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陀時代,印度有許多外道信仰。有五百位梵志﹝外道行者﹞相信到恆河沐浴可以消災、超越苦難,當時這種傳說很盛行,所以這五百位梵志即相約結伴前往恆河。
供佛因緣,樹神得報
印度的沙漠廣闊,他們方向稍一偏差,竟然迷路了,帶來的糧食已漸吃完,他們仍然找不到出路。正當饑餓惶恐之時,忽然看到遠處好像有一片樹林,仔細再看,樹林之中有一棵樹似乎很有瑞氣;他們覺得那裡有生機,於是走近樹林,希望能找到生存的機會。五百位梵志拖著疲累已極的身體來到那棵大樹下,結果,除了大樹之外毫無人跡,絕望之余,五百人便放聲痛哭!
當五百人痛哭時,樹神現身了,問他們:「你們為什麼痛哭呢?」其中一人就告以原委,並哭訴說:「我們已經饑餓不堪,既無法回家,又無法到達目的地。」樹神甚是同情,便伸出手來,許多美味的奶酪像水龍頭的水一樣,從他的手一直流出來,五百位梵志趕緊接下奶酪飲用,頓時疲倦消除、體力恢復。
五百位梵志感恩地說:「非常感謝您,您到底有什麼神力,為何一舉手就有這麼多豐盛的食物湧出,可供給這許多人食用?」
樹神說:「幾年前我在王捨城遇見須達長者,他經常發心供養佛陀。有一天清晨,他在王捨城買了許多奶酪,但他提不動,即拜托我幫他提奶酪去供養佛陀及僧眾,我想那是好事,即樂於幫忙提送。到佛陀的住處時,正好是佛陀午時用齋的時刻,長者又令我我為佛陀奉上奶酪供佛及僧眾,我都歡喜恭敬地做了。回家後我仍然滿心歡喜,但是生命無常,沒想到那天晚上,我得了急病,於半夜往生了。」
「我對佛法根本沒有概念,幫長者提食物供佛及僧眾只是舉手之勞而已,承此因緣即往生到這裡,而且有此『手出奶酪』的福報。但是,我很懊惱,雖然雙手能湧出奶酪,但我對佛法仍然很迷惘,你們若有機緣見佛求法,希望聽聞後能回來為我說法,這就是回報我最好的方法。」
歡喜見佛,聞法開解
這五百位梵志聽了,才知道原來還有更好的佛法,於是,他們改變方向,不到恆河而轉向王捨城,他們第一個目標是要找到須達長者,希望須達長者能引薦他們去見佛陀。
浩淼恆河的日出時分,彷佛洋溢清聖梵呗。
當他們距離捨衛國還有很長的一段路時,這五百位梵志又疲倦不堪了。他們遇到妙音長者一行人,妙音長者看到他們拖著疲累的身體,問道:「你們從那裡來?要往那裡去?」五百梵志告訴他來意,妙音長者聽說他們遠來,是為了要見佛陀,就很歡喜地說:「我們也陪你們一道去,我知道你們很疲累,我可以提供交通工具和飲食,你們稍作休息再前進!」之後,這隊伍浩浩蕩蕩地往捨衛國去。
抵達目的地,正要入城時,遇到一位莊嚴耆德的長者,長者看到這麼多人來,即上前慈祥地問道:「你們要去那裡呀?」梵志回答:「我們要拜訪須達長者!」長者說:「我就是,你們找我有何貴事?」梵志說:「希望您能帶我們去見佛陀。」須達長者是在家護法居士,他聽到這麼多人想拜見佛陀,非常歡喜,於是立刻引他們去見佛陀。
佛陀慈悲地為眾人說法,須達長者想:「這麼多人一心想拜見佛陀,不知有何特殊因緣?」於是須達長者問道:「佛陀,這五百梵志過去有什麼因緣得佛為其說法?」
佛陀回答:「當然有因緣啊!過去迦葉佛時,有修道者千人,迦葉佛會告訴他們──未來於娑婆世界,有位釋迦佛廣演妙法。這千位修道者非常歡喜,發願將來要在釋迦佛座下受法。」佛陀又說:「我當時於會中受到迦葉佛的授記,而他們發願要聞法開解,於是才有現在的盛況呀!」
開口動念勿輕忽
這一段故事雖然很簡單,但是,由此可知,我們舉手投足、開口動舌無不具足因緣:當時帶頭發願的是妙音長者;而舉手之勞幫忙提奶酪去供養佛陀的年輕人成為樹神,得手出奶酪的福報。
若想修福,即應多做好事;看到別人在做好事,應發心去幫忙。千萬不可因善小而不為,也不要因惡小而為之,不要以為「心裡動個壞念頭有什麼關系?」要知道,開口動念無不是業力因緣,請大家重視因緣啊!
本文摘自:《慈濟道侶》2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