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人生講座-如何做一個真正如法的好人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四集) 2004/11/20 海口市孝廉國學啟蒙中心 檔名:52-115-04
諸位朋友,我們接著上一堂課的課程,我們提到了深入聖賢教誨有八個字很重要,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個「深入」剛剛也提到,一定要真正了解之後,然後要去力行,才能解行相應。
在唐朝的時候,白居易先生很喜歡學佛,有一次他就上山去請教一位高僧,叫鳥窠禅師。他上去之後對著禅師就說了,「禅師,怎麼學佛?」禅師跟他講了八個字,「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八個字講完之後,白居易就哈哈大笑,他說:「三歲小孩都知道」,禅師回他一句話:「八十老翁做不得」。這個三歲小孩都知道的道理,很多人活到八十歲都還做不到。所以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學問真正最重要的是能夠力行,能夠落實,所以學得千萬句,不如做一句。所以這個「深入」,確確實實還要有力行的功夫才能深入。
而我們引導孩子求學問,這一點必須從一開始的時候就要確立好,假如一開始你不注重解行相應,那孩子背愈多經典會愈自以為是。所以凡事都要慎於開始,一開始對了,他整個學習就對了;一開始錯了,要再扭轉回來不容易。
所以曾經我到深圳去的時候,剛好跟一班幼兒園大班的孩子上了一堂課,我一進去,我就跟小朋友說:「小朋友,今天老師來上《弟子規》」。小朋友馬上異口同聲說:「老師,那個我們學過了,我們都會背了」,才六歲。我接著就跟小朋友說,我說:「我們讀經典最重要的就是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學做一個有道德學問的人」。我接著就寫了一個字,寫了一個「道」。中國六書造字,把人生的智慧哲學都含進去,這是用會意字來創的一個字。我們來看一下,一個「首」,一個「走」字旁,所以學問重要的是什麼?走,要實踐。所以有道德的人就是首先能夠落實、能夠力行的人,才是有道德的人。「諸位小朋友,哪一條你做到了?」本來頭抬得很高,這一句話一想,「哪一句話做到了?」馬上頭就低下來。
問:連第一句怎麼樣?
答:都做不到。
「父母呼,應勿緩」。你看現在孩子,我那次說七、八歲就很會跟父母頂嘴了,我的朋友說,哪要等七、八歲!四、五歲就很厲害了,還七、八歲。所以你看他第一句就沒做到,所以他求學問的態度一開始就沒有回到要力行。其實孩子都很受教,只要你講的讓他能夠信服,他就能夠去領受。所以當天其中有一個孩子寫日記的時候就寫上,蔡老師今天跟我們上《弟子規》,蔡老師說《弟子規》是拿來做的,而不是拿來背的,他就把它寫上去了。
另外有一個孩子,因為我跟他上《弟子規》上一節課,其中有一句叫「晨則省,昏則定」,就是早上、晚上要跟父母問安,讓父母歡喜、放心。結果隔天有一個小女孩就站在她父母的房間門口,父母一出來就跟父母鞠躬說「爸爸、媽媽,早上好,昨天睡得好不好?」她父母馬上給幼兒園打電話,「昨天發生什麼事了?」這樣的父母很有警覺性,很有敏感度,知道孩子有變化一定是學校有教,馬上了解才能夠跟老師密切配合,這樣親師合作,小孩教得特別好。所以我們引導孩子求學問一定要一開始就落到正確的位置上來。所以「一門深入」靠的就是要「力行」加「學文」。
再來,「長時薰修」。剛剛我們提到「長時」,不是做一天休息一天,這樣不行。孔夫子說他三日不讀書,氣質都會退後,孔夫子都會退後了,那我們三日不讀書會怎麼樣?我們不要說三日不讀書,可能自己還在那邊念《弟子規》的時候,看到孩子一些不好的行為,你馬上惱羞成怒就破口大罵了。還在念經書的時候,脾氣就克制不了,就開始生氣起來,生完氣突然回過頭來,我剛剛還在念《弟子規》。所以我們現在根柢都比較差,所謂「人貴自知」,自己有幾兩重要自己清楚,所以我們現在是放下經書就面目可憎。既然知道我們的根基不好,更應該多努力、多精進,所以聖賢的經典每天都不能停下來,都要薰修。
所以我給很多的老師開了一帖中藥,而這帖中藥絕對是治本,不止有治標而已,哪一帖中藥?就是早晚讀誦一遍《弟子規》。早晚讀誦一遍,保證三個月見效,絕對讓你覺得道德、學問提升很快,要堅持三個月。諸位朋友,能做到的舉手?這麼少。也有很多朋友舉手,舉手完之後要力行,《弟子規》說「凡出言,信為先」,說到要做到。其實諸位朋友,我不是要給你壓力,一個人的道德學問能不能成就絕對不是靠別人來逼你的,都要靠你自己主動、努力、勤奮,一定要這樣才能成就。那為什麼要早晚念一遍?早上念的時候,告訴自己今天所作所為一定要做到《弟子規》的教誨。晚上下班、下課回來再念一遍,觀照一下,反省一下,今天所作所為有沒有做到《弟子規》,假如哪一些沒做到的,趕快修正,趕快改過,已經做到的好好保持。所以早上提醒自己一次,晚上反省自己一次。
我們在海口,有一位老師真正做到了。他那一天去上課的時候,第一次,我記憶很深刻,是元宵節。因為那天有老師打電話來說,「蔡老師,今天是元宵節,要不要停課一次?」要不要停?求學問不能常常放假。我就跟他說,「你當爸爸有沒有跟兒子說,今天我不當爸爸,我請假一天」。你當爸爸的,道德學問一天一天增長才能處處利益你的小孩;當老師的人,道德學問一天一天增長才能真正成就學生,你等一天,他們就荒一天,所以學習不能中斷。所以那一天很好的現象,元宵節也坐得滿滿的。其中有一位女士姓許,她在海口的航空站上班,她不是第一線老師,結果她那天聽課的時候,我感覺很深刻,目不轉睛,很認真聽。我常常講一些聖賢人的故事,她馬上振筆疾書把它記下來,而且早晚絕對都讀誦一遍。三個月之後,她走向前來跟我說,「蔡老師,這麼好的聖賢學問不能只有我跟我的孩子受益,我要回我的故鄉推展《弟子規》,推展德行教育」。三個月,她提起勇氣回故鄉教書。
因為她確實很老實,怎麼講她就怎麼做,所以她常說,每次她要犯錯的時候,《弟子規》那個經文,「言語忍,忿自泯」,突然要跟人家吵架,經文就跑進來。跟父母互動的時候,「父母呼,應勿緩」,可能這個口氣稍微要不好的時候,馬上經文像一道箭一樣就射過來,所以警覺性特別高,所以她進步得也特別快,所以才能夠在短短三個月之後回到自己的故鄉教書。所以她做到了立定志向,做到了學習重力行,學習要老實。當她發了這個願,要回故鄉去教書的時候,很多的老師都很願意把一些寶貴的經驗,無私的告訴她,我們中心也把很多書籍、很多聖賢的故事都送給她。所以「人有善願,天必從之」,當你真正發出真誠心要去做一件好事,你不要擔心,很多的助力就會進來。
所以這位老師確確實實是做到了「長時薰修」。「薰」就好像你拿著檀香在衣服上繞一繞,這衣服就很有香味,你假如每天都薰,那個香味就愈來愈濃。「修」是指修正,在哪裡修正?在生活的點點滴滴當中修正,生活的哪些點滴當中修正?從我們的想法、看法、說法、做法開始來修正。比方說《弟子規》說「人有短,切莫揭」,人家有缺點、有過失的時候,不要常常拿著別人過失到處告訴別人,假如這個攸關他的名節,就會讓人家很痛苦。「人有私,切莫說」,這個就是我們的說法應該要能利益別人,而不是損害別人。我們有朋友說,他這幾個月修學最深刻的就是這一句話,「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因為以前講人家的是是非非講習慣了,所以一下子還覺得真難改,所以常常他這個話還沒出來,這個句子就到了,「人有短,切莫揭」。
所以其實我們修正自己的過失在哪裡修?在生活點點滴滴修,這個叫做「歷事煉心」。真正遇到事的時候,看看自己是不是依教奉行,是不是能提得起正確的思惟,這個叫「歷事煉心」。這是我們提到「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那既然我們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包含要立志,包含要力行,還有學習的次序一定要把握正確。
接下來我們就把課本打開來,翻開第一頁,我們正式進入中國老祖宗的教誨來好好的研究,來深入。這篇教誨是從堯舜時代一直傳承到我們現在,所以非常的精辟,我們先把第一段文念一遍,預備起:
【中國有五千年悠久的歷史,中華民族能維系幾千年,而未被世界淘汰,無疑是其傳統文化教育產生的巨大力量。古人早在《禮記》中就有精辟的見解,「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這段話最後一句是在我們《禮記.學記》裡面提到,建立一個國家統治人民,哪一件事最重要?教育最重要,教學最重要,教導聖賢思想至關重要。
我們七月份在全國連續開了九場的兒童經典教師講習班,每一期為期是五天,第一期剛好在海口辦,我記得是七月十三號。剛好七月十一號,海口的天空出現了八顆星星,而且這八顆星星就好像掛在你們家的大樓上面,感覺很近,非常近。結果隔天報紙就報出來,我平常不看報紙,因為平常講課就忙得很,有一位老師就拿過來把這個報導給我看,他說你看這八顆星星,所有的天文學家找不出來,結果幾個小時之後就不見了。我一看到這八顆星星馬上想到中國聖賢道德教育當中的八德,所以我馬上說,「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剛好八顆星。諸位朋友,我們思考一下,現在所有社會的問題,只要把這八個道理教好了,落實了,沒有一件事不能解決。我們細細去思考,都是這八個字沒教好,八個字教好了,社會太平,國家安定。所以確確實實「教學為先」,而最重要的就要教孩子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我們看下一段,預備起:
【可惜的是,近百年來由於種種原因,中國傳統文化教育遭到史無前例的破壞,急需我們在中華大地上恢復、挽救,因為經過幾千年的社會實踐,證明優秀的傳統文化教育,確實是維系社會安定和平的強大力量,是國家繁榮興盛的基礎。】
確實,幾千年的文化傳承也開發出非常多中國文化的盛世,而每一個盛世都是因為注重聖賢教誨,國家才這麼安定昌盛,所以中國聖賢的教誨都是經過幾千年的印證,證實確實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都是非常正確的指導,才能夠綿延數千年不墜。我們剛剛在課程當中也提到,清朝因為遵從聖賢教誨,所以是康熙、雍正、干隆的康干盛世,而也由於中晚期之後沒有注重聖賢教誨,所以國家就慢慢衰弱下來。所以諸位朋友,我們的家庭也好,我們的公司也好,要能夠有很好的發展,家道能傳承,團體能夠興旺,也一定要從道德做起,從學習聖賢教誨做起,這個很重要。
我們在海口、在深圳接觸過很多企業,他們現在也都從《弟子規》開始學習。有一位幼兒園園長提到,她說以前母親節她從來沒有收到什麼花,結果今年母親節的時候,她的辦公室裡面一堆花,都是幼兒園的老師送給她的。所以老師有接受聖賢教誨就懂得去感謝領導人對他的照顧跟栽培,懂得要回報,要報恩,所以效果都非常顯著。因為人確實是需要被提醒的,每個人都有這分好善好德之心,只要我們肯教,他們都一定能夠用心去學。我們來看下一段,預備起:
【在物質文明的今天,古老的東西並不意味著過時,因為社會真理是永恆的,歷久彌新的,就像太陽,雖是古老,但每天常新,它不僅賦予人類生命,又帶來光明和希望。古聖先賢的教育,就像和煦的陽光,普照大地,帶給人類幸福美滿。】
這裡提到中國聖賢的教誨就好像太陽一樣,歷久彌新,所以聖賢的教誨絕對不會因為時代而不適用,因為真理本身是長存的。所以中國聖賢教誨,打一個比喻,就好像一棵五千年的大樹,它的骨干直立了五千年,在天地之間不倒。但是它每一年都會發出新的枝桠出來,而這每一年的枝桠都是順應當時候的天氣,當時候的陽光、空氣跟水源,就會長出不同的新芽出來。所以中國文化這個骨干並沒有變,但是在每一個朝代都能順應那個朝代的生活,而長出燦爛的一片新葉出來。
我們學習中國文化要抓住這個枝干,也就是抓住文化的本質,而不是只是學它的儀式而已,一定要把本質掌握,你才能夠契入聖賢的教誨。舉一個例子,在古代見到君王要行什麼禮?三跪九叩禮,而這個三跪九叩禮是一個禮儀,它的本質是什麼?我們要從這裡去理解,去思考。「禮」是儀式,而「敬」是它的本質,所以說禮敬禮敬。所以對君王要禮敬,因為他每天為了國家操勞,每天為了人民的福祉在努力,所以這分心值得我們恭敬、尊敬。所以古代是以三跪九叩來表達對君王的一種恭敬心,現在能不能用這個方式?假如你在機場遇到總理,馬上給他跪下去,他會說這是哪個學校教出來的!怎麼教成這樣!社會不能接受了。所以現在最尊敬的禮是什麼?鞠躬,三鞠躬已經是最敬禮。所以我們學要把本質抓住,要重本質,不要只重儀式,不然你假如去遵守清朝的規矩,那頭發都要怎麼用?綁一支瓣子了,那就不合時宜。
可是現在都沒有禮了,所以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方法,這個社會就顯得很亂。現在連喪禮也不知道怎麼做才是正規的,有些人用歐洲的,有些人用美國的,有些人用中國,甚至於是明朝、清朝的,不過只要有恭敬哀戚之心,這個本質還算沒有偏離。
我在教《弟子規》的時候,剛好有一位老師打電話給我,他說聖賢教誨有糟粕。現在很多人求學問,障礙就在這裡,都還沒有深入聖賢學問就先批判聖賢人,這樣有沒有辦法學到東西?沒有。他又不老實,又不相信,批判。批判是我們比他懂的時候才能批判他,那我們批判聖賢代表我們比聖賢人學問還高,所以現在還有什麼「批判宗教學」,宗教學都是東西方聖賢人的教誨,那我們是凡人還去批判。所以傲不可長,一傲慢就跟聖賢學問隔了一層膜了,透不過去了。
當然我們也不能這樣就說「你不可以批評」,這樣他能不能接受?他不能接受。所以我就說:「請教一下,哪一句是糟粕?」我們還是要有禮貌,「哪一句是糟粕?」這位老師馬上說:「晨則省,昏則定」是糟粕,晨昏定省是糟粕。我接著就請教他:「為什麼你覺得這一句是糟粕?」這位老師說:「早上問一次,晚上又要問一次,一天要問兩次,太麻煩了」。有沒有道理?現在每個人都有他一套道理。我就沒有正面跟他說「你錯了」,這樣講他也不能接受,我就跟他溝通一個觀念,我說:「父母時時刻刻都想著孩子,俗話說『豈無萬裡思親淚,不及高堂念子心』」。「豈無萬裡思親淚」,確實還是有一些孝子在萬裡當中都會思念母親,會流下淚來。「不及高堂」,比不上在家裡的父母念孩子的那分心,是無時不刻。我們為人子女想父母,在閩南話有一句話叫「父母疼子長流水」,就是父母念孩子就像水一樣,細水長流,都沒有中斷。但是「子想父母樹尾風」,孩子想父母就好像一陣風,咻,吹過來就沒了,久久又咻,又再吹一下而已,所以我們比起父母對我們的關懷那真是沒有辦法比。
所以我接著就跟這位老師說,我說父母這樣時時刻刻在念,有一些母親甚至於在秋冬之際,因為氣溫的變化特別大,可能剛睡的時候跟半夜差了三、四度都有,所以他怕孩子踢被子,可能半夜會著涼,所以母親都蓋得特別薄,為什麼?到半夜的時候凍醒過來,然後趕快去幫孩子蓋好被。我在講這一段的時候,很多的母親都點頭說,她就是這樣,還不是只有一位母親這麼做,所以母親連在睡覺的時候都在想孩子。
所以當我們早上起來去跟父母問安,「爸爸、媽媽,早上好,昨天有睡好嗎?」父母一看,你這個額頭都發亮,代表睡眠充足,昨天有睡好,他一看很放心。然後你一大早就懂得跟他問安,他的情緒很愉快,所謂「人逢喜事精神爽」,哪有比孩子孝順更能讓父母歡喜的事,所以你這麼一問,父母就知道你睡得好,不會替你操心。下午回來家裡趕快再跟父母問安,父母一看,今天精神也挺好,代表在學校學習有認真,在學校也沒跟同學發生沖突,所以看了他也很放心,所以我們只要早晚問安就能讓父母減少很多的擔憂。所以我們做子女的,在經濟上,在很多生活上,還沒有能力去幫助父母,所以我們為人子最起碼要做到減少父母的擔心。
我這麼一引導完之後,這位老師就說:蔡老師,你的中國文化學得還不錯。他就沒有繼續批評這句話是糟粕。他這麼一說,我們馬上說:沒有沒有,您過獎了。當然我的屁股沒有翹起來,人家一稱贊,你可不能就忘了。結果這位老師很厲害,他這麼一誇過我,馬上給我一個回馬槍,直逼問我,他說:蔡老師,你自己都沒有做到。因為他知道我是離鄉背井在海口推展中國文化,他說:你自己都沒做到「晨則省,昏則定」。我們讀書人最怕別人說我們說一套做一套,最怕這個。他這麼一問,其實我也不緊張,我就接著跟他說明,我說:假如現在我早上問一次,晚上問一次,我媽媽會罵我,她說你不知道長途電話很貴嗎?所以我們求學問不能學呆了,要很靈活。
我們早晚問安最重要要讓父母安心,你早晚問安讓父母在那裡擔心你花那麼多錢,那就跟本質背道而馳。所以我們是成人了,真正能讓父母安心的絕對不是你一天打三通電話、五通電話。最讓父母安心的是什麼?是你的道德學問、為人處事能真正讓他信得過,那才是真正不讓父母操心,所以要重本質,不能死在形式上。當然從小懂得早晚問安,這是非常好的一個習慣。所以本質是一樣,是對父母的關懷,是讓父母不擔心,但是在做法上可以因人而異。所以我是固定一個禮拜打一通電話回家,我母親在那個時間,她可能聽到電話響就感應說這是我兒子打的。每個禮拜打,有時候太想媽媽了,三天給她打回去,她會有意外的驚喜,她說才三天你就打回來了。所以這個就是說我們要抓住它的本質去活用聖賢的教誨,才能夠在每一個時代、每一個生活狀態當中,把它運用得很靈活,把它發揮得讓父母歡喜,讓所有接受我們的這些親友都能感受到中國文化的一種厚度。好,我們接著看下一段,諸位朋友念一下,預備起:
【中國傳統的聖賢教育,可以追溯到四千五百年前,代代相傳。在漢武帝時代,甚至將儒家學說確立為教育政策,這個教育政策一直保持到二十世紀上半均未改變,直到七十年前才逐漸把它廢除掉,這一直占主導地位領導的傳統教育,究竟教我們什麼?】
好。傳承四千多年而不墜一定有它的道理存在,我們現在要來了解這個道理。我們翻到第二頁看到有兩行字,涵蓋了聖賢教誨的重點就是「道」跟「德」,「道德」。什麼是「道」?我們把這一行字念一遍,預備起:
【認識超越時空的大自然運行法則,是之謂道。】
好。『大自然運行法則』,只要是在這個大自然當中的萬物都有它遵循的正道,人也是萬物之一,自然也有遵循的正道。我們看看太空裡面的星球,它運轉有沒有固定的道路跟軌跡?有,所以星球有它運轉的軌跡。假如九大行星,今天剛好海王星說,我不要照這樣轉了,我不干了,我要轉九十度,行不行?假如它轉九十度,可能某一天新聞報導,兩顆九大行星撞了。所以星球有它的正道,人與人相處也有它的正道,所謂倫常大道。
中國的「道」就在人與人的相處學問當中,叫「倫常大道」。哪五倫?我們來看一下,「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這是五倫,倫常大道。當這五倫能夠走得非常的正常,都能遵循自然的法則,那這五倫就沒有沖突,五倫和睦相處。當這個五倫都沒有遵從大自然的法則,都沒有遵從聖賢教誨,這五倫關系會怎麼樣?會起沖突,會磨擦。所以現在我們的五倫關系是運轉得很和樂,還是常常磨擦,常常沖突?現在的社會現象是怎麼樣?常常都有沖突。所以我們看夫妻關系沖突了,父子關系沖突了,而且不是小沖突,現在父殺子,子殺父,常常都有見聞。再來,君臣關系怎麼樣?現在也岌岌可危,很多地方常常都有員工把公司包圍起來。請問包圍起來,他們有沒有得到什麼好處?有沒有?現在人做事沒有理智,自己想怎麼干就怎麼干,到最後都會是兩敗俱傷,所以人確確實實缺乏理智,缺乏聖賢教育。
我們看一下,現在兄弟處得好不好?很多父母往生了都還沒有入土為安,兄弟已經為了財產就吵起來。朋友現在也缺乏道義,現在人與人當中真正是缺乏信任,所以人現在內心安不安心?不安心。所以這個五倫關系現在確實是已經偏離了正確的軌跡,偏離正道了,所以要趕快把它拉回正道來,不然偏得愈久,到最後可能就會回不來了。一回不來就是我們剛剛說的,什麼到了?末日就到了。
好,諸位朋友,我們來看一下,這五倫關系哪一倫最重要?這位朋友說父子。
問:還有沒有?
答:夫婦。
問:你們怎麼這麼厲害?
答:老法師講的。
原來是師出名門,果然是有來歷。夫婦關系。一個家庭就好像一個細胞,一個社會就好像一個器官,所以每個家庭都健康了,這個器官就健康,而家庭裡面最核心的就是夫婦關系。那很多人說父子關系,我說沒有夫婦哪來的父子,沒有結婚會生孩子嗎?所以這個順序是先有夫婦關系而後有父子。
當一對夫妻相處和樂,他的整個家庭氣氛就特別好,孩子在這種和樂、充滿愛的家庭裡面成長,人格很健全,人格就會健全。相反的,假如這個家庭從小父母就常常打打鬧鬧,罵來罵去,孩子在這樣的環境生活,內心會充滿恐懼,而且常常覺得沒有被關愛。這個情緒一起來,內心就會覺得很匮乏,所以就常常沒安全感,所以抓到東西就想控制,想占有,當這樣的心態一形成的時候,他一生常常都會很痛苦,很沒安全感。所以很多在吵吵鬧鬧的家庭裡面長大的孩子,有時候就很想早早離開家庭,結果就去找一個男人嫁了。嫁了之後,問題有沒有解決?可能會更辛苦,因為她沒有具備判斷好對象的能力,他只想著趕快離開家,我就能幸福。結果一離開,從這個家又入了另外一個家,而她都沒有具備如何當好太太、當好媽媽、當好媳婦的這些經驗跟資格,所以很可能下一步走得會更艱苦。所以夫婦關系處好對孩子一生人格的成長至關重要。
但是現在現實的狀況我們也要理解到,現在離婚率特別高,所以很多的家庭目前都已經處在不健全的狀態。這種狀態能不能把孩子教好?比方說現在是媽媽帶孩子,能不能把孩子教好?這個值得我們去面對人生的這個情境。我常常說,人生不是你一生出來統統是一盤好棋給你下,那看不出你的功夫。人生應該是你的這一盤棋很不好走,但是你每一步都能下得有聲有色,這才顯出你的功夫。所以人生不要怕跌倒,只要你肯站起來,你的孩子會看到你的誠心,會看到你的勇氣,會打從心裡對你這個父親、對你這個母親產生敬意。我有幾位很優秀的同學,他的母親跟父親在他小時候就離開,他們都是母親帶大的。而母親不只要工作,供他們的整個工作所需,還點點滴滴陪伴他們成長,所以他們從小對母親就充滿感謝。所以我這幾位同學工作一穩定之後,都叫他的母親,「母親退休吧,我們來奉養你就好」。所以人生不怕跌倒,更重要的要勇敢站起來邁向前去,一定可以把人生的劣勢轉成人生的一個圓滿的道路。所以我們認知到夫婦關系的重要之後,可以理解到孩子跟父母在這樣的氣氛當中成長,關系就特別好。
我記得我跟我父親相處的時候,都有很多美好的回憶。我的父親很嚴肅,但是從他點點滴滴對我們的付出,我們又很能感覺到父親很愛護我們。所以中國父母對兒女的愛護絕對不是抱一抱,然後跟他說「我好愛你,我好愛你」,不是這樣。中國的父母都是點點滴滴在生活當中去關懷,去幫助。我記得我父親有時候晚上的時候他會找我過來,他說「來,我們去百貨公司逛一逛」。我父親就騎著摩托車,我就坐在後面,我都覺得那個時候我是很幸福的人。抱著我父親,我可以感受到他肚子的溫度,然後那個溫度也讓我的心很暖和。所以父親雖然威嚴,但是也要常常讓你的孩子感受到你很關心他。
所以我都建議我們很多男性朋友,我說你陪孩子不是叫你每天都要陪一個小時、兩個小時,因為很多工作不允許他有這麼多時間,但是你只要有心,每天十分鐘就好,十分鐘困不困難?不困難。所以我說你每天十分鐘給你的孩子講八德故事,每天請出幾百位聖賢人教導他,他每天會很高興去上學,而且頭會抬得很高,走路很神氣,去跟同學講,我爸爸昨天又告訴我兩個德育故事,你們要不要聽?同學還圍過來聽他講故事。所以你每天不間斷講故事給他聽,陪伴他,他可以很直接感覺父母對他的一種關愛,所以最重要的還是要有心做,你的孩子一定可以感受得到,所以父子就親。當父子親了,他對父母有感恩之心,所以他出社會之後,只要遇到肯提拔他的這些長者,他對人家的感恩之心就油然而生,所以古代有一句名言叫「忠臣出於孝子之門」,這是有它的道理的。
然後夫妻和順,兄弟姐妹互相照顧。所以我要出來推展中國文化的時候,我的二姐就告訴我,她說「我每個月給你兩千塊人民幣,你放心去做」。所以兄弟姐妹感情特別好,兄弟姐妹懂得互相照顧,互相支援,出來交朋友自然而然就懂得關懷別人,就沒有問題。好,我們今天課程就上到這邊,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