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學淨土法門,應具有一種態度,就是一定要謙卑,一定要恭敬。
謙卑建立在什麼上面?就是當我們認識到,淨土宗的勝異方便是緣於阿彌陀佛的果覺願力;作為一個超越凡夫存在的一真法界,極樂淨土那種涅槃常樂我淨的展示,我們凡夫是沒有辦法靠自己的心意識加以理解的。
就在這點上,我們要謙卑下來。
雖然凡夫眾生,在煩惱業力層面要謙卑,但是當下我們在自性理體上又是無比高貴的,又有尊嚴感、自信感。這是建立在《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的一段話上。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中談到阿彌陀佛跟我們凡夫眾生在自性本體方面的互動,有段話:“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
這出自《觀經》第八觀,佛的像觀。阿彌陀佛像觀展示了一個觀佛、念佛的最高原理。我們為什麼觀佛、念佛能夠成就?就建立在這樣的原理上。
“諸佛如來”就是阿彌陀佛,因為阿彌陀佛是法界藏身。佛是無身,又無不身,是以法界眾生的心為心的,所以有眾生的地方,阿彌陀佛的法身就“遍”過去了。
這個法界就是眾生界,有眾生界就有阿彌陀佛的法身過去,就入到了一切眾生的心想中。
好,那麼對這句話一定要非常注意了,就是我們當下這一念中,就有阿彌陀佛的法身,所以你說我們當下介爾一念是多麼的尊貴。
佛的法身是即一即三的,有法身,就有報身、就有應化身;有法、報、化三身,就能夠融聚、展開無量的德能。既然我們的介爾一念具足著阿彌陀佛的法身,也就等於具足了阿彌陀佛法、報、化三身的全體功德。這就叫性具——本性具足的。
但是“理具事造”——理體雖本具,同時事相上也要修行,所以下面說“是故汝等心想佛時”,“心想佛時”就是我們要事造、修行,要想佛,憶佛,念佛。當下我們想佛、憶佛、念佛的心,就具足像阿彌陀佛那樣的相好光明。
我們念《贊佛偈》:“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實際上這兩句的境界,就在我們面前。
通過念佛,佛的相好光明就展示出來了,這就概述為“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我們當下介爾一念,在念佛的時候就是在作佛,那麼你作佛的心就是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