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人生講座(第一梯次)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三集) 2005/7/19 台灣中坜善果林 檔名:52-135-03
諸位朋友,大家早上好。早上我們觀賞了「牽手人生」這出戲劇,今天是第二天收看,相信很多位朋友都留下不少眼淚。諸位朋友,這些眼淚流的當下,以至於流完之後,您內心有什麼感受?感受到一分平靜,感受到一分悸動,感受到一分使命。眼淚有分很多種,我們的人生過程當中到底都流些什麼淚水?假如因為傷心掉眼淚,掉完之後內心是什麼狀況?感覺到肝腸寸斷,感覺到哀莫大於心死。這樣的眼淚不能再流,這樣的眼淚是不明白人生的道理,這樣的淚水是沒有做到弟子規,沒有做到哪一條?「身有傷,贻親憂」。掉眼淚的當下,對身體是一種傷害,父母最擔心的是我們的健康,當我們明白傷心的眼淚會傷害身體,下一刻應該期許自己不可再為傷心掉眼淚。
記得在多年以前,我也不記得多少年,因為我已經放下了,我剛好跟一個女孩交往,在交往的過程不順利,掉了不少眼淚。那時候還沒學弟子規。在走過一段歲月之後,將近二三個月,有一天跟我母親坐了下來,我對我母親說到這段過程,我的母親說了,這二三個月來你所掉的淚水超過你這輩子所掉的淚水。母親談到這段話,她的內心怎麼樣?當我們在那裡傷心的時候,所有愛我們的人都陪得難受。人生數十寒暑,報恩,讓愛我們的人歡喜、欣慰都來不及了,結果還讓父母、還讓這些愛護我們的親友替我們擔心受怕,這太愚癡了。我母親說了這一段話,我接著就問她,說我都哭成這樣,你在一旁為什麼都沒有掉眼淚?我母親就說了,假如我也陪你掉眼淚,那不就哭成一團了嗎?母親為什麼可以控制住她的情緒?什麼力量讓她有這樣的狀態,什麼力量?時時為孩子著想的那一念至誠的愛心,為母則強。
我們也看到很多年輕的女孩還沒結婚以前,提個水果都覺得對她是很大的負擔,等她生了孩子,抱著孩子,手上還拎著東西,一副力大無窮的樣子,卻是同一個人。像我的姐姐結婚以前,體重差不多四十五公斤左右,身高也有一百六十二公分,看起來也是很瘦,但是生完孩子,很多家裡的事務,以至於半夜跟孩子一起在那裡奮斗,抱著他、哄著他睡覺,那一抱都是幾個小時下來,從來沒聽過姐姐喊一聲什麼?累。人有愛心,人有慈悲心,力量無窮無盡。
當母親談到我假如陪著你一起掉淚,那不就整個家裡都陷到情緒當中。當能時時為了孩子,為了學生,以至於你身旁的親友,你為了他的這顆心非常的堅定,你就時時能明白我現在該做什麼事、該說什麼話才是真正利益他,你不會隨順自己的煩惱,不會隨順自己的情緒。也從母親這一段話,我這場戀愛沒有白談,終於明白了誰才是真正愛你的人,是能自始至終時時為你著想,那叫愛。我明白了母親是真正愛護我的人,也從這一份明白,我們往後愛任何的人都應該是設身處地,怎麼樣做才能真正利益他去考量、去著想。相信當我們是用這樣的態度去面對身旁的每一個人,他們的感受一定是非常的溫暖,沒有心理負擔。從那一天開始我就告訴自己,這一生絕對不再為傷心掉眼淚,只為感動、忏悔掉眼淚,這樣的淚水可以洗刷我們心靈的污垢。
相信早上的「牽手人生」戲劇,一定是讓我們掉下了什麼淚?感動。再來,有沒有忏悔的淚水?當我們為人父母、為人老師,是否能像戲中馬文仲的父親,還有馬老師他們那樣的存心,那樣的耐心去對待他人?當馬老師在教學當中有低潮的時候,他的父親時時陪著他,處處提醒他。今天假如他跟學生出了一些狀況了,假如父親在旁邊還繼續只說孩子的錯,而沒有讓他反思自己的態度,這麼殊勝的因緣將會怎麼樣?毀於一旦。
成就一件大事,需要眾人的真誠心一起成就,而在一場因緣當中,每一個人的那份存心都是如此的無私,如此的慈悲。在一個大的因緣成就他人的過程當中,沒有所謂誰的功勞大、誰的功勞小。道德學問沒有別的,破一個人的分別跟執著而已。當我們在那裡比較誰的功勞大、誰的功勞小,已經不能看到真相。功勞的大小不在外,在哪裡?在每一個做這件事情的人的心中,他的心是時時想著今天我炒出來的這盤菜,將可以讓一百多個老師、一百多個學友能吃得歡喜,讓他們整天精神很好,能夠吸收古聖先賢所留下來的這些寶貴智慧,等他們都領受了,將可以造福千萬的學生,他這一念心沒有邊際。所謂佛法無邊,為什麼沒邊?因為他的心量「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他不去分別、不去執著,他只當下盡心盡力去促成這個因緣。
我剛好有一次要去買錄相帶,買VCD,要買一套歷史叫「春秋戰國」。因為唐太宗先生有說道,「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我們看著銅鏡可以調整自己的衣服,然後可以梳梳自己的頭發,不然又亂掉了。「以史為鏡」,以歷史為借鏡「可以知興替」,這個朝代為什麼會興,原因在哪裡?這個朝代為什麼會敗,狀況出在哪?我們了了分明,不要再重蹈覆轍。唐太宗是皇帝。歷史上很多的記載,各個朝代的興衰,那跟我有什麼關系?其實治理一個國家跟治理一個家庭一不一樣?完全一樣,只是大小不同,原理原則完全相同。我們如何把一個家治理好?要以什麼為根基?以德行為根基。那德行的根本在哪?《孝經》有一句話相當重要,我記得我對這句話有所領會是在前年的十月十五號。那一天很巧,我去了之後,有一個因緣可以針對三百多個老師做演講,給他們報告如何落實德行教育。在接受聖賢這幾年過程,感受特別強烈是很多的因緣都不是偶然的。
而我的個性比較容易緊張,記得要考大學聯考,我擔心得睡不著覺,睡不著覺是結果,原因在哪裡?原因在患得患失。諸位老師,諸位家長,我們現在孩子的內心有沒有這一個患得患失的習性?有沒有?有,那我們有沒有協助他趕快把這個習性去除掉?我們有沒有做?很多事我們覺得很重要,應該做,什麼時候做?誰去做?反正應該有人會做,結果大家都是這個心態的時候,所有重要的事終究沒有人去做。
常常面對家長,我就問他們一個問題,讓孩子學習一生正確的做人做事態度重要,還是把分數從九十八分拉到一百分重要?哪一件事重要?前者還是後者?標准答案都會寫對。回到生活當中,哎呀,你不知道啦,人在江湖。所以我們下一代學到什麼?時時不是提起聖賢教誨,時時是提起如何找藉口。不是孩子的錯,因為我們做出了榜樣給他看,上行下效。諸位朋友,您曾經跟孩子說過「對不起,爸爸錯了,媽媽錯了」,「對不起,老師做錯了」,這樣的話語很少能夠聽聞。而當我們要講出這個對不起的時候,內心是什麼狀態?好不好講?好像快出來的時候會怎麼樣?會噎到,噎住了。顛倒不在外,顛倒在我們這一顆心。「過能改,歸於無」,「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這是正知正見,結果我們正確的知見提不起來,我們反而提起來的是,第一個反應先找藉口。本來答應爸媽要買一罐醬油,忙得忘記了,一回來,媽媽說「醬油呢?」「媽,你不知道,我最近真的很忙」,習慣出來了。
我也在學生的身上看到,確實我們成人的習性都在轉移,都在遺傳。有一次一個學生跟同學打架,我把他叫過來,我說你為什麼打人?這個學生馬上指著旁邊的人說,老師,他也有。幸好我們還有一點定功,沒有被他顧左右而言他影響。我繼續狠狠的盯著他,老師剛剛問你什麼?他看到我非常嚴肅的眼神,慚愧心就提起來,馬上頭就低下來。我們當老師不能被孩子的言語、態度轉了,你要很清楚明白正理在哪裡。但是也從孩子的反應當中,我們也替他們非常的擔憂,因為我們為人長者並沒有把正確的為人處事態度教給他們,反而說一套做一套,說做人處事重要,但是私底下都為了名利、都為了面子在做事情。孩子一生人格的成長是否健全,取決於他小時候看成人的整個行為模式,潛移默化。當家長說對別人要有禮貌,而父母在打電話當中卻常常挖苦,常常謾罵。小孩子的吸收跟我們不一樣,他聽一句就記一句,當他這一句拿起來開始在對應成人的行為,突然覺得怎麼言行不一致,那麻煩了。
一個人的學問從恭敬心中才能夠引發出來,而他在父母、在老師的榜樣當中,他沒有找到恭敬心,他沒有找到佩服,他對成人的世界產生一種不信任,產生一種輕慢。我們看到現在十多歲的青少年,有沒有看到對長者非常謙恭受教的孩子?容不容易找?這是結果,原因在哪?「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中國文化最精髓的一句教誨就是這一句。唯有這一句能夠放在我們的心中,時時遇到人事環境都能用這一句話來觀照自己還有哪些不足之處,這一份態度將可以讓身旁所有的人都感動,而我們是絕對可以做得到。
當我們把責任往外推,開始爸爸不對、太太不對、學生不對,甚至於路旁那個人不對,起這個念頭的時候,情緒是什麼狀態?憤憤不平。當一個人起了情緒憤恨,他在當下已經沒有理智了,已經處於感情用事。當一個人感情用事決定事情,人生到最後會怎麼樣?我們昨天提到了,沒有理智就很難有判斷力,沒有判斷力就不可能下對決定、抉擇,下錯了抉擇,人生將是一連串的悔恨、後悔、遺憾。諸位朋友,在我們人生幾十年的歲月當中,你有沒有曾經走過二三年了無遺憾的痛快?有的舉手,來,我們掌聲鼓勵。
剛剛「牽手人生」最後那一幕,那叫喜極而泣,那叫問心無愧,我終於對得起學生,對得起他的家長,也對得起在這個過程裡面所有祝福我、協助我的一切親友。更重要的一點,他對得起誰?對得起自己的良心,那真是痛快。
孟夫子說「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俯仰無愧,人生一大快事。而這樣的喜悅,這樣的自在,根源還在要有無私奉獻的心。當我們所有所作所為都是為了自己自利,走過來會不會有這種痛快的感覺?不可能,一定是處在患得患失之中,一不如意了,情緒就受到很大的影響。而且當一個人處處是想到自己,那別人會不會想到他?很難。當別人都不會想到你,你人生愈走,助力愈多還是阻力愈多?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這是結果,原因在哪裡?原因在哪?我們時時如何提升自己的理智,不是很復雜,只要當我們遇到事情,不要去找別人的問題,先「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先思考這個結果是這樣,因素出在哪?
雖然人生不如意常八九在很多人的人生當中體現出來,而有沒有人的人生是人生如意常八九?你有沒有看過這樣的人?有,但是一百個有幾個?一百個可能只有一二個。諸位朋友,要善學。一般我們遇到挑戰,假如第一個反應是想困難在哪,想會遇到什麼挫折,那你可以找一千一百個理由打退堂鼓。可是說實在的,當我們時時找藉口打退堂鼓,你的人生愈走會內心愈來愈不踏實,愈來愈沒信心,愈來愈怕別人看著你,因為很多該做的事不能盡心盡力去努力。
記得當時候我接到要到海口這件事情,就跟我父母報告,很奇怪的事情是我的母親舉雙手贊成我去,我的父親有一點擔憂。我母親的朋友都對她講,他說哪有人當媽媽像你這樣?一般的母親,孩子要離她遠去都會怎麼樣?非常不捨。因為我母親她學習經典也有一段時間,她會善於去觀察。
我在前年七月份參加老師考試,考了之後才能夠去任教。諸位朋友,現在老師考試戰況如何?相信雖然你們沒有去考,絕對能感受到它的激烈,因為你身邊一定有親友在准備這種考試。我記得那時候准備這個考試,北中南各地有很多好朋友幫我祈福,幫我念佛誦經,我也很用心准備來考試。
在我們家對面有一間學校叫做勝利國小,我走到勝利國小差不多二十步路就到了,剛好隔一條大馬路,近不近?我的心裡面想,假如我考上那一間學校,從此以後,我三十多年就在那裡教書。所有我教過的學生,他一定能感受到老師對他的愛心,只要他人生一遇到瓶頸了,他腦袋裡會有誰出現?這個時候我又不動,他一定找得到我,我教書那時候就是這個想法。因為成就一個孩子的智慧不是一年、二年能辦得到的,要長期的引導,尤其孩子在這個時代做人處事的根基嚴重缺乏,我們應該了解到他們的難處才能提起我們的耐性。
我跟我很多的同學在還沒有任教以前就跟他們談到,我們去教書前三年、五年是關鍵,在前面的三年、五年你能夠保持教育的愛心,那你這一輩子絕對是一個好老師。假如三年、五年之後開始都是抱怨學生不好,那往後的人生就只是把教書當一個工作而已,領薪水而已,到最後甚至於會變得麻木不仁。我們還沒有教書以前就有討論過這個問題。後來,我們還沒當正式老師,很多同學去當實習老師、去當代課老師,常常回來大家一起探討,他們都有一個頭怎麼樣?兩個大的狀況,哎呀,現在學生怎麼這麼難教!我跟這些同學、老師提到,今天你走到一畝田地,這一畝田地已經荒耕十年,地都裂開了,地上連個雜草都不長,雜草都不長的土壤裡面有沒有蚯蚓可以抓?都沒有。這一畝田地交在你的手上,你第一個念頭是什麼?是不是想著明年收割,明年有果子可以吃?起這個念頭有沒有理智?沒理智,沒智慧。智慧應該是道法自然,了解狀況,了解如何一步一步達到理想目標,而不是在那裡希求自己要的結果。真正高明的農夫絕對是趕快先改善土壤的品質,他連想播種都沒想,更不可能想收割。
相同的,學生這一畝心田荒耕多年,家庭教育缺乏了,我們是了解這個客觀狀況才來教書,又沒有人拿著刀子在你的脖子硬逼你來干這個教學的課。諸位朋友,你來教書有人威脅你的舉手。既然這是我們選擇的路,我們就應該歡歡喜喜去接受、去用心、去找方法。一個人的理智就在你遇到事情當中那一個念頭就可以看得出來。我也跟學生講,寧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藉口,雖然我們常常聽到這些好的句子都忍不住拿起筆來怎麼樣?寫下來,真好。有時候聽講課還怕抄的句子不夠多,好像收獲不大。諸位朋友,我們抄的這些句子不是抄在你的本子上,要當下印在你的心上,你才能得真實的受用。我跟我的這些同學講到這個荒耕十年的田地的比喻,而我們來從事教育也是了解到現在的孩子很缺乏德行的引導,我們抱持著這份理想才來,自己做的決定自己要負責任,不能打退堂鼓。那時候我在參加教師甄試,競爭的狀況很激烈,而我們的念頭裡面也沒有患得患失,只想盡力去考就好。
我的父親很用心,我曾經住過三個家,三歲以前住在高雄縣蚵寮,學校離我們家沒有超過一百步,後來搬到楠梓區右昌,我們家就住在右昌國小旁邊。可能是我父親讀過《三字經》,「昔孟母」,在我的生命當中是「昔蔡父」,我父親「擇鄰處」,找學校,在我的成長過程很多的歲月都是在校園裡面度過。最後搬到高雄左營,對面就是勝利國小。
在從事教育這一段路上,我自己的心都很笃定,因為人有善願,天必從之,雖然戰況激烈,我的心情還是很平和,就去參加考試。報了一百九十一個准老師,考下來錄取二十一個人,這是我正式第一場考試,二十一個人通過筆試參加復試,二十一個准老師當中只有一個男的。然後我參加復試之前,快要到我了,我就用我的意念對著校園周圍的住宅想到,我用我的意念告訴這些學生的祖先,我說假如你們保佑我考上了,我一定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在我念大學四年級的時候,我遇到了一個非常好的朋友,他現在也在一個公立大學當系主任。他那時候在彰化鄉下教書,我去鄉下找他,那天晚上就住在他家,剛好出去辦點事,徒步走回他們學校,兩旁都是墳墓,他走的時候抬頭挺胸,走到一半他突然轉過頭來跟我說,他說我可以感受到這些長輩都站起來跟我行禮,感謝我在這裡全力的教導他的後代子孫。雖然那時候我還沒有興起要教書的念頭,可是他一這段話給了我非常大的震撼,覺得確實一個人那一份真心,絕對可以超越時空去感動任何人,以至於任何空間的生靈。
當這個意念發完以後,我走到應考的教室,還沒進去,他們學校的老師就跟我說了,他說我們學校最缺男老師,想說那更有希望了。一走進門,三個主考官坐在那裡,講了一句話:今天還有男生!就這樣經過口試、經過試教,在家裡等結果。在等結果當中我最不忍心的是哪一件事?就是父母在那裡等看榜單,讓他們在那裡忐忑不安。第一次考下來沒考上,備取。後來參加高雄縣、高雄市,高雄縣也備取,高雄市競爭也很激烈,幾千個人考,進入復試一百二十多人,我是每考必可以進入最後總決賽,到最後都是落榜。考到最後我跟我父親講,爸,你別跟我去了,我太不忍心讓你去了,每一次都有希望,最後都怎麼樣?失望,考試結果沒考上。諸位朋友,當下就是考驗我們是理智應事還是情感用事,假如這個時候我們患得患失起來了,傷心起來了,這樣的態度、意念,好事會不會到你的面前來?就來不了。反而在這段考試的過程讓我很多想做的事都做不了,比方說楊老師親筆寫的書法字帖在我們家堆了幾十箱,我都還沒有趕快載出去送人,到各個學會去送。剛好當天考完還沒等放榜,我就趕快干活了,就趕快去送,我的爸爸陪完我考試,又開始跟我一起去送書,到了晚上宣布沒考上。境緣無好丑,這個境界現前了,我們是否能夠提起正知正見,這個很重要。
沒有考上唯一最大的遺憾就是一大堆人幫我祝福,但是說實在的,諸位朋友,這些祝福有沒有白祝福?沒有白祝福,這些曾經幫我祈禱的親友在這一年多以後重新相見,他們的內心都是無比的歡喜,很高興我能夠在這一年多到大陸去推展中國文化。我們要了解我們的存心是要為往聖繼絕學,我們不是求考上一個老師,我們這顆心真誠,絕對能感來聖賢人冥冥當中的加持、祝福,所以才把這個因緣接到了海口。
第一場演講要針對幾百個老師,而我又很怕患得患失的態度又提起來,因為在大學聯考前一天我睡不著覺,我的姑姑拿了兩顆鎮定劑給我,因為我的姑丈在醫院工作,這些東西都很方便。吃了第一顆比沒吃眼睛瞪得還大,後來沒辦法,再吃第二顆,整夜沒睡著。去參加考試,第一堂課考國文,當我坐下來答考卷,答了五分鐘左右,突然感受到鎮定劑真有效,發揮作用了。因為我們考試只為了自己的學歷,不是為了學了考上好大學,那四年好好成長自己的能力,進而報效社會。諸位朋友,您現在能夠遇到這樣的大學生嗎?很少遇到,是不是大學生的錯?誰的錯?上一代的價值觀偏頗了,上梁不正下梁必歪。我們人生已經經歷過這麼多事,在經歷這些事的當中,態度的偏頗是日益加重,讀書的目的在哪?已經背道而馳。讀書是志在聖賢,現在的孩子讀書志在哪裡?賺錢,對啊。教錯了。
我記得我考上正式老師,見到一些長輩,他也知道我考上了,第一句話問什麼?很多朋友都笑了,應該都有經驗,問什麼?「一個月賺多少?」「老師的福利真好,又有寒暑假」。我是考上了他這麼問。假如他的孩子考上大學,那四年的師范院校還沒念就已經都告訴她,「你以後出來工作多穩定,你以後會嫁一個好老公」,都是這樣告訴她。請問她當老師的態度是什麼?是為了自己舒服的日子,先入為主。我對這些長輩說,你怎麼沒有告訴我當老師太重要,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以及他家人的心上肉,你不用心教一個學生,很可能他整個家庭都不安。再來,學生的思想觀念錯了,他一生坎坎坷坷,甚至於他錯誤的思想還會傳遞到他的後代上去,所以老師重要,傳道、授業、解惑也。我跟這些長輩這麼一談,他們的反應是什麼?對對對,你講得真有道理。其實很多的道理,人的內心清不清楚?很清楚。為什麼現在這些態度提不起來?問題就在真正把道理演出來的人太少了。人這一份慚愧心、這一份希聖希賢的心提不起來,不是他不歡喜這些道理,他找不到源源不斷的動力,找不到源源不斷一種效法學習的心。
剛剛陳老師也有提到,百年前有一群人發動了五四運動把文言文廢掉,文化大革命對文化也是很嚴重的摧殘。陳老師也期許我們,百年之後希望有一群人重新把幾千年璀璨的文化智慧再度復興起來,當然這一群人當中絕對不能少我們一個。人生要有志向,沒有志向,一輩子什麼事都做不好,要立大志,但是要從眼前的第一步開始跨起,「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迩」,要從當下跨出來。諸位朋友,您現在已經完全在這一群人當中,我們歷史會寫下我們的用心。
在七月十八號來了一個強烈台風,很多的老師、朋友,不惜冒著風雨來參加為期五天的教師培訓課程,每一位參與者好學、恭敬的心,讓台上的老師無比的歡喜。假如諸位老師都帶著懷疑的眼光、帶著輕慢的眼神,諸位朋友要了解我這個人比較害羞,你們這種眼光,我就講不下去。以至於每一個上台分享的老師,我們都是用一種好學、一種謙恭的態度聆聽他們講話,他會愈講愈有靈感,能達到相觀而善的效果。
剛剛我們也提到,任何一個因緣只要我們是至誠的心去成就它,統統都是圓滿功德,而沒有大小之分,這個道理,剛好我在看孔子傳的過程裡面體會很深刻。當源源不絕的學生向夫子的家裡湧進來,一天不知道有多少忙活要干,到了中午,幾十個學生吃飯,誰來煮?孔子的夫人來煮。當她歡歡喜喜跟每一個學生盛飯,我突然體會她的功德跟孔老夫子無二無別。她那一份心非常的寬廣,念念都想著如何成就學生的學問,讓這些有學問的學生再能造福家庭、造福社會國家。一個人的福也好,慧也好,都是這份存心在耕耘,當下我們已經是同舟共濟在做。
而為什麼百年前會有一群人把這麼寶貴的文言文還有聖賢智慧撇在一旁?誰造成的?諸位朋友,誰造成的?剛剛我們提到一個很重要的態度,當我們把責任往外推,內心已經沒有平靜了,內心不平靜,絕對跟理智背道而馳,只把責任說「誰的錯、誰的錯」,終究到最後是以情緒在解決問題。當我們在與朋友交談過程當中,她聊到她的家庭,她說我的先生怎麼不好、怎麼不好,你在聽的過程,你內心是什麼狀態?非常的不舒服,因為她把她那一份不平情緒傳遞出來。只要意氣行事,絕對會把事情愈搞愈糟,到最後會後悔莫及。當我們現在開始把五四運動這些讀書人找出來,說就是他們把文言文廢掉,我們的情緒開始沸騰,理不理智?不理智了。我們謾罵那些人,期望他們,罵他們墮到地獄去,當下我們這個言語說出來的時候,請問所有的人感受到理智了嗎?感受到聖賢的教誨了嗎?感受到更多的對立,更多的憤怒,又已經跟聖賢教誨我們最重要的本質背道而馳,本質就在於要相信「人之初,性本善」。每一個人都有這個本善的心,為什麼他們會對於聖賢智慧產生誤解?根源在於讀書人沒有真正把經典演出來,只是用口講,說一套做一套。
一個家長說一套做一套,孩子內心的怨氣會積小怨怎麼樣?成大怨,他不服,等到他的身高跟你一般高,拳頭又比你大一點,會有什麼結果?叛逆就出來。叛逆是結果,因在哪?因在孩子從小對父母孝敬之心提不起來。為什麼孝敬之心提不起來?因為父母沒有把孝、沒有把德行演給他看,演出來的是言行不一致,孩子的內心產生不恭敬、傲慢。而他對父母的不恭敬、傲慢,又將影響他對於往後所有的成人、所有的長者。我們不能成就孩子的孝敬、恭敬心,要讓他的人生吃多少苦頭!
當現在我們在工作當中遇到一些無禮、輕慢的年輕人,我們要不要跟他一般見識?要不要生氣?不要,要生起一份憐憫之心,人不學不知道,只要我們演得徹底,將成為他生命當中的貴人。因為你演得徹底,「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這個小人是指一般的平民百姓,「草上之風,必偃」,德風吹過去,每一個人本有的善良必然會被喚醒,一喚醒了,他那一顆希聖希賢的心就提起來,你就成為他生命當中的貴人。
諸位朋友,人生的價值在哪裡?這些道理其實我們都背過,「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之生活」,社會是一個共同體,每一個人都付出他的勞力、精力來成就整個社會的生活,當我們這個態度提起來,面對各行各業都是感恩,都是尊重,但是現在我們人心有沒有這樣的態度?職業無貴賤,因為他們都在成就我們的生活。結果讀書不在聖賢,讀書在賺錢,一重視金錢名利了,所有的價值都用什麼來衡量?用金錢,整個人格扭曲掉了。不只我們扭曲了,下一代同樣受影響。這一句話後半句,「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我們要用自己的生命成就後代子孫,讓他們精神、物質都能夠愈來愈提升,我們能當他們生命的墊腳石踏上去。當然這一份心量不只用在自己的後代當中,應該是對於所有跟你有緣的人群、晚輩,我們都要用這一份心去對待。當我們是用這樣的心境去對待他人,人與人之間這個良性的循環很快就會轉動起來。
剛剛我們也一再提醒,行有不得要反求諸己,別人不能改變是我們自己的問題。生命的意義就在於當我們離開這個世間,是有一群人非常的遺憾,非常的感傷,非常的緬懷,那你這一生有沒有白走?很有價值。而這一份價值不只在當下,還會怎麼樣?影響到往後世世代代的人群、子孫。這樣的人生價值我們有沒有親眼目睹了?有沒有?諸位朋友,范仲淹死了嗎?孔老夫子走了嗎?幾千年來他們的風范、德行薰陶了千千萬萬的人。《中庸》裡面有一句話對我的感觸特別深刻,「誠者,物之終始」。真誠的心是成就事情的大根大本,有這一份真誠出來就能感得很多的助力出現,而這一份真誠心也能超越時空去跟任何的人做交流,這才是人生真正的價值所在。
我常會問家長,你的家風要承傳多少年?諸位朋友,有想過這個問題的舉手。當我們都沒想到,請問每天教孩子的思想觀念能夠讓你的家風承傳多久?承才能傳,現在問題在我們到底承了沒有,把真正人生的智慧接下來了沒有,接不下來也不可能傳得下去。而這些能夠讓家風承傳百年、千年的這些聖者,他是用什麼樣的心境在教育他的後代?絕對不是說我們家好就好,都是一份大公無私的心教育孩子讓社會當榜樣,是用這一份無私的心在教導,才能傳遞讓他的孩子處處有仁德的態度。范仲淹做得相當的徹底,他的下一代好幾個人都當到宰相、大官。
二00二年,全球華人在曲阜辦了一場讀經會,馬來西亞、印尼,世界各地好多華人聚集,邀請范仲淹的嫡傳子孫來當貴賓。這位范先生上台以後唱了一首歌叫「岳陽樓記」,當他唱到那一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我內心非常感動,我在想范仲淹在天之靈,他會覺得我這一生沒有白走,我這一生的決定沒有下錯。他的人生價值千古流芳,不難,根源在他那一顆真誠的心時時都能提得起來。
文化的破壞不在於那一些廢除文言文的人,孩子的叛逆也不在他們身上,我們追根究柢,孩子的怨氣從大人言行不一致開始積累。相同的,一個國家社會以至於整個文化會被破壞摧毀,那一股小怨從哪裡開始?幾千年的歷史當中沒有出現這樣的浩劫,也根本不可能出現,因為幾千年的中國人多麼的尊敬他祖宗的教誨,多麼渴望能夠學習領受,不可能去破壞。而這一場浩劫決不是三天、二天所成就的一個因緣,都是慢慢積累的怨氣,到最後如黃河潰堤,一發不可收拾。為什麼社會的人群對於文化有這些怨氣?看到讀書人嘴上講的是四書五經,行為裡面依然名聞利養、自私自利,他們看了內心愈來愈不服氣。讀書人是聖賢教誨的招牌,所有的社會人士如何對聖賢教誨產生興趣,以至於去接觸?從什麼因緣才能來?從我們這些讀書人的行持,才能讓他產生效法,產生學習的心。假如讀書人都言行不一致了,社會大眾對於聖賢教誨會愈來愈輕慢,愈來愈誤解,而這份誤解可能是幾十年,甚至於上一二百年所積累出來的。他人沒有錯,錯在我們自己讀書人的身上。
當我到海口,我都會有一個習慣,去參觀當地有哪一些聖哲人的風范,還有他的遺跡,我會主動去找。讀書人真的把經典演出來,絕對可以達到《中庸》裡面說的「動而世為天下道,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則」,都一定可以達到教化一方的效應出來。那我們去參訪,去跟這些聖哲人學習,必然能跟當地的人民距離拉得更近。我到福州就去參觀林則徐紀念館,在海口就是參觀海瑞墓。我們都聽過有一出戲劇叫「海瑞罷官」。明朝末年,政治腐敗,但是海瑞依然清廉,公正不阿,他是真正把德行演出來。海瑞每次要到一個地方就任官職,當地很多的惡霸、貪官污吏不等他到,統統趕快溜之大吉,知道海瑞那種剛直必然會為人民謀福利,不會讓他們這麼囂張,那一股正氣馬上就讓一個地方整個風氣開始轉變。雖然在海瑞從政的過程有起起浮浮,但是每次在低潮當中依然不忘為人民謀福利,還是繼續提升他的學問,還是隨緣隨分去解決人民問題,等當政者腦筋比較清楚了,一有機會,繼續好好報效國家。
海瑞年紀很大了,還到南京就任工作,後來因為身體太虛弱了,就去世了。中國人非常重視落葉歸根,海瑞的遺體就要移回海南島,在移回的路途當中,所有南京的人民自動穿上喪服給海瑞送行,當時候的場面,歷史上記載「如喪考妣」,好像死了父母一樣的悲傷。諸位朋友,當讀書人都像海瑞一樣,都像范仲淹一樣,中國文化有沒有可能有浩劫?有沒有可能?不可能,來擁護支持都來不及了。確確實實,「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家長,因為他對於處事做人這些道理體會、了解的深度、廣度不夠,假如他能體會到患得患失對一個人生命當中能量的耗損有多大,他就會重視引導孩子不要有患得患失的心態,他一定會把《了凡四訓》拿給孩子看,告訴孩子「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只要你斷惡修善,積極的去造福人群,生命絕對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上,能夠求什麼得什麼。當然這個求是要為眾人去求,感應會相當的快。家長這一方面的認知不夠,甚至於我們自己在教孩子弟子規,在教孩子四書五經,當下你自己相不相信你可以契入這樣的境界?諸位朋友,你相信嗎?當我們自己都不相信,你相信你的孩子能做到嗎?昨天我們講到「信為道元功德母」,成人的信心不足,他也會覺得這些行為、這些德行,應該對一生影響沒有這麼嚴重。他的信心、體認不足,他就不能把這麼重要的事擺在第一位,而他的內心確確實實也沒有相信他可以做到成聖成賢的境地。
從事教育者一定要打從內心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很多老師說我很相信,沒有狀況的時候都很相信,是不是?真正學生一些很偏頗的行為出來,那一顆信跑到哪裡去了?就跑到九霄雲外去了。為什麼孩子會有這些偏頗的行為出現?《三字經》前面幾句話把人生的道理講得怎麼樣?明明白白。「苟不教,性乃遷」,那是習性,不是他的本性。如何讓習性去除?如何讓本性彰顯,用什麼方法?教學。所以「教之道,貴以專」,又了解要透過教育,而教育要專,因為理智、智慧是從定中才能夠開顯。你不專,學得很雜,心都散亂,怎麼可能會長智慧?我們在念每一句經文有沒有感受百千萬劫難遭遇?幾句話就把人生的綱領都幫你抓好了,我們再不干那真是這麼大的福分當面錯過。
有一次剛好,我在上師范院校,老師出了好像是十二個題目,讓我們同學進行討論,一個題目四個同學去准備。剛好我是五號,分在第二組,一到四第一組,五到八號第二組,我是五號坐在這裡,六號的同學坐在隔壁。老師念了十二個題目,其中有一個題目叫「色即是空,空得了嗎?」這個題目一聽到,假如沒有深入經典,沒有接觸聖賢的因緣,他有想過這種問題嗎?不可能有。所以我就起了一個念頭,你要叫人家來聽講經還不見得請得到,現在是他們乖乖坐在底下聽,這個機會太難得了,我就跟我旁邊這個同學說,待會兒我們一定抽到「色即是空,空得了嗎?」我話才講完,我們老師抽起第二支簽,第二組「色即是空,空得了嗎?」我的同學嘴巴張得大大的,嚇了一跳。確確實實,你的真心是能感,境界是所感。後來那一天我就穿得西裝筆挺,打著領帶,穿得夏天汗流浃背,給他們談了這一堂課。
我找了四張照片,第一張照片是我二三個月大的照片,當然你們現在看一定感受不到,我那時候還是白白胖胖的,很可愛。諸位朋友,你看到這一張的時候,你相不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天真無邪的眼神,不要懷疑。第二張照片是我差不多五歲左右的照片,那時候剛好跟家裡人去佛光山游玩,佛光山沿路都是阿彌陀佛的接引像,都是比這樣,結果我那一張照片就是站在一路上佛像的前面比了一個手勢,這個手勢照下來,這是五歲的狀況。再來有一張高中的照片,看起來就愈來愈難了解「人之初,性本善」。你看那個高中生,表情都要裝酷,不夠酷人家還瞧不起你,對這個人生的態度都誤解掉了。最後一張照片,是當時候我也曾經有一段在商業裡面做事業,你看到這張照片更不相信了,因為商人的腦袋裡面裝的是什麼?很多都是錢。對你微微笑,對你很有禮貌,動機在哪裡?很多課程說你要對顧客微笑,要給他最好的第一印象,這樣你生意才做得好,他口袋裡的錢才會到你的口袋裡來。這樣來學禮敬、恭敬,學得好嗎?因地不真,果招迂曲。當他上完課,上那個課還挺貴的,要幾千塊錢。上完課,一去見客戶,笑得嘴巴都合不起來,但是皮笑怎麼樣?客戶雞皮疙瘩掉一地,不真實,不是從內心真誠流露出來。
一開始給我的同學看了這四張照片,後來我就拿了一顆我母親借我的珍珠,現在我也借來了一顆摩尼寶珠。好,諸位朋友,這一顆摩尼寶珠就好像一個人本性的善良,非常的堅固,任何力量都摧毀不了,而且它時時還會綻放光芒。有沒有看到光芒?好比我們純淨純善的心,一遇到任何的人事物都流露出智慧,就像這個光芒。現在他去做生意了,生意的這些長輩告訴他「無奸不成商」,告訴他,你這一生要有事業就不能談道德仁義,有沒有這個說法?
我到地質大學,北京一所大學演講,他的老師跟我說,他們邀請一些社會人士回去跟這些大學的學子談一些他們的人生體會、社會經驗。有一個事業還算滿成功,當然,什麼叫事業成功?一般的看法是什麼?他的銀行帳戶怎麼樣?他的0不少,這樣叫成功,錯了。他賺了很多錢而沒有德行的話,這個事業遲早會怎麼樣?敗下來,而且一敗還會身敗名裂,這個不叫成功。我們現在要判斷成功是要看到他這個成功是可以歷久不衰,而不是夢幻泡影。他就說道,有一些人士、企業家上台去,第一句話告訴他們,你以後要賺大錢有事業,你就不能談道德仁義,只要不殺人、不放火、不犯法,啥事都可以做。在講這一段話的時候,底下的學生邊聽邊鼓掌,他的老師在那裡膽戰心驚。確確實實,為人父母、為人老師還要擋住社會錯誤的污染,不然孩子都不知道偏頗到哪裡去了。
諸位朋友,你知道你的孩子在想什麼嗎?我們的下一代在想什麼、在做什麼我們清不清楚?很難清楚。有時候他迸出一段話來,你都會嚇出一身冷汗。從哪裡學來的?很可能從電腦、電視學到,很有可能從身旁這些長者的口中聽到的。我們要當孩子的保護網,讓他先把德的根基扎好了,自自然然能面對社會這些染著而不受影響。當然要防止孩子的污染,首先要觀照自己,我們有沒有污染。記得有一個刮胡刀的廣告,有一個老的軍官先進去廁所,後來有一個新上任的軍官後面走進去,新官上任三把火,很驕傲的樣子,當老長官在鏡子前面刮胡子,新的長官跟著過來洗手,他告訴他,要刮別人的胡子,要先把自己的刮干淨。這句話有點禅宗的味道,意在言外。要告訴他,你要教訓別人、要領導別人,首先要問問自己習性剔除了多少,有沒有當榜樣的德行。所以我們要防止孩子的污染,首先自己要能明辨出哪一些思想觀念已經讓我們這顆本善的心受污染。
好,諸位朋友,這個是什麼?有這麼困難嗎?這是什麼?你們現在都已經了解到蔡老師為人奸詐狡猾,講話要小心,不要落到他的陷阱裡面去。你看到了什麼?講一下,我快唱不下去了。你看到什麼?假如你沒有看到前面的動作,你只有看到現在這一個動作,你會說它是什麼?乒乓球?這是黏土。甚至於黏土你還看成乒乓球,有沒有可能?很有可能。不變的東西看不到了,看到的是隨時會改變的虛妄相,這個叫橘色的黏土。突然又吹來一陣風,吹來很多的塵埃,這個是什麼?有些人看到綠色的黏土,有些人看到什麼?粉紅色的黏土。一個學生,五個老師教他,五個人說他,一不一樣?不一樣,有的說他調皮搗蛋,有的說他上課不專心,有的說他態度輕慢,可以講出一堆都不一樣的,就好像這塊黏土,看到形形色色的顏色,每一種顏色就好比人的一種習染,一種壞習慣。我們現在看到人都是他有這個、他有那個,都是剎那生滅的虛妄相,不是真正的他,我們現在是認假為真,認真為假。多少人聽到「性本善」,他會提起「別傻了,別騙人了」,他不相信。
當一個學生面對不同的老師,這個老師只看到他的習性,請問這個學生跟老師互動會是什麼結果?你覺得我不好,那我就壞給你看。當這個老師沒有看到剎那變化的這個習性,而直接用慧眼看到哪裡?看到不變的真心,看到了這個摩尼寶珠,那一個智慧的光芒會射進來,把這些黏土都撐開了,突然冒出什麼?一點點的微光。我們有沒有看到很多人的微光?有沒有?你真的沒有嗎?要會看。這個都可以實驗,比方你坐電梯,這個人臉很臭,一進來(臉很臭是外在的虛妄相),一進來,「您好,請問上幾樓?」他還有一點精神未定,沒有遇過這樣的人。「喔,我自己來」,是不是?有的還不習慣,自己按。到了那個樓層,你馬上幫他按開門,「來,你先請」,請問他會怎麼做?他有時候說謝謝,甚至於有一些光芒照得更開的,他說你應該先請,這些情況我都遇過了。要善於去看到人那一顆本善的心,你看得到,你跟他的互動就好像一股清水一樣在洗去他的泥土。
還有一次有一個工人推了很重的搬運的小貨車,我幫他開門讓他進來,之後到了那個樓層我又幫他按著,讓他完全處理好了我才走出去,結果我一走出去,他突然回過頭來做了一個動作,把他的貨車往旁邊移過來,你看他本來是在忙碌當中,結果因為我們用一顆善的心對待他,他的善起作用了,在忙碌的勞動當中突然會想到什麼?我推車比較慢,趕快讓他先走。人的善良都是透過緣分的撞擊,那個光芒都會散出來,只是這個光芒可以亮多久。人生的成就、學問的高低,總在遇緣不同。
諸位朋友,當我們領受到一個人成就的高低總在遇緣不同,請問你想到什麼?我們人生的態度往往都在一瞬間就流露出來,想到什麼?想到遇到好的老師。我曾經聽過一個長輩說道,你遇到一個好老師,你一定要全身撲倒,抓著他的腳都不要放過。很奇怪,我們生命當中這些做人的道理聽到的頻率很少,可是一聽,終生都忘不了,因為我們有本善的心。當我在螢光幕上看到老和尚講課,那個內心很歡喜,怎麼有一位長者、智者能把道理講得這麼清楚!就在這個情境之下,我就開始學習。遇緣不同,好的老師要珍惜,好的同學要珍惜,同學可以互相提醒,互相鼓勵,都是成敗的關鍵。除了想到這裡以外,我們還想到什麼?既然總在遇緣不同,而現在好的緣容不容易遇?很難。那我們自己已經得到聖教的滋潤,聖教的薰習、成就,我們應該要有一種態度定位,要讓更多的人能遇到這樣的緣,我們要去當別人聞聖教的緣分,要定位自己能當別人的貴人,那當我們再聽這句「總在遇緣不同」,我們的人生格局也就不一樣。
因為有這一份定位,希望自己能成為別人的助緣,聖賢人就保佑了,我一到澳洲淨宗學院學習,楊淑芬老師就坐在台上給我講八德故事,盧叔叔就坐在我的旁邊時時給我提攜、叮咛,確實「人有善願,天必從之」。當我踏到海口這片土壤上,我告訴自己,大地滋養我的生命,海口所有人民提供了我生活的所需,在這片土壤上待過,這一片土地的萬物跟人民都對我有恩,我應該要回報他們,我們來當他聞聖教的一個因緣、助緣,就是這樣去定位。
我們也看到,當有一個真正信任學生的老師出現,很多本來行為比較偏頗的孩子會忽然怎麼樣?轉變相當大。我記得我第一年當導師,有一個孩子他非常的熱心,成績也進步很快,進步到有一些同學就指著他說,老師,他以前不是這樣的。小孩不懂去欣賞,他們只覺得很奇怪。因為我們確確實實沒有看到孩子的習性,縱使是看到習性,都帶著一種憐憫,因為人不學不知道,而真正那一份內心的信念是相信「孩子,你會更好」,你這一份真心,孩子能不能收到?收到了,他回饋你這一份真誠就是不斷的要有好的表現來讓老師歡喜、欣慰。好,所以我們如何剔除掉這些外在的習性,這就是刻不容緩,趕快讓自己的理智、本性的善良起作用,以便正己化人,自行化他。好,我們早上的課先上到這邊,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