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用《弟子規》播種習慣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文/張店區和平小區小學 向冬梅

說起《弟子規》我並不陌生,早在幾年前我就帶學生背過,但僅僅是背誦而已,並沒有真正領悟到其中的真谛,更沒有系統地去實踐,對《弟子規》的認識僅僅局限在“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上,其他的內容雖然結合德育故事給孩子講了很多,但反映在孩子行動上的卻很少。今年暑假,教育局推薦給我們讀《細講<弟子規>》,讓我重新認識了這本國學經典,對《弟子規》中的內容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感悟。從蔡禮旭老師講課的字裡行間就能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他就是一個彬彬有禮的人,一個極有耐心、極細心的人。

  讀《弟子規》,覺得它的作用對教育學生來說,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規范。

  美國作家薩克雷說:“播種行為,可以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可以收獲性格;播種性格,可以收獲命運。”我一直想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但每一級學生都有讓我遺憾的地方,有的孩子很聰明,但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坐不端,立不正,有的動作磨蹭,一點作業寫半天,邊寫邊玩,有的字寫得很不規范,這些小毛病讓我很困惑,我在時時思考教育的方法,卻常常不得其法。《弟子規》讓我找到了教育學生的鑰匙。二年級開學整整兩個月,班上狀況百出,我疲於應付,有時會慨歎怎麼會有這樣的學生,說多少遍也說不進他的耳朵裡。這時,《弟子規》幫了我大忙,我帶著孩子背誦《弟子規》,從中找出適合孩子的和他們一起閱讀,給他們講解其中的意思,並讓他們努力去做。我們從最基本的“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屢、俱緊切”做起,讓孩子首先有一個良好的精神狀態,結合學校的要求:戴干淨整潔的紅領巾,行標准的隊禮,讓孩子有學習的目標,我時時不忘提醒孩子衣著整潔,孩子們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在學習方面,我用“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去要求學生,希望能以此來規范孩子的學習行為。

  二、教育學生學會做人。

  《弟子規》將學會做人放在了第一位,主張有余力再去學習其他的學問。我從最基礎的行為規范養成入手,將學會做人規則化。《弟子規》規范了學生的思想,行為,對學生價值觀念的形成、人格的確立起著關鍵的作用。

  1、事雖小,勿擅為

  我在指導學生背誦《弟子規》時強調,一個人可以不成材,但是必須學會做人。具體教育過程中,我不放棄每一位學生,對學生施以愛心,經常鼓勵學生樂觀向上,向學生講好學生的標准首先就是有高尚的品質。另外積極表揚學生中關愛他人,樂於助人,拾金不昧的好品德。班內有一位特殊的學生,學習跟不上,但我不希望他在品德形成方面也有缺陷,我教育他和同學和睦相處,教育別的孩子不欺負他,這樣的孩子怕被別的孩子欺負,有暴力傾向,每當他和別人起沖突的時候,我一碗水端平,不是一味指責他,而是問明情況,公平解決問題,在課堂上我要求他和其他孩子一樣安靜聽講,不破壞課堂紀律。漸漸的,他也能安靜地坐著,不再去擾亂別人了,班中積極向上的好風氣逐漸形成。

  我們班有個叫小剛的孩子見到別的同學的橡皮很有趣,也想要,但他不是讓家長買,而是讓自己的好朋友帶錢給自己買,事情雖然小,卻在班內造成了不良影響。我用這件事教育孩子們,不正確的事不能做,哪怕是件小事,《弟子規》中講:“事雖小,勿擅為,苟善為,子道虧。”

  2、父母教,須靜聽

  蔡禮旭老師講過很多孝的故事,《弟子規》中也特別強調做人首先要“孝”,一個對父母都不孝順的人,如果說他能夠干成大事業,那也許是一種巧合;一個不懂得禮節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跌跌撞撞行走,最後付出的代價也是很大的。特別是現在的社會,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外界的誘惑越來越多,孩子們個個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對父母頤指氣使,丟失了傳統的仁義、禮孝,變得以自我為中心,目無尊長,缺乏感恩之心,若父母稍有不從,便大發脾氣,指責父母,好想父母成了他們的奴僕,父母應該為他們干這干那,就連作業忘帶也是說,父母忘了給他裝書包裡了,面對這樣一群孩子,或者說一代人,需要我們引導,從點點滴滴的生活小事中引導學生發現父母得不容易,慢慢讓學生知恩、感恩、報恩。在每周一次的雛鷹爭章活動中,除了根據孩子在學校表現的章外,我還請家長參與評選“禮儀章”和“自理章”,孩子在家的表現也能在爭章活動中體現出來。

  3、見人善,即思齊

  短短的半個學期,我們班已經出現了兩起找別人代替寫作業的現象,一次是小美為了得到同位的橡皮,主動幫不願寫字的同位寫作業;還有一次是一個相當不錯的孩子嫌寫作業太累,要求好朋友幫他寫,當然,這兩次都被我識破了,孩子們寫的字是有差距的,如果有心是一定能看出來的。可我不知道在此之前或者之後有沒有這種情況再出現,《弟子規》中提到:“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告訴我們誠信是一種美德,這幾個孩子的行為當然首先是不講誠信,弄虛作假;《弟子規》還說:“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道兩虧”,意思是好友之間相互規勸,力盡善行,不光是找別人替寫作業的行為不講誠信,那個替別人寫作業的同學也不能算作是好朋友,看到好朋友犯錯誤了不加以制止,還幫他的忙,更是錯上加錯了。幾個孩子都承認了自己的錯誤,決心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但我覺得孩子品德的形成需要老師和家長付出很多心血。為了避免類似的問題出現,我給孩子們講了《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的故事,讓孩子們明白唯有誠實,才能獲得一生的成功。

  看到孩子取得了一點成績就沾沾自喜,我告誡他們:“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跻。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則警。惟德學,惟才藝,不如人,當自勵。”孩子們雖不完全明白其中的意思,但知道一定學習別人的優點,向品德良好的人去學,這樣才能不斷進步。

  小小的一本《弟子規》,讓我感覺距離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形成良好的品德越來越近了,我希望通過學習和力行《弟子規》,讓每個孩子能健康快樂成長,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繼而有良好的品行,《弟子規》也讓我對這本國學經典越來越喜歡,讓它成為學生的行為規范將是我努力的方向。

 

 

 

上一篇:李炳南居士:做菩薩要接受眾生的考驗
下一篇:蔡禮旭:孝心開了,八德都開,百善皆開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