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佛教看忍辱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忍辱波羅蜜,是六波羅蜜之一,為大乘佛教的重要教理和修持法門。同時,忍辱作為一種品德修養,學佛必須學忍辱波羅蜜。佛法不僅為個人忍,也要為眾生忍。到達無诤的程度時,就成了八風吹不動,即對利、衰、毀、譽、稱、譏、苦、樂的八種現象,無一不能忍的境界。所以,解脫的菩薩稱為已得無生法忍。對於內六情的眼、耳、鼻、舌、身、意等不著,於外六塵的色、聲、香、味、觸、法能不受,即稱為法忍。如能遇迫害而不嗔,受供養而不喜,既無能受的我,也無使我接受的他,能達如此,則稱生忍。此不僅是聖位菩薩的境界,也是修行佛法的目的。能忍就能安己安人、和眾共濟,所以忍辱是建立和樂人間的最佳准則。

  佛說忍辱的故事

  佛教忍辱法門

  忍辱的真谛

  忍辱的五個層次

  修忍辱波羅蜜的十三種利益

  宣化上人:學佛的初步,一定要修忍辱!

  修習忍辱二十二條

  達真堪布:安忍並不是硬憋住怒氣

  佛說忍辱的故事

  一

  富樓那是佛陀十大弟子中,說法第一的大阿羅漢,經常往來於各地宣說佛陀的教義。有一天,富樓那恭敬地來向佛陀辭行,打算到北方的偏遠地區──蠻荒未化的輸盧那國去布教。佛陀贊許他為教弘法熱忱,並委婉的對他說道:「富樓那!那個地方民智未開,民風暴戾,老百姓野蠻粗魯,弘法布教是很艱辛困難的,你最好不要前去。」

  富樓那信心百倍地回答說:「正因為輸盧那國的人性凶惡,人民識淺德薄,因此弟子更要到那裡弘法,使他們也能獲得法雨的潤澤。」

  「話雖如此,但是當地的人民不但不會接受你的佛法,並且還會破口惡罵你一頓。」佛陀考慮周詳的說。

  「佛陀!他們辱罵我沒有關系,只要他們不打我就好了。」

  「萬一他們用棍棒、瓦石打你呢?」

  「那也沒有關系,只要他們不將我打死,一息尚存,我還是能夠宣揚如來的聖教。」

  「如果他們窮凶惡極地把你打死呢?」

  富樓那意志堅決,必恭必敬地回答佛陀說:「佛陀!即使他們把我打死了,我也沒有絲毫遺憾。我身為您的弟子,能有機會將生命供養佛陀,為真理犧牲,我將衷心感謝輸盧那國的老百姓完成我弘道的心願。」

  佛陀十分贊賞富樓那為法忘軀的道心,以及忍辱負重的弘法決心,於是允許了他的傳道之旅。

  《佛遺教經》說:「忍之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為有力大人。」忍耐不是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忍耐是一種智能、力量、承擔,真正懂得忍辱的人,在大眾利益之前,任何犧牲都在所不惜。富樓那正是一個懂得忍辱真義的智者!

  二

  羅睺羅自從受佛陀嚴厲的教誡以後,又常常跟隨師父捨利弗在一起,接受他的開導,在修行上,進步很快。

  佛陀講經時,捨利弗總是帶著羅睺羅參加法會;捨利弗靜坐時,羅睺羅總是跟著坐在身旁;布教時,捨利弗也把他帶在身邊,讓他學習一些為法為人的經驗;每天托缽乞食,羅睺羅更是跟在捨利弗身後,在僧團中被譽為第二佛陀的捨利弗,實在是羅睺羅最好的恩師。

  有一次,羅睺羅跟捨利弗在王捨城乞食,路上遇到一個流氓惡漢,那個惡漢用沙投進捨利弗的缽裡,並且用棍棒打破羅睺羅的頭。羅睺羅頭上的鮮血,一滴一滴的流下來。惡漢見了不但不知錯,還罵道:「你們這些沙門,總是托缽為生,滿口慈悲忍辱,我打破你的頭,看你能把我怎樣?」

  十七八歲的羅睺羅,現出咬牙切齒的面容,但捨利弗安慰他道:「羅睺羅!如果你是佛陀的弟子,應有忍辱的精神,心中不懷瞋恨的毒,當以慈悲憐愍眾生。佛陀常教誡我們,有榮譽的時候,不能使心高舉;受侮辱的時候,不能使心生恨。所以,羅睺羅!壓制著憤恨的心,嚴守忍辱,世間上沒有比忍辱更有勇氣的人,天上人間,不管多大的力量,也不能勝過忍辱。」

  羅睺羅聽完師父捨利弗的開示,默默的走到水邊,水裡現出他的顏面,他用手掬水洗去血跡,然後用布巾把傷口扎起來,見到這情形的捨利弗,心中既安慰又難過。

  羅睺羅忍耐著,仍然走在捨利弗的身後,跟著托缽乞食,在回來的途中,羅睺羅對捨利弗說道:「我想到剛才的疼痛,此刻已不把他放在心上,不過,這世間有著太多的惡人,到處都遍滿了可厭的事物。我不對世間生氣,只想到世間上沒有辦法的人太多。佛陀開示我們對人、對世間要有大慈大悲,但世間上狂暴的人就欺侮我們;沙門比丘守忍積聚高德,而狂愚的人反而輕蔑我們,他們反而尊敬那些殘酷的人。佛陀真理慈悲的教示,他們倒反而以為是臭的死屍,天降甘露給豬,豬還是愛吃臭的東西,住在臭的地方。佛陀所宣講的真理,慈悲的言教,對那些凶惡以及沒有善根的人來說,也沒有什麼效果。」

  羅睺羅第一次把自己的修行,以及對世間的看法,向師父提出報告,捨利弗聽後很歡喜,把羅睺羅在路上說的話,回來告訴佛陀,佛陀也非常高興,稱贊羅睺羅今天很好,對惡人的態度,應該那樣;對世間的看法,就是如此。佛陀又再說道:「不知道忍的人,就不能得到佛法的受用,瞋世恨人,是背法遠僧,常墮於惡道之中輪回,能忍惡行才能平安,才能消除災難之禍。有智能的人,能見到深遠的因果,克服瞋心,多行忍辱,佛法的精神、佛法的真義,和世俗的看法不同。世間上認為珍貴的而佛法認為下賤,佛法認為好的、對的,而世人不肯實行。忠與佞不能兼容,邪的嫉妒正的存在,惡的不喜善的並行。貪欲的人不高興無欲之行,在這些情形之下,修道者唯有忍辱,忍是助道的增上緣,可使你早證聖果;忍像大海中的舟航,能夠度一切災難,忍是病者的良藥,可救人的生命之危。我能成就佛陀,獨步三界,受人天的敬仰,是因為我的心能夠安穩,知道忍辱德行的可貴。」

  因為羅睺羅被惡人無緣無故的把頭上打了出血,而他在血氣方剛的少年時代,就能像聖者一樣的忍辱,給師父很大的安慰,給佛陀很大的歡喜,並且能夠引起佛陀對忍的說法,捨利弗聽了非常感動,羅睺羅聽了含著眼淚,更感激佛陀。

  三

  有一次在般若會上,佛陀知道須菩提已經斷除人我的執著,但大慈大悲的佛陀,仍然苦口婆心引出自己修行的事跡,以增加須菩提行「無相布施」和「無我度生」的信心。佛陀象是回憶似的追述著往事道:

  須菩提!在我過去生中,有一次在深山裡修行,有過這麼一段經過:

  我盤腿靜坐在一棵大樹下,閉目思維著宇宙的奧秘,和人生的起源。四周和風習習,花卉吐露著幽香,忽然一陣銀鈴似的笑聲響起,我睜眼一看,原來是一群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姑娘。

  他們穿著宮妃的服飾,珠光寶氣,一看就覺得她們不是天上的仙女,也一定是人間的王妃。他們手拉著手,嬉笑著走到我的面前,向我問道:「修道者!在這樣深山叢林裡,你怎麼一個人坐在這裡修道呢?難道你不怕虎豹豺狼來傷害你嗎?」

  我向她們點點頭,端坐著身子回答說:「尊貴的女士們!在這座深山裡修行的確是我一人,修行並不一定要很多的伴侶。人有慈心,毒蛇猛獸不會來傷害。在城市裡,金錢美色、苛政權威就如同山間的虎豹豺狼。」

  嫔妃們頓時一改撒嬌的態度,很恭敬的向我請求說教。我在摘了一朵小紅花,又繼續說道:「女士們!人生本來應該追求快樂,但快樂也有真實的和虛假的,有長久的和短暫的。可是人被虛假和短暫的快樂所迷惑,像這朵小紅花開放得雖很美麗,但它並不能永遠吐露芬芳。青春和美麗、力壯和健康,都不足依賴。人生貴在學道,求得生命的升華,求得生命的擴展,那才是要緊的大事。」

  我正這麼說時,一個王者裝束的人手提寶劍從草叢中奔來,他走到我的身前,大聲的喝罵我:「你是什麼人?竟敢大膽調戲我的宮妃?」

  「大王,請問你叫什麼名字?不要這麼侮辱人。」我看他來勢凶猛,心平氣和地對他說。

  「你像在大夢中過日子。」他厲聲說:「威名遠震的我──歌利王你都不認識?難怪你膽敢誘惑我的宮妃。」

  「大王!請不要這麼說,修道的人行忍辱,不願回罵,但你如此造口業,將來一定不好。」

  「你行忍辱?我來支解你的身體,看你還說行忍辱嗎?」

  須菩提!就這樣,我的眼睛、耳朵、鼻子、兩手、兩足,都一一的被歌利王割下,為了度生,為了對眾生行慈,我一點瞋心都沒有。我從無我度生的精神中,慢慢累積我的福慧,莊嚴我的佛果。歌利王墮落了,我成就佛果了。須菩提!行凶的人不能勝人,唯有行忍辱的人才是最後的勝利者。

  須菩提聽完佛陀往昔因中修行的一段事跡,非常感動,他體會到最高的無我真理,他獲證到甚深的空慧。

  不能忍辱的人,修行就不能成功。

  佛教忍辱法門

  忍辱法門,與其他任何修持法門一樣,僅僅在思想上有所認識或在理論上弄懂是遠遠不夠的。如果我們要想真正從忍辱中得利益,非得親自去實踐不可。然而,我們眾生無始以來的惡習太重了,貪、瞋、癡三毒如影隨形,無時無刻不在左右著我們的思想和行動。古人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誠哉斯言。如果我們在修習忍辱波羅蜜時沒有一定的方便善巧,在實踐的過程中要麼走錯道路,要麼懈怠,得少為足。為了使我們在修習過程中少走彎路或不致誤入歧途,諸大乘經典中對忍辱的修證方法頗有介紹。現略述於後:

  (1)認識瞋恚的過失

  忍辱在六度中的對治業是瞋恚,所以欲行忍辱,得先了解瞋恚的過失,心生厭離。

  瞋,梵語pratigha或dvesa,三毒之一,亦是我們修學佛法的最大障礙之一。《大智度論》卷十四雲:

  諸煩惱中,瞋為最重,不善報中,瞋報最大,余結無此重罪。

  又雲:

  復次,當觀瞋恚,其咎最深,三毒之中,無重此者;九十八使中,此為最堅;諸心病中,第一難治。瞋恚之人,不知善,不知非善,不觀罪福,不知利害,不自憶念當墮惡道,善言忘失,不惜名稱,不知他惱,亦不自計身心疲惱;瞋覆慧眼,專行惱他。

  《本生論》雲:

  忿火能壞妙容色,雖布莊嚴亦無美,

  縱臥安樂諸臥具,忿箭刺心而受苦。

  忘失成辦自利益,由忿燒惱趣惡途,

  失壞名稱及利益,猶如黑月失吉祥。

  雖諸親友極愛樂,忿墮非理險惡處,

  心於利害失觀慧,多作乖違心愚迷。

  由忿慣習諸惡業,百年受苦於惡趣,

  如極損他來復仇,怨敵何有過於此。

  《入行論》亦雲:

  千劫所施集,供養善逝等,

  此一切善行,一恚能摧壞。

  由於瞋恚有上述種種過失,從現前的方面來說,可使我們意識失調、行動失控、是非不分、善惡不辨,並在此基礎上犯下種種惡業,造成種種惡果,如朋友離散、夫妻反目、兄弟不睦、父子失恩、後世受苦等,所以我們每一個人在碰到不順心的事時,都要修忍辱行。古人雲:“忍得一時氣,免了百日憂”,是很有道理的。

  (2)認識稱譽的過失

  對於一個世俗的人來說,很少有不喜歡美譽和受人誇獎與吹捧的,但是對一個佛教徒來說,名聞利養就象海市蜃樓和沙屋一樣,既無現法利益,也無後世功德,只會使我們在生死輪回中越陷越深。《大智度論》卷十四雲:

  利養瘡深,譬如斷皮至肉,斷肉至骨,斷骨至髓。人著利養,則破持戒皮,斷禅定肉,破智慧骨,失微妙善心髓。所以對於一個學佛的人來說,在名聞利養面前,要保持冷靜的頭腦。

  (3)認識忍辱的功德

  俗話說:“百忍成金”。忍辱的好處,是數不勝數的,《瑜伽師地論》卷四十二雲:

  諸菩薩先於其忍見諸勝利:謂能堪忍補特伽羅,於當來世無多怨敵,無多乖離,有多喜樂,臨終無悔,於身壞後,當生善趣、天世界中。見勝利已,自能堪忍,勸他行忍,贊忍功德,見能行忍補特伽羅慰意慶喜……如是菩薩修行忍苦,能自身於現法中得安樂住,不為一切惡不善法之所陵雜,能引後世安樂因緣,亦能令他修行種種現法、後法安樂正行。

  在六波羅蜜中,忍辱波羅蜜能生余五波羅蜜。《大品般若經》六度相攝品第六十八雲: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雲何菩薩摩诃薩住羼提波羅蜜取檀波羅蜜?”佛言:“菩薩從初發心乃至道場,於其中間,若一切眾生來瞋恚罵詈,若節節肢解,菩薩住於忍辱而作是念:我應布施一切眾生,不應不與,是眾生須食與食,須飲與飲,乃至資生所須,盡皆與之。

  持是功德與一切眾生共之,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菩薩回向時不生二心:誰回向者?回向何處?是為菩薩住羼提波羅蜜取檀波羅蜜。”……“菩薩住羼提波羅蜜,觀諸法若離相,若寂滅相,若無盡相;不以寂滅相作證,乃至坐道場得一切種智,從道場起便轉法-輪。是為菩薩住羼提波羅蜜取般若波羅蜜,不取不捨故。”

  忍辱的功德與利益,不僅在佛經中廣為論及,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也隨處可見。古今中外,凡是有所成就的人,都是經過艱苦磨練的。古人雲:“不吃苦中苦,難為人上人”,是對忍辱利益的通俗總結。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說:“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膑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既然古之聖賢為了成就一點功名都要忍一時之困,作為要了生死、出世間的佛弟子們則更要修忍辱行了。

  (4)勤修慈悲觀

  慈悲觀是對治瞋恚最有效的辦法,凡是瞋心重的人,都應該修慈悲觀,這是大小乘經典共同承認的道理。我們修習忍辱法門的時候,雖然方法多種多樣,但以慈悲觀最為對機。所以我建議人們在修忍辱法門時,應以慈悲觀為主。至於慈悲觀的具體修法,很多經典裡都有論述,以覺音尊者《清淨道論》第九卷說梵住品中講得最詳細。有興趣者可以自己參照書本去練習。

  忍辱的真谛

  忍辱是定的前方便,“能忍最勝寂滅法”,忍清淨寂滅,把心安住在清淨寂滅就成功了。學佛要受得了寂寞,心忍得下來是初步功夫。修定下手之處即是忍,忍之相是平等。成佛的道路魔障多,魔障現前不能說好與不好,如被魔障降伏即當失敗,如能降魔障即是好境界。遭魔是必然現象,功夫愈高,魔障的力量愈大;《楞嚴經》五十一種陰魔,唯一的克伏辦法就是平等心,保持自己的清淨心。

  嗔是一切逆境上發生的憎恚心,為惡業的根本,也是一切惡行所由生。嗔是障定的,定好不容易修成,嗔心一起,一切都完了。忍耐是對治嗔恚的,什麼境界現前均不能起嗔恚心。

  嗔恨為修行人之大忌,無論在何時、遇何境、修何法,皆斷斷不可生嗔。忍辱極易生嗔,嗔心一生,忍辱的修行即被破壞。例如有人罵我,我忍耐住一時不還嘴,可心中氣得不得了,這種強壓制的辦法並不是忍辱的真實義。佛在金剛經中所說,由被歌利王割截身體一段經文時,有“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嗔恨。”嗔恨正與菩提相反。菩提,覺也、平等也、慈悲也。而嗔恨之生,由於事之不如己意,便有我相,尚何平等之有?世事莫非夢幻,如意不如意何必認真!違反慈悲,更不待言。

  一切境界均系心識變現出來的,只要離開分別執著就會得到清涼自在,自在就成為分證佛。對無緣無故來侮辱我們的人,絕不可存報復之心,應存報恩之想;聽到毀謗諷刺,惡言相向,這都是來成就我們的大菩薩。金剛經說一切法行成於忍,無忍辱則布施持戒均不能成就。若作什麼事而遭受人家的破壞,其是來消我們業障的,應如飲甘露;業障消除之後,到了晚年可以有順利的處境。如今既然明白這種道理,即應掬誠接受。上等智別真妄,中等智明是非,下等智知利害,現在連知利害的人都沒有。等到自己真正清涼自在,諸佛菩薩自然加被。觀行固然重要,而觀更重要。行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無觀慧,其它都是盲修瞎練,人天福報。十法界依正莊嚴均是自己心想所生,若使離心,則無一法一相而能自見有所差別。他人如對我有分別,沒有影響,你如果覺得他對你還有分別,即是五十步笑百步,同他差不了多少;外界對於你起分別是以做功德消你的業障。菩薩是在境界上學,而不是在經本上學。

  冤家惡人加害於我,不能起怨恨之心。我現在學菩薩,還能有報復心嗎?

  忍辱的功德與不忍的害處,凡是學佛的人多多少少都知道;而境界現前,自己作不了主,就把其忘記了,仍舊是肝火上升,一點不讓人,這實在是對於忍辱的真實利益還未參透。要知道,辛辛苦苦好不容易修持所集的功德,一把火把它燒光,豈不太可惜了嗎?一個人受污辱最易生嗔恨心,辱都能忍,還有什麼不能忍?嗔恨是修行人的大忌諱,有了它這一生就不能成就,因為嗔恨心與菩提心不相應。菩提含有覺、平等、慈悲義。嗔恨之生,由於事之不由己意,便是著我相,尚何平等之有?世事莫非夢幻,如意不如意,何必認真;此而不知,尚何覺悟之有?其違反慈悲,更不待言。普賢菩薩說:菩薩過失莫甚於嗔心,以前所積功德雖多如森林,嗔火若生,一齊燒盡。我們平日積功累德,好不容易,稍遇不順心的事,一發脾氣,把以前的功德統統燒盡,然後再從頭來,豈不可惜!豈不可怕!

  忍辱的五個層次

  從淺到深分為:生忍、力忍、緣忍、觀忍、慈忍五種。

  什麼是生忍:惡緣逆境出現時,人們沒有辦法逃避,沒有一點招架之功,百般無奈只好把它忍耐下去,然而這種忍耐是在外力的壓迫下作出的選擇,心如刀絞,非常痛苦。我們看“忍”字心上一把刀,因此叫生忍。

  什麼是力忍:惡緣逆境出現時,不跟它正面發生沖突,而是借助各種方便法門,用最大的力量,退一步,讓三分,把它壓一下;例如:逆境加身時,可一心稱念佛號,借佛號的力量把嗔恚心壓下去。但是修行不到一定層次,不能放松警惕,防止嗔心東山再起,因此稱作力忍。

  什麼是緣忍:惡緣逆境加身之時,我們應用智慧來觀照,即運用十二因緣觀照,我為什麼無故挨打受罵,其中必定有種種原因,必是前生惡緣成熟,如果作受報想,作還債想,這樣就是再大的逆境也不生嗔恨心,而心甘情願去面對,因此叫緣忍。

  什麼是觀忍:惡緣逆境加身之時,行者以空觀智慧來觀察四大體空,了知身心無我可得,既然連我也沒有,哪裡還有什麼我被打挨罵的逆境呢?亦即能空的我相與所空的逆境二者完全是空的,如此觀照,嗔恨心自然不會發生了,因此稱觀忍。

  什麼是慈忍:惡緣逆境加身之時,菩薩行者不但不生嗔恚心,反而生大慈悲心,對加害者哀憐愍念,認為這人愚癡可憐,將來必受果報。我應該用佛法方便教化他,讓他覺醒,改過自新,重新做人,因此叫慈忍。

  菩薩行者修行一定要經過三關:

  第一關是難行能行。別人克服不了的困難,我要克服。

  第二關是難捨能捨:生命、財產、眷屬、地位、名譽是一般人所追逐的和不願意放棄的,然而能完全捨掉。

  第三關是難忍能忍:別人無法忍受的惡緣逆境,完全能忍受。

  修忍辱波羅蜜的十三種利益

  復有十三種觀修行[羼提波羅蜜]得大利益。菩薩應行[忍波羅蜜]。

  何等十三。

  一者忍行。堪忍諸惱能證一切諸法空故。菩薩應行忍波羅蜜。

  二者忍行。不見有我為他害故。菩薩應行忍波羅蜜。

  三者忍行。不見眾生有怨親故。菩薩應行忍波羅蜜。

  四者忍行。不見自他身可損故。菩薩應行忍波羅蜜。

  五者忍行。聞毀贊歎心常不動故。菩薩應行忍波羅蜜。

  六者忍行。能斷煩惱諸結使故。菩薩應行忍波羅蜜。

  七者忍行。能斷瞋恨諸結使故。菩薩應行忍波羅蜜。

  八者忍行。能成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故。菩薩應行忍波羅蜜。

  九者忍行。能離惡道生梵天故。菩薩應行忍波羅蜜。

  十者忍行。能過一切損害境界故。菩薩應行忍波羅蜜。

  十一者忍行。能得盡智無生智故。菩薩應行忍波羅蜜。

  十二者忍行。能降一切惡魔諸境界故。菩薩應行忍波羅蜜。

  十三者忍行。能見如來無量功德莊嚴身故。菩薩應行忍波羅蜜。

  善男子。是名菩薩十三種觀修[羼提波羅蜜]得大利益。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世尊。即以偈頌贊歎[忍辱波羅蜜]。重說偈言。

  若欲為眾生  作諸歸依處

  令生無畏心  忍辱最第一

  能行忍辱者  見者皆歡喜

  怨家捨毒心  皆生親友想

  一切諸如來  成就平等心

  眾生所歸依  皆由行忍故

  是故諸佛子  欲求無上道

  為物作依止  當堅固忍辱

  菩薩若欲住  一切佛菩提

  當觀諸法空  眾生不可得

  如是行忍行  能具佛功德

  是故諸菩薩  常應修忍辱

  菩薩若修忍  當遠離二邊

  不見自他身  能有損益者

  如來大慈悲  贊歎如是觀

  是故諸菩薩  常應修忍辱

  若欲得盡智  滅諸使煩惱

  不怯弱修忍  常無分別心

  如是觀諸法  成忍波羅蜜

  是故諸菩薩  常應修忍辱

  菩薩欲莊嚴  如來相好身

  復生梵世界  出離諸魔道

  樂行忍辱行  一切皆成就

  是故諸菩薩  應堅固忍辱

  忍辱力最上  諸行無過者

  一切諸功德  住在忍行中

  四魔力難敵  忍力能除滅

  是故諸菩薩  常應修忍辱

  宣化上人:學佛的初步,一定要修忍辱!

  就算他人真地要把你殺了,也不應該生出瞋恨心。◎一九八○年十二月一日開示

  你們要知道,你們這個師父很辣,不是甜的,有時辣到我的弟子眼淚、鼻涕一股腦兒都跑出來了。告訴你,我怎樣學得這麼辣?

  我十六歲便開始為人講《金剛經》,經上講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去四肢,而心不生瞋恨。從那時候我便發願效法,一心去修這個忍辱法門。我知道自己生來性情那麼辣,這麼剛強,最宜修忍辱法門。一旦下了決心,考驗就從四面八方蜂湧而來。本來不罵我的人也罵我,本來不打我的人都打我;本來對我最好的朋友,結果專門來攻擊我。於是我自己就想:“我為別人講《金剛經》,說忍辱仙人被割截身體而不生瞋恨。現在這些人只是罵罵我、攻擊我,還不致割斷我的四肢,我若不能忍辱,還講個什麼《金剛經》?”

  於是就下定決心要忍辱,無論誰對我不客氣,甚至要害我,也都忍受了,結果終於能夠不為境界所動。其實,這些人並不是要來害我,而是反面來教化我,看看我是否能接受這種考驗。誰罵我,我便向他叩頭;誰打我嘛!我就睡著了給他看看!在家的時候便時常受這種打擊;出家之後,善知識更是往來不絕,左右前後的出家人,沒有一個瞧得起我,都視我為眼中釘,都給我氣受。有個出家人看我上一支香,便破口大罵:“你出什麼家?連一支香也不會上,真笨!還說出家!”

  這時我心裡想:“嗯,考驗又來了。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去肢體,也不生瞋恨,現在我尚不致如此。好吧,向他叩個頭!”於是就向這個人叩頭,謝謝他幫助我。那時候,無論出家、在家的善知識,都不斷地來幫助我,但我對他們不曾生出絲毫瞋恨心。每次都是回光返照:“一定是我在往昔沒有幫助他們,現在他們反來幫助我,應該感謝他們才對。”

  諸位現在明白了嗎?你們的師父就是這樣的一個師父,是專門修忍辱行,專門受人家氣的師父,專門忍人不能忍,讓人不能讓。這樣的人,有什麼出息呢?可是你們很不幸,遇上這樣一個沒有出息、這麼愚癡的師父,還要跟我來學習。既然要跟我學,我就不能不把我過去的經歷和盤托出,我是從修忍辱行這條路走過來的。諸位學佛,不要聽了很多佛法而不能行,要躬行實踐,依照佛所教的去身體力行。耶稣提倡“愛敵”,越對他不好的人,越要去愛他。佛教是提倡“怨親平等”,對誰也是一視同仁,不分親疏厚薄。學佛的人若不能躬行實踐,那麼學到什麼時候也只是皮毛,不能得到真正的大利益!

  切記!切記!學佛的初步,一定要修忍辱!就算他人真地要把你殺了,也不應該生出瞋恨心。我們甚至要比忍辱仙人所修的行門,更進一步。但也不是說:“忍辱仙人被人割斷四肢而不生瞋恨,現在你可以割去我的身體,我也不生瞋恨!”這是跟人學的,不是出於自己,又落到第二義了。要真正依教修行,不要說單割斷四肢,甚至粉身碎骨,我也不生瞋恨!所以往往有人毀謗我,或者對我不客氣,我也不生瞋恨心。

  修習忍辱二十二條

  1.如果瞋心是凡夫的天性,則沒有什麼好瞋的,因為他的性格就是這樣子,所以一個人對你瞋心的話,你為什麼也生瞋?沒有必要,因為他的性格就是這樣。

  2.平常這個人本質是善良的,遇緣對你瞋心,也不用對他瞋,他平常是善良的,只是因為遇緣讓他心情想不開,情緒不穩定等等因素,讓他生氣了,你不必為他的生氣而生氣,因為他的本質是善良的。

  3.棍子打我,直接讓我痛苦的是棍子,應該瞋棍子;可是棍子是由人拿的,應該瞋人;可是人是因煩惱所使的,所以應該怪煩惱不應該怪人。從受苦的因,一層一層推出煩惱。一個人罵你的時候,你不要瞋音聲,因為你聽那聲音不舒服,所以你討厭那音聲,往前推是人罵的,人是煩惱令他罵的;話說回來,是煩惱的問題。

  4.別人瞋心損害我,是我以前已經造的業報,從大處整個國際社會,小處到個人的業報,根源主要是往昔業因所致,所以別人罵你的時候,你要有業報觀、消業想。

  5.別人用刀子跟棍子傷害你的時候,你會痛苦,然而這痛苦只是刀子與棍子帶給你的嗎?因為你的身體很容易落入痛苦的苦性中,你的身體本身就是苦性,如果你今天身體是鐵的話,棍子打了怎 麼會痛呢?不會痛你就不會瞋心。事實上,會痛不是棍子與刀子的問題,而是因為身體是苦性的,所以你才會這麼痛苦,苦因其中一分是你的身體,不只是外在因緣而已,因此不應該瞋因緣。

  6.瞋心時似乎有一個瞋心的對象如箭靶一樣,當我們生氣時,好像對象很真實。他罵我、我罵他,彼此互罵,好像很真實,事實上自他都緣起,你要瞋那一個?是瞋自己或是瞋別人呢?想回來都是緣起,這道理你要多想,否則境界來時你一定想不到。

  7.別人的心思模式不調伏才會心生痛苦,如果你觀念正確,痛苦不會來的,是由錯誤的煩惱觀念產生的。因此你自願取受煩惱是錯誤,要瞋,瞋煩惱,不要瞋怨敵,因為這是源於你錯誤的心思模式與觀念。

  8.對方由於我過去曾造過業,對方才瞋心我;如果對方瞋心我,將來還是有業報的,所以事實上是我害他,不是對方害我,讓他未來感得更多痛苦的因緣是我提供的。應想當對方瞋心我的時候,是我害他,不是他害我。

  9.緣敵人可以修悲心與忍辱,所以敵人是我造善的因緣,我卻變成敵人造惡業的因緣,因此我是他生瞋心的境,讓他痛苦,恩澤很小,為什麼要瞋他?敵對我恩重,我對敵恩小,是我傷害他的,那怎 麼可以再對敵人瞋心?

  10.對方對我瞋心,我不能忍受,那麼我對他們瞋心,他們怎麼可以忍受,這是同理心,所以為什麼要瞋?

  11.為親友努力是今生利益而已,為親友被傷害而瞋心的話,下世墮三惡道,所以沒有意義,誰都不會懷念的,業是各報各的,要付出,但不要愚癡付出。飯沒有讓我們會飽的意思,但吃飯會飽;意思是怨敵沒有讓你修忍辱的意思,但是你緣敵人還是可以修忍辱的,這功過要想一想。

  12.對方是愚癡所自在,因瞋心而作瞋行,若我還瞋這個人的話,我即是愚癡。你罵對方,而他生氣是愚癡,你自己也生氣,那不是你也更愚癡嗎?你讓別人生氣已經對不起了,你對別人的生氣又生氣就更對不起了,不管對方是不是無厘頭生氣,如果觀眾生過失的話,佛陀也不會成佛的。不管對方怎 麼樣,我都要修我自己,佛陀是大悲不捨才管我們,否則如我們這種模樣,佛陀早就跑了,因為眾生不聽話。我們有時很狡猾,看對方的時候,認為對方作的不可以,如果自己碰到同樣的事情時,很會原諒自己。所以對方因愚癡所自在,我們又瞋別人不是也愚癡嗎?

  13.我們被別人罵,是重罪輕受,捨百得千,我現在是人道,被對方罵還有佛法可以轉念,將往昔感得地獄、畜生道的惡道果報提前在人道受報;如果我是一隻狗的話,都沒有一點佛法的想法時,我被瞋心時,我會很痛苦。不要講畜生道,有些老人家一生風光,到臨終的時候,病苦折磨又很貪著又沒有佛法,他有多痛苦你知道嗎?很清楚的看到,有佛法的人比較可以面對逆境,沒有佛法的人就不是這樣一回事了,各位要趕快准備,不然到時候就不是這樣了。

  14.你被對方瞋心是因為你有貪心,貪是底子,瞋是表面,貪是根本因,瞋是直接因。對方會瞋心你,因為它有貪著;他不得所貪,所以才瞋心的,每個人亦復如是。

  15.心不快樂才會瞋心,心量太小太狹隘才會瞋心,所以是你的過失,不是別人的過失。一個人容易瞋心,表示心量很小,被別人瞋心的時候就生氣,不是心量很小嗎?說多有修行,沒有人會相信的。

  16.瞋心的過患就是讓以前的善行減小,後來投生三惡道,所以要想一想。多修忍辱,否則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劃不來的。

  17.當敵人受到別人贊歎時,不必要嫉妒與心不快樂;或許敵人被贊歎的時候,你還要加入贊歎敵人的行列,這樣就容易修四攝善法,易成度他的方便,問題是我們有這樣的心量嗎?當下你講得出來嗎?而且各造各的業,你無心而說 贊歎語,有無心的果報,對方因你的贊歎而心放下,是對方造放下的果報,不問效果如何,自己有沒有修是重點。不要從暫時的利害關系看問題,要從根本看問題--他是眾生也想離苦得樂,也需別人的 贊歎與鼓勵,只要是眾生,他作對了,我們就要贊歎與鼓勵。如果從利害關系看問題的話,會沒完沒了的,贊歎其實並不會那 麼困難。對敵人不能生起贊歎是因為你心不平衡,還有嫉妒、我愛執等煩惱心,這就是你講不出口的原因,應慢慢從意樂作起,後才行之於身口。有時對同性者,還可以給他拍拍肩贊歎他。

  18.即使三寶被毀謗,你也不要瞋心,別人沒有能力毀謗三寶的,三寶不會被毀謗的,所以破壞佛教的人,都不必對他瞋心,你又何必瞋心,因為只有可悲眾生,沒有可惡眾生。所以對方不對,是可以不用認同,但是生瞋心只是自己損害,對他人也沒有什 麼傷害的,三寶也不會因為別人的毀害,而沒有三寶,何必瞋心。所以,現在中國在發展當中,我們應特別隨喜,十三億人口是有情,他們是眾生也要發展,我們不能基於短暫的民族或國家利益就放棄修行,修行是長遠的事情,國家是一世而已,也許以後變漢人,漢人也許也會變藏人,你要為那一方講話?所以不要為一些因緣起瞋心,不需要的。

  19.天天一大早就修四無量心,修慈悲喜捨,願眾生一切罪苦都成熟於我身等等,敵人也在眾生裡面,如果瞋他、不喜歡他,你不是欺騙嗎?這是很羞愧的事,要忏悔。

  20.讓眾生得樂而求成佛,他已經得樂,你為什麼又不歡喜而瞋心呢?以敵人而言,你不是發願度他想成佛嗎?敵人自己很努力的得到快樂,你為什麼不快樂?

  21.信誓旦旦要成辦利他,他自己成辦利他應該隨喜,為什麼還要瞋心?

  22.如果敵人得到不好,你歡喜;得到好,你不歡喜,其實你有損害到敵人嗎?是自己愚癡,他不好你歡喜,他好你不歡喜,那都是在滿足你的煩惱而已,因為只有煩惱會滿意,這樣才可以繼續輪回。

 

上一篇:洛桑陀美金剛上師:和諧中的快樂之把握當下
下一篇:宏滿法師:如何做一個感恩的人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