痫等症。謝延信每天堅持背岳父出來曬太陽,為老人讀小說、洗腳、按摩、擦屎洗尿,直到老人去世時,癱瘓18年的岳父居然沒有生過一次褥瘡。

    1990年,38歲的謝延信因長期勞累過度和營養不良患上了嚴重的高血壓病,為省錢靠吃醋泡花生米治病。

    1996年8月,69歲的岳父走了。臨終前老人放心不下,謝延信對老人說:“只要我有一口飯吃,就不會讓俺娘和弟弟餓著。娘百年後,我上班,讓弟弟跟著我;我退休了,就讓弟弟跟我回老家,決不讓弟弟受一點委屈!”

    2003年,51歲的謝延信因腦溢血住院,雖經搶救脫險,但落下了行動遲緩的後遺症。他妻子謝粉香從老家趕來,從丈夫手中接過了愛心接力棒……

    為啥出了個謝延信

    “謝延信這個典型不同於一般的勞動模范和英雄人物,他是一個平凡之中見偉大的平民楷模,他用32年的默默奉獻為我們诠釋了人間真愛的豐富內涵。借用我們集團公司董事長杜工會的一句話,謝延信的事跡是百年焦作煤礦特別能戰斗精神的生動體現,他是知榮辱、明是非、重美德、講良心的光輝典范。”謝延信的同事、焦煤集團鑫珠春公司政工部長何延生說。

    據何延生介紹,謝延信作為敬老愛老的典型,早在1997年就已經被《焦作日報》和《焦作礦工報》報道過。在他身上,我們既能看到中國農民善良樸實的傳統美德,又能看到焦作礦工顧全大局的責任意識。在當前構建和諧社會、樹立“八榮八恥”價值觀的大形勢下,謝延信以大孝至愛的崇高道德境界贏得全社會的贊揚和關注,是大勢所趨、眾望所歸。

    如果說何延生的介紹側重於理論層面的話,那麼與謝延信同鄉的老鄰居馮翠玲的解釋就更形象一些:“啥環境出啥人。小亮(謝延信的小名)他家從老輩傳下來就講究孝道,弟兄幾個都可孝順。小亮來到礦上上班,伺候癱瘓的岳父最盡心啦,左鄰右捨誰見誰誇。咱這一片都是農轉非過來的,都可看重孝道,誰家孩兒們不孝順,媳婦都說不上。”

    “也在個人品行。”年屆七旬的王建華老人談了自己的看法,“照常理說,前妻亡故後,當女婿的就沒有贍養岳父母的義務了,但人家小亮一照顧就是32年。他岳父家要錢沒錢、要房沒房,他圖個啥?要說找媳婦,到哪兒不能找?當初他可沒想到自己今天會出名呀!”

    “人都是講感情的。”西苑社區黨總支書記李蘭英自有一番理論,“謝延信對前妻的愛,決定了他對岳父母一家無法放棄。岳父母也是相中了他的品行,才不顧自己侄兒們的反對,硬是讓謝延信頂替岳父到礦上上班。延信重感情,岳父母也可親他呢。延信下井那會兒,他岳母做好飯等他,熱了又涼,涼了再熱,別提多上心了。不是聽人家說,我可不知道他是個女婿。”

    記者與李蘭英一起來到謝延信家探望老太太,聽到記者一口一個“老謝”時,耳不聾、眼不花的老人家一肚子不樂意,半嗔半怪道:“不能給俺亮兒叫老謝,再叫都叫老了!”

    鄰裡們咋說謝延信

    對於謝延信的事跡,老鄰居們的評價很直白:“小亮那人,沒說的。親兒也做不到人家那一步。”“小亮好心眼兒,是個長遠人呢!”“一心一意對老人好,不是做給別人看的。”

    曾經在朱村礦招待所當服務員的李海蓮老大娘給記者講了一個小故事——“見證孝道的大楊樹”。

    1979年,謝延信的岳父中風後,礦上在招待所給謝延信一家解決了兩間九平方米的住房。由於岳母有病不能沾涼水,給岳父、彥妞(謝延信妻弟的小名)洗洗涮涮的活兒都落在了謝延信身上。“當時招待所是兩座樓,大門口是個公用水管,鄰居們成天見小亮摟個大盆子守著水管洗衣服。他家住在南樓中間,門口南邊有三棵小楊樹,小亮就在樹上系了兩根細鐵絲晾曬衣物,一直洗到他岳父去世之後。”李海蓮說得兩眼淚汪汪的,“尤其他那個傻弟弟,膽小得很,不敢上公共廁所,亂屙屎,弄得身上到處都是。小亮可沒少給他洗呀,後來又專門在自家菜地裡給彥妞弄了個小廁所,這才好一點。如今招待所拆掉了,建成了西苑社區的籃球場,但那三棵楊樹還在那裡,已經長得很粗了。”記者找到這幾棵大楊樹,只見深嵌樹身的兩道鐵絲印兒歷歷在目,好像正在向人們述說那段悠悠難忘的滄桑往事。

    看罷大楊樹,記者突然想去看看謝延信給彥妞修的那個小廁所,未曾想卻因此引出了第二個小故事——“傳遞孝心的小菜園”。

    頭天記者前去看望謝延信的岳母時,碰巧遇見一位給老太太送菜的中年婦女,叫董素青。記者本想采訪她,卻被婉言謝絕。當時只約略知道,董素青種的菜地原先是謝延信開的。那天記者來到菜地一看,只見十幾平方米的小菜園郁郁蔥蔥、生機盎然,菜地一角果然有一個十分簡陋的小廁所,兩塊木板架在一個小土坑上,周圍矮矮地半圍著一些樹枝和磚塊。正在鄰近菜地收菜的老鄰居張懷忠說,這個小菜園原來是個爐渣堆,謝延信抽空就領著妻弟一筐一筐抬土鋪在上面,前後弄了有個把月,硬是整成了這塊菜地,每年種點蔬菜改善一下家人的生活。後來招待所拆遷,謝延信家搬到了西邊稍遠一點的地方。他見老鄰居董素青沒有工作,一個女人家領著兩個孩子過日子挺難的,就把菜地送給了她。董素青過意不去經常送些蘿卜白菜給老太太。為此,記者專門采訪了董素青的女兒李培霞。小姑娘十分懂事地告訴記者,媽媽照顧他們兄妹二人很辛苦,她今後要像謝延信伯伯那樣孝敬老人。記者試探道:“為啥不拆掉那個小廁所?擱在那裡多難看呀。”小姑娘搖搖頭:“那是彥妞叔叔的專用廁所,不能拆。”

    離休在家的老八路黃守富今年已是82歲高齡了,提起謝延信他贊不絕口:那孩兒可以,知道老人們嚼馍喂飯照應小孩兒長大不容易,待岳父母如親生父母一樣,盡心照顧傻兄弟好讓老人放心。平時見著我們這些老輩人不先笑笑、不叫個叔啊伯啊嬸啊的不說話。啥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啥叫“構建和諧社會”?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啊!別看人家小亮沒有多高的文化,卻辦了一件很有文化的事情呀!

    老百姓咋學謝延信

    2000多年前,孔夫子在《禮記·禮運》中勾畫出一個理想的大同社會:“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證。弘揚我國傳統文化中有利於社會和諧的內容,形成符合傳統美德和時代精神的道德規范和行為規范。在全社會形成知榮辱、講正氣、促和諧的風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愛幼、扶貧濟困、禮讓寬容的人際關系。

    有資料表明,中華傳統文化“二十四孝”中的郭居埋兒供母、丁蘭刻木事親、董永賣身葬父等故事就發生在焦作。撇開當時的局限性來看,這些傳說不乏浪漫主義色彩和人文主義精神。與之相比,謝延信“32年替亡妻照顧病殘家人”的故事一點也不遜色。因此,我們沒有理由不去深入發掘謝延信大孝至愛所蘊藏的巨大精神財富。

    坐在西苑社區的街頭,記者同幾位退休老工人就“老百姓如何學習謝延信”這個話題聊了起來。

    今年69歲的韓凌學老人說,如今有的年輕人沒老沒少,兄弟幾個比著“刮老”,老人還沒提點意見,就給你來句“不照臉”的話。像這樣的年輕人應該好好向謝延信學習,學學人家是怎樣敬老愛老的。

    老中醫張清波今年72歲,他對謝延信的岳父當初頂著侄兒們的壓力,堅持讓延信頂替接班十分贊同。他說,選接班人就是要選有責任心的年輕人,對家庭沒有責任心的人,到社會上也不會有責任感和公德意識。因此,學習謝延信首先要學他的責任心。

    年逾七旬的李澤運老人和66歲的辛興文老人說,人不能忘本。有道是“人不孝,不可交”,連父母養育之恩都不報的人根本不能算是一個好人,如果當官也不是啥好官!

    說著說著,老人們又七嘴八舌地議論起如何成立西苑社區孝道協會的事情來。大家提出要向上級領導建議,將來由社區孝道協會定期評選孝子、孝媳和孝敬家庭,並參與社區成員在申請低保和升學、就業過程中的孝行評價工作,從制度上保證社會主義孝道觀的有效確立。

    結束采訪時,西苑社區主任馮秀麗告訴記者,該社區符合生育二胎條件的育齡婦女孟祥娟、杜秋雲、汪寶琴,最近放棄了二胎指標,原因就是她們通過謝延信的事跡,認為“好女婿比兒子還頂用”不是一句空話。

    最後,記者用一位朋友的贈言結束這篇文章:

    “當一個人能夠對自己負責時,他就具備了獨立的人格和行為能力;當一個人能夠對他人負責時,他就具備了價值並被他人所依靠。”

 

上一篇:淨空法師:潛通佛智,暗合道妙
下一篇:慚愧居士:一組念觀音退水災的感應事跡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