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情緒,每個人都曾經歷過,那就是:憤怒。
當我們感到內心的期望沒有達到,意見沒有被接受,看到了不滿意的事,或是聽到了不合意的話,就常常會感到憤怒。憤怒,也許會持續很久,也許只有一瞬,就消失不見。但是,憤怒的當下,會讓我們的身心產生急速的變化。心跳加劇,呼吸急促,臉色巨變,眉頭如鎖,眼神似刀,講話如子彈掃射、亦如炮彈出膛,同時,配合手臂揮舞、雙腳蹬地等肢體動作。
如此巨大的身心激蕩,讓我們消耗大量的能量,也會對身體產生很大的損害。憤怒過後,常常久久不能恢復平靜,甚至很多年後,回想起來,依然讓人義憤填膺。
每天,我們的耳邊會響起很多不同的話,我們的反應不一;同樣的,也有人一句相同的話對很多人說,但是每個人內心的反應也不同,有人歡喜,有人無動於衷,也有人怒火中燒。都是一句話,從別人的嘴裡說出,隨之周圍的空氣發生震動,而後通過空氣傳遞到了我們的耳中,再消散在空氣裡。相同的原理,可是為什麼別人的語言對我們的作用那麼大?
語言,對絕大多數人來說,並不是因為會消失就能像沒有來過一樣,在心裡不留任何痕跡。如同陽光,白天照耀萬物,晚上盡管消失不見,但是留下了生長的能量;風,盡管吹來又吹過,但是“風吹葉落”,留下了一片清涼。
同樣,語言、聲音盡管會消失,但是會激發我們內心的情緒。猶如石子投進湖面,如果湖裡落滿鮮花,就會泛起花瓣的漣漪;相反,如果湖裡充滿污物,則會漂起團團垃圾。聽到了語言,如果內心善法起來就會感到快樂,煩惱起來就會痛苦,乃至憤怒。
感到憤怒的根本原因,並不是別人的話,而是我們的煩惱。因為接受了外在的信息所引發,是由我們的煩惱所演化而來。
比方說,我們正在興致勃勃地種花,這時候,有個人走過來,說某某,你這麼種不對,應該這麼挖坑,這麼澆水。有些人聽了,就會很生氣,說這關你什麼事,我想怎麼種是我自己的事。也有人會說,哦,原來您種花有經驗啊,那太好了,請您教教我吧。兩種情況都有可能會發生。對前一種情況,激起的是惡法,是煩惱、偏執。對後一種,激起的是善法,是謙下的心、學習的心。
我們常說,學習使人進步。《論語》中說:吾日三省吾身。一顆內省、學習的心是成長的金鑰匙,而自滿與執著自我則會關閉所有的善法之門,讓我們孤獨、閉塞而難以進步。
仔細傾聽,我們周圍充滿著各種聲音。贊歎、教導、建議、詢問或是譏諷、毀謗、辱罵,很多很多。
要靜靜觀察我們聽到這些聲音時內心的反應,是否能不被聲音影響自己的心境,不讓語言帶動自己的情緒。在心湖裡種下謙下、學習、內省的蓮子,假以時日,必將湖面充滿蓮花。
你看到一個人很骯髒,做很多壞事,那你看到了,對你是不好,為什麼?因為你看到對方的不清淨相會影響你,所以有一句話說:聽到別人說壞話,那是你的業障。
佛教是清淨觀,都看到別人好的一面。我們會捨棄一個人就是因為討厭他,看不起他,受不了他,那這個就不是他的問題,而是你心毀掉了,那很慘的。大乘佛教是你想幫助眾生,那你就要有一個圓滿的心,就可以幫助眾生。
我們不能夠說讓每個人心都圓滿,但是你以圓滿的心去看對方,那個個都圓滿,這點各位要記住!千萬不要被外在的環境、人事物而改變了你的心態,這個很重要。所以念念阿彌陀佛,處處都是淨土,個個都是菩薩,你要這樣想。
你如果這樣想你的心就圓滿,你心圓滿了來念經都不一樣,念出來都是光,因為你是以佛的心念出佛的語言、咒語來利益眾生,如果你的心不圓滿,那念出來那個字都彎曲的,像是電腦壞掉出來的字都亂亂的;因為你整個音都不對了,結果出來的那個音波都不對,事實是這樣,真的是如此。
一個人,什麼心就什麼聲音,什麼心就什麼筆畫,什麼心就煮什麼菜,所以各位你試看看,同樣一杯水,八個人拿放在前面,八種口味,同樣一罐水,經過他的手味道就不一樣了,如果你會分辨,很容易分的。
如果這一杯水是觀世音菩薩倒給你喝,你喝下去會覺得像甘露一樣,因為是菩薩倒的水那不一樣的。因為如此,所以你一定要保持好你的心。
當我們想去管別人、想去評判別人是非的時候,為什麼不反過來看看為什麼你會起這個心?動這個念呢?要知道一個髒的鏡子照出來的東西也永遠是髒的,為什麼不試著去擦干淨自己這面鏡子呢?能反過來做這個動作的人有幾個?外境永遠是自己內心的折射!
所謂利益眾生不是說你一定要講經開示,一定要怎樣?你站在火車頭就在度眾生了,為什麼?就像我們現在修行,念什麼是另外一回事,主要是去引導,但你引導別人前,首先你要懂得引導自己,你引導自己然後你才有力量去引導別人。你有悲心,你就讓本來要找你報仇的眾生也生起悲心,就超度了。
所以,你的佛性覺醒的時候,世界就改變了。心清淨眾生清淨,心清淨則世界清淨,雖然我們是要度眾生,但是最主要是你要成佛,你要安住在空性,所以在念誦的時候一直要生起這個想法,千萬不要唾棄、放棄對方,每個人都如佛一樣的清淨放光。