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佛法是怎麼定義魔的?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一般人看到“魔”這個字,就會聯想到妖魔鬼怪。這也難怪,因為影視上演的魔都是凶惡殘暴,極度可怕,面目可憎的,自然大部分人都會有這個先入為主的形象。一般人對“魔”的概念如此,佛教又是如何解釋“魔”呢?

  《大智度論》卷第五:“問曰:何以名魔?答曰:奪慧命,壞道法功德善本,是故名為魔。”

  《大智度論》卷第六十八:“魔,秦言能奪命者。雖死魔實能奪命,余者亦能作奪命因緣,亦奪智慧命,是故名殺者。”

  《大智度論》卷第五:“魔有四種:一者、煩惱魔;二者、陰魔;三者、死魔;四者、他化自在天子魔。”

  《瑜伽師地論》卷二十九:“當知諸魔,略有四種。魔所作事,有無量種。勤修觀行諸瑜伽師,應善辨知,當正遠離。雲何四魔?一、蘊魔。二、煩惱魔。三、死魔。四、天魔。”

  簡要的說魔有四種。魔所作的事情有無量種,就難以數計了。發心精進地修學止觀的修行人,應該善巧的辨知魔和魔所做的事情,也要善遠離魔、遠離魔所做的事情。

  一、蘊魔

  蘊魔者:謂五取蘊。

  “蘊”又譯為陰或聚,有積增聚合的意思。“蘊”有五種,色蘊、受蘊、想蘊、行蘊和識蘊,就是我們的身心,是人類存在的基本要素。

  “五取蘊”,加個“取”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有兩個意思,一個是五取蘊是由取而有;一個是有了五蘊以後,它又有了取的煩惱。“取”,可以包括一切煩惱在內的。由煩惱而有五蘊,“蘊”,就是身體的果報,有了五蘊又會生起很多的煩惱,所以叫做“取”,“五取蘊”。所以它就是魔。

  二、煩惱魔

  煩惱魔者:謂三界中一切煩惱。

  三界是欲界、色界、無色界。煩惱有愛煩惱和見煩惱。見煩惱和愛煩惱就包括了三界中一切的煩惱。欲界的人在五欲上有煩惱;色界天、無色界天的人有愛煩惱。見煩惱通於三界,主要就是我見;這些煩惱都是魔,都是障礙修行的。

  三、死魔

  死魔者:謂彼彼有情,從彼彼有情眾,夭喪殒殁。

  “夭”是在少年的時候,壽命不長就死掉了。少年、老年死掉了都叫做“喪”。“殒殁”就是身體破壞了、結束了。三界六道的有情,從他同類的眾生裡邊,他死掉了,這就叫做死魔。

  四、天魔

  天魔者:謂於勤修勝善品者,求欲超越蘊、煩惱、死三種魔時,有生欲界最上天子,得大自在為作障礙,發起種種擾亂事業,是名天魔。

  精進修學出世間善法的人,希望超越蘊魔、煩惱魔、死魔,也就是解脫。

  在人世間做了很多的功德,投生在欲界最高的那一層天,在他化自在天那裡,變成天魔。天魔現出來很多的擾亂,擾亂修行人,破壞修行人的戒定慧。

  當知此中,若死所依、若能令死、若正是死、若於其死作障礙事,不令超越。依此四種,建立四魔。

  “若死所依”,有了這個身體,才有這個身體的死亡,所以蘊是死所依止的地方。“若能令死”,就是煩惱魔,煩惱魔能令生、令死的。“若正是死”就是死魔。“若於其死作障礙事,不令超越。”天魔“作障礙事”,使令修行人不能超越蘊魔、煩惱魔、死魔。依此四種:“死所依、能令死、正是死、於其死作障礙事”,建立四魔。

  謂依已生、已入現在五取蘊故,方有其死。

  “死所依”怎麼講法呢?五蘊已經出現了,就是“已入現在五取蘊故”:出現就是現在。說現在是生,是屬於現在的五取蘊,這就叫做“依已生”。“方有其死”:這時候才會死亡的,不然就沒有死亡這件事,所以叫做“死所依”,這是蘊魔。

  由煩惱故,感當來生;生已,便有夭喪殒殁。

  解釋“能令死”。由於內心裡有愛煩惱、見煩惱,所以招感將來的生命,這個生命就是苦!生命體一出現以後就是生,有生必有死,便有夭喪殒殁這件事。所以能令死、能令死,實在是煩惱的力量。阿羅漢無量劫來,也有很多的生死的業力,但是這一生修四念住,把愛煩惱、見煩惱斷了,就沒有生死了!那些業力都不能發生作用了。所以煩惱是眾苦之本!

  諸有情類,命根盡滅,夭喪殒殁,是死自性。

  解釋“正是死”。“諸有情類”:不論是四生(胎生、卵生、濕生、化生),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的眾生,只要有五蘊,就是有命。“命根”就是得此生命體的業力,是生命體的根本,業力若結束了,身體就是非要死不可。所以命根、業力結束了,身體就要夭喪殒殁。死的體性是這樣。

  勤修善者,為超死故正加行時,彼天子魔得大自在,能為障礙;由障礙故,或於死法,令不能出;或經多時,極大艱難,方能超越。

  這是解釋“障超死”,指天魔。修行人把世間上的欲都放下了,過淡泊生活,精進地修學聖道,目的是解脫蘊魔、煩惱魔、死魔。“為超死故”,所以要修學聖道。

  正在修學聖道努力修行的時候,欲界頂天的天魔,有大自在力量,能障礙和迷惑修行人,使令修行人不能超越老病死。

  修行人經過很長時間,極大艱難的,繼續的用戒定慧、用止觀來調心,心不動,才能超越天魔的障礙。這可見成就聖道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又魔於彼,或有暫時不得自在:謂世間道離欲異生,或在此間,或生於彼。或魔於彼得大自在:謂未離欲。若未離欲,在魔手中,隨欲所作。

  在人間修學禅定,成就了色界、無色界定,但是這位修行人還沒有死亡,還在人間生存。壽命結束了,生到色界天或者是無色界天去了。成就了色界、無色界的禅定的人,魔王不能向他搗亂;因為內心沒有欲了,魔王如何迷惑,修行人心裡也不動的。所以,“暫時不得自在”。

  不管是外道也好、佛教徒也好,心裡面還不能離欲的話,還是愛著五欲,魔王就能控制這類人,就能做障礙,修行人還在魔王手裡,還受魔王的控制,不能自主的。

  若世間道而離欲者:魔縛所縛,未脫魔羁,由必還來生此界故。

  修行人修世間禅定的方法,雖然是離了欲界,生到色界天、無色界天,暫時有了禅定的力量,使令欲的種子不動,但是還沒消滅,終究有一天還要回到欲界來的。煩惱魔又把修行人抓回到欲界,再受天魔的控制,所以說也未脫魔縛。

  如何破四魔,《大智度論》卷第五:“是諸菩薩得菩薩道故,破煩惱魔;得法身故,破陰魔;得道、得法性身故,破死魔;常一心故,一切處心不著故,入不動三昧故,破他化自在天子魔。”

  四種魔其實是一魔,分別為四,《大智度論》卷第六十八:“問曰:一五眾魔攝三種魔,何以故別說四?答曰:實是一魔,分別其義,故有四。煩惱魔者,人因貪欲、瞋恚故死,亦能作奪命因緣,是近奪命因緣故別說。天子魔,雜福德業因緣故,力勢大,邪見力故能奪慧命,亦能作死因緣,是故別說。無常死力大,一切無能免者,甚可畏厭故別說”。

 

上一篇:身體告訴你的秘密
下一篇:慧淨法師:回向、發願這兩個問題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