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達真堪布:你的上師具足這十個特點嗎?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阿難曾經問佛陀:想獲得佛法裡講的大部分成就,要依靠上師善知識吧?

  佛陀對阿難說:不是大部分成就,而是一切成就都來自於上師善知識。

  可見,依止一個具德的上師善知識是非常重要的。若是沒有上師善知識的攝受和竅訣,想通過自己的力量通達佛理,獲得真正的成就是非常困難的,所以依止上師善知識是不可缺少的條件。

  依止上師善知識之前,首先要進行仔細觀察,詳細了解,不能盲目崇拜和追隨。佛在經中講:首先要觀察和了解善知識,然後才能生起信心,否則會動搖。信心是從明理中產生的。

  做任何事都要有種標准。小乘、大乘、密乘都有各自的上師善知識的法相。佛講了很多上師善知識的法相,《經莊嚴論》裡诠釋了上師善知識的十種法相。

  一、調柔

  對自己要求嚴格,身口意特別清淨,言行舉止具足威儀。蓮花生大士講過:見解比虛空高,取捨因果比面粉還細。一般情況下,縱遇命難也不造惡業,即使是微不足道的惡業,;哪怕失去生命,也要行持善法,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善法。以這種心態重視善惡,取捨善惡。

  麥彭仁波切在《前譯教法興盛之願文》裡講,內心的境界要跟蓮花生大士一樣,行為要跟靜命論師一樣(靜命論師是比丘,在印藏頗負盛名,是清淨持戒的典范)。

  二、寂靜(禅定)

  具有禅定功夫的人會很穩重,信念特別堅定。為了信念可以捨棄生命,內心如如不動。

  三、除惑(智慧)

  知識不等於智慧,智慧是對治煩惱的。具有智慧的人不但能鏟除自己心靈上的疑惑,也可以幫助他人鏟除心靈上的疑惑。

  以上三種法相主要是戒定慧三學的功德。這樣的人可以稱之為心靈導師。我們依止的上師善知識應該是具有這種能力的心靈導師,依靠他治療自己心靈上的疾病。

  四、品德

  一個人的品德是很重要的。《二規教言論》共講了十二種做人的標准,即做人的規則。但是最最根本的是穩重、善良、正直等品質。

  1、穩重。身口意都要穩重,如果身不穩重,就會東跑西顛;如果語不穩重,就會言而無信,雖然發的願很大,卻沒有行動;雖然立下了誓言,卻不去守護。如果意不穩重,就不會有堅定的信念。

  2、善良。處處為別人著想,有無私奉獻的精神,這樣的人叫善良的人。

  3、正直。能換位思考,遇到任何事情,面對任何困境,都能換位思考,這叫正直。這樣的人會明白,自己如何,他人也是如何。

  在這個世界上,不缺有能力的人,也不缺有學問的人,但是缺少真正有品德的人。比如我們的上師如意寶,正因為他品德高尚,才感化和吸引了無數的人,這就是他真正的攝受力。

  五、勇猛精進

  作為一個上師善知識,應該是個表率。因為我們要跟著他學,以他為榜樣,所以他必須勇猛精進。無論是釋迦牟尼佛,還是蓮花生大士,都用畢生的精力來學修,即使成道了也沒有絲毫的懈怠放逸之心。

  六、阿含富(精通佛理)

  顯宗密宗,大乘小乘,有很多共同和不共同的地方。如果不精通、不掌握這些佛理,就無法衡量弟子的本性,怎麼去攝受他?

  七、覺真

  覺真是必須要有修證、見地,這樣的人才真正有度化眾生的能力,猶如只有明眼人才可以給他人帶路一樣。也許有人會想:他人是否有修證或有見地,凡夫人無法衡量。

  佛在經中講,雖然我們不知道哪裡有水,但是通過水鳥可以判斷;我們看不見山頂上的火,但是通過冒出的煙可以判斷。同樣,通過他的言行舉止,也能衡量出一個成就者內心的境界或修證,最起碼能大概了知。

  八、善說法

  能如理如法地講法,以這種方式利益眾生。依靠開法會、灌頂、念咒不可能真正利益眾生,最多只能消除一些業障而已。要依止一個真正對自己有利、有幫助的上師善知識,要找一個用一輩子的時間、精力來給自己傳法的上師善知識。否則,即使他名氣再大,勢力再強,也不應該依止和跟隨。

  九、具慈悲心

  慈悲心是發自內心地希望眾生或弟子離苦得樂。大乘佛法裡講,上師善知識要有通過自己的力量去消除眾生、弟子的痛苦的決心;有通過自己的力量利益他們,給予他們安樂的決心。具有慈悲之心的上師善知識,會不顧一切地去幫助、利益你。如果沒有能力,只是為了化緣,想辦法讓你掏錢,這樣的人不值得跟隨,也不能依止。

  十、離退減——道心不退減,道業日日增長

  真正弘法利生了,道心會日日增長。說是利益眾生,實際成就的是自己;說是弘揚佛法,最後圓滿的是自己。

  大乘佛法裡共講了十種上師善知識的功德。要觀察,不要輕易親近和追隨。有些人是魔化現的,與這種人結了緣並跟隨,自己也會變成魔,將來他下地獄時,你也會跟著下地獄……這都是很危險的。所以,不能輕易接觸和跟隨,了解之後再追隨,觀察好了再依止。一旦依止了上師就不能三心二意,不能再違背上師善知識的意願。否則過患特別大,緣起也特別不好。

  依止上師善知識之後,一定要將身口意都供養給上師善知識,一心一意、依教奉行,與上師的身口意相應。模仿上師善知識,模仿的越像成就越大。言上師所言,想上師所想,為上師所為,最後才能獲得與上師無二無別的成就,這也就是所謂的上師瑜伽。

 

上一篇:達真堪布:行善了,為什麼還不能脫離痛苦?
下一篇:達真堪布:悉發慈悲心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