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學術界,研究《老子》的趨向,(有一類)是把《老子》歸到謀略學的主流,而且習慣上,有一個很嚴重的錯誤觀念:認為老子的謀略學是陰謀,是陰謀之術。於是,一說到老莊,就聯想到謀略;一說到謀略,就聯想到老子學說是很陰險的學問,是搞陰謀的。這種觀念,錯誤得很嚴重。
老子是主張用陰、用柔。但是,不要忘記,他和我們固有的文化,遠古的源流——陰陽五行與《易經》諸子等系統,是同一個來源的。陰與陽,是一體的兩面,只是在用上有正面與反面的不同而已,無論用陰用陽,都要活用。換言之,要用活的,不用死的。所謂用陰柔,即不用剛強,不是勉強而為。一件事物的成就,是順勢而來的。因此亦可以說,他是用順道,不是用相反的逆道。過去以文字表達意義的方法,常用“陰”字來表達“順道”,例如《周易》的“坤”卦,代表“陰”的“順道”。因此後世的人,誤以為老莊的陰柔之學,就是陰謀之學;學老莊的人,用老莊之學的人都是陰謀家。
從歷史上看,大家都熟悉的漢史,如道家出身的人物——陳平,他幫助劉邦,奠定漢朝四百年基業,漢高祖劉邦有六次關系到成敗的決策,都是采用陳平的主意而獲致成功的。但是歷史記載,陳平自己說:“我多陰謀,道家之所禁,其無後乎?”足見道家是最忌諱陰謀的。因此,他斷定自己將沒有後代,至少後代的富貴不會久,後來果然如此,據漢代史書記載,陳平的後人,到他孫子這一代,所謂功名富貴,一切而斬,就此斷了,後來他的曾孫陳掌,以衛氏親貴戚,要求續封而不可得。
從此一史實可以說明,道家並不專主陰謀,誤會道家是陰謀家,尤其是誤會老莊思想是陰謀之學,是一種最大的錯誤觀念。
我們研究歷史,《漢書》上所說,陳平幫助漢高祖,六出奇計,助漢高祖統一了天下。當時,張良、陳平、蕭何都有功勞,最後陳平功勞最大;所以蕭何死後,陳平當宰相,封了侯爵。
但在《史記》上的記載,陳平自己說:“吾多陰謀,是道家之所禁,吾世即發,亦已矣,終不復起,以吾多陰謀也。”奇計是用陰的,如四川話所說,是陰著干的,違反了道德。陳平說,我的後代將來不會有好的果報,功業會被攔腰截斷。後來果然如此,陳平自己位至王侯,但只傳到孫子一代,功名富貴就結束了,這是陳平自己的預言。
這是歷史上的例證,陳平畢竟是道家,學老莊之道的人物,他在人文文化上給我們一個運用上的教訓。雖說為了國家天下,不能不出奇計,到底為道家所忌。所以人生在世,要行正道,正道就是誠;許多人學問好,頭腦聰明,喜歡詭道、奇計,這就大錯特錯了。
《老子他說》
“異端”就是走特殊思想,不走正路的,走偏道,而偏道中還想出特別花樣。但是,異端有沒有用處?仍是有用處的。舉個例子來說,漢朝平定天下,漢高祖說,我不過得到幾個人而已。他是指張良、蕭何、陳平等,尤其是陳平這個人,在歷史上也是有名的六出奇計,他只為漢高祖提過六個建議,還是秘密的建議,後世從歷史上知道內容的也只有五次,另外一次到底是什麼花樣,直到現在無法確定。
所謂奇計者,就是古怪的、特殊的。我們讀了歷史也就知道,異端不能亂用,還要以德業為基礎,異端多半走入術的路子,術就是方法、權術。權術沒有德業為基礎,就要不得。
所以我們再看歷史,《史記》記載很清楚,陳平六出奇計,幫助漢高祖統一天下,但是陳平說了一個預言,他的後代不會太好。人家問他什麼原因,他說他喜歡用陰謀,他說:“陰謀者,道家之所忌也。”為天道所忌。果然漢高祖封給他的國,到他孫子手裡就亡,他也早知難逃自取滅亡之道。
《論語別裁》
用智慧用謀略,必然會走到陰謀。所以對於用謀略的人,中國文化始終稱他們為陰謀家。譬如說陳平幫助漢高祖統一中國,漢高祖當上了皇帝,陳平一輩子也不過六出奇計,出了六次計劃,奇計就是陰謀。但是在司馬遷的《史記》陳平中,記載他自己講過的“陰謀者,道家之所忌,我其無後乎?”
你們注意啊,現在有很多年輕人都想學謀略學,都想學鬼谷子,要學學好的嘛!為什麼跟鬼學呢!要學也學天谷子嘛,不要亂學!陳平講修道人最忌諱用陰謀,所以我的後代是不會昌盛的啊!他用陰謀幫助漢高祖平了天下,萬古流名,到了孫子那一代,功名富貴就絕了。所以“以巧斗力者”,開始是陽謀,最後就變成陰謀,那是修道人最忌諱的。
用謀略斗智,挖空心思整人,故意騙人講好話給人家聽,最後害了人家,自己還在那裡偷笑呢!越聰明的人,鬼心思越多,最後總是害了自己。這還只是在陽面上來講;以佛家來講,最後只有下地獄去,因為這種谄曲的心思,要不得。這是講人生的哲學。
大家要注意啊,有一點聰明的人,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玩巧;專門在那裡玩聰明,自以為高明。要曉得,你玩巧,碰到一個誠懇的人,就完了;這個人直直的,誠誠懇懇的,笨笨的,你怎麼玩他還是這樣,你就完了。你巧來巧去,像猴子一樣,蹦來蹦去的,最後一拳頭就被人打死了。所以人不可以走陰柔的路,還是要走陽的道路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