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故事

 

德育故事:《二十四禮》【四集卷五】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四集卷五 《二十四禮》 

  禮篇
  
  一、【公乘責弟】
  魯公乘姒。責弟子皮。不習於禮。國相莫為。
  【原文】
  周魯公乘子皮之姒。以族人死。哭之甚悲。子皮止姒曰。安之。吾今嫁姊矣。異日。子皮告姒曰。魯君欲以我為相。姒曰。勿為也。子皮問何故。姒曰。臨喪而言嫁。不習禮也。子不可以為相。子皮曰。姒欲嫁。何不早言。姒曰。吾豈欲以嫁之故、數子乎。子不習於禮而相國。非有天咎。必有人禍。子皮不聽。竟為相。未期年。果被誅。
  
  劉向謂公乘姒緣事而知弟之遇禍也。可謂智矣。待禮然後動。不苟觸情。可謂貞矣。且言婦人之事。唱而後和。蓋其深明於內則之禮耳。惟深明於禮者。乃能知人之非禮而相國。適以自取其禍也。
  
  【白話解釋】
  周朝魯國公乘子皮的姊姊。有一回、他族裡的人死了。很悲傷的哭。公乘子皮就去勸姊姊道。你不要這樣的哭了。我曉得了。我現在把你早點嫁給人家就是。過了好幾天。公乘子皮就去告訴姊姊道。魯國的國君。要叫我去做宰相。你道好不好呢。他的姊姊說。你還是不要去做的好。公乘子皮就問他。這是什麼緣故。他的姊姊道。你前一次、當著人家有喪事的時候。就說到出嫁的事。這是不懂得禮的表示。不懂得禮的人。那裡可以去做官呢。公乘子皮說。你姊姊自己要想嫁人。為什麼不早點對我說呢。他的姊姊說。我那裡是為了要嫁人的緣故。才來數說你嗎。你自己不懂得禮。要去做官。就是沒有天禍。也是一定要有人禍的。照我的意思。你還是不去做的好。公乘子皮不肯聽他。終於在魯國拜了相。做不到一年的官。果然有了罪。被殺死了。
  
  二、【孟光舉桉】
  孟光貌陋。深習禮儀。為夫具食。舉桉齊眉。
  【原文】
  漢梁鴻妻孟光。字德耀。肥丑而黑。力能舉石臼。年三十。嫁鴻。始以裝飾入門。七日而鴻不答。光乃更為椎髻。著布衣。操作而前。鴻大喜曰。此真梁鴻妻也。與共隱霸陵山中。後又適吳。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為人賃舂。鴻每歸。光為具食。未嘗仰視。舉桉齊眉。伯通察而異之。曰。彼傭之妻。能敬其夫若是耶。乃捨之於家。
  
  呂坤謂女子之愛憎。色居其先。而德為輕。此俗子庸夫。YIN邪之陋識也。孟光貌陋而梁鴻貧。二人者以德相求。鴻不丑光之色。光不厭鴻之家。至於绮羅脂粉。亦愠不使御。鴻之心豈以色為重輕哉。
  
  【白話解釋】
  漢朝時候。有個隱士梁鴻。他的妻子姓孟名光。別號就叫德耀。身體生得很胖。並且相貌丑陋。皮膚很黑。可是他的力氣很大。能夠把舂米的石臼擎了起來。年紀三十歲了。才嫁給梁鴻做妻子。他起初嫁到梁家來的時候。裝飾得很好。梁鴻見了。覺得這個女人太喜歡裝飾。心裡就很不高興。這樣的有七天。梁鴻終於不對妻子去講話。孟光於是就改換了服色。頭上挽了一個像椎子一樣的髻。身上穿了布衣。做著一切的工作。梁鴻見了就很喜歡的說。這才真是梁鴻的妻子了。於是兩夫妻就一同隱居在霸陵山裡面。後來又搬到吳下去。住在吳下一份大人家皋伯通家裡的廊下。替人家舂著米過日子。每每梁鴻從別的地方回到了家裡。他的妻子就給他端出了飯菜來。給他吃的時候。孟光總是低著頭。永不敢抬起頭來。去看丈夫一看。舉起碗來的時候。一定齊了眉。表示恭謹的意思。房主人皋伯通。見了他們兩夫妻這般的舉動。覺得非常奇怪。就說道。這一對夫妻。一定是兩個隱君子。假若不然的話。那末做工人的妻子。那裡能夠這樣的敬重他的丈夫呢。於是就請了他們兩夫妻。在自己的家裡住著。
  
  三、【續母方肉】
  陸續之母。探獄洛陽。作食饋子。蔥寸肉方。
  【原文】
  漢陸續母。吳人。治家有法。續為太守尹興門下掾。時楚王英謀反。事連續。逮系洛陽獄。母自吳至洛陽。無緣見續。但作食饋之。續對食悲泣不自勝。使者問其故。續曰。母來不得相見。是以悲耳。使者問何以知之。續曰。母切肉未嘗不方。斷蔥以寸為度。是以知之。使者訪諸谒捨。果然。嘉之。為上書述續行狀。續得赦還。
  
  呂坤謂人未有心正而事邪者。亦未有事慎而心苟者。陸續母切肉未嘗不方。斷蔥以寸為度。卽此二事。而其平生之端方。言動之敬慎。可以類推矣。吾故錄之。以為婦女者取法焉。
  
  【白話解釋】
  漢朝陸續的母親。是吳地的人。他的治理家政。井井有條。陸續在太守尹興的門下做了屬官。這時候楚王名英的造了反。這件事連帶了陸續也有干系在內。於是把他捕到洛陽去。下在洛陽的牢獄裡面。他的母親得知了兒子有了罪。下在牢獄裡。就趕緊地打從吳的地方趕到洛陽來。可是沒有法子。可以到監牢裡去和兒子見面。只能親自做了吃食的東西。去送給兒子吃。陸續看見了禁子送進來的東西。是母親的手跡。於是對著這些東西哭個不住。朝廷裡差來的人。見了他這樣哭。覺得很奇怪。就問他這是為了什麼緣故。陸續說。母親來了。我不能見著母親的面。因此悲傷的。那個人又問他。你怎麼曉得你的母親來了。陸續回答道。我的母親切肉。一定塊塊是四方的。斷蔥、一定是一寸長。我見了剛才送進來的東西。是我母親的手跡。所以曉得我的母親來了。那個人就到旅館裡去一問。果然他的母親來了。就很稱許他。又上奏章到皇帝那兒。說陸續平日的品行很好。這件事、顯然是冤枉的。因此陸續才得免了罪。
  
  四、【禮珪尊祭】
  禮珪尊祭。率敎嚴恭。亂中宗表。見必侍從。
  【原文】
  漢陳省妻楊禮珪。生二男。長娶張度遼女惠英。少娶荀氏。皆貴家豪富。從婢七八。資財自富。禮珪以其姑遺教。敕二婦躬任勞苦。二婦再拜受教。從孫奉上微慢。禮珪抑絕之。感悟改過。遭亂流行。宗表欲見之。必自嚴饬。從子孫侍婢。乃引見之。曰。此先姑法。四時祭禮。親自養牲釀酒。曰。夫祭、禮之尊也。年八十九卒。
  
  禮珪之禮教多矣。出語必稱先姑成法。一也。姑為母師。習其遺教。二也。二婦豪富。敕其親勞。三也。從孫微慢。即抑絕之。四也。亂中、宗表見。必侍從。五也。四時祭祀。親具牲酒。六也。宜其婦亦有母師行矣。
  
  【白話解釋】
  漢朝時候。陳省的妻子姓楊。名叫禮珪。他生了兩個兒子。大兒子娶了張度遼的女兒名惠英的做妻子。小兒子娶了荀家的女兒。他兩個媳婦的娘家。都非常的貴顯。並且很有錢。從嫁的丫環有七八個。嫁過來的資財也很多。可是楊禮珪不管他們的娘家怎樣有錢。仍然用了他婆婆從前遺傳下來的家教。去教導兩個媳婦。自己親自做著勞苦的工作。兩個媳婦見了婆婆這樣的品行。於是也拜著受了教訓。楊禮珪有個從堂侄孫。他侍奉尊長。稍稍地有了些怠慢的行為。楊禮珪覺得他這種行為。是很不行的。於是對從堂侄孫斷絕了來往。從堂侄孫就覺悟著改過了。後來遭了時局亂離的當口。他家裡也跟著在道路裡奔走。遷徙不定。有宗族或表親要想去見他的面。楊禮珪一定自己先很嚴厲地整饬了一番。身後跟著了兒子孫兒和丫頭們。然後才肯見面。他說道。這是我已去世的婆婆的家法呵。每逢四時八節祭祀祖先。一定用親自養的牲畜。釀的好酒。他又說道。我們要曉得祭祀、是在禮法裡面最尊重的呵。他去世的時候。年紀八十九歲了。
  
  五、【陶湛款賓】
  陶母禮客。不患家貧。剉薦截發。款待嘉賓。
  【原文】
  晉陶侃母湛氏。歸侃父丹為妾。陶家貧賤。湛氏每紡績資給之。使侃結交勝己者。賓至。辄款延不厭。一日大雪。鄱陽孝廉范逵宿焉。母乃撤所臥新薦。自剉給其馬。又密截發。賣以供肴馔。逵聞之。歎曰。非此母不生此子。侃後為浔陽縣吏。監魚梁。以一坩鲊遺母。母封還。以書責侃曰。爾為吏。以官物遺我。是增我憂矣。
  
  呂坤謂讀詩見雞鳴。婦人欲成夫德。至解雜佩。陶母愛子。剉薦斷發以延客。不更切哉。子也何以慰母心。友也何以答母意乎。世之禮客如陶母者誠稀。而為友者。果能益人之子。足當陶母之情否耶。
  
  【白話解釋】
  晉朝陶侃的母親湛氏。當初是嫁給侃的父親陶丹做小老婆的。陶家非常貧苦。湛氏每每很勤儉地紡了紗。織了布。這樣的賺了錢來幫助家用。他教陶侃要結交比自己好的朋友。然後可以增長學問和器識。家裡雖然貧苦。可是客人來了。很肯款待。一些兒沒有厭惡的心。有一天、雪下得很大。鄱陽地方的孝廉。姓范名逵的。到了陶家過夜。陶侃的母親就把自己床上新做的草薦。拿出來割斷了做草料。親自去喂客人的馬。又暗地裡剪下了頭發。把頭發去賣了錢來。充著酒菜的費用。范逵得知了這回事。就歎口氣說。若不是這個母親。那裡生得出像陶侃這樣的兒子來呢。後來陶侃在浔陽縣裡做小官。管著捕魚的地方。有一次、把一甕的鲞魚。送給他的母親吃。湛氏就原封不動的還了他。並且寫了一封信去斥責兒子。說、你做了官。把官裡的東西送給我吃。這反使我增加了許多的憂愁呵。
  
  六、【茂德孀居】
  茂德早寡。不出戶庭。絕會親族。慎爾儀型。
  【原文】
  北周大左輔於實女。字茂德。年十四。適韓觊為妻。生長膏腴。動遵禮度。躬儉約。宗黨敬之。年十八。觊從軍沒。茂德哀毀骨立。恸感行路。及免喪。父以其幼少無子。欲嫁之。誓不許。遂以夫孼子世隆為嗣。身自撫育。卒能成立。自孀居後。絕親族往來。有尊就省谒者。迎送皆不出戶庭。蔬食布衣。不聽聲樂終身。诏表門闾。
  
  於茂德青年守節。不出戶庭。斷絕親族往來。終身不聽聲樂。此守禮之正者。然而孀居。少婦之能知此者鮮矣。況其生長膏腴。年甫十四。已動遵禮度乎。宗黨敬之。門闾表之。青史傳之。禮所生也。
  
  【白話解釋】
  北周時候。有個做了大左輔官的人。姓於名實。他有個女兒名叫茂德。在十四歲的時候。嫁給韓觊做妻子。於茂德雖然生長在富貴人家。可是他的一行一動。都遵守著禮法。對於自己的用度。也非常儉約。所以宗族鄉黨裡的人。都非常敬重他。十八歲的時候。他的丈夫韓觊在戰場上打仗死了。於茂德哭得很悲哀。差不多瘦得身上的骨頭。都露了出來。他這種悲哭的聲音。就是連路上走著、毫不相識的人聽見。也要替他悲傷。等到丈夫的喪服滿了以後。他的父親因為他年紀很輕。況且又沒有兒子。想給他再嫁。他發了誓不肯答應。於是就叫他丈夫的庶子韓世隆給他做了兒子。他親自撫養了世隆。後來韓世隆終於能夠成立。於茂德自從守寡以後。對一切親戚宗族裡的人的往來。都斷絕了。有去看望他的人。他迎接送去。從沒有走出門庭來的。並且吃著蔬菜。穿著布衣。終身不聽音樂。後來皇上下诏在他的門上。旌表著他的節行。
  
  七、【鄭崔夜績】
  崔氏知禮。誡子名揚。夜分猶績。媲美敬姜。
  【原文】
  隋鄭善果母崔氏。子為方岳。襲封公。母恆紡績。每夜分而寢。善果曰。兒封侯開國。秩俸幸足。母何自勤若此。母曰。吾謂汝知天下理。今聞此言。公事何由濟乎。今秩俸。乃天子報汝先人殉命也。當放贍六姻。為先君之惠。至絲枲紡績。婦人之務。自皇後及大夫士妻。若惰業者。是為驕逸。吾雖不知禮。其可自敗名乎。
  
  郭燮熙謂鄭母誡子。與敬姜吻合。彼雲使僮子備官而未之聞。此雲天下事何由濟。彼雲自上以下。誰敢YIN心捨力。此雲自皇後及大夫士妻。有惰業者。是為驕逸。敬姜博達知禮。鄭母其善學敬姜哉。
  
  【白話解釋】
  隋朝時候。鄭善果的母親崔氏。雖則他的兒子做了大官。襲了公爵。他仍然紡著紗、織著布。每天一直做到半夜裡。才去安睡。鄭善果見了母親這樣地辛苦。就對他的母親說。兒子已經做了官。封了侯。所得的俸祿。也是很富足的了。母親為什麼要自己辛苦到這般田地呢。崔氏聽了就說。我從前以為你已經可以懂得天下的大道理。現在聽到你講出這番話來。你道理還沒有明白。怎麼可以去辦理國家的公事呢。你要曉得這些俸祿。是皇上報你上代丟掉了性命的功勞。照這樣說來。你把這些俸祿。應當先去分散給那親戚人家。表示是先人的恩惠。至於紡紗織布績麻等等。都是做婦人的份內應做的事。上自皇後起。下至做官人的妻子、和讀書人的妻子止。若是對於他應盡的職務。有懶惰的人。這就是驕逸的行為了。我雖然不懂得禮法。那裡可以自己破壞自己的名譽呢。
  
  八、【楚媛不違】
  楚媛八歲。憂侍庭闱。勤苦好禮。行之不違。
  【原文】
  唐紀王慎女楚媛。封東光縣主。八歲。慎疾。憂不甘食。慎憐之。绐曰。已愈。主察顏色未平。憂如故。長適裴仲將。事姑如母。嚴夫如賓。柔睦娣姒。慈惠幼賤。時戚裡競奢。見主約。謂之曰。人生在適志。獨勤苦何為。對曰。我幼好禮。今行之不違。非得志而何。且婦以恭遜成德。驕縱敗名。況貴寵固傥來物也。可恃以陵人乎。
  
  禮、與其奢也寧儉。楚媛非特好禮行禮已也。其孝德尤可嘉矣。武氏專政。紀王以非罪徙死。主號恸嘔血數升。既免喪。絕膏沐者二十年。中宗復辟。上書訟王冤。乃得昭雪。復其官爵。陪葬昭陵焉。
  
  【白話解釋】
  唐朝紀王名慎。他的女兒名叫楚媛。封做了東光縣主。當楚媛八歲的時候。紀王有了疾病。他心裡憂愁得連飯也吃不下去。他的父親看著他年紀很小。很可憐他。就騙著他說。我的病已經好了。楚媛仔細看著父親的臉上。還帶著病色。心上依然憂愁。這就可以曉得他幼小時候的聰明了。後來年紀長大了。就嫁給裴仲將做妻子。他服侍婆婆。像在家裡服侍母親一樣。對待丈夫。好像賓客一樣的尊敬。對嬸嬸姆姆很和睦。看待晚輩和下人們的態度很慈愛。這時候、王親國戚的家裡。非常奢侈。大家比富斗巧。他們見了東光縣主很儉樸。就對他說。一個人生在世上。只要適意就好了。汝獨自這樣勤勤儉儉辛辛苦苦地做什麼。楚媛回答他們道。我從小就喜歡講禮法。現在我照著做去。不違背禮法。那我的志願達到了。豈不是適意麼。婦人家有了恭謹謙遜的行為。就可以成好的德行。有了驕奢放縱的行為。就可以敗壞他的名譽。況且富貴和恩寵。都是傥來的東西。得來很容易。失去也是容易的。那裡可以依靠了他、去欺陵人家呢。
  
   九、【陳鄭申教】
  鄭氏女侄。選入宮廷。申之以禮。作女孝經。
  【原文】
  唐陳邈妻鄭氏。其女侄策為永王妃。氏慮其少長閨闱。不娴詩禮。欲教以為婦之道。申以執巾之禮。乃述經史正義。祖漢曹大家之言。編女孝經十八章。各為篇目。一如孝經章體。因作表奏聞。略謂天地之性貴剛柔。夫婦之道重禮義。仁義禮智信。是謂五常。五常之主在於孝。後其書大行於世。家庭之間。獲益不少。
  
  陳鄭氏賦性聰敏。幼好讀書。長益不倦。每覽先聖垂言。前賢行事。未嘗不三復撫躬。而欲並余芳。步遺躅焉。因恐女侄之不娴於禮。而作女孝經。以申執巾之禮。卒至千秋傳誦。豈特其女侄受惠也哉。
  
  【白話解釋】
  唐朝時候。陳邈的妻子鄭氏。他的侄女嫁了永王做妃子。鄭氏恐怕他的侄女。從小生長在深閨裡。沒有熟習詩禮。就想去教他做婦人的道理。和女子服事丈夫的禮節。於是就搜集了經史上的義理。仿著漢朝曹大家的體例。編了一部書。叫做女孝經。書裡頭分了十八章。每章有每章的篇名。這是和孔子孝經體例一樣的。這部女孝經做好了以後。他就另外做了一封表章。把這部書奏到皇帝那兒去。大略說、天地的本性。就重在有剛有柔。夫婦的道理。就重在禮字和義字。仁義禮智信。這就是所說的五常。五常所最要緊的主腦。就是一個孝。後來這部女孝經。在世界上非常通行。家庭裡面讀了這部書。得了益處的地方很多很多。
  
  十、【杜後禮法】
  杜後治家。夙有禮法。教子君難。得綿宋業。
  【原文】
  宋太祖趙匡胤母杜氏。治家毅。有禮法。生五子。太祖其次也。太祖即位。尊杜氏為太後。帝拜於殿上。群臣稱賀。太後愀然不樂。左右進曰。臣聞母以子貴。今子為天子。胡為不樂。太後曰。吾聞為君難。天子置身庶兆之上。若治得其道。則此位可尊。苟或失馭。求為匹夫不可得。是吾所以憂也。太祖敬受教。
  
  五代之際。禮法蕩然。故每不再傳而易祚。宋太祖當五代之末。受周之禅。若非杜太後治家有禮。教子有方。安知其不蹈覆轍乎。觀其尊為太後。時當朝賀。猶剀切教子。宜太祖之孝悌兼全也。
  
  【白話解釋】
  宋太祖姓趙名匡胤。他的母親杜氏。治家很剛決。並且很有禮法的。生了五個兒子。宋太祖就是他的第二個兒子。後來太祖做了皇帝。尊了杜氏做皇太後。太祖就在宮殿裡拜著母親。一班臣子又跟著道喜。可是這位杜太後。卻變了面色。心上並不覺得歡喜。左右的人就問他道。我們曉得做母親的。因為兒子貴了。於是母親也貴了。現在你的兒子做了皇帝。真是富貴極了。為什麼你的心裡。還感覺著不快樂呢。杜太後說道。我聽得古話說。做皇帝是不容易的事。因為做皇帝的位置。居在萬民之上。若是他把國家治理得不錯。那末這個位置。當然是很尊貴的。若是一個不好。失了駕馭的方法。那末就是要想做一個平民小百姓。也是想不到的了。這就是我所以憂愁的道理。宋太祖就很恭恭敬敬地受了母親的教訓。
  
  十一、【荊國壽舅】
  荊國公主。事舅如儀。因其生日。以禮谒之。
  【原文】
  宋荊國公主。太宗女也。幼不好弄。太宗常發寶藏。縱諸女擇取。以觀其志。主獨無所取。及長。善筆札。喜圖史。能為歌詩。尤精女工。嫁都尉李遵勖。舊制選尚者。降其父為兄弟行。時遵勖父繼昌無恙。主因繼昌生日。以舅禮谒之。真宗聞。密以缣衣寶帶器幣。助其為壽。遵勖賓客。皆一時賢士。每燕集。主必親視饔饎焉。
  
  荊國之事舅。盡其禮矣。而其事夫之盡禮。亦足述焉。當遵勖守許州。得暴疾。主亟馳視之。後居夫喪。衰麻未嘗去身。服除。不復御華麗。嘗燕禁中。真宗親為簪花。辭曰。自誓不復為此久矣。其守禮如此。
  
  【白話解釋】
  宋朝的荊國公主。就是太宗皇帝的女兒。幼小時候。就不喜歡游嬉。有一次、太宗把一個藏著寶貝的庫房打開。叫了一班女兒來。任他們自己選擇了心裡喜歡的拿了去。暗地裡卻去觀察女兒們的志願、究竟怎樣。只有荊國公主。一些兒也沒有拿去。到了年紀長大了。他的文墨很好。歡喜讀書。並且能夠做詩。對於刺繡女工。尤其是好得了不得。後來嫁給了驸馬李遵勖做妻子。照從前的制度。凡是娶了公主做妻子的人。對父親是用待兄弟一輩的禮節的。這時候、李遵勖的父親名繼昌的還在著。荊國公主在他公公李繼昌生日的那一天。用了媳婦見公公的禮節去見他。真宗皇帝得知了這回事。就暗暗的送了荊國公主許多絹做的衣服咧、寶帶咧、器皿咧、金錢咧。幫著他替公公去做壽。到驸馬李遵勖家裡來的賓客。差不多都是當時有名的人。在每次燕會的時候。荊國公主一定親自去看著給客人吃的酒飯。
  
  十二、【張魯戒食】
  魯氏愛女。禮教入微。無私飲食。家法不違。
  【原文】
  宋張待制之妻魯氏。參政宗道女也。其女弟為申國呂正獻公夫人。女更配其子。則榮公希哲也。魯氏甚愛其女。而居常至微細事。教之必於禮。如飲食之類。飯羹許更益。魚肉不更進也。既歸呂希哲為妻。一日、往視之。見捨後有鍋釜之屬。大不樂。謂申國夫人曰。豈可使小兒輩私作飲食。壞家法耶。其嚴如此。
  
  呂坤曰。婦人之於女也。在家恣其言動。以嬉狎為歡。既嫁。美其衣食。惟餍足是遂。見姑便以鍋釜。惟知感恩。又安問家法可否耶。若魯氏者。可為婦人愛女之法。
  
  【白話解釋】
  宋朝時候。有個姓張的待制官的妻子魯氏。就是宰相魯宗道的女兒。他的妹妹嫁給申國公呂公著做夫人。他的女兒又許配給他妹妹的兒子。那就是封了榮公名叫呂希哲的了。魯氏的心裡。非常的愛惜他的女兒。可是家居的時候。對於很平常很微細的事。也一定教著女兒要有禮法。譬如吃飯的時候。飯完了。或者羹完了。這都可以再添的。可是魚完了。或者肉完了。那就不可以再添的了。諸如此類。教訓都很嚴的。到了後來。女兒已經嫁給呂希哲了。有一天、魯氏去看望他的女兒。看見女兒的房後面。有鐵鍋鐵镬等許多物件放著。心裡就大大的不高興。對著他的妹妹申國夫人說。你那裡可以叫小孩子們、暗地裡做了東西吃著。壞了家法呢。從這件事情看來。就可曉得他的方嚴了。
  
  十三、【尹陳童訓】
  陳氏子幼。教以禮儀。及其長也。擇善為師。
  【原文】
  宋尹焞母陳氏。處家整肅。雖貧窭不為戚然。焞童時。即教之動止語默。使合於禮。甫長。授以經義。聞程伊川先生頤善教。使焞往師事之。戒之曰。學有本原。必求其得。耕弗獲。菑弗畬。弗貴也。焞後應舉。發策語不善。不對而出。以告其母。母曰。吾知汝以德養。不知汝以祿養。頤聞之。曰。賢哉母也。焞於是終身不應舉。
  
  和靖處士之母。可謂善教矣。諺雲。桑樹從小直。故教子必慎於童時之動止語默。使合於禮。以先入為基。及長。再為擇善師而從之。如是則內有母教。外有師訓。雖欲其不中矩。不可得也。
  
  【白話解釋】
  宋朝尹焞的母親陳氏。他的處理家務。很整齊。很嚴肅。家裡雖然貧苦。可是不帶著憂悶的臉色。尹焞在幼小的時候。對於他的一舉一動說話或不說話的時候。就教著他要合乎禮法。兒子稍稍長大了。就叫他讀著聖賢的經書。他又聽人家說。當時的伊川先生叫程頤的。善於教誨後學。於是就叫兒子去拜伊川先生做老師。當臨走的時候。陳氏訓誡他說。凡是學問。一定有個本原。要求得了這個本原才好。耕了田沒有收獲。開墾了的土地。不繼續用著開墾的工夫。這種沒有恆心的習慣。都是不足取的。後來尹焞的學問成就。去應考試。這次考場裡、所出策問的題目不大好。於是尹焞連文章也不做。就走出了考場。又把這個情形去告訴給母親聽。陳氏就說。我只要你用道德來養我。不要你求了官、用祿米來養我呵。伊川先生得知了這番話。就說道。這位母親真真是賢德呵。於是尹焞終身沒有去應考。
  
  十四、【謝後端重】
  謝後端重。宜正中宮。不妒賈女。禮遇日隆。
  【原文】
  宋理宗即位。議擇中宮。楊太後以謝深甫有援己之功。命選謝氏女。時謝氏惟後在室。生而黧黑。翳一目。乃送之就道。旋病疹已。膚蛻。瑩白如玉。醫又去翳。遂與賈涉之女同入宮。賈女有殊色。帝欲立之。楊太後曰。謝氏端重有福。宜正中宮。賈妃專寵後宮。後處之裕如。不以介懷。太後益賢之。帝亦禮遇日加。
  
  許止淨曰。正位中宮。自是福德甚厚所致。黧黑翳目。正所以保全待字之身。不使輕於作合也。孟子雲。天將降大任於是人。必先苦心志。勞筋骨。餓體膚。命意恰與此同。孰謂人生窮達。彼蒼無權乎。
  
  【白話解釋】
  南宋朝理宗初做了皇帝。這時候還沒有選定皇後。就要選擇一個正位中宮。楊太後的意思。因為謝深甫對他有幫助的功勞。於是就叫理宗去選謝家的女兒做皇後。這時候、謝家只有一個女兒。並且這個女兒。相貌很不好。皮膚的顏色很黑。一只眼睛裡、又有一層膜包著的。可是謝家沒有另外的女兒了。只得把他選了去。忽然他生起麻疹病來。等得他的病痊愈了。脫去了一層皮膚。於是身上就光潤得像玉一樣的白了。有個醫生又給他除去了眼上的膜。於是眼病也好了。因此把謝後和賈涉的女兒。一同進了皇宮裡。賈家的女兒、相貌非常的美麗。照理宗的意思。就想立賈女做皇後。楊太後不肯。說道。謝家的女兒很端正穩重。是有福相的。應當把他做了中宮的皇後。於是謝氏就做了皇後了。後來皇帝很寵愛賈妃。謝後對著這種情境。仍舊和平常一樣。一些都不介意。楊太後愈加稱贊他的賢德了。最後皇帝的看待他。也一天好似一天。
  
  十五、【周崔揎袖】
  崔氏守禮。執臂非宜。自揎其袖。懸筆書之。
  【原文】
  元周珠赫妻崔氏。從珠赫官平陽。金拔城。下令。官屬妻子匿者死。時珠赫以使事在上黨。崔即抱幼子祯。以詭計自言於將。將信之。使軍吏書其臂。出之。崔氏曰。婦人臂。使人執而書。非禮也。予吏金。請書之紙。吏曰。令不敢違。令崔自揎袖。懸筆而書。既出得免。未幾、珠赫卒。崔年二十九。誓不更嫁。有求娶者。毀面絕之。
  
  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權也。書臂非授受之事。出罪等援溺之時。乃以婦人之臂。使人執而書為非。寧予吏以金。請書於紙。是不特惜身如金。且重其身有甚於金矣。殊令人肅然起敬也。
  
  【白話解釋】
  元朝時候。周珠赫的妻子崔氏。因為周珠赫在平陽地方做官。崔氏也跟在任上。後來金國的兵。攻破了平陽城。下了一個命令。說、凡是做官的妻子。有躲匿了的。都要處死。這時候、周珠赫正差到上黨地方去辦公事。並不在平陽城裡。崔氏就抱了他最小的兒子名周祯的。去見將軍。說了一番诳話。將軍竟相信了。就叫軍官在崔氏的手臂上寫著字。然後放他出城。崔氏說道。婦人的手臂。叫人家執著了寫字。這是不合於禮上的。就把金錢給軍官。叫他寫在紙上。不要寫在手臂上。軍官說。上官的命令。是不可以違背的。就叫崔氏自己揎起了袖子。軍官執著筆懸空寫著。於是崔氏出了城。得免了性命之憂。過了沒有多大的時候。周珠赫死了。這時候崔氏的年紀。才二十九歲。他發了咒。不肯再嫁人。有人來向他求婚的。崔氏把自己的面孔毀壞了。去回絕向他求婚的人。
  
  十六、【李後嚴明】
  李後明禮。約束母家。帝王有過。責數交加。
  【原文】
  明神宗生母李太後。約束母家。其父偉有過。後召入宮。切責之。不以父故骩祖宗法。教帝甚嚴。帝不讀書。即使長跪。每遇講筵入。嘗令效講臣進講。遇朝期。五更至帝寢所。召帝起。帝嘗被酒。令內侍歌新聲。辭不能。乃戲割其發。後聞之。傳語張居正。具疏切谏。令為帝草罪己札。又召帝長跪。數其過。帝涕泣請改。乃已。
  
  許止淨謂歷史上為後妃者。能約束兄弟家人。已不可多遘。況於其生身之父乎。至能嚴教帝王之子。雖有小過。不稍寬假。則李後實絕無而僅有。史稱萬歷初政。幾於富強。不能不歸功李太後也。
  
  【白話解釋】
  明朝神宗皇帝的親生母親李太後。對於他的娘家。約束得很嚴緊。不使娘家的人作惡為非。有一次、李太後的父親名偉的。有了過失。李太後就把他的父親叫到了宮裡。切切實實地把他斥責了一番。並不肯為了父親的緣故。去輕視祖宗的法令。李太後的教訓神宗皇帝。也很嚴厲。有時皇帝不肯讀書。就叫他在地上跪著。每每皇帝打從講經書的地方進來。就要他學著講書的臣子一樣地講。遇著上朝的日子。李太後就在五更時候。到了皇帝睡著的地方。叫了皇帝起來。有一次、皇帝吃酒醉了。叫太監唱著新歌。太監回答說不會唱。皇帝就把他的頭發割了下來。李太後得知了這回事。就叫人去對宰相張居正說。叫他上了奏章來勸谏皇上。又叫他替皇上寫了一封責罰自己的诏書。李太後又把皇帝叫了去。叫他跪在地上說著自己的過失。皇帝哭著請求改過。於是才許他起來。
  
  十七、【白孟禮教】
  孟氏敎子。告圭懲之。諸婦久侍。莫敢失儀。
  【原文】
  明白圭繼妻孟氏。性端靜。寡言笑。每以隨夫宦邸。不得奉侍舅姑為恨。方物佳味。未寄不嘗。嘗謂人子不善。其母每庇護不聞於父。則子惡日縱。故諸子有過。必告圭懲之。遇諸婦尤有禮法。侍立終日無敢失容。凡中饋事。皆使親勞。雖居京師。日躬事蠶績。曰。諸婦皆出自貴家。吾將使其知成之不易。庶幾能儉約也。
  
  是又一程晌妻侯氏矣。侯氏凡諸子有過不掩。卒教二子灏頤。皆成大儒。孟氏諸子有過。必告圭懲之。厥後諸子家京師十余年。食逾千指。內外肅然。無有敢驕泆者。皆孟氏禮教之所致也。
  
  【白話解釋】
  明朝時候。白圭的後妻孟氏。生性端莊幽靜。就是說話嬉笑的時候也很少。他每每因為自己跟隨丈夫住在衙門裡。不能夠在家裡侍奉著公公婆婆。很以為心中的恨事。那地方有美味的出品。在沒有寄給公婆以前。他總不肯先吃的。孟氏常常說著。兒子有了不好的行為。做母親的每每偏護著。不肯給他父親曉得。這樣一來。那末兒子的不好。就一天一天的放縱起來了。所以孟氏的幾個兒子有了過失。一定告訴了丈夫。叫他斥責兒子。孟氏對待新婦們。尤其很有禮法。鎮日地在他的旁邊侍立著。不敢稍稍失了禮貌。凡是家裡飲食的事情。都叫媳婦們親自去做。雖然住在京城裡。但是還天天親自養了蠶、績著絲。他說、我的幾個媳婦。都是富貴人家嫁出來的。我要叫他們曉得來源的不容易。那末才可以使他們能夠儉省了。
  
  十八、【德芳喪祭】
  德芳夫婦。守禮三年。見不踰阈。酒肉共捐。
  【原文】
  明余懋衡妻江氏、名德芳。幼讀書。通詩易二經。懋衡遭父喪。孑然苫塊。不御酒肉者三年。江氏亦不以酒肉進。相見不踰阈。性喜儉素。終身布衣椎髻。教子如嚴師。有過必杖。既貴且老。祭祀必手親蘋藻。嘗曰。世人享客豐而奉先菲。何其舛也。語人子婦必以孝。語人妯娌必以和。懋衡後官至南尚書。江氏封夫人焉。
  
  史載余江氏通詩易二經。吾謂其且通喪禮祭禮焉。禮、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夫有父喪。則不以酒食進。相見不踰阈者三年。夫為尚書。己封夫人。年已垂老。祭祀必手親蘋藻。非通禮而能若此乎。
  
  【白話解釋】
  明朝有個姓余名懋衡的人。他的妻子江氏。名叫德芳。幼小讀書。就通了詩經和易經。余懋衡的父親死了。懋衡守著孝。很孤單的睡起在草薦土塊裡。並且不飲酒、不吃肉。這樣有三年。江德芳見了丈夫這樣的守禮。他在三年以內。也不把酒肉獻進到丈夫那兒。夫妻見面也不過了門限。江德芳生性喜歡儉樸。終身穿著粗布做的衣服。頭上梳著像椎一樣的髻。教訓兒子像嚴緊的先生一般。兒子有了過失。就用杖去打。後來江氏富貴了。並且年紀已老。他祭祀祖先的時候。一定親手去辦祭菜。他常常說。世界上的人。待客人的菜很豐盛。可是祀祖先的祭菜很菲薄。這是何等的錯誤。他對了做兒子做媳婦的人講話。一定叫他們要孝順。對妯娌們說話。一定叫他們要和睦。後來他的丈夫余懋衡。官做到南京的尚書。江氏就封了一品夫人。
  
  十九、【朱祝恭敬】
  祝氏恭順。灑掃門庭。躬親祭膳。妥慰先靈。
  【原文】
  明朱道行妻祝氏。年十三。即依其姑吳氏。家貧。無臧獲。吳淅米。祝炊薪。吳操臼。祝汲井。吳縫紉。祝浣滌。吳性儉。爇燈、捻草細如發。為省膏也。煮茗、不更舉火。出諸余甕。吳以是傳祝。祝以傳其婦徐。遇祭祀。辨明起。灑掃庭戶。滌幾席。治膳必潔且熱。曰、鬼何知食。惟得氣耳。貧家縱不得明粢豐盛。奈何不以氣妥先靈乎。
  
  祝氏無忝於溫良恭敬。寬裕慈惠矣。其事夫也。有順無拂。即與兒媳及孫男女語。先為和悅笑容。語乃發。馭下亦然。終其身無怒色。無論讪謗鞭笞也。夫與子同年舉孝廉。垂老而操作如故。尤可風矣。
  
  【白話解釋】
  明朝朱道行的妻子祝氏。十三歲的時候。就依靠著他的婆婆吳氏過生活。家裡很窮苦。沒有奴僕。婆婆淘著米。媳婦燒著火。婆婆在舂米。媳婦就到井裡去汲水。婆婆做著縫紉。媳婦就去洗衣。兩個人都很勤儉地做著。婆婆吳氏生性儉省。點菜油燈的時候。就把燈草捻得像頭發一樣的細。因為這樣就可以省油了。煮茶的時候。不另外燒著火。只在瓦甕裡用余火熱著就好了。這種儉約的行為。他們一直傳授了三代。吳氏傳給祝氏。祝氏又傳給他的媳婦徐氏。祝氏每遇著了祭祖先的時候。天色稍稍有些兒亮。他就起身了。灑掃庭戶。揩洗幾桌。做的祭菜一定要很清潔。並且又要很熱的。他對人家說道。鬼那裡能夠真的吃下東西。無非得的熱氣吧了。像我們這樣的貧窮人家。就是不能辦了很豐盛的飯菜。那裡可以不用熱熱的氣。去安慰祖先享受呢。
  
  二十、【冀李安囚】
  李氏被囚。治麻勿惰。未見其夫。出之不可。
  【原文】
  明冀元亨妻李氏。武陵人。元亨被誣。並家屬系獄。李氏無憂怖色。在獄中。與二女治麻枲不辍。或怪問之。李氏曰。吾夫尊師樂道。豈有他慮哉。後事且白。守者欲出之。不可。曰、未見吾夫。吾出安往。諸僚婦聞其賢。召之。不赴。己潔一室就見之。則囚服而見。手不釋麻枲。問其學。曰、吾夫之學。不出閨門衽席間。聞者悚然。
  
  元亨受業於王守仁。守仁擒宸濠。內監張忠許泰忌其功。誣以謀反。捕元亨拷掠。使誣服。元亨不承。乃並家屬系焉。李氏治麻不釋。未見其夫。出之不可。召之不赴。閨門衽席之學。守禮而已。豈有他哉。
  
  【白話解釋】
  明朝時候。有個冀元亨。他的妻子李氏。是武陵地方的人。冀元亨給人家誣害了。連家裡的人也都關在監牢裡。李氏在監牢裡。一些兒也沒有憂愁恐懼的神色。同了兩個女兒。不住的績著麻。有人見了他這樣的行為。覺得很奇怪。就去問他。李氏說。我的丈夫平日做人。是很不錯的。尊敬先生。安道樂命。那裡會有別的意外事情發生呢。將來這件事。一定可以剖白的。管守著的人。要放李氏出來。李氏不肯出來。說道。沒有看到我的丈夫。叫我出走到那裡去呢。同官的妻子聽到他這樣的賢德。就去叫他來見。李氏不肯出去見他。自己在那裡清潔了一間房子。請了同官的妻子來相見。見面的時候。李氏穿了犯人的衣服。手裡還是績著麻枲。工作不息。那個人就問他丈夫的學問。李氏回答道。我丈夫的學問。就是在閨房寢處的地方。也是不脫離的。聽了他這句話的人。都非常驚異。
  
  二十一、【朱王女范】
  王氏喪母。絕不歸寧。相夫有禮。女范德馨。
  【原文】
  明朱诠銶繼妻王氏。山西人。幼年喪母。故自歸诠銶後。絕不歸寧。相夫有禮。治家克儉。嘗以不及事翁姑為恨。每祭祀必齋戒。撫前妻之女。不啻己出。诠銶官至鎮國將軍。卒。王氏終身缟素。永絕慶吊。不禮賓客。不精飲食。嚴守阃則。子婦輩谒見。必教以孝弟諸大節。經史次之。著有女范十篇。盛行於世。
  
  朱王氏洵深娴於禮矣。古者女子出家。父母在則歸寧。父母殁則使人問其兄弟而已。所以別嫌也。乃喪其夫後。竟以缟素終身。永絕慶吊。不禮賓客。其守禮別嫌至矣。女范十篇。為女子尤不可不讀。
  
  【白話解釋】
  明朝朱诠銶的後妻王氏。是個山西人。在他幼年的時候。就沒有了母親。所以自從嫁到朱诠銶的家裡來以後。絕對的不回到娘家去。他的對於丈夫。很有禮節。治家很勤儉。他常常因為沒有見著公公婆婆。心裡很以為是一件恨事。所以王氏逢著公婆忌辰。祭祀的日子。他一定先齋戒著。他撫養著前妻生的女兒。和自己生的一樣。後來朱诠銶做到鎮國將軍的官。死了。王氏就終身穿著喪服。也永不和人家來往。就是社會上一切慶賀吊喪的事。也都斷絕了。也不見賓客的面。就是對於自己的飲食。也不求精了。王氏對於閨門以內的禮法很嚴。兒子媳婦們去見他的時候。他一定教訓他們、要孝要弟等等的大道理。先要實行孝弟的工夫。至於讀經史的書。還是第二樁要緊的事哩。他又做了一部書。書名叫女范。共有十篇。這部書在社會上很通行著。
  
  二十二、【沈胡拒醫】
  沈妻胡氏。拒醫謹身。寡婦之手。不近他人。
  【原文】
  明沈袠妻胡氏。將嫁。而袠父練喪。袠病嘔血。比服阕始婚。胡年二十七。逾六月。袠病笃。呼婦叩之。胡曰。向未婚時。吾父及昆弟疑君疾。不欲遣。我誓不改。今日固所甘心。袠卒。胡哀哭不絕聲。盡出奁具治喪事。有他諷者。斷發剺面絕之。晚年染疾。家人將迎醫。胡告其父曰。寡婦之手。豈可令他人視。不藥而死。
  
  古者男女兩手不相及。禮也。然病者延醫診視。不在此例也。況胡氏年已五十一乎。乃曰。寡婦之手。豈可令他人視。寧不藥而死。其守禮何如乎。以視宋伯姬遇火。付未至。寧死不行。有過之無不及矣。
  
  【白話解釋】
  明朝有個沈袠。他的妻子胡氏。快要嫁到沈家來的時候。沈袠的父親名練的死了。沈袠哭他的父親哭得很悲傷。因此得了吐血的毛病。等到喪服滿了。才舉行婚禮。這時候胡氏已經廿七歲了。結了婚六個月以後。沈袠生了病。非常厲害。就叫了妻子來。問他的意思。胡氏說。以前我沒有嫁到你家裡來的時候。我的父親和我的哥哥弟弟們。就疑心著你有了醫不好的病。不要叫我嫁過來。可是我立了咒。不肯改嫁。我這個計劃。早已打定了的。所以現在就是守了寡。也是很甘心的。後來沈袠果然死了。胡氏很悲哀地一聲不斷的哭。把自己的嫁資盡數拿了出來。給丈夫作喪事的費用。有人隱隱約約地勸他改嫁。胡氏就割去了頭發。劃破了面孔。去回絕他們。到了年老的時候。生了病。家裡的人。就要去接了醫生來。給他看病。胡氏不肯。就對他的父親說。寡婦的手。那裡可以叫別人看著呢。終於不肯吃藥死了。
  
  二十三、【張劉順從】
  張婦劉氏。委曲順從。非禮之命。剖別從容。
  【原文】
  明張晉妻劉氏。貴家女也。其姑悍妬。有三媳。均為虐出。劉乃第四媳也。於歸後。甚得姑意。人駭究其由。惟順從二字。凡有教訓指使。罔不唯命是遵。即非禮之事。或斷非婦人所能為者。當命之時。亦無推卻。久之。則將其事之是非。從容請命。往往有言。姑未嘗不從。事之三年。姑竟化為慈。續娶三媳。不再以虐聞。
  
  秦定叟曰。天下無不是底父母。亦無不是底舅姑。特無順從之子媳耳。雖然。苟順之。易也。所難者。於所不當為之事。卒能委曲谏止。不陷姑於非禮非義之中。且化姑終成慈愛之譽。是人之所難能爾。
  
  【白話解釋】
  明朝時候。張晉的妻子劉氏。是富貴人家的女兒。他婆婆的凶暴是出了名的。張家起先有了三個媳婦。都因為受不住婆婆的虐待。就一個個的離開了張家的門。說起來劉氏是他婆婆的第四個媳婦了。劉氏嫁到張家來以後。很得到婆婆的喜歡。人家都覺得非常奇怪。就問他是什麼緣故。劉氏說。沒有另外的道理。我只有順從的兩個字。凡是婆婆的一切教訓和差遣的事。我一一遵了他的命令做著。就是有時候婆婆有不合禮法的事。或者有斷斷不是婦人家所能做的事。要叫我做。我當他命令我的時候。我也並不推卻。過了許多時候。又把這件事的是非。慢慢地的對婆婆說著。往往我所說的話。婆婆是沒有一次不聽從的。這樣的侍奉婆婆。有了三年的工夫。他的婆婆。竟改變了從前的態度。變得很慈善了。後來又去續娶了三個媳婦來。再沒有虐待的事情發生了。
  
  二十四、【周後抑驕】
  周後御下。以禮裁之。田妃恃寵。召見故遲。
  【原文】
  明莊烈帝後周氏。其先蘇州人。徙大興。性嚴慎。嘗以京師寇急。微言曰。吾南中尚有一家居。帝問從何知之。固不語。至他政事弗與也。田貴妃有寵而驕。後每裁之以禮。歲元日、寒甚。田妃來朝。翟車止庑下。後故良久。方進御。坐受其拜。拜已遽下。無他言。而袁貴妃之朝也。相見甚歡。與語移時。田聞而大恨。向帝泣焉。
  
  愍皇後端重有謀。舉動以禮。口避政權而不語。心知國計以微言。惜乎崇祯帝十八年來。不聽其一語。卒致寇破都城。國亡身缢。令後自裁。後猶領旨惟謹。竟先帝而缢死。殊可悲已。
  
  【白話解釋】
  明朝崇祯皇帝的皇後姓周。從前周後本來是蘇州人。後來家裡搬到大興地方。於是就算大興人了。周後的性格。生來是很莊嚴謹慎的。後來流賊攻打京城很緊。崇祯帝心裡。很是焦急。周後就對皇帝說了一句隱語道。我們南邊還有一家居住的所在。崇祯帝就問他。你這是從那兒曉得來的。周後就不肯再說了。周後平日對國家的政事。是一些兒也不插話的。那時候有個田貴妃。因為皇帝很寵愛他。所以生得很驕傲。可是周後每每用了禮法去節制他。在有一年正月初一的那一天。天氣非常的寒冷。田貴妃來朝見皇後。他坐的雉羽飾的車子。已經到了廊下了。周後故意的停了許多時候。才起來上了御座坐了。受著田妃的拜。等到田妃拜完了。就馬上走下去。一句也沒有同他說話。可是這一天、當著袁貴妃來朝見周後的時候。大家很歡喜地見了面。對他談了一回兒的天。田貴妃得知了這回事。心裡就非常的痛恨周後。在皇帝的面前。流了許多的眼淚。
  
  【緒余】
  女子之禮。謹饬身心。慎修名節。溫柔卑順。則事人有禮矣。恭肅端莊。則持身有禮矣。在家則盡其禮以事父母。出嫁則盡其禮以奉舅姑。有子則盡其禮以教兒女。至於四德。尤所當知。婦德尚靜正。婦言尚簡婉。婦容尚閒雅。婦功尚勤慎。四德備則禮備。雖才拙性愚。家貧貌陋。不能累其賢。四德亡則禮亡。雖奇能異慧。貴位芳姿。不能掩其惡。事人以禮。守身以禮。正家以禮。教子以禮。方得為巾帼完人。否則悍妒YIN僻。無所不為。禍夫家。羞母族。誦相鼠人而無禮。胡不遄死之句。將無地自容矣。為女子者。尚其以禮為大防哉。

 

上一篇:德育故事:《二十四禮》【三集卷五】
下一篇:德育故事:《二十四義》【初集卷六】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