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訪興都教後感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990310早餐開示)
「興都教」,也稱印度教。印度教與佛教的關系非常密切,它是古印度婆羅門教與佛教混合成為的一個新教,許多教義都是采取佛教的,自己並沒有明文的經典。他們崇奉的三位大神:「大梵天王、那羅延天王、大自在天王」,我們在《華嚴經》上都讀過。他們認為梵天是宇宙的創造神,就是基督教所講的造物主;認為那羅延是守護神;而大自在天王主管世界的成住壞空,相當於現代國務院的總理,一般講的總務。他們相信這三位是一體的,而真實說,不僅這三位是一體,一切眾生都是一體。
我講經時,常用樹來做比喻,如果你會觀樹,就會開悟。我們將樹上每片葉子,比喻做一個眾生。一枝樹梢有幾片樹葉,如果你見到樹梢,就會知道這幾片樹葉是一個樹梢所生的,好比是一家人。再往下觀察,原來這幾枝樹梢是生在同一個樹枝上,於是才知道這麼多的樹梢(就是這麼多的家庭),是共同發源於一枝。像中國人族姓眾多,皆是炎黃子孫,幾千年傳下來,形成了許多支派。然後才曉得我們都是一家人,共同一個祖先,這是找到樹枝了。再往下找,才發現這幾個枝條是生在一個樹干上,乃同一個根源。繼續去追究,原來它是同一個根、同一個本。
從這個比喻細心去體會就能知道,佛說的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是同一個根,同一個體,這個體就是自己的真心自性。唯有佛法找到了根,找到根,虛空法界的問題才得到整體的解決。真正把問題解決了,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再也沒有對立與排斥了。
不但釋迦牟尼佛是如此教導我們,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如來,也是如此教化眾生。換言之,就是教我們認識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是我們的生活環境,人生是我們本人。對於事實真相徹底了解,講經說法就「契理」,無論是長說、短說,橫說、豎說、深說、淺說,都不違背事實真相。「契機」,他的程度能理解多少,就為他講多少,譬如一棵大樹,若他只理解樹梢,你就為他講樹梢,他聽了歡喜;他能理解樹枝,你就為他講樹枝;他能理解樹干,你就為他講樹干,如此才是契機。
我們也參觀了印度教的老人院、孤兒院,在世界許多地方,我們也曾經參觀過這些場所,像美國的老人公寓,香港稱為安老院,新加坡稱為老人院,澳洲稱作退休村。他們的醫療設備及對老人的物質生活供應,都相當完善。少數的還舉辦音樂會提供老人娛樂,有時一年有幾次表演,有的一個月辦一次。實在講,人到老年時,這些娛樂縱然擺在面前,已經沒有興趣了,因為老年人關心的是明天。明天是講來世,這一世已經走到盡頭,來世的狀況如何?如果有人時常能為他們講解三世因果,為他講來世,他會有興趣。對老年人的精神教育,我們即使是以歌舞、戲劇來供養,內容也是講來世,讓他明了應如何悔改,以求得來世的美滿幸福,這是真正圓滿的養老。
六道輪回是古印度宗教普遍承認的,印度有很多宗教的修行人,修禅定有相當深的定功,在禅定境界裡見到這個事實。我們現在了解,六道是六個不同的空間,其實不同的空間很多,不只六個。現代科學家講時空的維次,我們現前居住在三度空間,見不到四度、五度、六度,乃至無限度空間。佛說空間的維次是從妄想、分別、執著裡變現出來的,原本沒有,原本的時空就是一個,即佛家講的「一真法界」。現代科學家幾乎承認,至少有十一度空間存在,但是還無法進入。
我們見到一些書上寫著,也聽人家常講,幾百年前、幾千年前古老的預言家,能知道現今社會上發生的事。假若你有四度空間的能力,將界限突破了,就能知道過去、現在、未來。我們見不到過去、未來,這是障礙。佛說只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斷除,就能突破空間。妄想、分別、執著有無量無邊,你能斷一部分,就能突破幾個層次。經上講,佛的能力是圓滿的,因為他全部突破了。菩薩的能力不如佛,因為還有一些層次不能突破,也就是他的定功還沒有達到圓滿。阿羅漢的能力就更差了,阿羅漢的天眼只能見到一個大千世界。
從前我們認為一個大千世界是一個銀河系,若是依照黃念祖居士所說的,范圍就更大了。黃老居士認為一個銀河系是經上講的一個單位世界,所以一個大千世界就有十億個銀河系。今日科學家用科學儀器,連娑婆世界的邊際都無法達到。而佛說不必用儀器,只要定功把產生時空維次的因素消滅,我們的本能就恢復了。
但大家不要誤以為修禅定就是每天盤腿面壁打坐,那是修禅定的樣子。因為一個人行住坐臥中,坐的時候很容易定下來,是用這個形象來提示,不是教你裝模作樣。惠能大師在《壇經》裡為我們解釋坐禅:「外不著相謂之禅,內不動心謂之坐。」我們在《壇經》裡讀到,能大師天天舂米、劈柴,這也是坐禅,因為沒有動心,沒有著相。
能大師這兩句話,來自《金剛經》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這是佛教修學的總綱領。無論你修學任何宗派、任何法門,佛家常講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總綱領就是這兩句話。「不取於相」就是不著相,用現代話說,不受外面境界的誘惑;不必離開外面境界相,只要不受誘惑就是不著相。「內不動心」,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不起貪瞋癡慢,不起是非人我,就是「坐」。所以,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是坐禅。念佛是坐禅,持戒是坐禅,研經是坐禅,持咒也是坐禅,這是佛門的幾種修行方法。
再擴展開來,《華嚴經》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男女老少、各行各業,無一行業不是坐禅。只要你明白「外不著相,內不動心」的道理,就是真用功,就是真功夫。這個功夫成就了,就能把時空界限突破,我們本有的智慧能力就恢復。修學要知道原理、方法才能深入,才能提高自己的境界。
而為人說法,一定要知道觀機。像那些老人,我們照顧他物質上的生活起居,這些都是無關緊要的小事,最重要的是幫助他將來生到善處,此功德無量無邊。
現今是天下大亂,倫理道德喪失了,善心善意沒有了,人與人之間只有利害,沒有道義,因此社會不安定,世界沒有和平。我們要挽救世道人心,要抓住重點,不能說廢話,因為沒有時間了,而且大家也沒有真實智慧去思惟、思考。所以,在今天對大家講法,愈簡單扼要愈好,一定要掌握重點。
我教導大家,只要將「五戒十善」做好,將一句「阿彌陀佛」念好,你就得救了。五戒十善若捨棄了,說不好聽的話,來生決定墮三惡道。所以,最基本的五戒十善,自己要認真修學。五戒十善詳細的講解,在《無量壽經》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一定要多讀。而勸導大眾只講淨土殊勝,勸人念佛求生淨土,其它的都不必談。若是討論教理,對佛學院的學生可以談,對大眾則毫無用處。你講得再好,都不契機,現在救命要緊,大家沒有時間聽其它多余的。我們自己這樣修學,自己得度;我們幫助別人,別人也能得度,這就是功德圓滿。
|
|
|
|
|
|
上一篇:淨空法師:究竟圓滿的孝.
下一篇:淨空法師:如何落實多元文化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