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幾千年來長治久安,它不是在制度上,最重要的是人的素質。所以從前,早年我在台灣的時候,胡秋原先生常常講,中國歷代是知識分子做為社會上一個主流,這是什麼?真的士大夫。從士大夫階級,就是四民士農工商,這第一個是士,讀書人。讀書明理,讀什麼書?讀聖賢書。從前讀書人起碼都能夠做到,心是孝悌忠信,身是禮義廉恥,行是仁愛和平。雖然達不到這個標准,距離這個標准不遠,讀書人總是希望一生盡量接近這個標准,達到這個標准那就是聖賢。所以讀書志在聖賢,功名利祿是附帶的,不是他主求的,中國社會的特質。
所以無論什麼制度,人好,有道德、有教養,都能做出好事;如果素質很差,把倫常道德都拋棄,甚至於反其道而行之,無論什麼制度都出毛病。在從前帝王時代,末代的帝王違背了孝悌忠信,違背了禮義廉恥,馬上就亡國,這個朝代立刻被別人取而代之。只要他這個帝王世世代代,都不離開倫理、道德、因果,他就一代一代傳下去。因為中國人很有耐心,小小過失能忍,不會造反的,除非是做得太不像話、太嚴重,才引起革命,才把你推翻。所以這五千年長治久安,要曉得問題症結在什麼地方?在傳統教育。
我這次回到台灣來治牙齒,沒想到台灣從政的朋友們,很多都跟我見過面,我們也在一塊討論這些問題,我總是提醒大家教育重要。中國古人講 「家和萬事興」, 家怎麼和?有教,有教養,家就和。社會也是如此,社會只要把教育辦好,社會就和諧。讓人人懂得倫理,倫理是關系,關系一定要搞清楚,關系不外乎五大類,父子、夫婦、兄弟、君臣、朋友叫五倫,五種關系。這五種關系,五種身分我們每個人都有,叫五倫十義,你在家裡面,你對於你的父母,你是兒子身分;對你自己的兒女,你是父親的身分,父母的身分;對兄弟,這是長幼的身分。離開家庭走進社會,社會有領導跟被領導,那你對你的部屬,你是領導,領導是君;對你的長官,那長官是君,你是臣;同僚是朋友,關系搞清楚。懂得關系就懂得義務,我應該怎麼做法,總原則不外乎這十二個字,這十二個字常常放在心上,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可以離開,「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這是中國人,標准的中國人。所以我們今天不願意看到分裂,甚至上一次我在此地跟諸位講的,英國湯恩比博士,他書本裡頭有兩段話,我把它節錄下來,談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宗教能拯救世界,他講二十一世紀,他說宗教你看他只提出四個,四個是儒釋道,加上西方的基督教,而且儒釋道講得最多。他對於中國文化是多麼崇敬!
文摘恭錄—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0七六卷) 2009/11/29 檔名:12-17-2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