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居士文章
:轉載
明如居士:太上感應篇淺釋之善惡業輕重之辨別(一)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學習《太上感應篇》的主要好處,是能讓我們清楚地對日常生活中的種種善惡加以辨別。這些善惡雖然表現形式多樣,但歸納起來不外乎十善與十惡。 實際上,我們不僅要能夠對“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加以辨別,還要能夠對善惡業的輕重加以辨別。因為重的善惡業,善惡之報大,輕的善惡業,善惡之果報相對較小,若能夠辨別善惡業的輕重,就能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智慧地取捨善惡,讓已經生起的善更加增上廣大,讓沒有生起的善生起,讓已經生起的惡滅除,讓未生的惡不生。 一般來說,判斷一個善惡業的輕重,要從三個方面去觀察:一是造作善惡業者的內心狀況,二是所造善惡業的對境狀況,三是造作善惡業時所用的手段或方法。 一、造作善惡業者的內心狀況 造作善惡業者的內心狀況,又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去觀察:一是,造作善惡業時,造作者內心善惡意樂的差異和猛烈程度;二是,造作善惡業者平時或過後有沒有與這個善惡業相一致或相違背的身口意;三是,造作善惡業者對因果律的信心。 1、造作某個善惡業時,善惡意樂的差異和猛烈程度 首先,觀察造作善業時,意樂的差異和猛烈程度。造作善業時,意樂的殊勝性是有差別的。例如,同樣做放生的善事,有人是為了自己今世獲得安樂,有人是為了自己來世獲得人道或天道的安樂,有人是為了自己能夠獲得出離三界輪回的安樂,有人是為了一切眾生獲得出離三界輪回的安樂,這四種意樂的殊勝性越來越增上,因而善報會越來越大。需要注意的是,在“我所執”的攝持下,把家人或親朋好友看成自己的一部分,為了他們今世的安樂而行持諸如放生這樣的善業,也屬於為了自己今世獲得安樂而行持善業。 此外,造作同樣一個善業時,雖然意樂的殊勝性可能一樣,但意樂的猛烈程度可能會有差別,因而會造成善業輕重的差別。例如,同樣為了家人去除疾病而放生,但有人發心比較弱,而有人則發心比較強烈,發心強烈者所造的善業要比發心微弱者所造的善業,力量要大得多。 其次,觀察造作惡業時,意樂的差異與猛烈程度。造作惡業時,有人是為了損害某個人一時的安樂,有人是為了損害一群人一時的安樂,有人則是為了損害一個人今生與來世的安樂,有人則是為了損害一群人生生世世的安樂,隨著損害有情數量的增加與時間的加長,其惡業就越來越沉重。例如,有人毆打張三時,心裡想“我要懲罰一下張三”、“這只是懲罰張三一家人的開始”、“我要讓張三一輩子痛苦”、“我要讓張三一家人一輩子痛苦”,這四種想法,惡業的程度是越來越嚴重的。 此外,在損害有情的數量與時間同等的條件下,損害意樂的強烈程度不同,惡業的程度也是不同的。損害的意願越強烈,則惡業越沉重。 2、平時或過後有沒有與這個善惡業相一致或相違背的身口意 造作善業者,平時或過後心中有沒有與善相應的身口意,也是決定善業大小的重要因素。例如,同樣是放生,平時吃素者的功德就比吃葷者的功德大,平時受持不殺生戒律者所得到的功德就比沒有受持不殺生戒律者的功德大,證悟空性者的功德比沒有證悟空性者的功德大,人品賢善者的功德比人品惡劣者的功德大。造作某個善業時,若平時相續中一貫都是惡法,沒有絲毫與這個善相應的善法,則此善業的力量就很微弱。 造作善業過後,有人會生起自己隨喜自己的心,有人沒有生起自己隨喜自己的心,有人則生起了後悔心。顯然,有隨喜心與沒有隨喜心者相比,有隨喜心者的功德大;沒有隨喜心與生起後悔心相比,沒有隨喜心者的功德大。 造作惡業者,平時若一貫受持與這個惡業相違背的善法,則這個惡業就小;若沒有一貫受持與這個惡業相違的善法,則這個惡業相對來說就大一點;若一貫受持與這個惡業相應的惡法,則這個惡業就更大了。 造作惡業之後,若自己隨喜自己、不隨喜自己、後悔,這三種情況下的惡業就越來越輕。 3、造作善惡業者對因果律的信心 造作善業時,對因果律有信心者比沒有信心者的功德大,沒有信心者比有邪見者的功德大。例如,同樣是行持放生,有人深信因果不虛,自己今天的放生行為一定會在將來某個時候獲得善報;有人對此則將信將疑;有人干脆不信因果,認為放生根本不能獲得善報,自己今天放生,只是為了好玩或隨順他人。這三種情況的放生,善業的力量就越來越微弱。 造作惡業時,對因果有邪見者,對因果將信將疑者,對因果深信者,這三種情況的惡業越來越輕。例如,殺魚時,若認為魚就是人口中的一道菜,殺害魚根本沒有什麼惡業,在這種邪見的攝持下,殺魚的惡業就比較沉重;若對殺魚有惡業這件事將信將疑,內心就會對殺魚的行為時而後悔、時而無所謂,這樣惡業就相對輕一點;若深信殺魚有惡業,自己非常不情願,而是被逼迫為之,過後心內非常後悔與慚愧,這種情況下的殺業就又輕了不少。 4、啟發 從上面所說的內心狀況決定善惡業輕重的三個方面可以知道,要想使得所造善業的力量大,惡業不生或力量小,平時應該在以下三個方面下功夫: 一、多多聽聞和思維因果律,遣除自心之中一切障礙因果正見生起的邪見,以樹立對因果正見的信心。內心一旦對因果正見生起了不奪的信心之後,善業就有了力量,惡業就失去了生根的基礎。聞思哪些內容對生起因果正見有幫助呢?一是聞思佛陀或聖者所說的各種因果不虛的教言;二是聞思各種關於因果報應的公案;三是要聞思唯識與中觀的教理,一旦明白了萬法唯心所現的道理之後,就知道萬法都是過去身口意造作而有的幻相,一旦通達萬法性空的本質之後,對因果的信心就會更上一個台階。 二、平時要多多行持各種善法,努力讓自己的內心世界與善相應、與惡絕緣。例如,經常聞思、讀誦斷惡行善的經典,受持別解脫戒和菩薩戒,禅修空性,在內心深處發願斷除一切惡,奉行一切善等等,這樣就能將自己塑造成一個秉性善良的人。秉性善良之後,行持善法的力量就會增強,即便偶爾由於往昔罪業的緣故,造作了一些不善業,也會生起後悔慚愧之心,從而使得惡業微弱。 三、在行持善法時,盡量用最完美的用心去做,也即努力用菩提心攝持而行善法。不是為了自己今世安樂、來世安樂或出離輪回,而是為了一切眾生出離生死苦海、獲得究竟安樂的佛果,這樣用心去做善事,善報最不可思議。此外,在行持善法時,最好能安住在空性智慧中去做,若不能安住空性,則要一心專注,認真而真誠地去做,在行善的過程中盡量不要散亂。做完善事後,要自己隨喜自己,將做善事的功德回向給一切眾生,願他們暫時心想事成,究竟成就佛果,獲得永恆的大安樂,這樣就能做到“前行發心殊勝、正心無緣殊勝、後行回向殊勝”這三種殊勝。 歸納而言,善惡業的輕重從根本上取決於造作者的內心狀況,正如宗喀巴大師所說:“心善地道亦賢善,心惡地道亦惡劣,一切依賴於自心,故應精勤修善心。” 摘自《太上感應篇淺釋》(明如居士 著)
|
|
|
|
|
|
上一篇:有功夫的人,耳朵聽不見人的是非
下一篇:用黃金買不到的養生知識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