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談初發心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華嚴經》雲:“此是菩薩最勝地,出生一切普賢道,三世一切諸如來,靡不護念初發心。”何謂初發心?它是我們踏入佛門之始,心中秉持的那顆當仁不讓的成佛利生之心,那份最真誠質樸的求法向道之願。

  在佛門中,在龍泉寺的團體裡,最看重的就是這份初心。在紛擾變化的世界中,發心最真實;一切發心中,菩提心最穩固;相續的菩提心中,初發之心最珍貴。只要有了它,我們就能開始成佛之路,也只有懷著這份初心,我們才能成為真正同心同願的人,一起穿越生死。

  有個公案:老比丘和小沙彌在一起走路,小沙彌忽生起一念:我要成佛!老比丘知道沙彌心之所念,馬上說,擔子我來挑,你走我前面。後來,小沙彌心裡想:成佛太難了,還是算了。老比丘就說,來,擔子你挑!還是去我後面。

  這公案足見發心的重要。我們常常被自己的年齡、知識、能力、所做的事情、學佛時間長短、自他的閱歷等暫時的因緣局限住,卻忽略了我們的心。只要發起成佛利益他人的心,就是最好最有希望的生命狀態,而這全在我們的一念之間。

  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從一開始就要抓住根本:發菩提心,直趣佛道!在這直下承當的廣大發心中,將出生福智圓滿的佛陀——那就是你。

  當我們開始了成佛之路,如何才能提高“累積資糧的效率”?一件事情,一個發了菩提心的人去做,所得的功德是無比巨大的。比如我們同樣搞建築蓋房子,因為初發心不同,願力不同,內心所緣眾生的深廣度不同,感的果自然也是不同。為自己而學習,和為整個佛教而學習,是兩個不同的發心。為自己而活,和為眾生而活,人生的價值自然無法可比。

  另一種情況是,我們的初發心是好的,但真正做事承擔的過程中,就可能是分別心、妄想、煩惱,外在也會遇到種種困難、不如意、習氣的沖突等困境。此時從內心能夠幫助我們突破難關,淨化自己的,還是不斷地回到初心:我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我要求的到底是什麼?以初心來比對自己:我有沒有偏離方向?

  最後當我們個個成了大菩薩,成佛之後,這初發心就沒用了吧?恰恰相反,反而更加重要。大般涅槃是什麼狀態呢?是消失無影?還是湛然不動?其實,真正的大般涅槃就是生生世世、永無止境、生死自在的利益有情!如何保證我們不如同小乘學者般直取寂滅?還是靠提策利他的初心,讓我們不厭患生死,成為眾生的依祜。

  既然初發心功德這麼大,為何發心的人少呢?

  很大程度上,緣於我們深重的自性執。雖然說要成佛,但我們心裡總覺得:有一個實體的我,我就是這個樣子的。一旦心裡是這樣的認識,也就等於說,我是不可能成佛的。如是一來,我們總難以當下自承擔地面對自己,勇敢地說:“我要成佛!”

  有時我們也會被外境做困。我們往往認為,外在的境界是堅固不動的,是非常有力量的,而自己的內心是脆弱的,是無力的。心就隨外境而轉,煩惱叢生。事實恰恰相反。最有力、最堅實、最不變的就是我們內在的菩提心,外在的境界反而是虛幻的,不實在的,生滅的。我們首先要培養的是自己內心對佛法的信心,從而增強內心的力量,才能超越自己,成就自他。

  如果沒有勇猛的發心,我們的生命狀態又會怎樣呢?生死,就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輪回,也不會因為我們怯弱、不發心,就待以舒適的境界。苦因必感苦果,於自身心承受,他人半點也幫不上忙。最後反而錯過了師友團體最好的因緣,生命的增上會更加困難。

  而一個團體,如果沒有真正的發心承擔,即便再多的人,也是無用。對我們自己,對社會大眾都沒有任何利益。那麼,大家相聚又有何意義?如果我們的目標不是指向著究竟成佛解脫,所行的眾善樂果也不過是生死之中一片海市蜃樓。

  所以我們發心成佛度眾生,也不僅是一句口號和誓言,更要落實到具體的人,具體的事情。在團體中,一件事情,一件事情的做。一個人,一個人地結緣、關懷和培養,也只有這樣才保證自己的初發心穩固不退。以此發心正因,廣結團體善緣,步步增上。

  《法華經》中,為何龍女八歲即能成佛,捨利弗等大阿羅漢卻要輾轉多生方證菩提?只因初發心時,是否了知佛陀出世意欲何為?如經中說:“捨利弗,雲何名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於世。捨利弗,是為諸佛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佛陀、善知識只有一個目標:幫每一個眾生成佛。因此我們在最初發心時就堅定地立成佛利他之志,才不辜負佛陀出世的本懷和善知識應世教化的悲願。

 

上一篇:宣化上人:懇切至誠念佛 光明遍照三千
下一篇:觀過之苦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