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人生講座(第一梯次)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十五集) 2005/7/22 台灣中坜善果林 檔名:52-135-15
諸位老師,大家好。我們接著看,教孩子孝,以至於教孩子德行,落實弟子規,都應該可以運用上我們現在討論的原理原則,包含親師合作,不是在「入則孝」可以親師合作,在任何一條弟子規的教誨,孩子有落實了,我們都可以跟老師打一個招呼,讓他肯定孩子。或者家長明白了老師教到哪一些經句,我們把它一起在家庭要求小孩,因為除了言教、身教,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境教,環境教育。我們老師把弟子規變成班風,家庭把弟子規變成家風,就能收到潛移默化的效果。而經句都要能跟生活做結合,在跟生活結合當中,我們可以用跟孩子討論的方式,可以用表演、演練的方式,從生活當中去讓他們吸收,讓他們觀照。當然這個方法還有很多,「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有心要把孩子教好方法就來。
比方以討論的方法,我們教到「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到底有哪些事做了以後是不孝,是增加父母的擔憂,或者是丟父母的臉,讓孩子自己說說。諸位朋友,哪些事不能做?「事雖小,勿擅為」。在這個討論當中,孩子有很多的答案都會出乎我們意料,他們想得可細了,「要節儉」,他會說道,老師,今天我開水龍頭開得太大了,「事雖小,勿擅為」。還有小朋友會說,老師,我剛剛在上課的時候想著趕快下課,這也是「事雖小,勿擅為」,小孩子是從念頭下手。當他每一句經文都跟他生活息息相關,他就懂得去運用。而在「事雖小」當中大半會提到禮貌,沒有人家允許去碰人家的東西,這就是無禮,見到長輩沒有問好是無禮,不守班規、校規也是無禮。另外也要提到安全的問題,「事雖小,勿擅為」,很多大的災禍往往都是一個不謹慎、一個隨便所造成。不能玩火,不能去戲水,我們看到寒暑假期間都有很多孩子發生意外,這些安全的警覺性都不高,因為家長跟老師提醒不夠,而我們跟孩子之間的默契也不足。當這些規則、這些態度他已經養成,他要去做什麼事都會主動先跟你報告,不會偷偷摸摸去做。就從學生在討論這個經句當中,我們把很多該給他們提醒的道理就可以一並提上去。
而這一句經句不是教一次,往後同學還有發生什麼情況跟這一句經文有印證的,我們就抓住機會教育點重復提醒。生活當中的事物,以至於社會當中所發生的事情,都是好的教育的題材,是我們當父母、當老師的懂不懂得運用。記得我在教書那時候有一個同事剪了一張剪報給我,上面提到有一個學生跟他同學開玩笑,同學要坐下,正要坐在椅子上,他快速把同學的椅子移開了,他的同學一坐就直接掉到地板上,當場就癱瘓了,脊椎受損,醫生宣布終生不能行走。我們就問學生說道,你看這一件事情這麼小,只是把一個椅子移開,卻造成這麼嚴重的後果,誰會痛苦?諸位朋友,誰會痛苦?這個同學一生都要躺在那裡,那是一種煎熬。除了這個同學終生要痛苦之外,還有誰痛苦?他的父母。一個孩子養到十多歲了,突然之間不能動,而且還要父母日夜照顧,他們的父母只要看到他,當下都是痛哭流涕,那是多麼的艱酸、艱辛、痛苦。除了父母會痛苦之外,我會問小朋友,你目前生活當中有多少人關心你?幾十個人、幾百個人,都有幾十個、幾百個人將要因為這件事而傷痛,只因為一件小事。所以任何只要跟他人有安全相關的,我們絕對不能隨便,絕對不能輕易去做,要時時能觀照到他人的安全問題,這就是「事雖小,勿擅為」。從生活讓他們去感受,然後也抓一些機會點去引導。
另外也可以讓他們去表演、去演練,像我們「出則悌」的部分談到是禮儀,「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長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長呼人,即代叫」,現在這個情況多不多?以前大家庭常常有客人來找長輩,都會先看到我們這些小朋友,當然會請我們,我要找你叔叔,找某某,請你去幫我找過來,這個是屬於接待的禮儀。像「出則悌」裡面又提到「過猶待,百步余」,這個是送客的禮儀。我們要靈活的去把經句跟生活教育做結合,不然死在經句上,教學就沒有辦法活潑,沒有辦法擴充廣度,只要它的精神一樣,我們都可以去運用。
有一次在教這一句「長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就教學生接待客人。教完以後,很湊巧,人生常常會有很湊巧的事,都會安排很多情景讓你把孩子教好。就有一位阿姨來找他們,來到教室,當電鈴響了,所有的小朋友很興奮,因為他剛好學完可以派上用場,統統舉手對老師說我要接待客人,僵持不下,六個小孩都排在門口擠得水洩不通。突然那一位阿姨按了電鈴,門口打開了,六個孩子異口同聲,鞠了一個躬,阿姨好,這個阿姨站在那裡一動不動,她說道:受寵若驚,這一輩子從來沒這麼被禮遇過,她一邊走一邊說,假如我們下一代都像這樣,都是這樣的小孩,那太有希望了。一進門,小孩幫阿姨放拖鞋,拖鞋怎麼放?處處留心皆學問,人的細心、人的觀察力、人的體恤能力都在生活當中練出來。我們跟孩子講道:客人要走進來,你鞋子放在他馬上可以穿上的方向,假如你放反了方向,客人還要彎下腰來再把鞋子放過來,這樣就沒有替人著想。仁愛之心在哪?在一舉手一投足。鞋子怎麼放。再來,客人進來了,馬上先說阿姨你請坐,我去幫你倒杯水,就請阿姨先坐,然後他去倒水。倒完了水,阿姨請喝水,我去叫我母親。就讓每一個小孩,一個當客人,一個當接待的,讓他們這樣重復演練,他就很熟悉了,這是可以用表演的方法。
另外在送客的禮儀,我們也曾經操作過,我讓兩個學生,一個當客人,一個當主人,當他把客人送出門,然後主人就說再見,然後馬上把門怎麼樣?關起來。關完門之後再把門打開,然後把客人叫進來,說剛剛他跟你說再見,你有什麼想法?有什麼感受?他說恨不得我趕快走,失禮了。現在孩子有沒有干這種事?好好,再見再見,繼續看他的電視,別吵我、別吵我,就很無禮。我們就跟孩子問道,那應該怎麼樣送客比較恰當?其實智慧人都本有,你引導孩子讓他細細去想,他都會設身處地的。很多孩子就會說到了,我們送他到電梯口再下去,當他真正這樣送的時候,朋友感受到他這一份友誼,他自己也很歡喜。人的一種人情,一種人與人的關懷,人與人的體貼,就在這禮儀當中在加深加厚。
我們來想想,現在的小孩能不能寫出李白那一首「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送朋友,「孤帆遠影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種友誼寫得出來嗎?我記得我那次回台南來講弟子規講了十天,我的結拜大哥在台中知道我回來,特地百忙當中下來看我,還聽我講了一天課,聽完之後,我要送他,他堅持要步行到火車站,他說他有一個習慣,到一個地方就喜歡看看這裡的風土民情,那我也陪著他差不多走了二十分鐘我才往回走,等我目送他一步一步離開我的視線,就感受到相處的這多年之來,這一位兄弟的內心時時都相信我這個小老弟以後一定會有出息,我這個小老弟一定能做出些事情來,他這一份心意我能不能感覺到?可以。我們感念在生命當中時時祝福我們、成就我們的親友,當他們離去的時候我們都有那一份不捨、那一份珍惜。
我到澳洲淨宗學院去上課,師長真正在澳洲的時間其實並不長,到世界弘法。只要師長在淨宗學院,晚上都會講課,講完課我們站在教室外等老師走出來,出來以後,師長就往他的寮房走去。有一些同學看師長走過去了,他們就離開了,我在那裡都在享受美好的滋味,什麼滋味?「過猶待,百步余」。在目送師長離開的這一段時間,我們再回想這幾年來多虧了老師的教誨,今天才能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都在勉懷老師的恩德。當然我們這麼做就會引來人家好奇的眼光,就會問我,你在干什麼?我說我在落實弟子規「過猶待,百步余」。做到弟子規每一句的滋味,確確實實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後來過沒幾天就有一群人在「過猶待,百步余」。
在這幾年來,尤其在大陸這一年多,我們人生地不熟,處處都是靠朋友,靠這一些當地的人民給我們照顧,縱使他們常常都以老師尊稱我,我還是很不敢當,念念都想著沒有他們的幫忙我也不可能把事情做得起來。當我們常常討論到差不多十一點,一起坐計程車回家,那他們一定先送我回去,送到我住的地方之後,他們再陸續依每一個人的路線下車,那時候我很感謝大家,我還是做「過猶待,百步余」。剛好有一次有一個老師在關門的時候沒有很注意,她的長裙就落在車門之外在那裡拖地,我看到了,一進家門趕快跟她打一通電話,她接起來,我說你的裙子已經露在馬路上了。她就趕快把它拉起來,突然會想蔡老師為什麼知道?因為「過猶待,百步余」。我們的這一份恭敬之心,他人是很容易感覺得到,「敬人者,人恆敬之」。
學生在討論,送到電梯,送到樓梯口,送到看不到的地方,他們都會有很多感受、想法,當大家一起講出來都可以互相觀摩、互相切磋,這是我們結合生活來開解。再來也結合機會教育點,有一個孩子,他快生日了,就一直跟他母親說要買東買西的,他的媽媽很聰明,打了一通電話給老師,他的老師隔天早上就說道,諸位小朋友,今天老師坐公車來的時候,在公車上看到一個小朋友一直在那裡吵,吵說媽,我生日了,你要給我買東西,要帶我去吃什麼,要買蛋糕。諸位小朋友,這個小朋友這麼做對不對?當然大家都說不對。應該怎麼做才對?老師有沒有教過你們,生產是母親受難日,就開始復習一下。所有的同學、小朋友就說應該多幫媽媽做家事,要提升德行,不要讓父母擔心。這個小朋友一聽會不會慚愧?當然會,因為其他的小朋友都回答得慷慨激昂,好像他很差勁一樣,這就是抓住機會教育點。後來這個孩子沒有要東西,還跟他媽媽說,媽媽,我生日送你一個禮物,就是以後我要做一個好人,做一個善人。這個方法又跟生活、又跟機會、又跟親師配合,都有用上去,這是機會教育點。
我剛好把學生的生日搜集了一下,每一個月都有個三四個學生生日,除了把孝道教給他們以外,因為生日也給他們祝福,我就發給每一個學生,比方三個同學生日,我就發三張小紙條,讓每一個人來肯定這三位同學,也給他們祝福。我在黑板上寫了兩行字,「狗眼看人低,慧眼識英雄」,好,那你們現在是能看得到別人的優點,還是看得到別人的缺點?讓他們自己寫。你看學生會選哪一個?很多學生在那裡絞盡腦汁,就是看不到別人一個優點,所以欣賞別人容不容易?沒練習還練不出來。有一個媽媽就走過來跟我說,她說我兒子盡看我的缺點,其實這個家長常常去挑老師的毛病,上行下效。在學校當中讓見賢思齊成為風氣,在家庭當中亦如是,我們也要不吝啬的去肯定小孩,肯定另一半,肯定家人,就互相欣賞。我這麼一寫完,他們就開始動筆給生日的同學祝福,訓練他們去見賢思齊。而當這幾十張肯定的紙條傳到了這一個同學的手上,對他有沒有影響?當他一張一張翻過去,他的自信心不斷的在上升,他會希望自己能不辜負同學的肯定。這幾十張稱贊的紙條會留多久?他會把它拿著放在他的抽屜,時不時就拿起來再怎麼樣?再翻一下,自我肯定。這個是我們剛好掌握小孩生日的機會,引導同學互相肯定、互相贊歎,這是生活的結合,機會的教育。
再來,建立共通語言。當弟子規都爛熟於學生還有孩子的心中,常常機會點出來我們就可以把經句提起來。有一個小女孩哭哭啼啼去找她媽媽,她媽媽一看,怎麼哭成這樣?就問她,你哭什麼?她說媽,姐姐罵我。很多家長一聽姐姐罵,隨口就說,姐姐,你怎麼可以亂罵人?有沒有這種情況?不能說大的永遠是錯的,那不對,那就沒有道理了,不公平,我們要循著理智、循著道理處理孩子的行為。媽媽不疾不徐問她的小女兒,那姐姐為什麼罵你?她說因為我玩她的玩具沒有經過她同意,所以姐姐罵我。那是她有錯在先。接著媽媽就說了,「用人物」,小女孩說「須明求」,媽媽說「倘不問」,她說「即為偷」,結果她一說完哭得更厲害,然後一邊哭一邊說媽,我不要當小偷。這個就是什麼?共通語言,很好用。
當孩子拖拖拉拉了,爸爸可以提醒,比方媽媽命令他,他都拖拖拉拉,這時候爸爸可以提醒他,「父母命,行勿懶」。有一個孩子早上叫不醒,叫半天,他媽媽突然想到兒子說他要學弟子規,要好好落實,突然在他的床前就說了「朝起早」,兒子說「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他自己就爬起來。有一個小女孩才四五歲,跟著外公、外婆還有舅舅、嬸嬸一起吃飯,她就跟她母親說,媽,我要吃玉米。她的媽媽拿起來扒成兩半,正准備要拿給她女兒,突然想到「知所先後,則近道矣」,怎麼可以先給孩子?她就剎車,拿給外公,拿給外婆,拿給舅舅,統統都分完了,最後一塊放在她女兒的碗上。她女兒突然跳起來,暴跳如雷,為什麼我是最後一塊?你看小公主凶不凶?凶。她的媽媽不疾不徐說了,「或飲食,或坐走」,她女兒說「長者先,幼者後」,突然想一想,對,就服氣了。建立這個共通語言。
教弟子規、教孝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所在,要能做到以身作則,這不只孝,任何一句教誨亦如是。我們從孝當中來感受一下,有一個老師三十五歲,她當初還沒學弟子規,修行也有多年,那時候深圳的老師通知說蔡老師要講弟子規,她心裡想弟子規有什麼好教的,我的善根這麼深厚,是不是?讀《無量壽經》都會掉眼淚,「若不往昔修福慧,於此正法不能聞」,你看善根深厚有沒有?叫大乘根性,弟子規有什麼好學的?教小孩。不過還好,她還是來聽了第一堂課。我在深圳上那一堂課,明顯感覺她們邊聽表情變化很大,愈聽愈驚訝,弟子規還可以這麼講!這個老師聽了幾節課以後也曾經跟我提到,她說本來覺得自己善根深厚,學了弟子規覺得什麼都沒做好。是覺得善根深厚好,還是覺得什麼都沒做到好?前者好還是後者好?人要活得明白。覺得自己什麼都沒做好,這個叫開悟了。發現自己的過失叫開悟,改正自己的過失叫真修行,這一句話要時時提起才得受用。
剛好五月一號到七號她們放假,回到家裡又遇上她生日,搬了三個椅子,請她爸爸,請她媽媽,還有請她外婆上座,她母親比較敏感,覺得氣氛詭異,就問她,你到底要干嘛?這位老師說,媽,你就坐下。接著她就跟三位長輩說道,三十多年來讓你們操了很多心,我沒有做好女兒的角色,因為現在有在學弟子規,我要好好盡孝道,從此我要當一個孝女。今天是我生日,也是母親受難日,我要跟你們行三跪九叩禮,說完之後就給她父母跪拜,第一拜拜下去,她的母親眼淚就掉下來。諸位朋友,母親流的是什麼淚?母親的付出絲毫不求回饋,她的淚是欣慰到子女終於懂得她的用心。我們才這麼一點懂得母親的用心,母親就這麼感動。這位老師第二拜拜下去,她的兒子剛好在旁邊,就走到她先生的身旁開始幫她先生按摩。什麼力量讓這個孩子走到父親旁邊幫他按摩?有沒有人叫他來,過來幫爸爸按摩?什麼力量?德行的力量,那種力量很強,讓她兒子覺得媽媽在那裡感謝母親的恩德,他不做些什麼事,怪怪的。當天晚上這位老師跟她先生還有孩子回到家裡,她兒子一進門就說了,他說爸爸媽媽,我明年生日也要拜你們兩個。好不好教?以身作則。
有一位長者六十多歲了,她得了癌症,接受了九次化療,覺得身體快不行了,打了一通電話給她日本的兒子,兒子了解到母親的嚴重性,當場把發展到顛峰的事業二話不說全收掉了,趕回來親自侍奉母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他的母親本來是覺得已經快不久人世了,兒子的孝心讓她的病情快速好轉,「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這個藥是兒子親手端的都有加持力。那時候這位長者在談話,她的身體狀況已經可以去爬名山寶剎了,狀態很好。為什麼她的兒子這麼孝順?這是結果,我們把原因找到,他的外婆,就是他媽媽的母親,從小他的外婆就守寡,他的外婆很年輕就守寡了,照顧幾個小孩含辛茹苦,又承受了很多的壓力,到年老了,精神異常,她幾個孩子看到母親病成這樣,商量好全部集中在一個地方住,都在附近一起輪流照顧母親,本來的事業都先放下,合力來盡孝道。他的外婆足足病了二十多年,她的孩子都是無怨無悔照顧,二十多年以後病好了,她的外婆現在九十幾歲還可以煮飯,還可以洗衣服。他的母親盡到了孝道,她的孩子在成長過程都看在眼裡,當然他母親真正出狀況了,他那份孝心絕對是相當的堅定,這是以身作則,好。
那我們剛剛提到的這些方法當然不完全,這裡有很多教育界的前輩,我們也很歡迎大家把寶貴的經驗一起來分享,可以寄到我們大方廣文化公益網,我們讓更多的老師有更多的切磋,把每一個人的經驗都積累起來,造福於更多有心的老師。
這是我們講到長善,長孩子的善,其中講到孝道,其他的善行也應該不斷去引導,不斷去成就小孩。除了長善重要以外,另外也要針對孩子的壞習慣加以導正,就是救失的工作。當老師也好,當父母也好,也像醫生一樣在治病,治他的思想觀念。有一個媽媽,她的孩子行為偏頗,到一個教育專家那裡去詢問,當這位專家聽完她孩子目前的情況,就對著這位媽媽說道:你的孩子第一次綁鞋帶笨手笨腳,你是不是以後都買不用綁鞋帶的鞋子給他穿?這位媽媽情緒有點沮喪,點點頭。接著又說,你的孩子第一次在那裡洗湯匙、洗碗,弄得全身濕透了,你從此以後就不讓他洗碗,都你幫他洗了,這位媽媽說對。接著又說道:你的孩子整理自己的床鋪、房間整理半天整理不好,你就親手幫他整理了,這位媽媽瞪大眼睛說道:是。接著專家又說,你的孩子第一份工作是你透過關系幫他找的,這個媽媽站起來說你怎麼知道?如是果,如是因,可以推得出來。這位媽媽接著說,那我以後怎麼辦?專家說,以後你兒子生病了,你就帶他去看病;你兒子欠個房子,你就幫他買棟房子,這樣就解決了。能不能解決?事出必有因。所有孩子的壞習慣我們要從根源去切斷,而不是在那裡干著急。
我接觸很多家長,他們到中心來,一進門就劈裡啪啦開始講,我兒子哪裡不好、哪裡不好、哪裡不好,等到了我辦公室,我先請他坐,我說你講了這麼多話一定很口渴,我去幫你倒杯水。幫他倒了杯水讓他喝了一口,我就看著他說,你的孩子懶惰是結果,原因出在哪?你的孩子不好學是結果,原因出在哪?就把他講到孩子的壞習慣重新再問他一次,只是後面那一句是「原因出在哪?」家長的表情也是很驚訝,我們又要視思明,什麼意思?我活了這麼大把年紀了,怎麼沒有人問過我這個問題?我們現在一起把原因找出來,救失,好。
現在孩子有哪一些過失要趕快導正?你們怎麼這麼木讷?「剛毅木讷,近仁」,「巧言令色,鮮矣仁」。來,哪一些過失?無禮。就把剛剛接待客人的禮儀,看到客人怎麼打招呼,然後怎麼接電話,怎麼送客,都一點一滴讓他去練習、去落實,就不會無禮了,這個一定要教。這個禮不教,日積月累下來就沒有辦法教了,因為禮不長一定長傲慢。我跟家長說要教禮貌,他們說現在的孩子哪還有禮貌?看到你能對你笑一笑就怎麼樣?就不錯了,算很給你面子了,這個想法都是不對的。對的態度一定要趕快教,不然到時候你就教不了。這是無禮。
因為家長對禮貌的認知不夠,重視不夠。有一個家長聽我講了盧叔叔那個故事,我只鞠了一個躬,盧叔叔你好,隔天就兩個多小時對我耳提面命。而且盧叔叔去當人家的顧問,一個月跟他談四次,一次三個小時,十二個小時,企業界會給他差不多十萬塊,所以聽他一個小時要快一萬塊錢。諸位朋友,你知道我賺了多少萬了嗎?這麼一講,現在的家長最現實,本來不問好的小孩,隔天突然就跟他老師說老師早上好,那老師嚇一跳,這個老師心裡想,昨天他們家裡鋼琴不彈,毛筆不寫了,干啥?開始在那裡練鞠躬,不知道鞠了多少次,練出來的。家長的態度直接影響孩子的為人處事。
來,再來,找藉口,掩過飾非。再來,自私、沒有耐性,這個都沒有標准答案的,要從我們的生活當中去體悟。再來,沒責任心,看電視都看很久,這個在古代四個最重要的提醒,驕奢YIN逸不可長,這個叫YIN,YIN就是沈溺在一個東西上無法自拔,不單是指女色而已,所有的玩樂他一接觸就整個人就好像失了魂一樣。現在有很多孩子走進網咖,走著進去,怎麼樣?抬出來,不眠不休到最後身體都垮掉了,這很嚴重。來,懶惰,我們來列十大罪狀。第八,沒體力,偏食,現在的體力有夠差的。
我第一年在龍肚教,那些孩子體力有夠好,第二年在城市裡面教,我說這兩班學生來跑步那真是會輸得淒淒慘慘,他們體力太差了,就是缺乏鍛煉。很懶惰了體力怎麼會好?大便他又沒有扛過,像我爸爸都有扛過,真是幸福。什麼是真的幸福?苦盡甘來叫幸福。我都跟我爸爸說,你都比我好命,他都嚇一跳,我說真的,你看你從小這麼多的磨煉,現在都六十幾歲了,看起來這麼年輕,害我跟你走出去都變你兄弟了。然後跟我父親出去一些風景地方走一走,我前面都說,爸,讓我來,我來開,開了一二個小時,我爸爸在那裡,你累了嗎?你累了嗎?害我很沒面子。突然我爸說,來,讓我開一下,我爸爸一坐上去就從頭又開到尾了,我的體力比我爸爸還差,確實是禍福相倚。
來,再來第九,浪費、頂嘴、無禮。這幾條不離「驕奢YIN逸」,無禮是傲慢。懶惰、奢侈,奢。他很愛錢,因為誰很愛錢?我們把這些來思考一下,沒有責任心是結果,原因在哪?懶惰是結果,原因在哪?你有沒有看一個小孩生出來,一二歲說啊,我好懶惰,我不想動了,這樣的孩子你有沒有看過?趕快去看醫生,有病。哪有人小時候就懶惰的,不可能。為什麼到最後教成懶惰?家長的問題。好,我們下午來上一個重要的課程,如何落實德行教育,怎麼樣讓我們自己搞明白,進一步去落實在家庭、在教學當中。這個就別擦了,我們下午從這裡開始講。好,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