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問答

 

學佛答問:淨空法師答新加坡佛教居士林68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學佛答問  (第六十八集)  2001/3/17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21-090-68

  諸位同學,大家好!這邊有位鄭州的居士說:「修學淨土這幾年,家庭幸福美滿,兒女都能出國留學,我衷心的感謝阿彌陀佛,感謝老法師苦口婆心的講解《無量壽經》,使我學會對人。如果不好好的修學,就對不起老法師。堅定信心,走成佛之道。我目前在解行方面做得不好,怎樣在修學的路上提高?請開示。」

  答:修學,這是真實的功夫,佛家在總原則上講「相應」,也就是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經典上所講的道理、所說的這些方法一定要相應。譬如從最基本的地方來說,佛教我們不殺生,教我們不偷盜,教我們不邪YIN;我們對於一切眾生,哪怕是很小的螞蟻,如果還有念頭傷害它,我們就造了殺業。菩薩戒跟比丘戒不一樣:比丘戒是論事不論心,我想殺它但是沒有殺它,不犯戒;菩薩戒是論心不論事,小螞蟻,你想殺它你沒有殺,你已經破戒了,它是論心不論事。所以菩薩戒比比丘戒難持,它是在念頭上,你犯戒不犯戒在念頭上,而小乘比丘戒是在事相上。偷盜,如果還有占別人便宜的念頭,這個念頭是盜心。所以日常生活當中,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要在這個地方用功夫,這叫真的會用功。

  我們每天念《無量壽經》,《無量壽經》裡面教的東西非常非常之多。所以為什麼第一個要把經典念熟?你若不熟,你在日常生活當中,你沒有辦法比對,就是你沒有標准;一定要念得很熟,念念當中都能想到經典上佛教我們怎麼做的,那是標准,一定要符合這個標准,達到這個標准。順境、善緣,我們要存好心、做好事、做好人,不難;如果遇到逆境、惡緣,人家想殺我們、想害我們,我們還是對人家那麼樣的真誠,這個難,這不容易,這是真功夫。

  經典上記載,釋迦牟尼佛行菩薩道的時候,被歌利王割截身體。歌利王是個惡王,抓到他了,不問青紅皂白殺他。殺他,還不是痛痛快快把他殺死,是凌遲處死,用刀一片一片在身上割肉,把他割死。修道的人心地非常清淨,一點瞋恨心都沒有,一點報復的念頭都沒有,而且非常感激他。感激什麼?成就忍辱波羅蜜。你這樣對付我,看看我能不能忍受得了?我能忍受得了,我非常歡喜忍受。你為什麼這麼做?你無知,你不了解事實真相。了解事實真相,你會非常恭敬,不會有這樣粗魯的行為。所以真正功夫要在逆緣當中,要在這個惡人對待的時候,看我們自己還會不會起一個惡念,這個難。

  順境裡面決定沒有貪念,沒有貪愛、沒有留戀,惡境裡面決定沒有一絲毫瞋恚,永遠保持平常心。平常心是道,心地平靜絕不起波浪,這叫平常心。「常」是常常保持。這就是我們講的,我們總結佛的教誨,「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不管在什麼環境,不管面對什麼樣的人,這個心永遠不變,永遠不會失掉,你的修行境界一定會提高,而且會非常顯著的提高,月月境界不一樣,每個星期每個星期都不一樣,你會法喜充滿。

  這位同修問:「我念佛入靜時,面前出現紅色的「離」和「積」字,我不明白,請開示。」

  答:出現這個字的意思,「離」是教你放下,離一切虛妄相想。《金剛經》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怎麼離?不執著就是離。不是真的要離開,那是離不開的;心裡面決定不執著,不分別、不執著就是離。「離」跟「積」是一個意思,積結功德;你能離相,就是積結功德。這是個好境界,但是不能執著,執著就容易產生魔障。你要知道,打坐在止靜的時候面前出現什麼顏色、什麼境界,也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都不要執著,這就是好境界。

  這位同修問:「宇宙中各佛世界及其他宗教神的世界中,請問是否和地球各個都一樣?」

  答:不會完全一樣,但是大致上相同。說大致上相同,這就是科學家講的空間的維次。如果都是在三度空間、四度空間裡面,那跟我們這個地球大致上相同;如果是更高層次空間,跟我們就不相同。這些事與理大乘經上都說得很多,也說得很清楚。

  問:「有西方極樂世界、天主教耶稣世界、伊斯蘭真主世界嗎?」

  答:確實有。就像我們地球上有中國、有新加坡、有美國,確實有,都在這個地球上。許許多多諸佛的世界,都在這個空間裡面,但是空間維次不相同,這裡面有高低的差別。

  這位同修問:「我的早晚課是念《無量壽經》及佛號,各需一小時。現在我想多念佛號,請問可否改誦《阿彌陀經》,多念佛號?」

  答:可以改念《阿彌陀經》,《阿彌陀經》比較短,你念佛號的時間就會比較長。念經,諸位要曉得它用意何在,對初學的人來講,念經比念佛號重要。為什麼?先要明理我為什麼要念佛號,先把道理搞清楚,道理真搞清楚、搞明白了,經就可以不要念了。經是幫助你信、幫助你解,佛號是幫助你行。所以第二個階段「行」重要,但是行要不解,還有懷疑,就非讀經不可,必須在經典裡面破迷開悟,建立信心。

  我們有的時候看到有一些老太婆、老阿公,不認識字,從來沒有聽過經的,教他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他念了幾年,居然能夠預知時至,站著往生。什麼道理?他相信,他沒有懷疑,那個可以不要念經;如果懷疑,信心還不堅固,不讀經就不行了,道理在此地。

  這位魏同修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請教老法師,紐約淨宗學會請末學當副會長,是否因緣成熟?請開示。」

  答:這個我不知道,你的因緣有沒有成熟,你自己應該清楚。

  第二個問題:「我們此次組團來新加坡居士林及淨宗學會共修,獲益不少。並且能夠見到師父,充滿法喜。藉此難得機會,代表紐約同修向師父問候,祝願師父身體健康,將佛法弘揚全世界,普度眾生。在此向師父辭行,並且期望有機會能夠再見。」

  答:紐約是世界第一大都市,過去也有不少同修在那個地方弘揚佛法。大概最早、做得最成功的是沈家桢老居士。我跟他也很熟,很多年沒見面了,回去之後有機會代我問候。但是也是緣分的問題,在這麼多年當中,我們有很深刻的體驗,佛法要專修,才能得到三寶的加持。

  學佛,特別是弘法這一樁事情,我們以前學教,李老師常常教導我們,弘法利生不容易,必須要通達世出世間法。他就舉個比喻:出世間法就不談了,我們舉個世間法的例子。世間法還不談全世界的,專講中國古老的《四庫全書》,你有沒有辦法通達?這是世間法裡面的局部、一部分,你都沒有辦法通達,你怎麼能談弘法利生?現在弘法利生的事情也沒人做,我們到底怎麼辦?老師教我們四個字:「至誠感通。」我們唯一的辦法就是求感應,求佛菩薩加持;不是我們自己的力量,佛的力量讓我們對世出世間法通達了。這個通達不是學來的,是感應來的。怎麼樣感應?真誠,真誠到極處,誠則靈。

  我這一生就是得力老師這一句話的教導。實在講,我對世出世間法涉獵太少太少了,怎麼能談說通?完全靠佛菩薩加持,一個真誠心求感應。真誠一定要專,專精他才能得感應。你學的東西太多、太雜、太亂,感應就沒有了。所以一定是一門深入,長時間的薰修,就能得感應。我是用這個方法,這個方法我用了幾十年,還很有效,確確實實自己不斷的在進步,都是靠這個方法,以純真的心處事待人接物,以純善的心處事待人接物。

  縱然是惡人,毀謗我的人、誤會我的人、侮辱我的人、陷害我的人,我都把他當作佛菩薩、當老師來看待,決定沒有絲毫怨恨心,沒有一絲毫不善的念頭,我憑這一點得感應。確實我今天如果遇到歌利王來割截我的身體,我也會像忍辱仙人一樣,我會很感謝他,我不會有絲毫怨恨心。為什麼?我知道死了以後有好地方去,我很有把握,決定比這一生殊勝不知道多少倍!我有這個把握,我有信心。所以我對於逆境、惡人,絕對不會有一念瞋恚心,這個我們要學。

  《十善業道經》一開端,佛就教導龍王,「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這個法就是「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善法就是十善業道,這是在《十善業道經》說的。廣義,就是佛在一切經典裡面的教誨;狹義的,就是十善業道。所以念念要與這個相應,你一定會得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決定得到的。

  問:「有人說都看破了,就是放不下,認為看破比放下容易?」

  答:實在講,「都看破了,就是放不下」,換句話說,還是沒看破。如果真看破了,沒有放不下的;凡是沒有放下,決定就沒有看破。說老實話,放下容易看破難,哪有看破不能放下的道理?但是有,放下而沒有看破,這種人有;看破而不能放下,沒這個道理。

  佛法就如同孫中山先生講的「知難行易」,佛法是知難行易。我在初學佛時,跟章嘉大師討論過這個問題,到底是知難還是行難?是知難、行易。如果你透徹的了解,凡夫成佛在一念之間,你就曉得那多麼容易;可是你要是看不破,那就太難太難了,所以凡聖在一念之間。

  問:「勇猛精進,把每天大部分時間用在佛學上,有人認為這是學佛不自在,學佛是活活潑潑的,應該是生活豐富、多采多姿的。請開示。」

  答:沒錯,學佛確實是非常活潑,真的是多采多姿,你看《大方廣佛華嚴經》就曉得。「勇猛精進」這一句話你會念,你不懂意思。什麼叫勇猛,什麼叫精進,向什麼地方勇猛精進?現在你看看世界上的人,我們出去看到馬路上來來往往的人,那些人都勇猛精進,分秒必爭,他們精進是什麼?精進在賺錢。佛教給我們勇猛精進做什麼?把煩惱習氣斷掉,勇猛精進要在這個地方,也就是說放下妄想分別執著,要在這上面勇猛精進,你就會得大自在了。

  真的要放下之後,佛在《華嚴經》跟我們講,「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就是活活潑潑,多采多姿,他沒有障礙。障礙從哪裡來的?障礙是從妄想分別執著來的。你能把這個放下,就把所有一切障礙的根拔掉了。這三樣東西如果在,你怎麼放,你放的是枝葉,根還在,你沒有認真放下,要從根本放下。

  問:「有人說《大藏經》裡沒有一生成佛,而淨土宗是提到一生成就,應該怎樣理解?」

  答:《大藏經》有一生成佛,就是《華嚴經》。《華嚴經》最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就是一生成佛。他親近文殊菩薩,發了菩提心,五十三參是他修學的次第;他不是隔一生,他是一生當中,參訪到最後普賢菩薩圓滿成佛,所以《華嚴經》上是一生成佛。另外還有一部經,《法華經》上也是一生成佛;龍女八歲成佛,是一生,她不是在第二生。所以有。

  淨土宗講到一生成就,成就也是成佛的意思,淨土宗也是一生成佛,但是它這一生是在極樂世界,不是在我們這個世界。可是我們這個世界往生,就跟極樂世界連成一起,就沒有界限。我們這個地方只要念佛念到真正能往生,不管什麼品位,凡聖同居土下下品也是一生成佛,因為到極樂世界個個都無量壽,壽命太長。所以統統是一生成就。

  問:「老法師說過,台灣有一居士曾在念佛堂當過維那,可是臨終時卻不喜歡聽佛號,把助念的人趕走,應如何防止這種障礙產生?」

  答:這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雖然一生念佛,但是對這個世間有留戀,捨不得離開家親眷屬,不能放下他的財產,所以在臨終的時候顯示出來是貪生怕死。貪生怕死還是要死,他也沒有延年益壽,還是死了。我們一定要提高警覺,這個警覺就是平常對生死這一關要看得淡,對於世緣要看得淡,決定不能夠留戀,這個世間什麼都是假的。人老的時候,就要想到快要走了,應該如何來處理後事;後事處理完了之後,心就放下了,走得也會很自在,你念佛功夫也會很得力。最怕的是什麼?是你有執著,你放不下,這就很糟糕。

  弘法利生也不是真的,也不要把它當作一回什麼了不起的事情,說放下就放下了,你才得自在。所以佛教導我們「隨緣」,這兩個字好,絕不攀緣。隨緣就是什麼?恆順眾生。有機緣,我們會很認真、很努力去做;沒有緣,念頭都不生,這個多自在!現在有一些人是沒有機會要創造條件,創造機會,那是攀緣;佛教我們隨緣,隨現成的,絕不加一絲毫自己的意思在裡面,這叫真隨緣。

  大家在一起共修,是同學,這裡面最重要的就是「六和敬」。六和敬裡面最重要的第一條是「見和同解」,這一條要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志同道合。真正志同道合不容易!我們大家在一起共修,同一個方向,同一個目標,同一個原則,同一個看法,同一個想法,這種志同道合,這個團體才是真正六和敬的團體。如果這個團體人數再少,四個人、五個人,各人有各人的想法,各人有各人的看法,這就不是和合僧團。共識怎樣建立?放棄自己的成見,共識就建立了;堅持自己的想法、看法,共識就打破了。

  我們說話有的時候很含蓄,所以聽的人要會聽。為什麼?說得太露骨了得罪人。古人講話含蓄,聽的人都很細心,能體會;現在人不行,稍微有一點含蓄就聽不懂。戒經裡面佛的重戒是五逆罪,五逆罪是墮阿鼻地獄。五逆罪裡最後一條是破和合僧,「破和合僧」是什麼意思?破六和敬。你就想到,我們如果堅持自己的意思、堅持自己的主張,把見和同解破壞了,我們就造了這一條罪,這一條罪的果報在阿鼻地獄。將來死了以後墮阿鼻地獄,還不知道怎麼墮的,你說冤不冤枉!不容易,非常非常之難。

  所以一定要謹慎,經不能不讀。我們為什麼不能放棄?不明理,不曉得這個道理;真正把道理搞通、搞明白了,自然就放下了,絕不堅持,你來跟我說什麼,都好,沒有一樣不好,只要不妨礙大眾修行都好。你說我們的講堂講經,你覺得這個位置不好,位子、講台擺到那邊,行,可以。不管擺哪裡,反正我們講經就行了,何必一定要堅持?這是舉一個例子。只要不礙大體,什麼都好。學諸佛如來恆順眾生,隨喜功德,絕對沒有自己的意思。大眾的意思,我們看得清清楚楚,為什麼?都是妄想執著。他是凡夫,他沒有辦法,妄想執著一定有的。慢慢的幫助他覺悟,幫助他減輕,這樣就好。

  後面一個問題:「如果見到有人舉著牌子寫道:繳五塊錢就可以讓某某法師給你在極樂世界登記個名字。我們應該怎麼辦?是把他趕走,還是不理他?有很多人去繳錢。」

  答:我也願意去繳錢,這是好事情。問題是我們要問他,他有什麼保證?這個很重要,如果他沒有保證的話,到時候不兌現,那我們的錢不就給他騙去了?一定要有保證,決定要能夠兌現;他要拿不出保證出來,我們就不相信他。他的保證是什麼?這是很明顯的在騙人。受騙的也都是好心,很難得,都是好心想到極樂世界的。極樂世界修學很困難,能夠花五塊錢就可以買到一個通行證,這是太容易了,不要說五塊,五萬塊我都願意去買。

  這是台灣王居士,他在台灣目前有兩個他幫助同修助念超薦的例子:「第一個,有一位老居士在斷氣二十二小時之後,在場助念的,包含他的女兒,看到有一股白煙從亡者頂上沖出,約二十多分鐘才停止。」這大概是白的氣體,斷氣之後二十二個小時,這時間很長,看到有一股氣從頂門沖出,而且時間很長,有二十多分鐘,這是第一個例子。「第二個,另一位亡者,在斷氣後二十四小時,在場助念的同修看到一股白煙從亡者頂門沖出,約有十多分鐘。」這兩種現象幾乎是相同的,他下面問:「請問老法師,這是什麼現象?能表示此人已往生嗎?若此人實未往生,弘法、說法的人向信徒說已往生,弘法人有罪過或者是有過失嗎?若此說法有錯,且已制成錄音帶流通,請問應該如何補救?」

  答:這個說法也不是究竟,究竟法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那才叫究竟法,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都叫方便法。佛在四依法裡面教我們,「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智不依識」,這是提供我們最殊勝的原則。我們自己修學或為別人演說,不能不懂得這個原則。如果我們是純善的心,這個心只希望幫助人對淨宗建立信心,一心念佛求生淨土,可以說他確實是往生了。縱然他沒有往生,我這個心是幫助大家建立信心,讓你們將來個個成就,他也有功德,他這種現象教很多人都發了信心往生,他肯定往生。

  如果用現在科學眼光來看,或者他身體裡面有這些氣體,在這個時候它從身體某一個部分往外面發洩,這是現在醫學裡面他們的說法。他們不承認這是一種瑞相,認為這是一個物理現象,是個物質現象。他這種解釋也不能說他錯誤,他也有他的根據,也有他的道理。

  所以法沒有定法,重要的是說法的人我們用的是什麼心?如果用的心純正,是勸導眾生對於淨宗建立信心,決心求生淨土,我們的說法沒有過失。所以懂得這個原則,你的事情就好辦了,自己就沒有疑惑了。《無量壽經》上都說,疑是菩薩最大的障礙。所以一定要斷疑生信,我們自己有信心,幫助別人建立信心。這是佛七當中的問題,「請主七和尚慈悲開示。」這主七和尚偷懶,怎麼拿到我這兒來了?這大概不是悟道就是悟全的,拿到這裡來了。有一位老菩薩有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他有一位朋友修禅的,這位老菩薩勸這一位修禅的說:『修淨土念佛法門比較快成就,為什麼不修淨土?』老菩薩問,是否造了毀謗三寶罪?」

  答:這要看當時的情形,不見得是毀謗三寶。如果是對一個人講,這個沒有問題;如果是禅宗道場裡面講,那是不可以的。對一個人講,知道這個人學禅不能成就,勸他修淨土,這是對的,這是正確的。如果觀察這個學禅的人有成就,看他決定能成功,我們要歡喜贊歎,不應該勸他修淨土。「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問題是要觀察對方。特別是一個人,沒問題。

  而實在說,學禅如果沒有好的老師指導,沒有殊勝的助緣道場或同參道友,確實是很不容易成就。如果他真的喜歡參禅,我過去認識一個禅宗道場,香港大嶼山「寶蓮寺」聖一法師的道場,在我所見過禅宗道場,他那裡很如法,非常殊勝。但是現在聖一法師年歲也大了,聽說也常常生病;老和尚如果不能夠照顧這些大眾,若是後繼無人,那就很困難了。又何況大嶼山那個地方現在香港建立一個飛機場,把它的風水破壞了。它本來在大嶼山的後山,非常安靜,現在飛機場就建在下面,佛說世間無常,這個一點都不錯。所以這個不算毀謗三寶,你不是在禅宗道場。

  第二個問題:「這位老菩薩吃素,家裡人不吃素要吃肉,因此這位老菩薩天天要煮肉給他們吃,他感覺到身心不安。家裡人不懂佛法,有時造成毀謗三寶,老菩薩應該怎麼辦?」

  答:應該歡歡喜喜的煮肉給他們吃,他們就不會毀謗了。對不對?我講的是有道理。六祖惠能大師在獵人隊裡煮肉給那些獵人吃,煮了十五年,不是十五天,歡歡喜喜的煮給他們吃,慢慢再感化他們,這個要長時間。他們吃肉你吃素,過了若干年之後,你的身體比他好,你的體力比他壯,讓他慢慢去想,慢慢發現「吃素的比我們好」,他就會回頭了。千萬不要造成沖突,不要造成誤會,這個非常重要!佛法常說:「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如果叫眾生生煩惱,那就不是佛法。一定要叫眾生生歡喜心,隨順他。他有業障,到他覺悟的時候他就會回頭。所以,要幫助他覺悟。

  第三個問題:「老菩薩說,前幾年導師常住台灣,他在學佛過程中感覺很安穩,現在老師不在台灣,修行當中感覺失去依靠。他說唯有依靠老師的學生們,可是學生們有時也來來去去,他問如何保護自己有安穩依靠?」

  答:世間凡夫都要找個依靠,其實佛看得很清楚,你們不是要依靠嗎?所以就給你三皈依,你就有依靠了。所以不要依靠人,要依靠三寶,依靠佛、依靠法、依靠僧。僧,不是指某一個人,要懂得它的精神,不要著重形相。形相,相是虛妄的,相都是會壞的,決定靠不住,要懂得精神。

  佛是什麼?佛是覺。我們要天天求覺悟,天天求破迷開悟,這就是依靠佛。天天讀誦經典,依教奉行,這就是依靠法。與一切大眾和睦相處,清淨無染,這就是依靠僧;僧的意思是清淨,六根清淨,一塵不染。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真正在順境、善緣裡面不生貪愛,在逆境、惡緣裡面不生瞋恚,這叫依靠僧。這是真正皈依三寶,三寶是我們的依靠,你的心就安穩了。世界不管怎麼動亂,我心不動;它怎麼樣的危險,我心平安。我身心都平安,絕不受外境影響,你學佛就有了功夫。

  這位同修問:「通常人往生,二十四小時神識已經離開肉體。這一次,福建福鼎有一位居士往生,過二十四小時渾身還是熱的,遇到這種情況,請問是否加長助念的時間?」

  答:對,沒錯!加長助念的時間。他身體是熱的,就是證明他阿賴耶識沒有離開。神識離開身體,實在講每一個人時間長短並不相同,但是一般,多數大概是八小時就離開了。但是我們學佛的人總為了安全起見,最好能夠延長到十二小時以上,這個比較上更安全。神識離開的時候,他全身都涼透了;如果還有熱氣,他的神識沒離開。所以我們念佛的時間可以加長,這是很安全,也是一樁好事情。

  還有一個問題:「我們那裡有一位六十歲的女居士,在一次大風後,有一棵二十多年的大桐樹刮倒了,她用手輕輕一提就放到一邊,事後才知道奇怪。請問這是怎麼回事情?」

  答:這是古人講的「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因為這個時候你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所以輕輕的就提走了;到你一起心動念,你就拿不動了。這個事情古時候有例子,鸠摩羅什大師七歲的時候,他在寺廟裡玩,有一個很大的鐘,他一下子就舉起來了,放下之後想:「我才七歲,我怎麼會有這麼大的力氣?」再舉的時候,舉不動了。我們就證明,人在沒有妄念的時候,有這個本能,那個能力是沒有限量的。

  我們中國古書記載漢朝李廣,這稱飛將軍。李廣他行軍的時候,看到草裡面有一塊大石頭,他以為是老虎,他就拿了弓箭一箭射下去。那個箭他用的力很大、很猛,箭射下去幾乎整個箭頭都射透了;下來一看,是一塊石頭,「我有這麼大的力氣?」再射一枝看,射不進去了。

  從這個地方證明佛所講的話沒錯,「一切唯心造」,可以從這裡證明。佛又說:「一切法從心想生」。他沒把它當作石頭,他把它當作老虎,所以箭能夠射得穿;第二個念頭,「它是一塊石頭」,箭就沒有用了,就射不進去了,就是這個道理。

 

上一篇:學佛答問:淨空法師答新加坡佛教居士林67
下一篇:學佛答問:淨空法師答新加坡佛教居士林69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