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2014淨土大經科注(第373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注》,第八百七十頁,倒數第二行最後這一句:

  「善巧者」,佛經裡面這兩個字用得很多,什麼叫善巧?善是好、是正確的,巧是巧妙。「《佛地論》曰:稱順機宜,故名善巧。」說得簡單,只說了四個字;說得准確,最簡單的解釋,正確的解釋。稱是稱說,稱說能隨順各個不同的根機,大家都能聽懂,這叫善巧。佛法的講堂都稱為大講堂,這個大,不是人多的意思,是機宜不相同。有上上根人,一聞千悟,也有下下根人,雖是下下根,他也能懂,也沒有聽錯。各種不同根性的人,在一個場所、一個時間當中聽聞佛法,都能聽懂,都能歡喜,都能接受,甚至於依教奉行,這叫善巧。

  我們看下面,念老引用《文句》,《文句》是《法華經》的注解,智者大師所作的,它裡面解釋善巧,「顯善權曲巧,明觀行精微」。這兩句說得好。上面這一句「明覺他」,教別人聽經覺悟,「行權方便」。下面說的是「自覺,於觀行善入精微」。觀行,觀是覺悟、是看破、是智慧,行是放下。看清楚、看明白了,在六根接觸六塵它就起作用,起什麼作用?根緣外境,六根緣外面境界,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乃至於意分別,第六意識,都能起這些作用,所以於外境了了分明。那菩薩行,菩薩行如如不動,這個很重要。

  我們今天,觀行是造業,看得很清楚,被外面境界迷了,不知道境界當體即空,了不可得。所以《般若經》上這一句,時時刻刻要回光返照提醒自己,《般若經》這一句就是「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眼見的色如是,耳聞聲亦如是,鼻嗅香、舌嘗味無一不如是,乃至分別都是假的。這叫行,叫善入精微,精是精巧,微是微妙。你看,六塵境界,色聲香味觸法,你能夠入它的精微,對它徹底明了通達,它究竟是一回什麼事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明白之後不放在心上,心上痕跡都不著,這叫精微,無論於境、於心都是入其精微。或者分開來講也可以,精是對境界,微是對內心,都行,都能講得通。

  「如是自覺乃能方便覺他」,自己不覺,怎麼能幫助別人覺悟?必須自己自覺,你才有方便,方便是什麼?智慧,你有度眾生的智慧,有說法的智慧,有善巧方便的智慧。這些智慧都能幫助別人覺悟,這叫覺他。「隨機應緣」,一切時一切處,面對著一切眾生,你都能幫助他們覺悟,你都能在境界裡頭如如不動,不受外面境界干擾,這叫修行。這叫什麼?戒定慧三學具足,不是一樣一樣的,一即是三,三即是一。戒定慧是一不是三,一而三,三而一。「故曰善巧」。

  「又《華嚴經》明十種善巧智」,這是舉個例子,菩薩怎麼修,讓我們看看,《華嚴經》上講的是菩薩行,有十種善巧。華嚴用十表法,代表圓滿,從一到十,這是個圓滿的數字;我們淨土宗是用七,你看《彌陀經》上,全是講七,七也是代表圓滿。七怎麼說?四方,上下,這就六了,當中,就七。所以都是代表圓滿的,這個意思不能不懂。不是只有七個,不是的,《華嚴》也不是只有十個,十個代表圓滿。

  下面,這十個列出來了,第一個,「了達甚深佛法善巧智」。這十種善巧,什麼是善巧?了是明了,達是通達,佛法,那個法字是指的一切法。惠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個法就是萬法,就是一切法。遍法界虛空界,一切時一切處,一切法沒有一個遺漏,都明了都通達,這叫佛法。佛法甚深,佛法甚廣,深廣沒有人能夠窮盡。誰能夠?佛能夠,菩薩還不能,一定到佛,如來地,才能夠圓滿通達明了。這叫善巧智。這是第一個。

  第二,「出生廣大佛法善巧智」。前面是了達,了達是自己,自覺;這個地方,出生廣大佛法善巧智是對他。無論遇到什麼人,上,等覺菩薩,下,地獄眾生,這個差別很大,佛都有智慧善巧能教化他們。所以,眾生遇到佛、遇到菩薩,沒有不得度的道理。為什麼原因?他們有種種善巧方便加持給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契入正法。現在,這樣大善知識少了,記住,不是沒有。為什麼少了?跟佛菩薩有緣少了。沒有緣,遇不到佛菩薩,為什麼?遇到也沒用處,我們也不想學,他也不願意教,沒有緣。

  我們有緣,有個懇切學佛法的緣,有這麼一個心,你就會遇到。為什麼?這是能感,眾生能感,佛菩薩就能應,感應道交,你會遇到。如果沒有懇切求法的念頭,佛菩薩不會在你面前現身,道理就在此地。佛菩薩的大慈大悲像上帝的大愛,對一切眾生是平等的,對一切眾生的加持是念念不捨,真的不是假的。我們見不到佛,見不到菩薩,見不到善知識,是我們沒有這種誠意;想學佛,想求佛菩薩,半信半疑;縱然遇到了,聽不懂,聽懂了做不到,這都叫沒有緣。真正有緣,會遇到,能聽懂,能接受,能依教奉行,知道感恩報恩,用什麼報恩?依教修行就是報恩。所以,從了達出生度化眾生的智慧,善巧智。

  第三個,「宣說種種佛法善巧智」。一切法都是佛法,沒有一法不是佛法,為什麼?一切法都能幫助一切眾生開悟,修行、證果。所以關鍵是會不會,禅宗的人常常問人,會麼?會,就是的,就是善巧智慧;不會,聽不懂,不知道他在說些什麼,不會。所以一切都在自己,自己真干,佛菩薩就幫助你,就真加持你。決定不能懷疑,決定不能受外面境界的誘惑,色誘惑你的眼,音聲誘惑你的耳,香氣誘惑你的鼻,五味誘惑你的舌頭,外面境界誘惑我們眼耳鼻舌身意,這個很厲害。凡夫沒有一個不被誘惑的,受誘惑就是造業。業分善惡,利益眾生的業,天堂,欲界天、色界天;惡的、不善的,損人利己,要造這種業就是三途,三途是畜生、餓鬼、地獄。我們冷靜細心觀察,觀察自己,觀察眾生,哪個不造業?真正學佛的人,大概善業多一點,惡業少一點;不學佛的人,善業少一點,惡業多一點,就在眼前。自覺覺他的菩薩,能幫助眾生,說種種佛法,種種法都能幫助我們覺悟,這都屬於善巧。

  第四,「證入平等佛法善巧智」。佛法最重要的是證悟,沒有證悟不起作用。怎樣證悟?說到證悟,就離不開戒定慧三學,不能不在這上下功夫。戒是守法,守規矩,它的作用,幫助我們得定;也就是幫助我們,六根在六塵境界上,不被外境誘惑,不被外境干擾。這就是平等佛法。怎麼平等?能現一切法的自性是平等的,所現一切萬法也是平等的。怎麼平等?它是假的,不是真的。心現識變,《華嚴經》上告訴我們的,「唯心所現」,整個宇宙是心現的,「唯識所變」,自性變出來這個境界,為什麼有十法界?為什麼有六道輪回?那是阿賴耶變的。阿賴耶能變,自性能現。

  能現的自性不可得,為什麼?它不是物質現象,你看不到它;它也不是精神現象,精神現象,念頭,它不是念頭,所以你也無法掌握它,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你要是不了解它的真相,肯定受它影響,什麼影響?生煩惱。你看到了、聽到了,喜歡它,喜歡是煩惱,為什麼?心動了;真心不動。能大師說得好,「何期自性,本無動搖」,自性就是真心,真心沒動過,沒有搖晃過。怎麼樣才能證得?修定能證得。所以定跟真心相應,起心動念是妄心,跟妄心相應。如如不動,見到、聽到如如不動,清清楚楚,不受干擾,這是平等佛法善巧智。

  佛法是平等的,意思很深,為什麼平等?你從相,形相裡頭,色聲香味觸法是相,你從這個相裡面去看到性,就平等了。相有這麼多,性呢?性沒有。就像我們今天看電視屏幕,你按一個頻道,現象出現了;這頻道息掉,這個屏幕是一片光明,什麼也沒有。那一片光明就叫常寂光,佛法叫它做法身,法身是一片光,沒有形相,什麼都沒有;按上一個頻道,頻道是阿賴耶,這一按頻道,相出現了,諸佛剎土十法界依正莊嚴全出來了,心現識變。這是什麼?這是平等。

  六塵現象平等,為什麼?剎那生滅,了不可得,就是每一個彈指裡頭三十二億百千念。我們掌握不到,沒有意識到。它從來沒間斷,無始劫一直到今天,往後還有無量劫,沒有中斷,一個連著一個,一個連著一個。很奇怪,決定沒有兩個是相同的,念頭念念不一樣,叫妄念。今天量子力學家為我們證明,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量子近代才發現,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就講清楚、講明白了。

  現在科學家把佛經上講的證實,對佛法贊歎到五體投地,那個時候沒有這些科學工具,他怎麼知道的?他猜不透。我們知道,我們怎麼知道的?在經書上有記載,他們從戒定慧裡面見到的。這是向內用功,科學是向外尋求。內尋求有受用,真的把自己境界向上提升,提升到羅漢、提升到辟支佛、提升到菩薩、提升到佛果;科學證得的,沒有這個功力,他還是凡夫,他還是搞六道輪回,他出不了六道。用佛法的功夫能夠脫離,能夠修行證果,科學再高明,還是六道凡夫。這是佛法殊勝之處。

  再看下面第五,「明了差別佛法善巧智」。明了,什麼叫差別佛法?佛法沒有差別,是佛菩薩說法有差別。為什麼有差別?眾生的根性有差別,也就等於說,眾生是小學程度,跟他教小學課程,他是中學程度就跟他講方等,大學程度就給他講般若,不一樣。菩薩明了這個差別佛法,他就有能力教化種種不同根性的眾生,讓他們個個都得利益,個個都獲得提升。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了榜樣,我們要知道。

  釋迦牟尼佛示現成佛,怎麼成佛的?持戒、修定,一直到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成佛就是智慧開了,自性的門打開了,自性的障礙排除了,我們講放下了。障礙是什麼?煩惱、習氣。煩惱三大類,無明煩惱,也叫根本煩惱,塵沙煩惱、見思煩惱。塵沙煩惱是比喻多,像塵土、像沙一樣,數不清的。見思煩惱是說,我們看錯了,見惑;想錯了,思惑。凡夫的看法、想法都是錯誤的,沒有看到真相,沒有想到真實。這是佛菩薩才有的,佛菩薩有這些智慧,他做什麼?就是教學,除教學之外他統統放下。沒有一個佛菩薩不教學的,而且教學都是到一輩子,一直到他壽命到了,離開這個世界為止,活一天就要教一天,重要!

  釋迦牟尼佛一生講經教學四十九年,分四個等級,最初講阿含,十二年,小學,十二年;然後再提升講方等,八年,中學;再向上提升,二十二年講般若,大學,般若是智慧。小乘重在戒,戒講得多,倫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講得多;方等裡面就聖賢教育講得多,中學,提升了;般若,對於心性,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諸法實相講得多,二十二年,讓我們徹底了解一切法,相有體無。所以你可以明了它,你不能夠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被染污,就錯了。真心裡頭什麼也沒有,心裡有東西就變成妄心、就變成阿賴耶。記住,心裡頭不能有東西,連佛法都不可以放在心上。心裡頭沒有佛法,那真的叫佛法;還有個佛法,錯了,那不是佛法,那是佛的善巧方便,不是真的。

  所以,《金剛經》上說得好,「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那個法就是佛法,釋迦牟尼佛說他四十九年所說的要捨,不能放在心上。為什麼?放在心上障礙你不能見性,你心裡頭有釋迦牟尼佛的佛法、有阿彌陀佛的佛法都不行。我們念阿彌陀佛,那是不得已而求其次,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有特別的大願,接引我們到極樂世界,是這麼回事情。我們到極樂世界,再接受他教導,幫助我們提升,提升到般若,提升到法華、華嚴,是這麼回事情。如果你認為它真有,你就永遠不能提升,你就死在釋迦牟尼佛佛法之下。佛沒有這樣教你,佛在《金剛經》上告訴我們「法尚應捨,何況非法」,講清楚,講明白了,教你統統放下,那就是真的佛法。是你自性裡頭原有的智慧德能,本自具足,真心裡頭無量智慧、無量才藝、無量德能,你要把它開發出來。諸佛如來都是把它開發了,怎麼個開發法?放下就開發。放下,定就現前,定的德能,就能把自性裡面無量無邊的功德、智慧、相好,統統給你開發出來。這種圓滿開發,展覽館就是西方極樂世界,你到極樂世界去看看,你才曉得這個展覽館裡面東西豐富,應有盡有,你知道的全有,你不知道的也全有。這叫明了差別佛法善巧。

  下面第六,「悟解無差別佛法善巧智」。真正大徹大悟,完全了解了,了解什麼?無差別,整個宇宙一切萬法,有沒有差別?沒有。從什麼地方說沒有差別?無所有、不可得,這就平等了。真的。我們今天面對著電視機,電視機的頻率是每秒鐘一百次的波動現象。也就是這一個畫面,它存在的時間多久?百分之一秒,一百次的生滅,一秒鐘。我們沒有看到,我們的眼睛就沒有辦法看到,百分之一秒就看不到。那我們現實的環境,我們要記住,幫助我們悟解無差別智,萬法一如,真相是一樣的,沒有差別。

  我們今天生活在六道裡頭的人道,六道的頻率都不一樣。如果我們眼見的能力能夠掌握到二百分之一秒,就是一秒鐘比這個更快一倍,我們就見到天道,就能看到天人。天,欲界天有六層,至少我們可以能看到兩層,四王天、忉利天。如果再能看到更微細的,能夠看到三百分之一秒、四百分之一秒的,我們可能看到夜摩天、兜率天。都在現前,就是我們這眼睛不管用,現在百分之一秒就把我們欺騙了,我們就把它當真了。我們真正能看到,有個概念的,大概二分之一秒,三分之一秒,四分之一秒,能夠有個模糊印象,這可以做實驗的。眼如是,耳亦如是,耳是聽,鼻是聞香,舌是嘗味,六根很遲鈍。

  修定,修定就能超越,定功愈深,你所看到的、所聽到的極其微細,世間人看不到的,你看到了,世間人聽不到的,你聽到了。所以佛法用的功夫,用內不用外,不需要儀器,這些科學工具一概不需要,完全用定功,就能夠通達一切法。到如來的地位,圓滿了,遍法界虛空界你全知道,為什麼?你看到了,聽到了,也接觸到了。不可思議,無法想像,想像不到。這是悟解無差別,無差別是見到真相了。

  下面第七個,「深入莊嚴佛法善巧智」。這一條提醒我們,修行、證果不能夠得少為足,得一點點就很高興、很快樂,我證果了。有沒有這種人?有,要沒有,佛就不會說這個話。阿羅漢,自己以為證得無上菩提,證得般涅盤,心地清淨,一念不生,以為真的圓滿,不再向上提升。那就是什麼?小學畢業,小乘,對於大乘完全不理解。好在他還有期限,阿羅漢兩萬劫他才能回頭;辟支佛一萬劫,辟支佛比阿羅漢聰明,回小向大,真正發菩提心,學大乘。耽誤很長的時間。如果是聰明利智,知道上面還有境界,不斷向上提升,他這兩萬劫的時間可以提升到相當高的程度,那菩薩果位,就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再向上提升,就是實報土,法身菩薩,真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真實智慧,就是自性,真實智慧透露出來了。雖透露,不圓滿,為什麼不圓滿?他煩惱是斷了沒錯,煩惱的習氣沒斷,習氣雖然很薄弱,但是對他來講產生極大的障礙。必須把這個習氣斷掉,在哪裡斷?在實報莊嚴土,這個裡面有報身佛來說法。報身佛陪同他們,來教化他們,四十一品無明斷盡,這是無明習氣,不是真正無明,無明習氣,斷干淨了,證得圓滿法身,融入常寂光。這叫究竟圓滿,叫深入。

  我們千萬不可以得少為足,得一點就很知足了,不可以。但是這種緣在今天可以說沒有了。今天要想真正成就,只有一門,信願持名,求生淨土,這是說真話,說老實話。所有一切法門都不容易,無論修學哪個法門,要發心念佛求生淨土,統統歸淨土就對了。我們想學的,學華嚴也好、學法華也好、學唯識也好,無論學哪個法門,都到極樂世界去完成。找誰教我們?找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個老師好!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十方一切諸佛都稱贊阿彌陀佛「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我們不能錯過。我們有大福報,遇到這樣殊勝的緣,沒有大福報遇不到;遇到要不能夠相信,要懷疑,那就當面錯過。我們遇到,能信、能行,真相信,沒懷疑,一生決定成就。叫深入。

  下面第八,「一方便入佛法善巧智」。這咱們講著講著它就來了。方便入佛法善巧智,一個方便,一個方便是什麼?什麼方便?就是念佛。我們在《華嚴》最後,五十三參,最後是普賢菩薩。普賢菩薩是修行第一,我這樣講大家就容易懂,地藏菩薩是孝順第一,觀音菩薩是慈悲第一,文殊菩薩是智慧第一,普賢菩薩是修行第一,第一方便。文殊、普賢,華嚴三聖(裡面兩位)。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就是無量的方便法門到最後統統歸到淨宗,念佛往生淨土,一生決定圓滿成就。

  這個法門容易修,很難相信,諸佛如來,沒有一個不說這是難信之法。許多阿羅漢不相信,菩薩不相信,誰能夠相信?經上有說明,過去生中生生世世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你遇到這個法,你可能相信,為什麼?得無量諸佛的加持。不容易!誰聽了誰相信,那我們就得佩服他,這個人善根深厚,過去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不是偶然的。那我們有沒有供養?我們自己不知道,但是猜想一定也供養不少,要不然你怎麼遇到,遇到了你還念佛;不過念佛還沒想求往生,半信半疑。我們在這裡頭,所以一定要細心去觀察,然後對自己生起信心,我決定相信,我絕不懷疑,文殊菩薩相信,普賢菩薩相信,我能不信嗎?我的老師相信,我的老師的老師,祖師相信,這總不假吧。這個法門,老師親手傳給我的,我還能不信嗎?

  這就是《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李老師給我的。這個本子是他在台中,早年在台中法華寺第一次講這部經所用的經本,經本上面有注,眉注。他老人家一生只講過一遍,以後就沒有緣了。我跟他十年,學過《無量壽經》,但是用的本子是康僧铠的本子,不是這個本子。這個本子他給我,我看他的眉注我就能懂,所以我接受過來。晚年知道,距離往生時間愈來愈近,用心要更專,所以把所有經教都放下,晚年專講《無量壽經》,專念阿彌陀佛,一心求生淨土,萬緣放下,不能讓這一生空過。

  下面,「無量方便入佛法善巧智」。跟前面一句是對立的,前面是一法,這是無量法。無量法是真的不是假的,任何一法都能幫助你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無量方便。但是,不是教你修無量法你能夠入佛法,不可能。無量法裡面任何一法都行,為什麼?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就這個道理。念《無量壽經》能成佛,我們換一種,我念四書,四書裡頭四種,我念一種,我念《大學》,能不能成佛?能;我念《論語》,能不能成佛?能。只要你念一樣,為什麼?一樣得定,定能開慧,開慧就成佛,就這麼個道理。所以,其他的宗教,要不要叫他改信佛教?不需要,那就錯了。只有佛教能成就,能往生,念《聖經》不能往生,沒這個道理。

  念經的目的是什麼?是修定,這一定要懂,不能把心搞亂了,任何一個方法都可以修定,都能成就,這個道理總得要懂得。所以,《金剛經》上又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每個法門都能幫助你開悟,都能幫助你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你明白這個道理,了解這個事實真相,才曉得,真正曉得法門平等,宗教一家。他每天讀《聖經》,一心專注,會念到開悟,開悟之後,他的智慧德能跟佛菩薩沒有兩樣。他生到天堂,我們念佛人生到極樂世界,我在極樂世界看到他,他在天堂看到我,你怎麼來了?他怎麼也來了?這才知道,同一個地方,名稱不一樣,他叫天堂,我們叫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就是天堂,天堂就是極樂世界,名稱不一樣。我們稱阿彌陀佛,他們稱上帝,原來上帝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上帝,是一不是二,這妙極了!是真的不是假的。

  你看看,基督教的摩西、耶稣,跟釋迦牟尼佛不是生在同一個時代,也不是生在同一個地區,他們根本不知道,不認識,為什麼他們講的東西是一樣的?你把這些經典展開來細細看看,很多都是相同的。為什麼?智慧開了,真智慧,他得三昧,他得定,用種種不同的方法,都得定,都得三昧,都能看到諸法實相。所以,他們是同一個等級的人。如果這些人都出生在印度,印度人都叫他做佛陀;這些人都出生在中國,中國人稱他作聖人。稱呼不一樣,他們是同等同一個層次的人,都是明心見性,都是大徹大悟。

  所以最近這幾年,我常常提起「眾神一體,宗教一家,平等對待,和睦相處」。宗教可不可以團結?可以,怎麼不可以!你把所有宗教經典你找來看看,你就明白了。這是無量方便入佛善巧智。他不信佛他信耶稣,可以,不用改他,原來耶稣就是佛陀,在西方化身為耶稣,在印度化身為釋迦。在中國也有化身,祖師大德裡頭有不少佛菩薩來的,永明延壽大師,阿彌陀佛再來的,善導大師,阿彌陀佛再來的,阿彌陀佛來了很多次,不止一次。所以我們能夠把萬緣放下,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慢慢就看到事實真相。

  我們看末後這一個,第十,「知無邊佛法無差別善巧智」。什麼叫佛法?佛是覺悟的意思,凡是幫助我們覺悟的,這個法都叫佛法,佛法無量無邊。通達這種善巧方便的人,就是諸佛如來,諸佛如來無量無邊,佛法無量無邊。無有差別,有差別就不是佛法,無差別是佛法,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大就是小,小就是大,大小不二,無差別。現在科學給我們證明了。

  《華嚴》說這十種,「故知十種善巧智,皆源於深入精微,徹盡心源」,這句話就是明心見性,大徹大悟。深入精微,徹盡心源,證得究竟圓滿,《華嚴經》妙覺如來所證的,比等覺還高一層。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見到圓滿的自性,就是前面這十種善巧。什麼人證得?法身菩薩證得,在佛法裡面稱他為佛陀,在其他宗教裡面,稱他為上帝,稱他為神,稱他為造物主。為什麼?你把六祖大師末後這一句念念就清楚了,「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就是宇宙,宇宙從哪來的?自性變現的。

  我們再看下面這段文,「從根本智而差別智,故能了達、出生、宣說、證入等等諸善巧智也」。無量無邊的善巧智慧出現了。《華嚴》說得清楚,說得明白,所以要從了達,了是明了,達是通達,了達就是見性;見性之後就能出生,出生什麼?出生無量智慧;有無量智慧就能宣說;能夠宣說,就能幫助別人證入,證入種種善巧智。

  經上講的『善巧決定』,「決定」這兩個字,語氣非常沉重,絲毫懷疑都沒有,善巧決定,「事之定而無移改者也」。決定是不能更改,就這樣依教奉行,認真把它做到就對了,不能改變。這叫真理,我們不能不知道。它是從自性流出來的,只要明心見性,他們流出來的東西完全相同。你細心去觀察,說的言語不一樣,裡頭意思一樣的,說的名稱不一樣,他境界相同。這就是讓我們相信無師可以自通,這不是假的,不是騙人的。

  釋迦牟尼佛他一生說的這個法,誰教他的?無師自通,沒人教他,他沒有老師。他雖然參學十二年,印度所有宗教他都學過,所有學派他都接觸過,但是他沒有用上一句。他所說的全是開悟的,真實心中流出來的,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麼出來的。他十二年所學的,那是有教有學,不是自性流出來的。所以,不是自性(流露的)全放下了,一個字他也沒說,他所說的統統是自性自自然然向外流出。請教的人站在他的面前,就像站在鏡子面前一樣,自自然然就契機契理,就善巧方便,幫助他,成就他,自自然然,沒有費絲毫功夫。說的人如如不動,說出之後,心裡頭沒有印象,痕跡都沒有,這叫佛教。哪個教不是佛教?統統叫佛教,基督是佛教,摩西是佛教,穆罕默德也是佛教,中國的老莊是佛教,孔子是佛教,甚至於堯舜禹湯、文武周公這些人都是佛教。通了,自己通了。

  我們今天依佛的經典,是因為我們煩惱習氣沒斷,我們的自性這個門被堵塞了,智慧出不來。讀佛的經書完全靠信心,深信不疑,字字句句都是真如自性流露,有這樣的認知,你才能得利益;沒有這個認知,得不到佛法真實利益,憑我們猜想,不可以。看,一遍看下去,懂就懂,不懂就不懂,沒有關系,再看第二遍,看上一千遍,全懂了。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貴就貴在自見,不是他人教給你,不是老師講給我聽的,是我自己悟出來的。悟的跟經上所講的一樣,跟祖師大德的注解也一樣,歡喜心就生起來了,我悟的是真的不是假的,這些典籍給我做證明。這是真學佛,真得利益。

  下面,「又《勝鬘寶窟》」裡面說的一句話,「決定謂信也」。什麼叫信?決定叫信。信就是決定,決定不懷疑,決定相信《無量壽經》講的極樂世界是真的。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一生所說的這一切經,大概都是說一遍,沒有說重復的,唯獨《無量壽經》是多次宣說。多到什麼程度我們不知道,古德考據,就用現存的五種原譯本來對照,裡面確實有些不同的,不同,那就不是一次說的。依照中國這五種原譯本,古德告訴我們,至少說三次。但是,中文譯本曾經有七種失傳,這七種裡面也很有可能與現前五種不一樣,這失傳找不到了。可是蒙古《大藏經》裡頭有二十多種不同的版本,我請人把它們翻成漢文,我們來看看釋迦牟尼佛各種不同的版本,然後想到,多次宣講,不止三次,可能有三十次。為什麼這部經講這麼多遍,每一次講的都不完全相同?所以這些版本都非常可貴,讓我們知道,世尊教化眾生,成就眾生的苦心,慈悲到極處,恨不得一切眾生在這一生當中個個成佛。這是他的本願,他不希望我們在六道裡頭流轉,六道太苦。

  經上給我們說的,我們今天讀到這個地方,決定,這叫信。佛經告訴我們,三途餓鬼、畜生、地獄不能去,去了之後什麼時候能出來?不是做了畜生之後,被人殺了、被人吃了,就能又投生到人道來,沒有這回事情。要在惡道裡頭做多少年?經上說,三途一墮,墮下去,五千劫。不要說大劫,就算小劫都不得了,太可怕了!為什麼干這種傻事?你這一墮到三途,五千劫也許有一個機會你到人道來,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一點都不假,難到什麼程度,沒人知道。怎麼可以再墮落?怎麼可以再去到惡道?決定不能干。

  如果不想墮三惡道,淨業三福、六和敬、戒定慧三學、菩薩六度、普賢十願,我們只要把這幾條抓到依教奉行,這是什麼?這是戒律。你只把這五樣抓上,依教奉行,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絕不違背,你就不會墮三惡道。如果你再能念佛求生淨土,那就恭喜你,你一生成佛了。釋迦牟尼佛對你的期望,你成就了,佛歡喜。所以淨宗這個經典,我不相信釋迦牟尼佛講三次,他老人家講經教學四十九年。在我的想像,四十九年,要講四十九次,是一年講一次;沒有這麼多,二、三十次應該是有的。特別顯示出世尊對於這個法門的重視,這個法門保證成就,稀有難得。

  夏蓮居老居士遇到淨宗這個法門,歡喜,歡喜了一個多星期。歡喜什麼?無量劫來的修行,生生世世,都沒有辦法超越六道輪回、超越十法界,這一次遇到淨宗,有把握了,歡喜!我們沒有辦法像他那麼歡喜,什麼原因?我們遇到了無知、迷惑、糊塗,不知道這是寶。保證我們永遠脫離六道輪回,保證我們一生肯定成佛,到哪裡去找!所以他那麼歡喜,把他的書房取個名叫歡喜齋。

  我們能往生嗎?有把握嗎?如果你要是看到一本書有把握,你歡不歡喜?歡喜,絕不亞於夏蓮老。有沒有這個書?有,還就是夏蓮老編的,《淨修捷要》。真簡單,不需要一個小時,你能夠每天依教奉行,決定往生。縱然做錯事情,造作罪業,五逆十惡,毀謗三寶,你那一口氣還沒斷,最後一口氣還沒斷,真正能夠忏悔、能夠回頭,能夠一心稱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只要一念、十念都能往生。有根據,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第十八願,十念必生。後頭是有一句,「唯除五逆,誹謗正法」,有這麼一句話,善導大師告訴我們,這句話不是真的,是提醒我們、勸我們不要造五逆罪,是這個意思。真正造了?真正造了,真正忏悔,還是能往生。說得好!善導大師的注解。善導,唐朝那個時候的人就說阿彌陀佛再來,阿彌陀佛再來,他的注解就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所以我們讀到了、聽到了也生大歡喜心,像夏蓮老一樣的,真歡喜,我們有救,不是沒救,業障深重不怕,回頭是岸。

  下面,念老給我們做了個總結,「故善巧者隨機應緣也」。就是我們平常講的,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就是善巧。「決定者真實不變也」,往生極樂世界這樁事情是真實不變的。只要信、願、念佛,相信真有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真信切願就是決定,就是永遠不變。我這一生就是這麼一個方向,一個目標,每天認真努力去干,決定成就。

  「善巧決定者,隨緣善巧,悉皆真實也」。隨緣,是我們現前生活。悉皆真實,沒有一法不是自性現的,這個真實就是心現識變。遍法界虛空界一切法,這就是事實真相,心現識變。明了之後,無論是佛法還不是佛法,是善法、是惡法,都不放在心上,就對了。為什麼?不可得,佛法不可得,世法也不可得,這樣才能明心見性,自性的障礙才能夠完全放下;障礙放下,悟門就打開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我們雖然不能達到,不去理它,走這個路子,心裡頭只放一尊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決定不要塞東西進去。就是連佛法也不放在心上,這就好,就放一句阿彌陀佛,比什麼都重要。

  下面這一段注解,『論法無厭,求法不倦』,上一句覺他,下一句自覺。這是我們要干的。「論法」就是講經教學,教不厭。「求法不倦」是我們本身,我們應該要學海賢老和尚。海賢老和尚一生,二十歲出家,師父傳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囑咐他一直念下去,他念了九十二年。這個人老實、聽話、真干,就憑這六個字,他圓滿成就,所謂圓滿成就,就是念佛念到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是凡夫,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從小就在田裡面做農活,他對於耕地、種糧食很內行,一生就干這個事情。出家之後,寺廟在山上,山上荒地很多,他開荒,種了一百多畝地,種糧食、種水果、種蔬菜。他不是賺錢,他是供養一些貧苦的人,生活困難的人,他送糧食給他們,送蔬菜給他們。得他幫助生活的這些窮苦人家,有上百上千戶,他照顧這麼多人。自己一生就是一句佛號,這句佛號不妨礙工作,他種地不妨礙,是我們最好的榜樣。我們有工作的時候工作,沒有工作的時候念佛,念出聲可以,不出聲也可以,希望這句佛號不要間斷,這就對了。

  念老在此地為我們引用的,「《淨影疏》曰:專樂求法,心無厭足,自利方便」。這是隋朝慧遠大師《無量壽經》的注解,上面有這三句話,專樂求法,樂是愛好,愛好什麼?愛好佛法,心無厭足。下面說,「常欲廣說,志無疲等,正明利他」。前面是自利,這個是利他,利他就是常常想著講經教學,學不厭、教不倦,志無疲,不疲倦,這都是真話。說法教學愈說愈歡喜,把疲倦忘掉了,為什麼?法喜充滿,尤其是在說法的時候、講經的時候常常有悟處,歡喜。平常讀到這個地方有懷疑,找不到答案,不定在什麼時候講經突然說出來,明白了,所以法喜充滿。

  「又《會疏》曰:菩薩求法為利他故,所得法必為他說」。菩薩求法,特別是沒有開悟的菩薩,這個悟是說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沒有達到這個境界,有小悟、有大悟,沒有徹悟,求法。求法為幫助他,幫助他實在就是幫助自己。所得法一定喜歡跟別人討論,向別人請教,「為一切眾生,經無量劫而無疲倦」。這一句重要,不是一天不疲倦,不是一個月不疲倦,而是經無量劫都沒有疲倦的現象。這是菩薩,這不是凡人。我們要學菩薩,要把疲倦、辛苦、勞碌要統統放下,跟菩薩相應,這就對了。

  經文不長,只有幾句話,我們學習用了這麼多的時間,更重要的,我們要把它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用上了。真得受用,真得法喜,常生歡喜心,是這麼來的。你沒有受用,雖然說得很好,得不到法喜;得到法喜,真正得受用了,跟我的生活融成一片。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上一篇:淨界法師:心中的佛號才是你的根本所依
下一篇:蔡禮旭:文言文,開啟智慧寶藏的鑰匙(第61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