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禮旭:如何經營無怨無悔的人生(第三十八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2006年幸福人生講座—如何經營無怨無悔的人生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三十八集)  2007/3/14  台灣中坜善果林淨土寺  檔名:52-184-38

  尊敬的諸位朋友,大家早上好。我們昨天講到在五倫關系當中如何能無悔、如何能無怨,提到父慈子孝。這個孝,從對父母延伸到對我們的祖宗;這分悌,也延伸到對我們的炎黃子孫所有的同胞。在中國人的傳統文化當中非常重視師道,「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師生關系也在父子關系這一倫。當然父母給了我們身命,老師給了我們慧命,所以我們跟隨的老師、善知識,一定要有智慧來判斷。而佛陀在教誨當中告訴我們,末法時期(我們這個時候是屬於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這麼多,反而是邪師多,善知識難遇。假如跟到錯誤的邪師,很可能我們這一輩子道業不能成,這一輩子知見偏頗,很可能又造無量無邊的罪業都說不定。這個必須很謹慎,不然我們人生就很遺憾、很後悔,甚至搞個萬劫不復,那就麻煩了,所以必須要有判斷力。

  判斷力來自於我們的智慧,來自於我們學習真理,學習經典,才能有這個判斷。因為現在學校裡面的老師,他們對於倫理道德、是非善惡邪見的判斷,自己到底有沒有具備?以至於他們懂了之後,又有沒有善巧方便來引導學生?這都是我們從事教育的人,為人師者應該反思的地方。現在學校注重知識跟技能的傳授,比較忽略做人做事的教導。甚至很多老師從大學畢業,他整個十多年都考試考過來,對這些做人的道理所知也很少。所以事實上,老師們都應該再著重於這些仁義道德的學習,這樣我們才無愧於這分志業、這個行業。

  韓愈先生講,「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個傳,一個最重要的基礎,傳倫常之道。老師自己也要做個孝子,老師自己夫妻要和樂,這樣才能把正確的處世這些道理傳給學生。我們自己做不到,只說不做那是騙人,無法攝受,無法真正感動我們的學生。所以,老師們也都要來補這一課做人做事的這些聖賢教育,這都是刻不容緩。因為假如我們不懂,很可能教一年會誤導學生一年都說不定。我們有心踏入教育界,就是希望能真正利益孩子的人生,我們絕不願意誤導學生。有這一分心,更應該精進學習這些道德學問。

  有一個研究生,他讀書讀了十七、八年,覺得讀得很苦。有時候他們栽在書堆裡面找資料,一找半天出不來。他們這個時代寫論文,有一個方式有待商榷,就是去找一篇最好的論文然後批判它。這一篇好的論文,好的我們都還沒學到,盡想著如何批判這篇論文,那個思想、觀念都很偏頗,好像見不得好事,見到一件事已經習慣了要挑毛病。這個方式的引導都是有待商量的地方。學生年齡那麼輕,向人學習的謙卑度都沒有提起來,就已經形成傲慢,面對多有名的論文、多有名的學術,都先站在批判的角度。

  他們找資料找了半天,身心疲憊,走出圖書館,突然看到有人牽著狗在校園裡面散步。看那個狗悠哉悠哉在那裡走,突然這個學生想,我怎麼活得好像不如這只狗自在?其實時時都想著如何批判人,哪有好日子過?施比受更有福,我們應該引導孩子去奉獻服務於這個社會,他才有好日子。而這些批判的論文,真正能利益社會嗎?哪一篇批判的論文出來利國利民?全部都束諸高閣的多。真正研究學問要經世致用,要真正能利益家庭、社會,這樣我們才對得起這個學問,才對得起國家、學術單位對我們的栽培。不能淨寫一大堆根本用不上的東西,那都是民脂民膏,值得我們反思。

  他就很苦惱,又想起《論語》上面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明明學習是快樂的,我怎麼學得那麼痛苦?諸位朋友,我們學習快不快樂?你們的聲音有點勉強。假如我們學得不快樂,那絕對學錯了。這個「學」,一個小孩他的智慧被蓋住了,什麼蓋住了?妄想、分別、執著把它給蓋住,所以必須有手把他這個蓋子給拿掉,讓他智慧就可以重現。誰幫忙把這個蓋子拿掉?誰幫忙?老師、還要有智慧的人,才能幫他把這分別執著妄想拿掉。

  假如我們當老師的人,「你成績要考好,考不好就沒有前途」,「考不好,我就打你」,不斷的引導孩子就是為分數、就是為名、就是為利,這不只沒把他的分別執著拿掉,還把他的分別執著給增加了。有中學老師跟學生講,「你假如分數考得不夠好,你就沒有資格快樂」,這種引導都是很有待商榷的地方。真正的樂在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在助人為快樂之本,假如孩子所有的眼光都只在分數上,他會斤斤計較,他哪來的快樂?我說得這麼順,因為我就是過來人。以前看人家分數考得比我好很難受,看人家考得比我低很高興,這叫幸災樂禍。所以難怪以前福報這麼差,找工作都找不好,這都其來有自。不只是幸災樂禍,還落井下石,人家考得比我們不好,我們還過去拿著考卷告訴他,「我昨天都沒怎麼念,就考比你還高」,你看人家聽了多內傷?所以見人家痛苦的時候,不可生喜慶心,這都是厚道之處。

  我們聽到很多真實的例子,讓我們覺得為人父母、為人老師,要好好的來思考這些問題。有一班的孩子,數學第一名是個女生。這個女生有一天請假,那天是考試,全班同學很好奇,因為大家都盯著要超過她,考得比她好,就問老師:「老師,她今天考試怎麼沒來?」結果那個女孩因為爺爺去世,所以請假,今天要去送爺爺。她的爺爺是數學教授,所以數學特別好,都會教導他這個孫女。老師就說今天這個同學她爺爺去世了,她要去送她爺爺,送終。結果全班同學非常高興的說:「她爺爺終於死了!」你看人家死了爺爺,一點憐憫心都沒有,想到的是我的機會來了,我可以考得超過她了,他終於不在了。

  真的很恐怖,名利、功利會讓一個人的憐憫心、愛心完全看不到。很多家長還打如意算盤,「沒關系,他對人都這麼競爭,這樣好,他才能出頭。」說實在的,現在這個時代是團隊合作的時代,誰願意跟這樣的人合作?在哪張報章雜志上看到哪一個成功人士是因為自己成功的?沒有眾人的協助、愛戴、幫忙,不可能!諸位朋友,假如這樣的人,你敢不敢跟他合作?人家死了父母,死了爺爺奶奶,他居然這麼高興,你敢嗎?所以,當老師聽到學生高興的反應,全身起雞皮疙瘩,說我到底在教一班人,還是教一匹狼?但是反過頭來看,學生為什麼這麼在乎成績?我們父母、老師有責任,要反省。父母的如意算盤也不要這樣打:他出去都跟人家競爭,跟人家斗,回來好好孝順我就好了。沒這種事,他的心計較,對於一切人都會是這種心態,最親的人當然受到的傷害就最大。

  有一位企業家,我們台灣企業家到大陸,剛好經過黃河,他心裡想這是我們華夏文明的母親河。他看到黃河非常有那種緬懷之情,就請計程車司機停一下,叫計程車司機陪他,一起在黃河旁好好的感受感受,聽聽黃河的水聲。停了沒有多久,這計程車司機就哭起來了,他嚇了一跳,一個大男人怎麼這麼哭?等司機穩定情緒之後就說,他最近遇到一件事,很難過。因為他們夫妻倆省吃儉用,就希望照顧好自己的寶貝兒子,所以好吃的、營養的都先讓他吃,他每天給他一只雞腿吃。

  當然愛孩子、教育孩子要智慧,養育孩子要智慧,怎麼樣讓孩子養得健康強壯,這不得不有正確的認識。你看現在的孩子吃的是愈營養,但是有沒有愈健康?而且是愈有錢的家庭,愈不健康的占多數。明明有錢,怎麼換不到健康?沒有正確的常識。我自己教了幾年書,很微妙,我曾經在山區教書,然後又在大都市教書。山區的孩子吃的比較沒有那麼營養,但是他們的身體比市區的強壯太多了,他們跑五圈、跑八圈,神態自若;都市裡面的孩子,跑一、兩圈就快上氣不接下氣。城市裡的孩子吃太多肉,營養過剩。而且現在肉裡面,大家其實都知道,含有過多的荷爾蒙、抗生素這些東西,甚至於農藥。吃素跟吃肉的人,體內含有的農藥,吃肉的是十五,吃素的是一,十五比一,這個數字也很驚人。因為所有的這些牛、羊都吃草,而這些植物、這些谷類也都噴灑農藥,都入到它的肚子裡面去。之後又給誰吃?給人吃。

  除了農藥以外,荷爾蒙也很麻煩,吃了太多荷爾蒙,人的生理病變。現在女孩子生理期有的八歲、九歲就來了,甚至還有更早的。聽說有個媽媽堅持讓孩子每天吃一個雞蛋,雞蛋裡面的荷爾蒙現在更多了,好像好小,那個小孩子生理期就來了。這些都很值得我們教育孩子,要具備這些判斷力。現代的肉盡量少吃,多吃這些根莖花果蔬菜,都有很高的營養,我們多去認識清楚。都被一般的說法給誤解了,說什麼吃蔬菜水果不夠營養,其實不然。這些豆類、花果裡面根莖葉所含的營養,絕對不亞於肉類,甚至還超過很多。大家可以去上網查這些資料,都很容易取得,這是在身體方面。在教育孩子方面,我們也要懂。你什麼都給孩子,他學到的是自私自利,所有的人都應該替我服務,慢慢的都變成應該的,理所當然,他就不會感恩了。

  所以食物都先給他吃了。有一天這計程車司機自己生病了,他的太太就想到,你生病了,就應該多吃些營養的東西。所以,把每天本來都要給孩子吃的雞腿,就拿到先生面前說今天就你吃吧。結果先生手都還沒有抬起來,說時遲那時快,突然一聲啪,他的兒子給了他母親一個耳光,然後對他母親講:「這個雞腿是我的,怎麼拿給爸爸吃?」這個都告訴我們,教育孩子不能寵,要有智慧去判斷。你看這整個過程,都引導著孩子注重分數,注重自己的享受,都是自私自利的引導。父母應該把孝道、把愛心演給孩子看,這樣才是真正愛護他。我們當老師的也應該反思到,不能把孩子完全引到一個功利的人生去。其實功利時時都是在那裡貪求,貪心、欲望是不可能有滿足的一天,所謂欲是深淵,這樣的人生走下去,一定是患得患失,快樂不起來。快樂不是擁有的多,而是計較的少,這些價值觀我們有沒有深植在孩子、學生的心目當中?

  這個研究生他想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確實人把執著放下,把分別放下,身心清淨,身心平等,這樣的人生是很高興的。放下自私自利,能替別人著想,施比受更有福,樂善好施這樣的人生真的快樂。去掉孩子的執著,去掉這個蓋子,最重要的是先把自私自利放下,他的人生才有快樂可言。這位研究生也很有追根究柢的心,所以他就想,我讀這麼苦,一定不對,他就跑去問他學校的導師。就問他說:老師,孔夫子明明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但是我怎麼學得這麼苦?他的老師聽完之後,皺著眉頭跟他說;「我跟你一樣苦。」我們當老師的,願不願意引導孩子走向痛苦的人生?那我們怎麼對得起我們這分志業?假如老師都不知道幸福快樂在哪裡,那要趕快用心去學習,哪有人願意把孩子、把學生引到痛苦去?

  現在多少學子都希望以後能賺大錢,當企業家。其實我們看一看,現在企業家日子過得好嗎?在大陸,近二十年左右的歲月,有一千二百個企業家自殺。你看他們的人生有多少的悔恨在其中?因為他們沒有正確的人生思想,正確的人生態度,才會走成這個結果。一千二百個企業家自殺,跟我們有沒有關系?你看現在多少為人的父母長者,都希望孩子以後揚眉吐氣,賺大錢,淨給他往這條路上推,這條路的結果是什麼?那不得不思考。為什麼他們會自殺?太多挺而走險,觸動法網,太多禁不起財色名食睡的誘惑,把家庭都給搞砸了,內心做錯了太多悔恨的事,想不開了。所以不打下這些做人做事德行的根基,能敵得過這世間的誘惑嗎?能內心不空虛嗎?這些結果都值得我們父母、老師深深反思,在他整個求學十多年的過程,我們到底少教了孩子什麼?

  他的導師跟他回答,「我跟你一樣」,他很失望,回去了。但是又不死心,我再找一個系上最有名的老師。有名,哪個名?名字的名,不是明白的明,找到那個很有名的老師。現在很多的老師在學校人氣不錯,跟學生都勾肩搭背,其實那個不對,那個不叫跟孩子打成一片,那根本都太過了,都有一點谄媚學生。師生本來就要有一種禮節,一種分寸,師生就像父子,今天看一個兒子跟父親這樣勾肩搭背,沒大沒小,不對。對老師要有基本的一種敬畏之心,不然學生一隨便,對老師們沒有恭敬心,所有的學問都從對老師、對經典、對聖賢人的恭敬心中得來的。這個都很值得我們細細的去觀察。

  看到這個老師很有人氣,就去問另外這位系上的老師,就問他,「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我們為什麼愈讀愈苦?結果這個老師想都沒想,堅定的告訴他,「人生本來就是這樣」。意思就是說,人生苦是正常的,不苦才是不正常。所以這個時代倒過來了,對的變不對,不對的變對了。這個時代,佛陀交代「依法不依人」,經典講的是人生的真相,不是現在誰想說什麼就說什麼,那很可能都是錯誤的引導人生的價值觀。孔夫子講「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那是真的,人學了,人明白了,人覺悟了,理得心安是一定快樂的,一定不跟人起沖突的。但是錯誤的思想,就不斷的增長我們的自私自利,增長去跟人爭,去跟人斗,得不到當然痛苦。所以這個時代我們自己要去判斷,什麼樣的善知識才能夠跟隨,不然跟錯了,整個人生方向都誤導了。

  我們曾經聽到一位年輕的女孩,她應該也二十幾歲而已,她聽了五天《弟子規》的課,在台上痛哭流涕。因為她跟到了邪師,做了讓她父母肝腸寸斷的事情,她現在事後想起來,覺得對父母非常有愧,就在台上發露忏悔。接著她說道,假如我先學《弟子規》,我就不會被邪師誤導。因為《弟子規》一開頭就告訴我「入則孝」,絕對不能做出讓父母如此傷痛的事情。真的一部正法的經典,可以開人的慧眼,分辨是非善惡好壞,不然掉入邪師的錯誤思想裡面就很麻煩。

  我們從這八點來判斷,第一要戒,持戒。戒就是佛菩薩、聖賢人的言語、行為,他們的行持把它記錄下來就是戒律。在戒當中,像《弟子規》從頭到尾也是戒。在佛法當中,有幾個重要的戒律,像五戒,一個善知識絕對不會干殺盜YIN妄酒,犯五戒的事情。當然戒有開遮持犯,可是開戒有一個根本,絕對不是為自己自私自利;開戒不離慈悲眾生,這才能開。比方妄語,妄語是不好的,但是不是那個妄語的動作不好,根本上是心地是欺騙他人、陷害他人,這個心地是錯的,然後再講出妄語。但是假如這個心地是為了對方好,讓他不要再犯更嚴重的錯,或者是當下不要讓他太傷心,這個善巧,出自慈悲,為對方設想的心出來,這個叫開戒。

  在公案裡面最明顯的,有個獵人在追一只小白兔,小白兔跑在前面,被一個人看到這個小白兔往東邊跑了。獵人跑過來就問這個人,小白兔剛從這裡經過,它往哪裡跑?這個人說往西邊去了。他有沒有妄語?這叫開戒。讓他往西邊去,這叫圓滿,這叫利益所有的人。今天讓獵人往西邊去,他就不會犯殺戒,不會再造罪業,兔子也保全了它的性命。所以,有高度智慧的時候,事實上是可以事事無礙,理事無礙。這是舉一個例子,在五戒當中有開。但是假如不是為了眾生,而常常自己犯了這些罪過,這絕對是邪師,我們要冷靜的自己去觀察、去判斷。

  包含在《梵網經》上講的,佛弟子「不謗國主,不作國賊」,假如公然對國家領導人毀謗、侮辱,造成整個國家的人心惶惶,這也是不妥的,也是不對的。在整個幾千年的歷史,佛弟子縱使遇到了不明理的君王,要迫害佛法,你看三武滅法,這個時候佛弟子沒有一句毀謗,默默承受,這才是佛弟子的榜樣。哪有還公然毀謗國家領導,侮辱國家領導?這都是不妥的地方。為什麼三武滅法,這些君王做出不對的行為,我們還是忍辱下來?因為他不對,我們不可以跟著他意氣用事。能忍得下來,「不論一時而論久遠,不論一身而論天下,不論現行而論流弊」。假如當下三武滅法的時候,佛弟子反抗,後面的皇帝會想,「你看佛弟子、出家人還會起來反抗政府」,他以後對佛法就會產生猜疑。可是當君王不對的時候,佛弟子依然忍辱,等這個時期過了,後面的皇帝想「佛弟子非常善良,非常守法,這是社會安定的重要力量」,馬上又把佛法復興起來了。這都是很重要的教誨,「不謗國主,不作國賊」。

  《纓絡戒經》上講的,「不漏國稅,不犯國制」,守一個地方的規矩。我們佛弟子假如開車常闖紅燈,坐在旁邊的這些親朋好友看了,對我們學佛都打個問號。確實還是要不犯國制,給世間人、給社會大眾做個好的榜樣。這是戒的部分。

  第二個,多聞,就是好學,就像孔老夫子講,他學而不厭,學習從來沒有厭倦。而學習沒有厭倦,他的根本動力還是在慈悲為本。善知識內心時時把「眾生無邊誓願度」放在心上,深怕自己學習的太懈怠,太晚有道德、學問來幫助大眾。所以《華嚴經》上講,要「勇猛精進,度一切眾生出生死海」,這就是好學,多聞。《華嚴經》末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五十三參也是表好學不倦。而且這個好學是能向一切人,不同行業、不同年齡層的社會大眾,都有一個向學、好學之心。

  第三是證,他真正有契入那個境界。我們在師父很多的教誨當中,師父是真正給我們表演出來,「處逆境,隨惡緣,不起瞋恚,業障盡消」,「隨順境,處善緣,不起貪癡,福慧全現」。所以一切境界都是修行的好機會,「境緣無好丑,好丑起於心」,這都是在一切境界當中息滅自己的貪瞋癡,勤修戒定慧。什麼時候勤修戒定慧?那是在一切境界當中。所以師父這些修學的心得、體悟,都是很寶貴,我們要好好去珍惜。

  第四是悲憫,這分大慈大悲的心。我們在哪裡看出一個悲憫心?佛陀四十九年說法,沒有一天休息,悲憫是不疲不厭,從這裡可以看得出來。孔夫子也是教不倦,一輩子也是認真教導弟子,因為他清楚,唯有這些學生、弟子們真正有道德學問,才能利益家國。所以這一分悲憫世界、悲憫天下的心,能夠不疲不厭的來學習、教學。而且這個悲憫是平等的悲憫,不只是對人,對一切眾生都是這樣的心境。

  再來第五,無畏,無畏是沒有任何的畏懼。諸位朋友,我們現在生活當中有沒有哪些畏懼?有沒有哪些境界會害怕?對,降伏魔怨才能無畏,魔在哪裡?魔不在外面,在我們內心的貪瞋癡慢疑,這些煩惱,五毒。假如我們沒有貪瞋癡慢,任何境界來,我們也沒有恐懼。我們只要能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五欲六塵,放下貪瞋癡慢,我們就對一切境界沒有恐懼,不怕被境轉,不只不怕被境轉,還勇於去承擔。

  阿難尊者在佛滅度之前作了一個夢,夢中夢到須彌山掉到他的頭上,他雙手把它撐住,也不覺得重。後來佛陀告訴他,承傳整個佛法都要透過你把它說出來,承傳整個正法的法脈。這個故事大家聽過沒有?沒有聽過?現在聽過了。諸位朋友,誰是阿難?三千年前的阿難尊者是阿難。你看《地藏經》上講,佛陀摩地藏菩薩頂,告訴地藏菩薩,汝之威德、汝之慈悲都不可思議。我滅度之後到彌勒菩薩來,這段時間就交給你,不要讓眾生墮到三惡道去了。摩地藏菩薩頂,給地藏菩薩摸頭好多次,交代這件事交代了好幾次,我們看了也很感動,你看地藏菩薩這麼有擔當。諸位朋友,誰是地藏菩薩?就是《地藏經》地藏菩薩!你看推得一干二淨。

  我們跟師長學習,一定都記得這些教誨,現在要拿起來用。佛是我們的性德,菩薩表我們的修德,所以哪一尊菩薩不是自己?哪一尊菩薩不是在引導我們,就要效法菩薩。什麼時候效法?當下效法。哪有菩薩說「這些菩薩做的,我都做不到」,這就是生分別,生執著。一定要想著如何效法菩薩、如何做到,而不是找藉口說做不到,那我們就在佛門又增添了分別,增添了執著。

  為什麼交給地藏菩薩?因為地藏菩薩,整部《地藏經》最重要的精神,「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一分孝敬心。人有孝敬心,不墮三惡道,這個無畏也是能讓眾生不要再墮三惡道的恐怖,所以我們要義無反顧,能夠把這個責任承擔下來,沒有恐懼。誰是地藏菩薩?我們是地藏菩薩,悲智願行四大菩薩都是我們要去效法、學習的。這個勇於去承擔,大家會想「怕我沒能力」。有多少力就盡心盡力去付出,盡心盡力就是圓滿;也唯有盡心盡力,能喚醒大眾的這一分願心。我們昨天提的那位善歡喜首菩薩那只鳥,就是在提醒我們這個精神。

  第六,堪忍。忍得住,降伏得了自己的習氣,忍得住一切人的毀謗、嫉妒、侮辱,甚至陷害都不會埋怨、不會沖突、不會計較。在《地藏經》當中有說到,「閻浮提眾生剛強難化」,這句經文對我們來講,我們也是閻浮提眾生,我們剛強難化在哪裡要找出來。一定要對治習氣,這叫嚴以律己,要忍住,不能再讓習氣再這樣傷害我們的法身慧命,我們不願意再做習氣的奴隸。一切法得成於忍,首先要忍住、要伏住,要降伏習氣,這是嚴以律己。但要寬以待人,所以這句「閻浮提眾生剛強難化」在告訴我們,整個大眾的根性是這個狀態,所以我們更不能跟大眾計較,更應該要能忍受這些磨難、境界。說實在的,當我們在忍受別人這些嫉妒、陷害的時候,那是真正在提升我們境界最好的機會。這些大的磨難、大的考驗,才知道我們是真修還是假修。

  佛陀的前世是忍辱仙人,他遇到歌利王這麼大的惡緣,肢解他的身體,當下沒有瞋恨心,忍辱六度行成就了。因為有這種堪忍的功夫,本來佛陀(釋迦牟尼佛)是比彌勒菩薩晚成佛,因為這個精進,後來在彌勒菩薩前就成佛了。諸位朋友們、諸位同修們,我們聽到忍辱仙人這個公案對我們有沒有什麼啟示?故事不能白聽,這個故事的精神我們要把它承傳下來。釋迦牟尼佛做到了,釋迦牟尼佛是誰?釋迦牟尼佛就是我們的自性,釋迦牟尼佛也是在這個娑婆界最好的示范。釋迦是仁慈,牟尼是清淨寂滅,在一切境緣當中都不忘失慈悲心。釋迦牟尼佛早成佛了,為什麼?大慈大悲!希望早一點成佛,早一點能真正幫助眾生離苦得樂。我們如何早成佛?愈難的境界來,愈是我們修學的機會,所以感謝困難、感謝挑戰,怎麼還會瞋恨?堪忍就可以做得出來。

  第七,無倦。沒有厭倦,不疲不厭。一個好的善知識,那是真正都能夠奉行、力行。在這幾年來,我跟著楊淑芬老師在大陸推展中國文化,老師真的是無倦,不疲不厭。假如隔天要坐飛機到其他地方去,飛機上可能得坐三、五個小時,老師都會想,在飛機上有這段時間,我前一天就多干些活,干到天亮,然後上飛機睡覺,捨不得浪費時間。所以我有幾次跟老師坐飛機,真的功力很高,一上飛機,飛機還沒飛就已經睡著了。一路睡到飛機著陸,到達目的地,一落到地上就醒過來了,一分一秒都沒有浪費掉。真的,也還是這顆慈悲為本的心。

  最後是善語具,言語柔和,言語有智慧。善語是能時時抓住善巧方便,把學生、把他人的善根給喚醒。佛陀面對一個殺人魔王要傷害他,還是堅信他的佛性,所以看著他、對著他還是說著,「仁者,你止步」,還是尊稱他仁者,還是非常柔軟的言語。由於這分真誠信任,把這個殺人魔王的善根給喚醒了。善語具有時候另外一個情景,必須喝斥學生把他給喚醒,那也是善語。有一次有個學生身體快不行了,還想著要見佛陀,又走不到精捨,就麻煩當地的人去通報佛陀,說我不行了,我快要往生了,可不可以請佛陀來到這裡,我還想見佛陀一面。去通報完,很快的佛陀帶著學生就趕到現場,當下佛陀就對著學生講,我平常是怎麼教你的?難道你臨終的時候要想我這個臭皮囊嗎?這也是善語,不只提醒了這個學生,還提醒了所有來的學生。最重要的要提起正念,提起佛號,念佛求生淨土才對,依教奉行才是真的見如來,而不是執著佛陀的色相。佛陀在四十九年的講經當中,上百次勸我們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才是最重要的。

  民國初年印光大師,我們十三代的祖師,那時候有這些弟子們跑去寺院看老和尚,老和尚看了就罵,你們來干什麼?來看老和尚。看我這個臭皮囊干什麼?還不去好好「敦倫盡分,老實念佛」。這些都是提醒我們,都是善語具。好,這節課我們就先上到這裡,謝謝。

 
 

上一篇:蔡禮旭:如何經營無怨無悔的人生(第三十七集)
下一篇:蔡禮旭:如何經營無怨無悔的人生(第三十九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