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瑜,江蘇省鎮江市人。性敦厚樸實,在一所私人學堂當老師。妻子賢德,家庭和睦;可是,年逾五十仍然無兒無女,他的妻子為了自己未能生育而深感內疚,總想找一位適當的女子,娶回來為先生生兒育女。她並沒有把這個想法告訴先生,而是暗自進行著。後來在同裡巷中見到鄰家女兒已長大成人,秀外慧中,但是家庭貧苦;於是夫人便典賣自己陪嫁的首飾幫助這一家人,也得到女孩父母的同意,將她娶回做為先生的小妾。
這一天,夫人准備了酒菜,並且喚女孩一起在內房等候先生回來。待先生進房後,夫人告訴他:‘這麼多年了,我沒有為靳家留下後代,如今已是老蚌,無力生珠,不能因為我個人的因素,而讓靳家斷了後代。這女孩清秀知禮,家境貧窮,我自作主張的與她父母談好、買回家來,希望能為靳家傳宗接代。這件事,事先沒跟夫君商量,但願夫君不要責怪才好。’
靳瑜聽了這些話,再看看女孩,隨即面紅耳赤,低頭不語。夫人心想:可能是因為自己在場,老夫子覺得不好意思;於是借故離開,並且將房門由外拴上。
卻見靳瑜越窗出來,並且對夫人說:‘夫人的美意我心領了。這女孩小的時候我曾抱她、牽她、哄她,我把她當女兒看待,希望她長大能有好的歸宿。如今,夫人讓她為我傳宗接代,我覺得很羞愧!我已年老,不能糟蹋了姑娘的青春!況且有子無子皆由命定,強求不得!’
夫人聽了默不作聲,她知道靳瑜的個性,於是只好將女孩送回她父母的身邊,至於那些變賣首飾的錢,就當作助人一臂之力。
次年,夫人卻意外有孕生子,夫婦二人高興得不得了,認為是天賜貴子!取名靳貴。
靳貴字充遂,自幼聰明好學,讀書不用雙親操心,十七歲於鄉試中得第一名(解元),次年於禮部考試又得進士,在翰林院職司編修,掌理國史;官至宰相,政績甚得朝廷與百姓的推崇,人人皆稱賢相。死後追封‘文僖公’。
靳瑜年過半百,膝下猶虛;夫人為他買了少女為妾,以傳宗接代,按理他是名正言順的經過老妻同意,但是他的道德觀使他深感羞愧!不願因此誤了女孩一生;正因為他的存心仁德,處處為別人著想,又能隨遇而安,累聚德成,反而老來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