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惱』,什麼是魔?古時候的經典,如果諸位能看到古老的版本,唐朝以前寫經的那個卷子,我去年在北京大學圖書館看到,他們收藏的還不少,這些卷子裡面寫的魔跟現在這個寫法不一樣。這個魔下面不是個鬼,是石頭,「石」,古時候講的磨是石頭,折磨!讓我們受苦受難,折磨叫做魔;把那個石頭改成一個鬼,這是一個新的字,中國古字裡頭沒有。這個字是誰造的?不是倉颉,梁武帝造的,梁武帝說這個折磨太可怕,就像鬼一樣,所以他把那個石頭改成一個鬼,那意思也好,像魔鬼一樣。這是梵語魔羅的簡稱。梵語裡面的魔羅,障礙、折磨,第一個,它能害我們的生命,無論什麼事情能夠害我們生命的,是魔;能夠障礙我們的善行善事,這也是魔,叫魔障;還有一種,擾亂我們的情緒,擾亂我們的身心,那也是魔;第四個意思是破壞,我們的善行,我們的好事,它在當中用種種方法破壞,讓我們不能成就,凡是屬於這一類的都叫做魔。所以魔這個字的意思很廣,范圍很廣大。
實在講,魔難裡面最嚴重的魔難,諸位曉得是誰嗎?絕對不是鬼神,決定不是妖怪,最可怕的是人!紀曉岚《閱微草堂筆記》裡面,記的有一個故事,我還特別把它節錄出來。狐仙,這個狐仙很有道行,常常跟一般人在一起應酬,他也能作詩作對,跟一些文人在一塊應酬。有一天在一起喝酒,有人就問,向這個狐仙請教,他說:「你們最怕的是什麼?」狐仙說:「我們最怕的是狐狸」,於是大家就奇怪,「你是狐仙,怎麼還會怕狐仙?」他說了一番大道理,為什麼怕狐仙?他講的道理是:人最怕的是同行,同行相忌,他來奪命,他來障礙,他來擾亂,他來破壞,是什麼?同行的人,他的話講得有道理。與你不同行,他不會來障礙你,為什麼?跟他沒有利害關系。所以你要問我的話,你們和尚怕誰?和尚怕和尚,居士怕居士。同行他有利益沖突,於是他才想盡方法來障礙你,不就這麼一個道理嗎?為什麼他會來造業、來折磨你?都沒有放下自私自利,都沒有放下名聞利養。所以,障難、魔障從哪裡發生的?我常講的十六個字:「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癡慢」。所以說來說去還是在裡頭不是外頭,裡面有魔,外面就造業,我們能把煩惱習氣斷掉,魔障才真正離開。
心量要大,中國古人常講:量大福大。量小的人哪有福?學了佛,明白事實真相,我們起心動念捨己為人,為眾生造福。為哪些眾生?為一家、為一個團體、為一個國家、為一個地球,太小了,你看看諸佛菩薩,他們的范圍盡虛空、遍法界,我們要有這樣的心量,這一生才能作得了佛,才能夠得生淨土;沒有這個大心量不行,一定要把心量拓開。你有多大的心量,你才能成就多大的事業,你才能修多大的福報,與你的心量決定成正比例。拓開心量,首先要從容忍做起,要能包容,尤其是包容常常找我麻煩的人,嫉妒傷害的人,首先要把妖魔鬼怪包容,這才叫真功夫。我們包容他,我們教化他、感化他,幫助他破迷開悟,幫助他們回頭是岸,這個心才是真心、才是佛菩薩的心。
佛經裡面常常講的魔王,這是經典上講波旬的一個別名,波旬這個人是魔王,他有大福報,他也有大神通,也有相當的智慧。他為什麼會變成魔?沒有放下自私自利,沒有放下名聞利養,所以就變成魔,處處障礙真正修行人。我們念到這個地方,自己要有警覺心,我今天學佛,在這裡學講經,將來我到底是佛弟子還是魔弟子?如果我講經說法,講得還不錯,看到別人比我好的,我就嫉妒他,我就想方法來陷害他,去障礙他,我就變成魔了,那就不是佛。佛決定沒有嫉妒心,佛菩薩看到別人好,生歡喜心,看到別人比自己更好,生恭敬心,全心全力成就他,這是佛菩薩;如果我們還有嫉妒,還想去障礙他、擾亂他,自己一定要知道已經墮落成魔了,那你就是魔王波旬的子孫。你到這個世間來干什麼?你是來消滅佛法的,你的果報哪裡?決定在阿鼻地獄。在這一生當中短短幾十年,憑著你的福報,你盡量去障礙,這幾十年過了之後,阿鼻地獄等著你。佛跟魔就在你心裡頭的一個念頭,一念覺,魔就成佛了;一念迷,佛就變成魔了。給你說真話,「無佛亦無魔」,只是一念覺迷而已,這句話非常重要,希望我們要常常覺悟。
三皈依頭一條,覺而不迷,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你就不迷,不會墮在魔道。一念不覺,一念就墮了;一念覺,又回過頭來,轉回來了。我們學佛,出家的同修,每天還不就在魔跟佛裡頭打轉轉,一會兒是佛一會兒是魔,這個帳好好的算算,到底這一天我作魔的時間長,還是作佛的時間長?如果作魔的時間長過作佛的時間,前途很危險;作佛的時間長過作魔的時間,你還有救。你自己修行有沒有把握?靠不住,為什麼?臨命終時一個惡念起來,就變成魔,不可靠。我們要常常記住,安世高那個同學,說老實話,我們不如他,我們比他差遠了。那是一個好出家人,明經好施。明經,講經說法的法師,又喜歡布施,毛病出在什麼地方?每天出去托缽,你看看人家的生活,三衣一缽,真的樹下一宿、日中一食,這樣的修行人,托缽托的飯菜不如意的時候,心裡頭有一點不高興,這一頓飯不太好吃,還是要吃,就這麼一點點不高興,墮落到畜生道。我們今天有沒有不高興的事情?他墮畜生道,因為他是個講經法師,又喜歡布施,有智慧有福德,所以在畜生裡頭做龍王。我們想想,恐怕我們將來墮畜生道變什麼?小蝦米,我們做不了龍王,我們的智慧、福德、修行不如他,我們所造的業障,比他不知道要超過多少倍!
我們要拿這個事實來做比較,想想我們是什麼前途,不需要問人,問自己就清楚就明白了。我們有沒有把握真正往生極樂世界,都要看現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想些什麼,念些什麼,干些什麼。佛法不欺騙人,大乘經給我們講事實真相。我們過的是什麼生活?我們為什麼到這個世間來?活著干什麼的?將來到哪裡去?有沒有認真想想?如果認真多想一想,對我們的修學、對我們學佛大有幫助。不可以醉生夢死,每天糊裡糊塗過日子,這不是辦法,這就是輪回心,還是造輪回業,學佛、念佛、講經還是在造輪回業。安世高那個同學不就造輪回業嗎?我們有什麼辦法能夠不造輪回業?那就是要認真干,歷事練心,日常生活當中要學隨緣,絕不攀緣。每天我們遇到的一切人事物,別人供養我們的,好壞不要分別、不要計較,歡歡喜喜,永遠生活在感恩的世界,我們才有救。對這樁事情歡喜,對那樁事情厭倦,這是輪回心,這是輪回業,解決不了問題,念佛求往生,到臨終可能造成障礙。真正希求往生的人,必須要把這些障礙排除。
這是魔王的略說。經中還給我們講到,像《八大人覺經》給我們講到四種魔:五陰魔,煩惱魔,死魔,天魔,講四種,這是佛在經上常講的。「五陰」:色、受、想、行、識,色受想行識能生種種苦惱,所以也把它稱之為魔。我們在欲界、在色界,色界就有身,有身你就有這種障礙,就有這些苦;無色界,五陰魔沒有了;色界、欲界那是沒法子避免的。我們這個身是五陰身,如何減少我們這個身的痛苦?必須在飲食、日常生活當中多加注意,古人常講「病從口入,禍從口出」。佛教給我們守口如瓶,不但是說話要守口如瓶,吃東西也要守口如瓶,不能貪吃,貪吃吃出一身病出來,這是五陰魔。「煩惱」是魔,這個大家容易懂。「死」是魔,壽命短,我想學東西還沒有學完成,壽命到了,來生縱然有緣,但是當中斷的這一段時間,不容易接起來。「天魔」,天魔是講外面環境的誘惑,這個誘惑的力量很強,你能不能不受誘惑?這是四種魔的略說,下一次我再詳細跟諸位報告,因為它對我們的妨害真的是太嚴重,我們要認識它,才能夠預防它。
大乘無量壽經 (第一二四集) 2001/6/23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034-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