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告訴你幾個修行秘訣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1、人不能太聰明了

  人不能太聰明!尤其是在佛教這裡,人的聰明都是為自己聰明。但其實看起來聰明,卻缺乏智慧。有些東西,看起來是爭搶到了,但其實呢?真的嗎?

  當一個人福德具足時,上天都會給他財富、給他福報。看以前很多寺院的故事,講到主持位置的問題,當上主持,叫做:龍天推出,就是天龍八部在護持的,你相信嗎?

  人不能太聰明,一聰明,上天就發笑。人的聰明,都是為自己聰明的。人為自己的,其實損掉的更多。看過許多出家人,有些人憨厚老實的,福報就特別大,這似乎也是宇宙的規律了。

  佛教裡講:無爭。有的人一聽說無爭,覺得好像很吃虧,其實不吃虧。有福報,不用爭,自然就有;沒有福報,爭到了,也沒有用,無福消受啊!

  2、習氣重,就會看到別人的缺點

  如果你一看到別人,就看到缺點,那自己要小心了。在菩薩的眼裡,看每個人都是菩薩;凡夫世界裡,每個人都是業障凡夫。如果常看到別人的缺點,其實是自己有這個缺點,或者說內心的陰暗點。

  佛法講“唯心”,這個“唯心”很好,每個人都通過自己的一種方式,來解讀 這個世界、解讀一切現象。比方說,小氣的人,看到的人都是小氣。其實不是別人小氣,而是他帶著這個習氣、帶著這個有色眼睛來看人。

  與佛陀的正遍知相比,凡夫都是帶著有色眼鏡,來看待事物。不要覺得這個世界陰暗,陰暗只是自己內心陰暗的緣故。自己內心陰暗,就把這個世界看陰暗了。

  在解脫者的境界裡,山河大地即“如來”,郁郁黃花無非“般若”,也就是說一切都是圓滿的、具足的。那我們沒有解脫,所以我們看到很多缺欠。不是世界缺欠,而是我們自己有缺欠。

  有一次,智慧第一的捨利弗問佛,說:佛陀,其他的佛土都是莊嚴無比,為何娑婆世界,卻是如此的充滿缺欠?

  佛說:捨利弗,真的是如此嗎?說完,佛用拇指點了大地,這時,捨利弗看到了娑婆世界,和他方國土一樣莊嚴。

  捨利弗不解。佛說:捨利弗,娑婆眾生所以看到不圓滿,是因為業力的緣故,看不到圓滿。

  我們看待這個世界,總抱著缺欠,總覺得缺少些什麼,總覺得有陰暗的存在;或者看到別人,總覺得別人:不怎麼樣。

  其實,別人不“怎麼樣”,而是我們自己“怎麼樣”。我們自己因業力重的緣故,看不到別人的圓滿,自然也看不到自己的圓滿。

  那如何能看到別人的光明呢?首先自己內心要光明起來。如何光明呢?要靠佛菩薩加持,念佛念到清淨了,自然光明,這時山河大地都是如來法身。沒有佛菩薩加持,很難。

  有些老人家念佛,念到心清淨了、業障清淨了,見到人就樂呵呵的,真正的快樂無憂,這就是佛力加持。如果業障重了,單靠看幾本佛經,就想要清淨,很難!

  3、業障重,是用來罵自己的

  修行的第一關:少麻煩別人,少障礙別人。學佛要讓眾生歡喜,如果我們吃素,我們自己堅持就好了,也可以跟他講素食的利益來引導,而不能標榜說:我是吃素的,我比你有修行、有慈悲心。

  慈悲心,不是用吃素來衡量的?有的人學佛後,常用吃素或者自己持戒,來衡量別人。告訴各位,這些話是來衡量自己的,不是來衡量別人的。

  學佛念經,我們知道念經的利益就好,也可以勸導別人,不能說別人現在吃肉,就說別人業障,只是別人的因緣,沒有成熟而已。

  你看以前殺人如麻的將軍,放下屠刀落發為僧,而後就廣度眾生。不能以這個來衡量,這個標准是用來衡量自己的。如果學佛了,最好能吃素、發慈悲心;可以勸別人吃素,但不能用吃素,來衡量別人。

  如果你持戒好,不能看不起持戒不好的人。不要把持戒好,當成自己有修行的標准。在佛看來,每個人都是佛。學佛後,不要用戒律來衡量別人,要來衡量自己。用戒律來衡量別人,那不是修行,越衡量越污染自己的心。

  佛弟子,應該要學會,看到別人的好,哪怕惡人,都要能從中看出惡中的善,這才是修行人要做的。

  4、修道,就是反過來的

  看了祖師大德傳記,發現他們成為祖師,只有一個原因,就是反過來做事。比如在利益眾生上,凡夫認為先自己安頓好,然後才去利益眾生;而祖師大德剛好相反,先把自己豁出去了,把命交給了眾生。跟一般人剛好相反,而祖師大德成功了,普通人就失敗了。

  很多人不明白,認為應該先安頓好自己,才有能力照顧別人啊,這其實是凡夫的思維。比如現在許多大德,虛雲禅師、本煥長老,這些大德他們利益眾生時,都把自己捨棄了。

  虛雲禅師為了佛教,一生受盡磨難;本煥長老也是如此,刺血寫經等。他們做事情時,腦袋中只有佛教,只有眾生,連生死都不顧了,更何況家庭!這就是聖人境界。他們捨棄了自我,沒有為自己想、為自己的局部利益考慮,他們成就了。凡夫畏畏縮縮,瞻前顧後,先鞏固好自己利益,再考慮眾生,所以很難成就。

  祖師大德都教授,修道先要看破生死。就是生死都不怕,都可以豁出去,還有什麼害怕的。比如說病人,想要病好,就要先不怕死。不怕死,然後去奉獻自己,這些人身體就健康。一怕死,這時心氣就不足,病人都被嚇死的為多。

  生死看破了,其他的諸如個人得失、面子問題,就容易放下了。放下了,就可以進入修道境界,就有大勇氣來利益眾生。

  很多事情看起來,好像我們在幫助別人,其實是幫助自己。看過一則故事,說一個董事長回憶他小時候,一個乞丐到他家,他媽媽叫他給乞丐端凳子,還給他倒茶。他內心很不情願,說,一個乞丐干嘛要給他凳子啊。他媽媽就說了一句,影響他一輩子的話,他媽媽說:孩子啊,這不是給別人端凳子,是給你自己端凳子。

  你想想看,很多時候,我們看起來是幫助別人,其實是幫助自己。佛在《華嚴經》中說:一切眾生是根葉,諸佛菩薩為華果。

  你想,如果沒有貧窮的人,我們如何種布施的因;沒有病苦的人,我們如何捨藥。看起來,是我們幫助他們,其實是他們在成就我們,成就我們的福田。

  “道”就是反過來的,反過來就成功了;順著走,就是凡夫路。當一個人,不為自己想,一心為別人想時,看起來利益了別人,其實最終自己獲得了福慧,利益了自己。

  好比一個人,一心為別人想,別人就會為他想,這是宇宙的規律。他成就別人,別人更多來成就他。一個人先考慮自己利益,再考慮別人利益,看起來利益了自己,表面上自己並沒有得到利益,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南無阿彌陀佛!

 

上一篇:為什麼誦經、禮佛可以改變人的命運?
下一篇:唐朝有一男子拾金不昧後命運發生劇變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